方剂学PPT解表剂
合集下载
中医方剂学第1章解表剂ppt课件

2.辛凉解表剂,用治外感风热表证,代 表方桑菊饮;
3.扶正解表剂,用治体虚感受外邪出现 表证者,代表方败毒散。
➢
ppt课件.
5
➢五、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温服,加衣盖被,取微汗为佳;
ppt课件.
6
第一节 辛温解表
➢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脉浮、 舌淡苔薄白。
9
• 麻黄汤中麻黄和桂枝的配伍意义、麻 黄和杏仁的配伍意义。
ppt课件.
10
麻黄汤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后下诸药同煎,
温服,服后盖被取微汗(现代用法:水煎服, 温覆取微汗)
ppt课件.
11
• [方歌] •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 衍化方:本方去桂枝 + 生姜 = 三拗汤;
去桂枝+苡仁=麻杏苡甘汤;
去桂枝 + 紫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 = 华盖散;
+白术=麻黄加术汤;
+石膏、生姜pp、t课大件. 枣=大青龙汤。
20
麻黄汤
药理研究
➢ 增强泪腺、唾液腺、汗腺等的分泌; ➢ 降低体温; ➢ 有较强的发汗解热作用; ➢ 显著的镇咳平喘作用; ➢ 祛痰作用。
以无汗,头身疼痛,脉浮有力 为特点。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方解
麻黄汤
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两者相须,通经脉、宣腠理,发汗解表之力大增
臣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通经络
佐 杏仁:降利肺气,平喘止咳
3.扶正解表剂,用治体虚感受外邪出现 表证者,代表方败毒散。
➢
ppt课件.
5
➢五、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温服,加衣盖被,取微汗为佳;
ppt课件.
6
第一节 辛温解表
➢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脉浮、 舌淡苔薄白。
9
• 麻黄汤中麻黄和桂枝的配伍意义、麻 黄和杏仁的配伍意义。
ppt课件.
10
麻黄汤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后下诸药同煎,
温服,服后盖被取微汗(现代用法:水煎服, 温覆取微汗)
ppt课件.
11
• [方歌] •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 衍化方:本方去桂枝 + 生姜 = 三拗汤;
去桂枝+苡仁=麻杏苡甘汤;
去桂枝 + 紫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 = 华盖散;
+白术=麻黄加术汤;
+石膏、生姜pp、t课大件. 枣=大青龙汤。
20
麻黄汤
药理研究
➢ 增强泪腺、唾液腺、汗腺等的分泌; ➢ 降低体温; ➢ 有较强的发汗解热作用; ➢ 显著的镇咳平喘作用; ➢ 祛痰作用。
以无汗,头身疼痛,脉浮有力 为特点。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方解
麻黄汤
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两者相须,通经脉、宣腠理,发汗解表之力大增
臣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通经络
佐 杏仁:降利肺气,平喘止咳
方剂学PPT—解表剂

苇根二钱
* 原方水二杯,煮取 一杯,日二服。
杏仁二钱 桔梗二钱
【主治】风温初起,邪伤肺络证。
(风热犯肺之咳嗽轻证)
【病机】风热犯肺,肺气不宣。
(邪轻病浅)
【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
解
辛凉解表·桑菊饮
表
剂
方解: 君:桑叶、菊花——疏散上焦风热 臣:薄荷——疏散风热
桔梗、杏仁——助君药祛邪,宣肺止咳 佐:连翘——透邪清热
黄芩、生地——清热、制燥 佐使:甘草——调和诸药
运用
·九味羌活汤 ·
1. 本方为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兼有里热证 的常用方剂。(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脉浮。
3.现代用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坐骨 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属于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4.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抑制病毒、调节肠 道和免疫功能及心血管等作用。
甘 草
芍药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组成】 羌活 细辛 生地黄
防风 川芎 黄芩
(原著未著用量)
苍术 白芷 甘草
·九味羌活汤 ·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风寒束表 —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白脉浮;
汗出,脉缓
鼻鸣,干呕
解
辛温解表·桂枝汤
表
剂
方解:
君:桂枝——解肌散寒,扶助卫阳 臣:白芍——敛营养阴
桂、芍相配, 散中寓收,调和营卫 佐:生姜——助桂枝发汗,温胃止呕
大枣——助白芍益阴,补脾益气 姜、枣升腾脾胃之气,助桂、芍调和营卫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
合白芍酸甘化阴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银翘散类方剂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 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 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属温病初起者
桑菊饮类方剂
组成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 梗、甘草、苇根
03
调和营卫
部分解表剂还具有调和营卫的作 用,可用于治疗营卫不和所致的 病症,如自汗、盗汗等。
04
02
解表剂药理作用及机制
药理作用
发汗作用
解表剂通过刺激汗腺分泌,促进汗液排出, 达到发散表邪的目的。
抗炎作用
解表剂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解热作用
解表剂可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抗病毒作用
部分解表剂具有抗病毒活性,可抑制病毒复 制。
带下病
02
03
产后风
部分解表剂具有祛湿止带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带下病等湿热带下 症状。
解表剂可祛风散寒,对于产后风 等产后外感风寒症状有较好的治 疗效果。
06
解表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
皮肤红斑、瘙痒、荨麻疹、呼吸急促等。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肝肾损伤
其他反应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解表剂,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
解表剂多为短期用药,不宜长期使用,以免 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谨 慎选择解表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解表剂的同时,应注意休息、保暖、 多饮水等辅助治疗措施,促进病情恢复。
中医 广中医-方剂学-1解表剂ppt课件

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
12
【主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风(寒)客表 营卫不和 卫中邪气(风寒)强
汤桂
枝 《 伤
“卫强营弱” 营阴外泄,耗散不足 “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头痛,身热,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浮缓
寒
论 》
【治则】解肌散邪 调和营卫
.
13
【方解】
君:桂枝9g--(1)解肌发表(2)助卫实表 ——“卫强”
(5)服药禁忌
【讨论】
1. 症汗出,服药取汗,如何判断是服药致汗,还是本身 自汗?
2. 症汗出,服药汗止--止汗剂,取汗--发汗剂?
.
17
【运用】
桂
枝 《 伤 寒 论 》
1. 辨证要点: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 2. 本方亦能“化气调阴阳”而用治内科杂病属
于阴阳、营卫、气血不和者。 ❖ 虚人自汗证 + 黄芪、白术; ❖ 妊娠恶阻 + 苏梗、砂仁; ❖ 低热证 + 白薇、银柴胡; ❖ 病后、产后体虚 + 黄芪、当归。
.
8
【方解】
君:麻黄9g-(- 1)发汗解表
麻 黄
《
(2)宣肺平喘 臣:桂枝6g-(- 1)解肌发表
(2)温通卫阳
伤
寒 “麻黄直达皮毛,为卫分驱风散寒第一品
论 》
药。然必籍桂枝入心通血脉,出营中汗,
而卫分之邪,乃能尽去而不留”
.
9
【方解】
麻
黄 《 伤 寒 论 》
君:麻黄9g-(- 1)发汗解表 (2)宣肺平喘
使:炙甘草3g- 调和药性
-
【功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
11
【用法】
中医 中药方剂学解表剂课件.ppt

然以解表为主药三两9―――敛阴和营 (酸苦微寒,收敛阴气,补养营阴)
(针对营弱)
桂枝与芍药相配,一散一收,散则去邪,收则和营。 桂枝辛散而不伤正,白芍敛阴而不碍邪。其于解表中寓 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
君:桂枝三两9―――发汗解表, 调和营卫
方解
臣:芍药三两9―――敛阴和营
1、辛温解表—祛风散寒胜湿—风寒、风湿表证
代表方:一级方:麻黄汤、桂枝汤 小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二级方:止嗽散
2、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透疹—风热表证 代表方:一级方: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
3、扶正解表—散表助正—正虚外感
代表方:一级方:败毒散 二级方:参苏饮
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发汗有度,不可太过
第一章
概述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银翘散
桑菊饮
麻杏甘石汤
败毒散
一、含义(解表药、解表、表证) 二、立法依据
《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三、作用: 1、发汗—刺激汗腺,表邪随汗而解 2、解肌—宣开肌腠,使表邪外出 3、透疹—引导麻毒向外透发
四、适应证—表证(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五、分类
佐使:炙甘草一两3--调和诸药(有宣有利,有升有降) 和胃气,使发汗不伤正
效用特点 辛温发汗之峻剂 ? ①麻桂的相须配伍 ②麻桂的药量比例 临床应用 1、风寒表实的要方—邪实体壮
2、治咳平喘的基础方(肺、实) ①风寒表实之喘—原方 ②风寒闭肺之喘—去桂,如三拗汤 ③风寒痰气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如华盖散 ④风热犯肺咳喘—去桂加石膏,如麻杏石甘汤
佐:生姜三两9――辛温发散,入气分,助桂枝 解表发散风寒,亦可降逆止呕(治兼证)
(针对营弱)
桂枝与芍药相配,一散一收,散则去邪,收则和营。 桂枝辛散而不伤正,白芍敛阴而不碍邪。其于解表中寓 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
君:桂枝三两9―――发汗解表, 调和营卫
方解
臣:芍药三两9―――敛阴和营
1、辛温解表—祛风散寒胜湿—风寒、风湿表证
代表方:一级方:麻黄汤、桂枝汤 小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二级方:止嗽散
2、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透疹—风热表证 代表方:一级方: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
3、扶正解表—散表助正—正虚外感
代表方:一级方:败毒散 二级方:参苏饮
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发汗有度,不可太过
第一章
概述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银翘散
桑菊饮
麻杏甘石汤
败毒散
一、含义(解表药、解表、表证) 二、立法依据
《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三、作用: 1、发汗—刺激汗腺,表邪随汗而解 2、解肌—宣开肌腠,使表邪外出 3、透疹—引导麻毒向外透发
四、适应证—表证(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五、分类
佐使:炙甘草一两3--调和诸药(有宣有利,有升有降) 和胃气,使发汗不伤正
效用特点 辛温发汗之峻剂 ? ①麻桂的相须配伍 ②麻桂的药量比例 临床应用 1、风寒表实的要方—邪实体壮
2、治咳平喘的基础方(肺、实) ①风寒表实之喘—原方 ②风寒闭肺之喘—去桂,如三拗汤 ③风寒痰气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如华盖散 ④风热犯肺咳喘—去桂加石膏,如麻杏石甘汤
佐:生姜三两9――辛温发散,入气分,助桂枝 解表发散风寒,亦可降逆止呕(治兼证)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结合其他疗法
进一步研究解表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探索解表剂与其他中医疗法的结合应 用,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开发新型解表剂
针对现代医学对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的治疗需求,开发新型、高效、安全 的解表剂。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使用解表剂的禁忌人群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 解表剂的使用需要根据年龄和体 重进行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详细描述
桂枝汤是中医方剂学中的另一经典解表剂,由桂枝、 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该方剂具有辛 温解表、解肌发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 致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桂枝汤 中的桂枝能够发散风寒,温通经脉;芍药能够养血调 经,平肝止痛;生姜能够发表散寒,止呕降逆;大枣 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甘草能够调和药性,益气 和中。
身体虚弱者
身体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应谨慎使用解表剂,必要时应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1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 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 使用。
02
03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对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 谨慎使用解表剂。
04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
01
根据病情和年龄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年龄进行调整,遵循 医生的建议。
解表剂的临床应用
01
02
03
感冒治疗
解表剂常用于感冒初期, 能够缓解发热、头痛、咳 嗽等症状,缩短病程。
鼻炎治疗
对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 炎等,解表剂能够改善鼻 塞、流涕等症状,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
20
6、寒闭失音
赵守真医案:汪某以养鸭为业,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 冷茶一大钟,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语言失音。 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钟,声亦不扬。晨间,其父伴来 就诊,代述失音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 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乃太阳表实证。 其声暗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由于贼风外袭, 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治宜 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暗。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 疏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
按:此例患者受严冬风雪之寒气侵袭,致肺失宣降、寒凝气滞、耳窍不 通而致耳聋,故用麻黄汤发散风寒。风寒祛、耳窍通,耳聋自愈。
-
22
8、胸痹
刘某,男,56岁,1980年12月诊。胸闷,气短,胸痛彻背, 动则尢甚,时常发作一年余。近月余发作频繁。刻诊:气 短声低,气急而咳,痰少色白,畏寒怯冷,面色白光 白, 四肢欠温,舌暗苔白,脉细数无力。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心绞痛。此乃胸中阳气不振,不能贯通心脉,则胸闷胸痛; 不能达于四末则四肢欠温;不能温分血肉则畏寒怯冷,时 时恶风。宜麻黄汤主之:炙麻黄6g,桂枝15g,杏仁6g, 炙甘草30g,薤白6g,附子30g(另包先煎)。服药3剂, 诸症消失。
温
解
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常配:
表
1、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剂
2、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
-
3
麻黄汤《伤寒论》
学习 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基础方典型结构
-
4
主证病机分析:
外
感(
风太
寒
阳 伤
表 实
寒 )
证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方剂学解表剂 ppt课件

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相须
为用,增强发汗解表之功.
ppt课件
5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 临床应用 1.本方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以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本方的临床加减使用。
ppt课件
6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使用注意: • 本方为辛温解表峻剂,发汗作用强,宜于外感风
寒表实证,不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ppt课件
15
辛温解表剂
桂枝汤
• 临床应用
1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以恶风、发热、 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 2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 和阴阳.”
此《伤寒论》首方,后世衍化,效方甚多, 影响极大,凡营卫失和者,均可加减应用;
• 3 临床随证加减使用。
ppt课件
16
辛温解表剂
ppt课件
28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主证:
• 发热、微恶风寒,口渴,汗出,或有 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舌尖红,苔薄 白或薄黄,脉浮数。
特点?
• 温病初起,(风热表证)
ppt课件
29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君 银花、连翘 • 臣 荆芥穗? • 淡豆豉? • 薄荷 • 牛蒡子 • 佐 桔梗 • 使 甘草 • 佐 竹叶、芦根
水饮内停
ppt课件
41
解表剂小结
分类 方名
辛 桑菊饮 凉 解 表 银翘散 剂 扶正 败毒散 解表剂
功用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发散风湿 益气解表
ppt课件
表2
主治
风温初起
温病初起
体虚而感 风寒湿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桂枝汤 ·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病中风)
正邪相争:发热、恶风、头痛、
风寒客表
苔白不渴、脉浮缓;
邪气波及肺胃:鼻鸣、干呕;
营卫不和 卫阳不固,腠理疏松 :恶风;
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 :汗出。
【病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柯韵伯有谓“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营卫不 和,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去邪”。
白芍药 — 养阴和营,防麻、桂发汗伤阴。
半夏 — 燥湿化痰,蠲饮降浊。
使:炙甘草 — 调和药性。 ·姜、辛、味相配:散中有收, 使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 敛 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具 有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1
•配伍要点: 1.散收并用、相反相成:姜、辛 + 味; 2.解表药与温肺药并用以表里双散。
·均能散寒解表。用治外感风寒表证,以恶 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为特征。
桂枝汤
·桂、芍相制而用,发汗解表之力较逊,并 善调和营卫。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兼营 卫不和而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浮缓者 。
1
·桂枝汤 ·
*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组成:本方 + 葛根 功用:解肌舒筋。 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
1
方解
•桂、芍相配:
·桂枝汤 ·
a.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君:桂枝 — 散寒解肌发表; b.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伤正,
— 温助卫阳。
养阴而不留邪。
臣:白芍 — 滋养营阴,收敛阴液。
佐:生姜 — 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调卫; — 温胃止呕;
大枣 — 补益脾胃;助白芍以和营血。
* 姜、枣相配,助桂、芍以调和营卫。 使(兼):炙甘草 — 调和诸药。
1
·解表剂·
麻黄汤
《伤寒论》
1
·张仲景·
【组成】
·麻黄汤 ·
麻黄去节,三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桂枝二两
【用法】
1
1
·麻黄汤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病伤寒)
正邪相争 — 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束表 毛窍闭塞 — 无汗;
经气不舒 — 头痛身疼; 肺气不宣 — 气喘、咳嗽。
* 若药后无汗或汗出不透,则外邪不得尽去。 * 若汗出太过,甚则大汗淋漓,则易伤津耗气,
甚则亡阴亡阳。
1
·解表剂·
➢煎服法: · 入汤剂不宜久煎 ; · 宜热服以助汗; · 温覆要适度; · 药后应避风,以免重感外邪; · 药后不汗,可再服。
1
·解表剂·
➢饮食宜忌: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1
医案 — 续
·小青龙汤 ·
· 诊断:悬饮 ·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炙麻黄、五味子、桂枝各10g 细辛3g 干姜、炙甘草各6g 法夏、杏仁各12g 白芍、桃仁、云茯苓、丝瓜络各15g
水煎服,日1剂。服3剂后,咳嗽、胸痛等症明显减 轻,咯痰少,可平卧。以此方加减进服20余剂,呼 吸平顺,卧起行走自如,咳嗽、胸痛等症均愈。后 以理中丸调理而愈。
【病机】
风寒束表,(主证) 水饮内停。(兼证)
表里同病, 表证为主。
【治法】
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平喘止咳)。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解
·小青龙汤 ·
君:麻黄 —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麻、桂相须为用发,
桂枝 — 散寒解肌发表;
汗散寒解表力强。
— 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干姜、细辛 — 温肺散寒化饮;
佐:五味子 — 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 39.8°C,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淅淅恶寒,发抖,周身 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舌苔薄白,脉 浮紧有力。 ➢ 分析: ➢ 辨证: 太阳伤寒表实之证. ➢ 治法:辛温发汗, 解表散寒. ➢ 方药:麻黄汤:
麻黄9g 桂枝6g 杏仁12g 炙甘草3g.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风寒束表 —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白脉浮; 湿滞经络 — 肢体痠楚疼痛、头项强痛; 热蕴于里 — 口苦微渴。
1
小 青 龙 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桂枝去皮,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炙,三两
【用法】
1
·小青龙汤 ·
* 原方八味,以水一斗,先煮 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
·小青龙汤 ·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风寒束表 — 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浮; ·水饮 肺失宣降 — 喘咳痰多而清稀,胸闷,苔白滑; 停肺 溢于肌肤 — 头面四肢浮肿,体重。
1
5.现代研究:
·桂枝汤 ·
·本方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抑制病毒、调节肠
道和免疫功能及心血管等作用。
5.名词术语解释:调和营卫
6.衍化方:
· 本方 + 葛根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7.类方比较:麻黄汤&桂枝汤
甘 草
芍药
1
·桂枝汤 ·
1
类方比较
·桂枝汤 ·
麻黄汤
·麻、桂相须为用,发汗散寒力强,并能宣 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 风寒表实,肺气失宣而见恶寒发热,无汗 而喘脉浮紧者。
·麻、杏相配,宣降肺 气,增强平喘之力。
* 配伍要点:麻 + 桂、麻 + 杏。
1
·麻黄汤 ·
【运用】
1.本方是治疗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 本方为发汗之峻剂,凡表虚自汗、体虚外感、
新产妇人、失血者均不宜使用。 3.临证加减: ·若风寒较轻者,可去桂枝 + 苏叶; ·咳痰清稀,气急者 + 苏子、橘红; ·风寒夹湿者 + 白术或蒼术。
1
解表剂使用注意
·解表剂·
一 、 辨
二 、 发
别
汗
表
程
里
度
三
四
、
、
煎
饮
服
食
法
宜
忌
1
➢ 辨别表里
·解表剂·
* 凡邪已入里(麻诊已透、痈疮已溃、虚性水肿、 吐泻伤津者)不宜应用。
* 表里同病者,宜“先表后里”;表里俱急者,则 宜表里双解。
1
·解表剂·
➢掌握发汗程度:
* 药后取汗应适度,以全身微微汗出者为佳; ·《伤寒论》:“遍身漐漐,微似有汗”。
1
·小青龙汤 ·
*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组成:本方 + 石膏 功效:解表蠲饮,兼清热除烦。 主治:肺胀。心下有水气,咳而上气,烦躁而
喘,脉浮者。
1
桂 枝 汤《伤寒论》
【组成】
桂枝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炙,二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用法】
大
枣
1
原方服用法
·桂枝汤 ·
·原方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取煮取三升,适 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 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 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 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 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 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 酪、臭恶等物。
, 肢 倦 , 咳 嗽
痰 多 , 胸 满 气
重 , 语 音 不 出 , 伤 风 受 寒 , 头 痛
: 感 冒
风 邪 , 肺 气 不 宣
。 鼻 塞 身
: 宣 肺 解 表 。
拗 汤
( 《 局 方 》
本 方 去 桂 枝
生 姜 ;
、
1
+
*
·麻黄汤 ·
医案选录
·麻黄汤 ·
➢ 伤寒表实 ➢ 刘渡舟医案: 刘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
——( 汪昂·《医方集解》)
1
主功
主功
*
治用 华
治效三
不 利 , 呀 呷 有 声 , 脉 浮 紧 者 。
: 外 感
风 寒 。 咳 嗽 上 气
, 痰 气
: 宣 肺 解 表 , 祛 痰 止 咳 。
桑 白 皮 、 陈 皮 、 赤 茯 苓
+
盖 散
( 《 局 方 》 )
本 方 去 桂 枝
苏 子
短 者 。
目
眩
1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组成】 羌活 细辛 生地黄
防风 川芎 黄芩
(原著未著用量)
苍术 白芷 甘草
【用法】
1
之缓若
也 。
汗 温 服 , 而 不 用 汤 ( 粥 ) 投
急 汗 热 服 , 以 羹 粥 投 之 ; 若
原 方 九 味 , ? 咀 , 水 煎 服 ,
用 法
1
·九味羌活汤 ·
地黄
·九味羌活汤 ·
1
名医论方
·桂枝汤 ·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 阴弱者,汗自
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桂枝汤
主之.”
—— 张仲景·《伤寒论》
“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
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 汗自出
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
* 桂、草相配,辛甘化阳,以助阳实卫; * 芍、草相配,酸甘化阴,以养阴和营。
1
·桂枝汤 ·
* 原方服用法强调: a.“啜热稀粥”— 补充谷气,以助驱邪外出; b.“温覆”— 以助汗祛邪。 * 配伍要点: 桂 + 芍; 桂 + 草;芍 + 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