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新版苏教版
苏教版八上《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目标]2、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重点难点]1、重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时数]一教时一、导入威尼斯介绍: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如:李亚度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等,让学生一睹威尼斯的风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4-6),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精读第4段。
明确:第1句是中心句,运用"不是……而是……"的对比并列句式,强调"开门见水。
"第2句是采用比较法,突出威尼斯"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第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瑰丽在何处。
第3句突出了大运河中的繁忙景象。
第4、5句写观赏两岸风光和建筑艺术。
第6句是介绍威尼斯运河上的桥梁,突出介绍威尼斯最美的桥--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
第7-9句介绍水上交通工具,重点突出介绍"公朵拉"小游船。
由此可见,威尼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丽"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都之美"。
五、品味语言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基本内容,了解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威尼斯的了解和感受。
2.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布置合作探究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威尼斯的景色、建筑、文化等特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讨论等方式,完成探究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巩固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威尼斯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的认识和感受。
六、案例分析:威尼斯的水道与贡多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威尼斯独特的水道系统和贡多拉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特色交通工具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威尼斯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初二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苏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苏教版蓝蓝的威尼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威尼斯的漂亮风光和文化艺术。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观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江山漂亮多娇,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法】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合作探究、模拟写作相结合的课堂形式。
【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认识威尼斯:相伴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观赏两张图片,分别是“东方威尼斯”苏州和“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的图片。
对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作者链接马信德,中国体育记者、作家,中国江苏人。
1982年7月出版《走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58出版的《党救活了他》,1985年7月出版《体育新闻学ABC》。
《蓝蓝的威尼斯》(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他比较有阻碍的作品,此作品选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课本(节选)。
【合作·探究·展现】一、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二、感受威尼斯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作者的游踪。
(2)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
2.教师概括介绍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海最强的高雅风景,东西方的桥梁。
这座建于公元5世纪的世界闻名都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在威尼斯湖约11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
150多条运河和400座桥梁纵横交错,把这些岛屿联成一个都市整体。
威尼斯无可比拟的专门外貌和丰富的艺术宝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行都市。
威尼斯的美离不开蓝蓝的水和摇动的小船,更离不开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物。
站在圣马可广场向四周眺望,纵横的街道在那个地点化身成曲折的运河;在一般都市街上通行无阻的车辆,在那个地点变成了小船。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学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学案(苏教版初二上)doc
初中语文
学习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观赏生动形象、漂亮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奇的比喻。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课堂学习:
第一块:情境导入
教学步
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谈谈你心目中的威尼斯。
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威尼
斯,
展现图片、故事传奇等。
2 导入:作家马信德笔下的威尼
斯又是如何样的呢?让我们随
着他一起去感受威尼斯的迷人
魅力吧。
自由阅读课文
第二块;整体感知,解决疑难
教学步
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摸索:课文向我们展现了威尼
斯的哪些风光?你最喜爱哪
些?什么缘故?
自由读课文,摸索
2 组织交流交流
3 你对本文还有什么专门的感悟
和发觉?
〔结合探究练习三、四〕就课文疑咨询提咨询,解答。
第三块:赏析语言和杰出的比喻。
教学步
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威尼斯是迷人的,而作家的语
言更是充满了专门的魅力,将
威尼斯的漂亮展现得淋漓尽
致。
请大伙儿再读课文,赏析
文章的优美语句。
自由读课文,摸索,划出优美的语句,做批注。
2 组织交流、小结交流
3 指导完成探究练习一摸索,练习,交流
第四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
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 任选校园一景为对象,运用比摸索,仿写。
喻写一段话。
2 组织交流评判交流,互相点评。
二十 蓝蓝的威尼斯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教学教案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2.教师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印发一些给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3.安排一学时。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学习1.通读课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阅读下发资料,了解威尼斯的一些情况。
课堂学习一.情境导入(一).投影画面“美丽的威尼斯”(让学生得到直观印象)(二)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威尼斯。
(三)学生评析。
(四)自然导入:那么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一)掌握生字词1.同桌交流课前积累的词语。
2.投影: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
(2)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3)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4)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2.文题目“蓝蓝的威尼斯”如果改为“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或者“奇特的威尼斯”好不好,为什么?(三)学生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三.学习写法赏析语言(二)学习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四)教师强调:1.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
2.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
(五)学生交流课前积累的优美语句,并进行赏析。
(六)朗读优美的句子(特别是几个贴切新鲜的比喻)四.发挥想象,学习表达。
(一)教师提示: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本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你也能用你五彩的笔描写你想象中的美好的景色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吧!(二)出示题目:读了下列句子,你能否联系上下文想象出几幅明丽的画面来?请把画面向同学们描绘一下。
1、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一簇簇的村落——2、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3、像进了水晶宫一样——(三)投影三幅图片,学生任选一题,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苏教版

《蓝蓝的威尼斯》备课内容执教人备课【课题】《蓝蓝的威尼斯》【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运用比喻修辞格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3.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了解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重点难点】1.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文色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课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觉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威尼斯动人的画面。
2、激情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异域风光来自何处吗?(齐答: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座令人憧憬,充满魅力的城市,去过一次的人还想再去几次,没有去过的人则希望有生之年能去一次,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马信德一起去威尼斯看看吧。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1.走近威尼斯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它位于威纳托省,四周环海,面积只有6.9平方公里。
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与177条支流相通,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
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公朵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
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
威尼斯画派作为后起之秀,在欧洲艺术中享有盛名,影响很大。
代表人物如: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等。
威尼斯在歌剧艺术上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威尔第创作的《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剧就是在这里首演并获得成功的。
1932年,威尼斯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港口每年进出货船达万艘以上。
其经济以旅游和服装为基础,料器和花边是它的传统行业。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根据课后作文要求,完成一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文,锻炼写作 能力和表达能力。
08
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 求。
教学内容丰富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 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学生参与度高
分组讨论并分享感受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 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归纳小结
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对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欣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美丽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人文素养。
威尼斯的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威尼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 景,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文化底蕴和 艺术成就。
03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教具准备
地图
准备一张威尼斯的地图, 用于展示威尼斯的地理位 置和城市布局。
图片
收集一些威尼斯的风景、 建筑、文化等方面的图片 ,用于辅助讲解。
模型
准备一个威尼斯小艇的模 型,用于展示威尼斯独特 的交通工具。
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威尼斯的感受和期待,营造共同学习和探索的氛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关 于威尼斯的历史、文化、艺术等
方面的知识。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 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展示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遗产,
八年级语文上册 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威尼斯的直观感知。
(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意大利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阅读与理解。
2.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学习。
3. 威尼斯环境保护的问题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教学难点:(1)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理解。
(2)对威尼斯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文本。
2. 威尼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资料。
4. 威尼斯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威尼斯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威尼斯的特点和魅力。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3. 词汇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2)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4.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学习:(1)教师介绍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学生听讲,做笔记。
5. 威尼斯环境保护问题讨论:(1)教师提出威尼斯环境保护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课《蓝蓝的威尼斯》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
2、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学习重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学习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具学具小黑板
预习作业(一)掌握生字词
蔚蓝wèi瑰guī 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瑰guī 丽(异常美丽)穿梭suō (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绚xuàn丽多姿(灿烂美丽)
鳞次栉zhì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搁gē 浅(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二.阅读每一自然段,概括内容。
①写机窗俯视眺望。
②概括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
③简介威尼斯的悠久历史。
④写威尼斯是个水城。
⑤写由看排球赛引出圣马可广场的来历。
⑥重点介绍圣马可广场。
⑦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进行赏析(语言)。
(最少三句)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
整
活动内容师生行为
预习交流一、导入新课
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海
最强的高雅风景,东西方的桥梁。
这座建于公元5世纪的世
界著名城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在威尼斯湖约118个大
大小小的岛屿上。
150多条运河和400座桥梁纵横交错,把
这些岛屿联成一个城市整体。
威尼斯无可比拟的独特外貌和
丰富的艺术宝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
威尼斯的美离不开蓝蓝的水和摇晃的小船,更离不开富丽堂
皇的古典建筑物。
站在圣马可广场向四周眺望,纵横的街道
在这里化身成蜿蜒的运河;在普通城市街上通行无阻的车辆,
在这里变成了小船。
这里的每一条小水道、小街、小教堂和
小广场都是风景,也记录着水城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二、预习检测
师导入课
文后,进行
预习评讲
点名2个学
生上黑板
纠正后师
统计正确
率
展示
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蓝蓝的天、蓝
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静谧、舒适、
安详、平和、浪漫、忧郁……)。
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
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
总结:“蓝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指名朗读小组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文章绚丽多彩,多用
比喻。
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1.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2.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
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
——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
三.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
象
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请你摘抄
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连
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
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明确: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
作者把威尼
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
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
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
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
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
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
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
起来的瑰宝。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
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明确: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
前一个比喻
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
这两个
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
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明确: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
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检测反馈当堂检测题: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明确: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
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化,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课堂评价小结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课后作业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