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必须掌握的文化常识与文学常识汇编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汇总一、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一)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在章法上具有重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关雎》《蒹葭》均选自《诗经》。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3.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其核心思想是“仁”,教育上主张“因材施”“学思结合”等,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4.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实行“王道”。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记录孟子语言、观点和行动的记录体散文集。

《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均选自《孟子》。

5.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6.《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7.《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著。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必考大全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必考大全

初中语文文化常识必考大全
一、古代文化常识:
2.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包括哪些?
3.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4.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书是什么?
5.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哪部书?
6.古代的《神仙传》是列传文学体裁,它写了哪些人物的传记?
8.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二、中国古代名著常识:
三、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常识:
1.我国最早的一种风琴是什么?
2.乐器中最早被记录下来的是什么?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4.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经典是什么?
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传说中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是发生在哪里?
2.古代的一部《论语》是谁编写的?
3.我国古代的一部医学经典是什么?
4.我国古代的一本军事经典是什么?
5.我国古代一部关于音乐的文学著作是什么?
6.我国古代一部以神话为内容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五、世界文化常识:
1.恐龙的化石最早是在哪个国家发现的?
2.人类最早出现的地区是哪里?
3.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叫什么?
4.罗马帝国的创建者是谁?
5.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兄弟有哪些?
六、民俗文化常识:
1.农历的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2.清明节是哪一天?
3.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哪一天?
4.中秋节是在农历的哪一天?
5.春节是在农历的哪一天?。

初中100个必背文学常识

初中100个必背文学常识

初中100个必背文学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杜丽:李白和杜甫。

萧:李商隐和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文化与知识点总结中考

文化与知识点总结中考

文化与知识点总结中考一、文化常识1.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中国的传统艺术:京剧、杂技、书法、绘画等。

4. 中国的名胜古迹: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

5. 中国的民俗文化:孝道、礼仪、婚礼习俗等。

6. 中国的饮食文化:八大菜系、茶文化等。

7. 中国的服饰文化:汉服、旗袍、民族服饰等。

二、历史知识1. 中国古代的朝代: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

2. 中国的历史事件: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洪水灾害等。

3. 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4. 世界著名领袖:孔子、列宁、毛泽东、戴高乐等。

5. 中国现代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三、地理知识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73.66°-135.05°,北纬18.0°-53.4°。

2. 中国的地理特点:东部沿海多山,西部高原广阔,南部多低山,北部多平原。

3. 中国的主要山脉:秦岭、太行山、大巴山、横断山等。

4. 中国的主要河流: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

5. 中国的主要湖泊:洞庭湖、鄱阳湖、泸沽湖、赛里木湖等。

6. 中国的主要岛屿:台湾、海南岛、黄岛、涠洲岛等。

四、政治知识1. 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

2. 中国的主要政党:中国共产党。

3. 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毛泽东、邓小平等。

4. 中国的政治理念:四项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5. 世界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共和制度、君主制度等。

五、科学知识1. 中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钱学森、朱光潜等。

2. 世界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

3. 中国的科学成就:坦克、导弹、原子弹等。

4. 世界的科学成就:太空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医学科学等。

六、文学艺术知识1. 中国的文学作品:诗词、小说、散文等。

2. 中国的著名文学家:李白、杜甫、鲁迅、鲁迅等。

中学生必备文学常识大全

中学生必备文学常识大全

中学生必备文学常识大全1、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5、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6、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8、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9、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0、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1、书法四体正、草、隶、篆12、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15、三书《魏书》《蜀书》《吴书》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魏晋南北朝)《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开元之后)19、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0、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21、左思《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22、南朝三谢谢灵运、谢安、谢眺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4、李清照三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2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2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2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28、清代词家三绝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嵩29、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李方膺30、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1、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页32、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33、大李杜李白、杜甫34、小李杜李商隐、杜牧35、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36、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3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8、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40、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4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4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梧桐雨》4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琵琶记》《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雷峰塔》《桃花扇》44、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阁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45、中国历史上十大女诗人班婕妤、蔡琰、左芬、苏蕙、谢道韫、鲍令晖、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46、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47、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4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一、文学常识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常识: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的创作。

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文学体裁。

每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3.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作品。

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论语》、《红楼梦》等。

4. 世界文学:世界各国也有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雨果的小说作品等都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5. 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指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作品。

例如,《西游记》、《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等都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语文常识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与他人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了解语文常识有助于我们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文常识:1. 语文的定义:语文是指汉字的阅读、书写和运用技能,也包括口语和听力的能力。

2. 语文的基本要素:语文的基本要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

掌握这些基本要素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3. 词语的辨析:语文中有许多词语的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

例如,“惊讶”和“吃惊”都表示感到意外,但用法上有所区别。

4. 修辞手法:修辞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

5. 阅读技巧: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关键词、上下文等来理解文章的含义。

三、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指了解和了解不同文化的知识。

了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增加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1.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是教育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文学与历史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以下是对其中一些知识点的梳理,以供参考。

一、传统文化1、诗词文学诗词文学是华夏文化的精华,是人们通过雅正的笔调表达深情的艺术形式,蕴藉着古老的文化精髓。

诗词文学包括唐诗、宋词、古典文言文诗词,并且涉及文言文的篇章、格律、语义理解等内容。

2、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统称,其中包含了不同的文学类型,如“四大名著”:《三国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古典小说中还有《搜神记》、《聊斋志异》等作品】,以及一些古典文艺,如讽喻、象征、比喻、双关语等表达方式。

二、历史地理1、古代历史古代历史,包括三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时期的历史,各时期有其独特的地理背景、政治形势、文化发展、社会变迁等内容。

2、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是指中国的地理环境,可以描述该国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了解其历史发展及自然环境对当地文化和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地质地貌地貌作用的发展脉络。

三、文言文鉴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通过文言文的阅读、研究和理解,可以更进一步深入地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精髓,也可以增强对古代作品的鉴赏能力。

文言文的鉴赏,可以离开语言的现代用法,获取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文学美学价值。

四、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增强学习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对象的读物,学习者可以阅读不同类别的读物,如历史、科普、小说和诗歌等。

通过上述简要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要深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必须熟悉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学、古典文学、历史地理和文言文鉴赏等知识点,并注重课外阅读,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加深文化素养的基础。

初中必背88个文学常识

初中必背88个文学常识

初中必背88个文学常识在初中阶段,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对于语文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非常重要。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88 个初中必背的文学常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古代文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3、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其著作《孟子》一书。

4、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其著作《道德经》。

5、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其著作《庄子》。

6、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其代表作《离骚》。

7、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其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等。

9、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其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10、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其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11、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其代表作有《过故人庄》等。

12、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诗佛”之称。

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等。

1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

1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15、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其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16、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

其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等。

17、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毕业生必须掌握的文化常识与文学常识汇编文化部分一、人的称谓谦称: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单幼亲属,前者如塞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叫做“尊称”。

(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通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三种:(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3)年龄的称谓。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寇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

期颐是一百岁。

二、天文历法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月亮的别称: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银盘、玉盘。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蟾宫。

因传说中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宫。

因传说中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

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

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迁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 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的歌谣:“春雨惊雪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这里指冬至。

” 三、古代地理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今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邦。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古地名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成都称锦官城。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科举制度分:乡试、会试、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则“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千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五、风俗礼仪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的节日。

此节乃一节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经元后。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猜灯谜等。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合力。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六、音乐文娱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

七、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

文学部分(一)初中生应掌握的古代作家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思想核心是“仁”。

教育教学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学思结合”、“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3000,贤人72。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六则》选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语》一书。

名句有: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左丘明春秋时期人。

著有《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选自此书。

其中有成语:一鼓作气。

3、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称为“亚圣”,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名轲,字子舆,强调“民重君轻”,实行“王道”。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著有《孟子》一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各子》。

名句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韩非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战国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所著《韩非子》,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成语有:讳疾忌医。

5、列子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被道家尊称为前辈。

名御寇。

著有《列子》8篇。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成语有:愚公移山。

汉代作家6、司马迁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西汉人。

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成语有:鸿鹄之志。

名句有:王候将相宁有种乎,7、诸葛亮: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选自《诸葛亮集》。

成语有:妄自菲薄、作犯科、计日而待,三顾茅庐。

8、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名潜,字渊明、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成语有:豁然开朗、世外桃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唐代作家9、王勃唐朝初年的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字子安。

《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他的著作《王子安集》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王昌龄唐代诗人。

字少伯,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

《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二首都很有名,选自《全唐诗》。

名句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1、王维唐代山水男园诗人。

字摩诘,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乃苏轼赞王维之语。

《送元二使安西》(另题《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选自《王右丞集》。

名句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李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选自《李太白全集》。

名句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3、杜甫唐代现实主义。

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