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 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 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 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 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 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 奏鲜明,长于抒情。
[微积累]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 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 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 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 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 张。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 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 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 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 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0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0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如:难道时间可以倒流吗?
(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
(九)反复
1.定义: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2.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
例如:①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依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题蒲圻赤
壁》)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
D.总有月夜,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答案】B
【简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容易题。本题考查比喻的基
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四个选项均为比喻。B 选项将君子的德比为风,小人的德比
为草。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为明喻。A、C、D 三个选项为借喻,句中本体不出现,直接以
(2)只问不答。
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八)反问
l.定义:
3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
【2020 届】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
2.种类:
(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4.示例:玫瑰迷人牡丹大气(意思恰当即可。需注意本体、喻体之间的关联性。根据不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10-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10-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答案)
萃取高招 对点精炼
【高手悟道】 就此类试题而言,应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品味题干 与示例所暗示的信息,如示例中“梅花”与“昙花”形式上的对比关系, 内容层面上的正反互补关系;二是要参悟示例所蕴含的情感基调, 格调高雅,健康向上。
考点44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炼
考点44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炼
2.借喻和借代。一是借喻靠“相似点”联结本体、喻体,借代靠“相 关性”联结借体、本体;二是借喻强调“喻”,可以改说成明喻,借代强 调“代”,用借体代替本体;三是借喻靠“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借代靠 “代”,使“借体”形象突出、语言生动。 3.对比与对偶。对偶是就结构形式而言,特点是“对称”,要求结构 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就意义而言,特点是“对立”,要求意义相反或 相对;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是兼格现 象。 4.排比与反复。排比目的是加强语势,反复目的是强调感情;排比 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则是某个词 或句子重复两次以上;排比的各句间有时只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 反复则是语句中所有的字都相同。
专题十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即“化妆”,是使语言更“雅”。说得具体点,就是使平直的含 蓄起来,使朴实的生动起来,使呆板的灵动起来,使人物鲜活起来。 大家发现没有,“修辞”题有明显的“混搭”色彩,往往融仿写、连贯、 得体、简明等于一体。故解答修辞类试题,“转换”是一条捷径。即 首先将修辞题转换为“仿写”或“连贯”,然后“对症下药”,各个击破,一 切就OK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 张放
考点44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炼
【高手悟道】 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首先,要比附联想,调动旧知,赏 析诗句内涵;其次,还原诗境,品味赏析表现手法;再次,对照题干要求, 判定表现手法。

七.2常见修辞手法(二)——反问、设问、对偶、反复

七.2常见修辞手法(二)——反问、设问、对偶、反复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常见修辞手法(二)——反问、设问、对偶、反复常见答题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反问:指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答题规范: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举例:《我的老师》中“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用否定的“不喜欢”“不愿意”反问,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挚爱之情。

6.设问:指为了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回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答题规范: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举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用文题提出疑问,引人思考。

7.对偶:指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作用: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一般用于古诗文中。

8.反复: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答题规范: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抒发了……的心情。

举例:《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例题讲练】山岗上的秃树①车过山岗的时候,忽然就发现了那株树,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片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丫丫伸出生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

②那时节,夕阳西下,有飞鸟还巢,金色的夕阳把那棵秃树镀了一层金,暗淡的背景里,那棵秃树,彰显,凹凸,浮雕一样,像一张逆光的照片,唯美,清凉,没有一丝烟火气息,周遭的山岗,田野,石头,兀自静默,唯有风,像一个行吟诗人,抚过秃树,抚过旷野,抚过泥土,抚过沙石,留下一行行蹩脚的诗句。

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1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1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述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命题的范围——“常见”,《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各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近年的高考试卷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从题型看,多为主观表述题;二是从考查角度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三是从命题方式看,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考点(如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四是从取材看,主要选择那些描写、记叙或抒情性语段;五是从考查目的看,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请在“思念”和“家园”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使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且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示例一思念像一株刚萌发的幼苗,对外界探头探脑。

思念像一株小树,亭亭玉立的,生长着,伸展着。

思念像一棵枝丫横生的老槐树,狂舞着,张扬着,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中。

示例二家园像幼年时的摇篮,摇着我童年的梦,要我快快长大。

家园像青年时的屋舍,随时等我,随时欢迎我,任我逍遥,任我奔波。

家园像老年时的古宅,纵然有些残破,也让人心安,让人心有依托。

【解析】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做到句式一致,还应特别注意每个句子都要用到比喻和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2.根据以下两种情境,以“微笑”为重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扩展成不少于30个字的语段。

情境一:课堂上老师微笑情境二:病房里护士微笑【答案】示例一课堂上,老师的微笑像温暖的春风,吹散了我心头自卑的阴影,使我扬起生活和学习的风帆。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清宵”,清冷的夜里;但是“清”音同“青”, “宵”音“霄”,以同“白日”对仗
对偶的作用 ①整齐匀称,节奏鲜明 ②音调铿锵,有音乐美 ③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④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对偶的基本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点是对立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要求结构相称, 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要求意义 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如何
运用夸张的注意事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 失去生活的根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合理
广州雪花大如席
不合理
2、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分不 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夸张
劳动三十天,胜过两个月
事实
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科技说明文、说理文就应该 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文学作品则多 用夸张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反复
•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 例如: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 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 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 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 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 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 小麦(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了赞美保姆— —大堰河的勤劳和善良,艾青在这里一连反复使用了 六个“她含着笑”,使勤劳而乐观的保姆形象跃然纸 上。
①“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 的人说。 ……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 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林下潼心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 问和反问等九种。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 识,二是灵活运用。
• 一、比喻 • 1.含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 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 2.作用: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 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 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 刻的印象。 • 3.构成: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七、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 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辞格。 2.作用: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 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内容);同时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 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形式)。
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 语间隔。如:你的每一个脚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 革命……革命……革命……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 子。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 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 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补充: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 二、比拟
• 1.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
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 2.作用:比拟可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赋予某事物,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
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进而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2、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3、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 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 豪杰怕熊罴(pí )。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 下笔以前的构思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 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 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 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 现思念之切。
知己,是一把伞,晴朗时轻轻收起,阴 雨时豁然张启。 母亲,是一港湾,风雨时紧紧庇护,天晴 时敞开怀抱。
亲人,是一盏灯,天明时静静隐去,黑暗 中骤然亮起。
(2011年新课标)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 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命题规律: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体现在高考 试卷中,通常为: 1、根据表达语义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 用修辞方法; 2、能够理解修辞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效 果; 3、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考查方式:多与扩展语句、仿写句式和 阅读鉴赏结合起来考查。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 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础,就是熟悉这些修辞手
法的一般修辞作用。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一般 修辞作用分别是:
1)反复: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使诗文句式
整齐有序,文章起伏回荡,充满语言美。运用反复,必须要 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 ,不必要的反复, 会使文章语言??唆、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
思路点拨:此题结合仿写考查正确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
辞手法。在解此题时,无论选哪一个话题,首先要弄清句子 的结构,即从语法角度看,是“……是……只要……”的条 件假设复句;再从修辞角度看,三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且 三句构成排比;还暗含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
这个仿写的话题可以自选,有比较自由的空间,因此,
混淆,考生应能区别。例如: (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
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 不以我们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两个句子运用 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 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2.熟悉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
3.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或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或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且只问不答, 答案暗含在问句中。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反问的修 辞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 印象,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
2)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
解。
3)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情感,加深印
象。
三、例题分析 例:仿照下边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
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 孕育着收获, 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
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 要你肯积聚。
是的,我平凡,但你无须以你的深沉俯视我,即便我仰
视什么,要看的也不是你尊贵的容颜,而是山的雄奇天的高 远;
4.仿照下面的句子,以“金钱”开头写两个与下列句式
相同的句子。
舞弊可以换来一时的高分,但换不来真正的知识。舞弊
可以换来一纸证书,但换不来真正的能力。
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阅读下面的材料, 依据材料内容, 以“幸福” 为主语,
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照 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反问,强调 了秋季在果实成熟中的作用。
2.设问。设问是为了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
再作回答的一种修辞手法。设问的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 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
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收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例 的修辞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
解题技巧】
、考点梳理
1.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
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主要运用在诗 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还可 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反复的种类有:(1)连续反复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用的都是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
东西来了,强调了“碎石、沙砾、泥土”所遭受的行为。间 隔反复有时和排比、 反问等修辞结合在一起使用。 例如:“‘粗 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 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
的判断。”在这个句子里, 作者通过句式的反?秃团疟龋?从不
二、答题方法
1.熟悉反复、设问、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
熟悉反复、设问、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是解答此类修
辞手法运用题的基础。倘若题干只要求“仿照下面句子的修 辞手法……”而未指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如果考生不能识别
示例”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就无法解答此题了。还有
点要注意的,那就是修辞手法中的设问与反问等手法容易
同步突击】
1.下列各项中,对各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
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把枯涩的村庄变得丰
雪,生活就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B.然而,丧失温馨情怀仿佛有一万年之久了。这丧失是
否和背井离乡、长期漂游在凛冽的北方有关?一一运用夸张 手法表现生活的严酷,用反问突出情感,引发思考。
在选择话题的时候,考生要选择能够打开自己思路,便于想 象的话题,不要选择比较狭隘的话题。同时,运用两种修辞 手法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 因此要全面考虑, 细致思考。
参考答案:真情是沃土,培育了胸怀,只要你肯劳动;
真情是绿荫,呵护着温暖,只要你肯付出;真情是溪流,养 育了人性,只要你愿漂泊。 (奋斗是基石,垒起了生命,只 要你愿建造;奋斗是彩虹,饱含了汗水,只要你愿描绘;奋 斗是种子,孕育着生命,只要你愿耕耘。 )
2.仔细阅读下面的介绍,请按要求写广告词。
日前,某传媒公司出版了 《桂林的山水――世界的桂林》
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桂林的山水以及桂林的山水文化。
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视觉美于一体,是一本不可
字)。
答:
(2)用?0问句(不超过30字)。
答:
3.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使用的修辞、句
式与示例相同。
运用排比、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幸福 的看法,不超过60字。
美国盖洛普市场及民意调查公司以全球超过130万人为
样本的一项幸福指数调查显示,收入与人生满足感成正比, 但与幸福感关联不大。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援引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
埃德?迪纳的话报道: “人们经常寻思,金钱是否能让人幸福? 研究显示,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幸福,是否对人生满足,如 何总体评价你的人生。”
C涛声时远时近,时近时远,一片坦荡无垠中,突然转
出一弯苍翠,又一弯苍翠,然后“哗”地一转,一片坦坦荡 荡的海滩拥着一片汹汹涌涌的海浪出现在眼前。一一运用回 环反复、拟人等手法,既能形象生动地描绘特点,又给人以 过程感。
D.—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
滴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运用对比、 比拟的手法,以有形写无形,形象揭示了“眼泪”的感染力 量,突出了泪水中承载着血浓于水的无比厚重的亲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