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 6 人际传播.ppt

传播学概论 6 人际传播.ppt

互动行为的话语模式
Bob:(slamming door)Honey, I’m home…… Is anybody here?
Sandy: (coming through living room door) Hello, sweetheart. Yes, I’m home.
Bob: Good, I was hoping to find you here. We only have a couple of minutes before we have to go!
传播变成一种协调,一种对个人行为规则和规两个部分的作用:一是共享的 规则体系;二是行为意义的协调管理。
如果传播双方所依据的规则结构具有本质上的 差异,那么他们很快会发现一个人的行为并没 有引发预期的结果。因此他们会重新调整自己 的规则,直到获得某种程度的协调。
情感和关心的问题等等,传 社会渗透就是关系中增进亲密感 递给别人,让别人尽可能地 和信息透露的过程。
了解自己。适当的自我展露 关系的逐渐发展过程 :
在人际传播中居于中心地位, 是人际传播的重要内容。
定向阶段(Orientation)
探索阶段(exploration)
情感交换(affective exchange)
function) 协调(regulating function)
人际吸引
外表吸引 相邻接近 传播频度 个人品质 相似性与互补性
意义的协调管理(CMM)理论 (theory of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meaning)
侧重于人际传播中的意义沟通,以及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协调和管理意义。 按照CMM理论,一切传播都可以被看成 是一种协作,是人们依照一定的协调规 则进行的互动合作。

人际传播第三章

人际传播第三章

三、态度的功能
1、功利性的功能
2、适应性的功能
3、动机产生和情绪变化的功能
4、价值表现的功能 5、工具性功能 6、知识性功能 7、心理防御功能
8、促进摹拟功能
四、态度改变的类别和内、外因
1、态度变化的类别
(1)正向变化:向原有态度相同方向变化; (2)反向变化:向原有态度相反方向变化; (3)中立变化:由原来的极端态度转向缓和的变 化; (4)转向变化:由原有态度退回到出发点,向别 的方向重新前进的变化。
4、自我表露的几种理论 (1)交换论 (2)吸引论 (3)信息论 5、自我表露的价值 (1)对自己的进一步了解与认可; (2)对别人进一步了解; (3)加深和丰富人际关系。 6、提高自我表露能力 (1)承认自我是不断变化的; (2)承认他人是不断变化的; (3)提倡适当的自我表露; (4)勇于承担风险; (5)及时地反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自我呈现(自我表现) 1、涵义: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借助自己的言语、 表情、姿态,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我的过程。 2、自我呈现的主要方式(5种) (1)真实呈现;(自我表露) (2)虚无呈现; (3)夸大呈现; (4)收敛呈现; (5)投好呈现。
&2 人际认知
一、人际认知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人际传播过程中个人对他人、对自 己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2、类型: (1)对他人的认知; (2)自我认知; (3)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4)角色认知;
8、个人价值观的差异
9、相悦因素 10、个性因素
11、仪表因素
二、人际关系
1、含义:人际传播过程中所建立的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形成 注意阶段——吸引阶段——适应阶段——依附阶段 3、人际关系的恶化 漠视——冷淡——疏远——分离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传播学概论》第三章

欧洲: 古埃及:纸莎草 ——公元前3000年 阿拉伯人:羊皮纸


唐朝,中国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1150年在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开设欧洲 第一个造纸厂 法国、意大利在13世纪,德国在14世纪,英 国在15世纪末,荷兰在16世纪,美国费城 (当时英属)在1609年先后造纸


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 电脑主机 “埃尼阿克”

在电话高度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 它除了具有其它传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 的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特点



有声语言、图像、文字、声音、传真通信、娱 乐性服务融为一体 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的网络化、数字化 交流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

自我传播(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 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 维活动。 思考;自言自语;陶醉——心理活动

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即个人与个人之 间互相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

组织传播: 组织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内部:协调关系; 外部:适应环境。
4,大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9世纪开始 电报、电话、留声机、无线电、广播、电影、 电视、通讯卫星

1920年的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定时播出电视节 目; 194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推出了NTSC彩电制 式; 1962年7月美国发射“电星一号”通信卫星。

从世界范围看,印刷传播时代是与现代化、 现代性、 现代文明这一系列事物的生成相一 致、相同步的。


“正是印刷术的发明(而不是别的) 使历史从 中世纪发展到近代; 这期间, 能够阅读的大 众日益增多导致了思想的广泛传播, 思想的 广泛传播又推动了哲学与科技的变革。这些变 革最终推翻了 教士和贵族的统治,从而产生 了崭新的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 度。” ——[美]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在社交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学者2.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图片展示法:展示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历史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第三章:传播学的核心理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传播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理论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汇报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第四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问题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传播学研究的设计稿第五章: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传播学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社交网络的类型和特点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个人社交网络经验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人际传播和社交网络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媒体影响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力7.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及其作用机制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媒体事件的影响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大众传播和媒体影响力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八章: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文化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重点关注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

人际的传播与沟通教学课件ppt

人际的传播与沟通教学课件ppt

信息媒介
语言、文字、表情、动作、身体语 言等。
信息内容
意义、情感、意图等。
过程
编码、解码、反馈和调整。
03
沟通技巧与能力
听的技巧
详细描述
区分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理解 讲话者的真正意图。
总结词:积极倾听、理解信息、 情感反应
保持开放心态,专注面对讲话者 。
识别并反应讲话中的情感成分, 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
包括意见不合、价值观不认同、利益不一致、情 感矛盾等。
冲突管理
需要采取积极的管理方式,包括及时沟通、寻求 共识、妥协协调等,有效化解冲突。
冲突管理策略与技巧
总结词
管理策略
管理技巧
总结
冲突管理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可以 有效地解决冲突。
包括回避、妥协、容忍、合作等 策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策略。
04
人际关系与冲突管理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
总结词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际关系建立是人际传播和沟通的基础,通 过有效的手段和策略,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 健康发展。
第一印象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要保持积 极、自信和开放的态度,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
倾听和表达
建立信任
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并能够准确、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是建立良好人际 关系的重要手段。
实时性
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接收信息,以及实时与其他用 户进行交流。
社群性
社交媒体的用户通常会形成不同的社群,包括兴趣爱好、职业、地域等等,这些社群的形 成使得用户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和话题。
社交媒体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01

人际的传播与沟通教学课件

人际的传播与沟通教学课件

2023-11-01contents •人际传播理论•人际沟通技巧•人际传播障碍与应对策略•人际传播与社交媒体•人际传播与文化差异•人际传播的未来发展目录01人际传播理论传播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信息发送者通过符号传递信息给接收者的过程。

传播的定义传播需要具备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传播渠道和信息内容四个要素。

传播的要素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是指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的定义人际传播的特点人际传播的作用双向性、互动性、情感性等。

建立关系、传递信息、增进感情等。

030201媒体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

媒体传播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外部的信息发布都需要组织传播,如公司内部的通知、新闻发布等。

组织传播人际传播是最直接的信息交流方式,对于建立关系、传递信息和增进感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际传播传播理论的应用02人际沟通技巧定义沟通技巧是一种能力,可以帮助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建立信任和解决冲突。

重要性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工作效率,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提升个人在社会和职场中的竞争力。

沟通技巧概述表达技巧清晰表达、控制情绪、保持礼貌和尊重。

倾听技巧积极倾听、回馈信息、确认理解和避免打断对方。

非语言沟通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和情境理解。

人际沟通技巧与同事、上司、下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完成工作任务和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

职场沟通与家人、朋友、恋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以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

人际关系沟通运用沟通技巧化解冲突和矛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冲突解决沟通技巧的应用03人际传播障碍与应对策略人际传播障碍概述传播障碍的种类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认知偏误、情感冲突等多种形式。

传播障碍的影响人际传播障碍会影响人们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合作关系,可能导致误会、冲突和沟通失败。

人际传播障碍的定义人际传播障碍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流、沟通、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阻力,导致信息无法准确传递、情感无法顺畅交流。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人际传播-PPT课件

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人际传播-PPT课件

(3)非语言符号的应用
~目光: 目光停留的部位:近亲密注视、远亲密注视、社交注视
注视时间长短:视线接触对方面部的时间应该占全部谈话时 间的20%——60%。
注视方式:
服饰: ~代表人们的文化背景; ~可以表达人们的某种情绪和情感; ~可以表露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 ~可以体现人的个性 姿势:
公共关系学考试:论文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一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选其一) 第二关键词: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宣传(任选其一) 方式:以问卷法和访问法收集相关公众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论文写 作。 要求(1):随论文交问卷原稿一份,作为平时成绩计分依据。
公共关系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定义:人际传播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传递和交换知
识、意见、情感、愿望等信息的社会行为和过程,它是最常见、 最广泛的一种传播方式。
人际传播的类型:口头式个体传播 书面式传播
专题活动
人际传播的功能:传达信息、协调、互补、满足情感 人际传播的媒介:
1、语言符号:有声语言 、副语言
信息的总效果=7%有声语言+38%语音+55%面部表情
副语言:又称为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包括两种类 型:一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出现的语音特征,另一种则是表意的 功能性发声。 语调 改变呼吸——调整情绪——情绪到位——有声语言、副语 言结合——感染力 语顿
2、非语言符号(体态语)
(1)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 ~不依赖语言符号,独立的传达信息; ~可以加强、扩大语言符号的传播效果; ~可以帮助辨别语言符号所包含的真意。 (2)非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与传播情境相联系;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同一种非语言符号不一定具有相同 的意义。

传播学第三章

传播学第三章

• ⑶非此即彼(either-or thinking) • 即走极端。非此即彼只看到两个对立的极端, 而不管两个极端之间还有一系列过渡状态。 • ⑷自我投射(unconscious projection) • 指使用语言表达时,会不自觉地将主观意见投 射到客观事物上,加进个人评价。
• (二)非语言符号 • 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 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声、烽火、标 志、图像、手势、表情、姿态、病症、口 哨、气味等。 • 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把非语言符号称 为“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全 都理解的微妙代码(elaborate code)。”
五、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 1、语言的陷阱 • 针对语言与它所表达的实际事物的关系, 普通语义学分析了以下几种情况,对此 如不注意,便会导致传播的偏差,而这 些情况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又恰恰容易 被忽略。 • ⑴语言是静态的,现实是动态的 • ⑵语言是有限的,现实是无限的 • ⑶语言是抽象的,现实是具体的
• 2.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中有象征和实义两种。 • 象征符号往往代表一种抽象意义,是特定 文化的结晶和标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 容;而实义符号用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 方式表达某种比较确定的意义。
注意危险
禁止驶入
人行横道
• 3.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 凡是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 都可视为听觉性符号,如鼓声、口哨、汽 笛、乐声等。
• 非语言符号在成功的信息传播中,占有很 大的分量。 • 非语言符号可以分为三类: • 1、体语 • 2、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 3、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 • • • • •
1.体语 一般说来,体语有三种类型: 一是动态的动作 二是静态的姿势 三是有声无义的“类语言”(Paralanguage) 语言表达明确的信息,体语流露含混的情绪; 语言是有意的传播,体语是无意的显示。但 语言和体语在人际传播中不可分割,缺少哪 一样都会给传播活动带来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广 告)、“妈妈我要喝”(娃哈哈广告)、 “what‘s up” (美国饮料广告),这些广告之所以 家喻户晓,获得了极大成功,就在于它们通俗简 洁,琅琅上口,推出以后,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 口头语。
可口可乐 /v_show/id_XNzA5MjQ4MTI=. html
1、What you can or cannot say to each other in this relationship?
2、whether or not you and your partner feel the same way about each other?
3、How you and your partner would describe this relationship?
Nokia
/v_show/id_XOTYyNDQ3MjA= .html
公益广告 /v_show/id_XMTQ5Nzc5NTg w.html
意见领袖的特征
1.生活经验丰富,知识面广。 2.交际广泛,同公众联系密切,有较高的
威望。 3.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4.乐于创新。
利用意见领袖实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
1. 广告
广告应力图激励人们做意见领袖,或使他们模仿意见领袖。激励
包括设计一些活动,鼓励现在的使用者谈论产品或品牌,或者让可能
4、The fu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有效传播(第七版) 》,(美) 甘布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四、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 大众媒介——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人际传播部分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
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人际 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 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 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 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 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第三章 人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与
基本模式
了解和记忆人际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和观 点,进一步明确理论学习对当前社会现 象的解释作用和实践生活的指导意义, 以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章重点
符号互动论 人际沟通模糊论 社会模仿论 两级传播中的意见领袖 创新——扩散理论中人的因素 认知一致性理论 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关于判断的在的使用者询问他们的感受。模仿意见领袖涉及找到一
位众所周知的意见领袖——如为跑步器材找到乔伊娜( Florence
Joyner)或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使他们认可某一品牌。或者在
一则“生活片段”式的广告中,让一位醒目的意见领袖推荐产品,这种
广告通常是“偷听到的两个人的谈话,其中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提供选
温故…
一、符号互动论 Elements are Interdependent 基本假定:对符号意义的共识和交换(共通
的意义空间),强调语言、副语言等符号 在人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在减少“知识 鸿沟”中的作用
1、库利“镜中我” the looking-glass self 2、米德 象征性交往理论 3、布鲁默 象征性互动理论
通过语言等符号媒介的互动、解释、共识 从而形成普遍化的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社会模仿论 4、戈夫曼 戏剧理论 社会角色和他的剧本
人的交往好比演戏,把社会比做剧场,社 会成员则在这里按照一定剧本表演。
台前幕后的不同形象
而知新…
梅罗维茨指出,“戈夫曼只是分析了人际交流中 “场所”不同、“话语”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亦 不同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揭示出“场所”对交流 情境为什么如此重要的真正原因。”
择品牌的建议。”
2. 产品售后服务,忽略产品本身而强调情感沟通
3. 市场调查
4. 赠送产品样品
5、个人推销
家家宜 /v_show/id_XMTA0MDI5 OTUy.html
(1)在群体中,当绝大多数成员进行的人际传播 主题统一,信息呈现出同质化的特征时,其他成 员也表现出服从的趋势。在这则洗衣粉广告中, 它的受众是家庭妇女,家庭妇女处于一个群体之 中,经常会对家庭日用品信息进行交流,因此利 用各种媒介对群体传达同质信息,制造热点,使 群体中大部分成员接受信息并且乐于传播。可以 有助于消除和压制相反的意见。公众兴趣是热点 形成的前提条件 病毒营销、口碑营销
(2)广告中的专家形象充当了虚拟的意见 领袖的角色。虽然广告并不是真正的人际 传播,但是它假设能与广告受众的群体产 生人际传播而互动,而专家形象则成为这 一假设前提下的意见领袖。
高露洁牙膏 /v_show/id_XNzI3MDU3 NjQ=.html
护肤品广告 /v_show/id_XMTYyMDc 5MTY=.html
在张曼玉玉兰油新生焕肤系列电视广告中, “肌肤问题,每天都在重复,我需要一次 彻底的新生⋯⋯从每个细胞开始,肌肤焕然 一新,生活也焕然一新。”广告将拥有玉 兰油新生焕肤产品和生活焕然一新联系起 来,反映了都市女性在重复的工作和压力 下,期待重塑自我形象和改变他人眼中的 自我形象的心理需求。
广告词应尽量选择绝大多数受众熟知的、通俗化、 大众化的日常用语和口语,以便记忆和传诵。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白金龙香烟广 告)、“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广告)、“ 车
梅罗维茨媒介情景论——在现代社会,媒介的变化 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 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提供一种“研究媒介 影响和社会变化的新方法”。
二、人际沟通模糊论 Ambiguous
Choose one of your close relationships and ask these ques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