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本诗主要叙写了诗⼈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分的喜悦,收拾⾏装⽴即还乡的事。

抒发诗⼈⽆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博⼤的爱国胸怀和⾼尚的精神境界。

下⾯是分享的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裳。

却看妻⼦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裳。

回头看妻⼦和孩⼦哪还有⼀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头照耀放声⾼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妻⼦和孩⼦。

愁何在:哪还有⼀点的忧伤?愁已⽆影⽆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

作伴:与妻⼉⼀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因穿过巫⼭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 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下⼦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赏析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

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韵译: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及翻译赏析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注释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注释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

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翻译: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闻官军河南河北的古诗

闻官军河南河北的古诗

闻官军河南河北的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全文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当时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的作品。

诗中表达了杜甫听到好消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他急于回家的迫切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赏析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翻译赏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文解释: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惊喜的热泪流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愁颜不知消失到了哪里,随手胡乱地收起书高兴得要发狂。

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饮美酒,有这明媚的春天作伴正好回乡。

立即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下达襄阳再从陆路回洛阳。

词语解释:剑外:指剑门关以南。

蓟北:指现在河北省的北部。

放歌:尽情歌唱。

青春:春天。

⑴闻:听见,看见。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

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也做剑南。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涕: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

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

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

”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

”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

却看:再看,还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词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朝代: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赏析: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

“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原文与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原文与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原文与赏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首好诗,必须饱含激动人心的感情。

诗情愈深,则诗味愈浓。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吟罢掩卷,细加品评,就十分耐人寻味。

这首抒情诗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流亡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时写。

这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延续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暂告结束。

杜甫听到了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喜情难禁,欣然赋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句就直叙喜讯,诗情激荡。

“剑外”,点明听到喜讯时的地点,“收蓟北”,揭示写这首诗的缘由,“忽传”,指出喜讯来得出乎意料。

“剑外”与“蓟北”相距千里,关山阻隔,然而“收蓟北”的喜讯象插上了翅膀,突然飞到,何其迅速!它犹如闪电划破了长空,又好象雷鸣震动着天际,怎不令人为之一惊!这是一个渴望既久的喜讯,杜甫朝也盼,晚也盼,想不到今天终于盼到了!“剑外忽传收蓟北”,一个“忽”字,将惊喜之情溢于纸上,把两个地方连接了起来,使人感到诗人虽然身处边远僻静之乡,而心却驰向车马尘飞的战场!那颠沛流离的生活结束了,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的日子结束了,那山河破碎的场景,那战乱不休的岁月结束了,……杜甫是何等的高兴!诗的开篇,好比一根导火线,一下子引爆了诗人早已积郁于胸的感情。

“初闻涕泪满衣裳”及“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剑外忽传收蓟北”的导火线引起的诗人第一次感情爆发。

“初闻”紧粘“忽传”,启开了感情的闸门,因闻喜讯而流喜泪。

“满衣裳”中的一个“满”字,让人想见到诗人百感交集、惊喜泪飞的状貌。

不是饱经沧桑人,怎会如此泪满襟!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平日的愁容哪里去了呢!显然,愁云消失,春风满面,也沉浸在欢乐之中了。

本来以埋头书卷来排遣苦闷的诗人,此时此刻也无心伏案,信手卷起诗书,足蹈手舞起来。

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本诗主要叙写了诗⼈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分的喜悦,收拾⾏装⽴即还乡的事。

抒发诗⼈⽆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博⼤的爱国胸怀和⾼尚的精神境界。

下⾯是分享的杜甫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裳。

却看妻⼦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裳。

回头看妻⼦和孩⼦哪还有⼀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头照耀放声⾼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妻⼦和孩⼦。

愁何在:哪还有⼀点的忧伤?愁已⽆影⽆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

作伴:与妻⼉⼀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因穿过巫⼭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 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下⼦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17
示儿
宋代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初闻:刚刚听说 满:沾满
涕泪:眼泪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和儿女。
7
漫卷:胡乱卷起。
诗书:诗稿和书籍
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纵酒:尽情地喝酒。 青春:春天明媚的春光 作伴:陪伴。
即:立即、马上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 交界处。
8
读一读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诗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9
表明消息来得 突然,又极为
迅速
尽写悲喜交 加,酸甜共
涌之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那 4年 ,我们 好像很 有钱, 走进宿 舍楼的 时候会 买一包 连老爸 都舍不 得抽的 烟。 那 4年 , 我 们好 像很有 钱,成 为自己 情侣吃 穿的保 姆,回 家的时候却不能给妈
妈 买 一 条 最 便宜的 珍珠项 链。 那 4年 , 我 们好 像很有 钱,爸 妈的手 机只有 电话和 短信的 功能,它的价值不足 我 们 一 个 月 的生活 费,然 而它最 大的意 义是在 你需要 的时候 它会告 诉你爸 爸妈妈
在惦记着你。 那 4年 , 我 们好 像很有 钱,秋 天到了 ,你会 在柜台 前挑上 半天的化妆品,可妈
妈 用 的 最 多 的化妆 品却是 年复一 年陪伴 她左右 的洗涤 灵。 什 么 时 候 ,我 们忘记 了自己 儿时做 英雄的 念头, 只学会 了在饭 店里叫 嚷服务
员上菜上酒。 什 么 时 候 ,网 络的虚 拟变成 生活的 虚荣, 让你和 别人聊 天时不 以为耻 ,反以
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首联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尾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 落在四川。 忽传:忽然传来
闻:听到 官军:唐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沐(今开封市)一带(唐代属河南道),‘河北指今河北 省各地和孟(今河南孟县)、相(今河南安阳)、卫 (今河南汲县)等州(以上均属唐代河北道);今义:指 河南省、河北省。 • ③涕泪:古义:眼泪;今义:鼻涕、眼泪
明媚的阳光
明丽的春天
颔联 颈联: 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12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 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尾联: 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13
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出 诗人当时的心情?
喜欲狂
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 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 读读诗,细细地品味一下。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
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14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得 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 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 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诗人这样欣喜若狂其中也包含着浓 浓的爱国之情呀!
15
这是诗人的第一首快诗全诗连用六个 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 不感到累赘,相反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 之后地地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 炽热地爱!
在 我 的 生 命 里赋予 什么意 义,只 记得老 爸常说 :要
杜甫
1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 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 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 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 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 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2
背景探秘
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 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 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 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 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 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 时候写下的诗。
两个地名,表明 相隔数千里之远
是刚一听到之意
首联:
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
10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11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动地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为荣。 什么 时候, 爸妈不 再讲他 们过去 的苦日 子,而 从腰带 上挤出 儿女的 灯红酒 绿; 什 么 时 候 , 我们学 会中午 醒来先 用脚趾 打开桌 上的电 脑,拨 响楼下 的饭馆 的订餐
电话。 父 母 吃 尽 千辛 万苦送 我们来 这样一 个可读 可不读 的大学 ,而我 们却替 父母享
受 着 他 们 永 远享受 不到的 幸福。 大 学 的 魔 力是 让人觉 得所有 的虚荣 都是心 安理得 。但我 依然不 知道大 学应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8
练一练
1.解释下列词语. 妻子: 妻子儿女. 纵酒: 纵情饮酒. 2.诗中哪个词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和迫切 还乡的心情.
19
古今字义不一样,本诗八处
• 这八处按古义和今义解分别是: • ①闻:古义:听到、听说;今义:用鼻子嗅。 • ②河南河北:古义:河南指河南洛阳和郑(郑州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