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浅谈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n e r Mo ng o l i a S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 Ec o n o my
Ma r c h 2 0l 3 No . 5 To t a l No . 2 79
1 通 信 技 术 的 发 展 阶 段
通 信 技 术 是 信 息 技 术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从 广 义 说 , 各 种 信 息 的 传 递 均 可 称 之 为 通 信 。但 由 于 现 代 信 息 的 内容极 为广 泛 , 凶 而 人 们 并 不 把 所 有 信 息 传 递纳 入通 信 的范 围 。通 常 只把语 音 、 文字 、 数据 、 图 像 等 信 息 的 传 递 和 传 播 称 为 通 信 。面 向公 众 的 单 向 通信 , 如纸 、 广播 、 电视 不 包 括 在 内 。 但 这 种 单 向 传 播 方式 , 由于通信 技术 的发 展 , 也 在 发 生 变 化 。纵 观 通 信 的 发 展 分 为 以 下 3个 阶 段 : 第 一 阶 段 是 语 言 和 文 字 通 信 阶 段 。 在 这 一 阶段 , 通信 方式 简单 , 内 容 单 第 二 阶段是 电通 信 阶段 。 1 8 3 7年 , 莫 尔 斯 发 明 电报 机 , 并 设 计 莫 尔 斯 电报 码 。1 8 7 6年 , 贝 尔 发 明 电 话 机 。这 样 , 利 用 电 磁 波 不 仅 可 以传 输 文 字 , 还 可 以传输 语 音 , 由此 大 大 加 快 了 通 信 的 发 展 进 程 。 1 8 9 5年 , 马可 尼发 明无 线 电设 备 , 从 而 开 创 了 无 线 电 通 信 发 展 的 道 路 。 第 三 阶 段 是 电 子 信 息 通 信 阶 段 。从 总 体 上 看 , 通 信 技 术 实 际 上 就 是 通 信 系 统 和 通 信 网 的技 术 。 通 信 系 统 是 指 点 对 点 通 信 所 需 的 全 部设施 , 而 通 信 网 是 由 许 多 通 信 系 统 组 成 的 多 点 之 间 能 相 互 通 信 的 全 部 设 施 。 现 代 的 主 要 通 信 技 术 有 数字通 信技 术 , 程控交换技术 , 信 息传 输 技 术 , 通 信 网络技 术 , 数 据 通 信 与 数据 网 , I S DN 与 A T M 技术 , 宽带 I P技 术 , 接 入 网与接入 技术 。
浅谈新建铁路长大隧道应急通信系统的技术与应用

19Internet Communication互联网+通信一、引言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如今火车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铁路线路的增加,必然伴随着隧道的急剧增加。
在长大隧道(5KM 及以上隧道)发生灾害时,应急通信系统成为事故现场人员与指挥人员间主要的通信手段。
救援指挥人员、事故现场人员能通过隧道应急通信系统使用语音、图像等通信功能,确保救援更迅速,尽可能降低伤害及损失。
二、长大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对应急通信系统的设置要求根据《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规范》(TB10020-2017)“7.3应急通信”要求:隧道应急通信应包括有线应急电话、视频监控等系统,同时应充分利用铁路专用移动通信、公众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设施[1]。
国铁集团发布的《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铁建设〔2021〕150号要求:6.1.6疏散线路上的平行导坑、斜井、横洞及横通道等应经技术经济比选后设置应急电话或铁路专用移动通信设施。
6.17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紧急出口及应急避难所等设施的出入口宜设置视频采集点[2]。
三、长大隧道应急通信系统方案探讨本文以新建铁路广梅汕铁路汕头站至汕头广澳港区铁路的汕头海湾隧道为例,探讨长大隧道应急通信系统方案的设置。
汕头海湾隧道全长9.97km,为双轨道隧道,隧道内2号斜井作为疏散救援通道(含60米避难所)。
汕头海湾隧道的应急通信系统由隧道事故报警电话、隧道综合视频监控系统、GSM-R 系统以及应急通信系统现场设备组成。
(一)隧道事故报警电话1.系统组成浅谈新建铁路长大隧道应急通信系统的技术与应用汕头海湾隧道事故报警电话系统新设值班台、现场主机、报警电话分机以及传输通道,隧道应急中心设备利用广州调度所既有隧道应急中心设备。
2.系统设置方案由于本线区间无新设基站及传输设备,汕头海湾隧道事故报警电话现场主机设置在临线的汕汕铁路DK164+945基站处,利用汕汕铁路基站传输系统的FE (2×2M)传输通道接入广州调度所既有隧道应急中心设备,相应对中心设备扩容,并在应急中心设置中心值班台,实现紧急情况下与调度所的列调员的电话报警和定位报警功能。
浅述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述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者:周宏伟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18期【摘要】当前形势下,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对于“千里眼”,还是“顺风耳”的遥远梦想终于得到了切实地实现,同时还涌现了很多古人难以想象的新技术。
现在通信技术以其飞速的发展姿态向我们的生活袭来,随着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最终走向哪里?笔者通过市场分析和调研,对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讨论,并对我国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通讯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在日常生活中,现代通信技术往往被当成是一种单一的电信通信、数字通信、IT产业及电子产品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通信,往往忽略了关于通信的本身特质。
其实,类似邮政通信,也作为现代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只不过邮政通信通过实物传递作为基础以对文字、图片和实物的空间转移传递信息。
虽然当前的现代通信逐渐成熟,但是随之也带来一些不足。
一、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无线通信作为通讯技术的一项重要表现方式,在当前信息科学技术的领域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益信息化,人们需要借助通信来实现创新型的工作和管理,因此加强通讯技术的的支持是一项重要工作。
当前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主要是指一种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现在广泛使用的3G 服务,能够让我们消费者享受到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
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主要存在三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根据网络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球的3G及以上的用户已然达到了25.93亿,这个数据占了全球移动用户的41.40%。
其中2G及以下用户为数据为36.70亿,占了全球移动用户的综合比例下降到了58.6%。
浅谈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和发展

浅谈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和发展摘要:消防通信规划是城市消防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消防部队信息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消防通信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重点问题,为消防通信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城市消防规划消防通信通信技术应急救援1、前言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消防部队已逐步成为城市主要的应急救援力量,广泛参与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中,并承担了部分非紧急的社会救助任务。
消防通信是消防部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的根本保障,是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信息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
2、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消防部门共同完成。
由于城市建设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地消防通信系统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升级,消防通信建设所依据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等规范文件的要求与目前的应用现状相差较大,内容滞后且不全面,对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不够充分,一些通信指挥系统虽已达到火灾报警、火警受理、灭火救援通信调度等应用的基本要求,实际中却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的需求。
并且由于消防通信规划的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涉及的领域广泛繁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使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工作难以有效和深入开展,造成部分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内容空泛、缺乏深度、可操作性较差,不能切实有效的指导城市消防通信建设和发展。
此外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部分消防通信规划内容仅片面集中于火灾事故方面,缺乏城市应急救援总体发展的综合考虑,造成消防通信建设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脱节。
3、消防通信建设现状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建设按照公安部消防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具体要求展开,实施主要依靠当地政府财政拨款、当地公安部门和电信部门的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消防部队自身的信息化装备建设来完成,目前各级消防部队均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消防信息通信体系。
5G背景下消防应急通信建设的若干思考

I nternet Communication互联网+通信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火灾事件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给消防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对开展灭火现场应急通信的任务提出更高的需求。
在火灾救援的过程中,通信人员必须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通信支持。
因此,如何使最大程度地发挥通信装备的功能,建立野外通信指挥系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故本论文基于5 G背景探讨消防应急通信的建设。
二、5G背景下消防应急通信建设的必要性(一)是时代发展所需当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诸多农村居民流动到城市之中,为城市实现现代化发展带来较大机遇。
为了满足城市中日益增多的人口,有关部门在地上、地下和高层建筑的建设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为了解决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石化工厂、建筑和物资越来越多,很可能会引发火灾。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的地震和海啸情况频繁发生,火灾事故的发生愈发频繁,这无疑给消防救援人员带来极大的压力,容易影响消防救援的质量。
因此,需要依托5G技术建设消防应急通信,实现技术与装备上的网络全覆盖,避免因错过最佳救援时机造成经济损伤,并提升救援效率。
(二)是队伍建设需求消防救援队伍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逐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是党和国家对消防救援队伍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社会稳定,国家调整了消防救援队伍的救助范畴,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这就要求消防救援团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日常的救援工作中运用5 G技术,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执行救援工作。
(三)是通信保障需要通信是消防救援工作的核心,可以为抢险救灾提供技术保障,提高抢险救灾的效果。
因此,为了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地向有关部门传达信息,并且指导和协调救援现场,通信人员需要依托5G技术,保障救援现场的信号不会中断,确保能够及时获取上级指导的救援方案,落实救援体系,推动消防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
浅析如何建立“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下的应急通信指挥体系

浅析如何建立“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下的应急通信指挥体系摘要:此文以转制后消防救援队伍着眼“大应急”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为基础,结合青海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分析“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下的应急通信保障的要求,浅谈在各类复杂救援环境中如何建立协同立体、扁平可视、高效畅通、韧性抗毁的应急指挥通信体系。
关键词:应急通信、通信体系、保障引言在消防队伍体制改革后,消防救援队伍职能由以往的“单一型”灭火救援向“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性职能转变,于是探索构建“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消防应急通信保障和指挥调度体系势在必行。
1.青海地区概况1.1青海地区基本情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000—5000米,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
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北海拔高俊,向东倾斜,呈梯形下降,地形复杂多样。
1.2青海地区灾害情况青海省内丘陵、盆地、高原、谷地交错,多年积雪、冰川、戈壁、沙漠、草原等广有分布,同时青海省位于我国最大的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
于是,复杂的地形条件、高俊的海拔和严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青海是一个特殊灾害频发的省份。
常见的灾害有:洪灾、寒潮、低温冻害、强降温、大风沙尘暴、地震、泥石流等;同时随着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地下、高层、大型综合体、化工产业等灾害事故频发,特别是青海地区各州、市之间距离远,气候、地貌差异大,为救援增加了难度。
1.3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5.22”地震救援通信保障1.4基本情况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地震造成8名人员受伤,群众房屋、畜棚受损,主干道、桥梁等不同程度坍塌。
灾情发生时,气温低、雨雪。
事故发生后,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应急通信保障队遂行出动,在14天336小时的时间里,实现事故救援通信保障持续不间断,为各级领导掌握灾情、科学决策、调度指挥提供了坚实可靠的通信保障。
浅谈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浅谈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1000字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它的应用范围已经延伸到了所有领域。
从古代的狼烟、烽火到现代的无线电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
本文将从史实出发,介绍通信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通信的历史发展通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先后出现了狼烟、鸟信、火种、写字等方式,但都受到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电信号进行通信,于是电报这种通信方式应运而生,但是它需要改进,因为电报的发送和接收还需要经过一位训练有素的操作员,使得通信远远不能普及。
然后,无线电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无线电通信成为主流的通信方式之一。
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交流。
二、通信的现状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等设备的普及,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而这些智能设备也成为人们有效通信的工具。
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宽带等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谷歌、脸书、Twitter等各种应用程序也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轻松地与他人进行通信。
三、通信的未来发展未来,通信技术仍然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将借助先进的技术进行更多的交流。
下面是一些有趣和令人期待的通信技术和趋势。
1. 量子通信: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态的非可克隆性和波函数的崩塌特性建立安全通信,它将使数据的传输变得非常安全。
2. 5G技术:无线电通信的第五代技术将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带宽和更低的时延。
这将使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物联网智能设备得到更为广泛的應用。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等。
4. 虚拟现实:众多的通信应用中,虚拟现实是一项令人期待的新技术,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其他人交流,真实感会非常强烈。
总之,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将会不断地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网络通信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372024年1月下 第02期 总第422期信息技术与应用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1网络通信技术概述1.1 网络通信技术的定义网络通信技术是以网络为数据信息传输载体的通信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网络通信技术具有其他通信难以媲美的优势。
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图像、音频或视频等信息资料的快速传输,并且能够保障信息的完整性,避免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受损。
从这一角度看,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调度系统中应用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在指挥中心与一线救援队伍之间建立稳定且实时的通信渠道,使指挥中心能够及时接收现场数据,打破传统通信技术的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指挥调度工作的时效性。
1.2 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演变,同时许多新技术也在悄然兴起。
例如,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包括多媒体通信和互联网通信,都可以有效提高信息数据的传输速率,也能够保障信息的传输质量。
除此以外,在网络通信技术中,现场总线技术也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人员可以使用计算机连接多个通信设备,并搭建起具有音频、视频传输功能的信息传输通道[1]。
在5G 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增强其可操作性。
例如,在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时,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总线技术将多个分散的通信设备打造成一体式、具有网络化功能的通信平台,而这类通信平台可以直接作用于消防灭火救援指挥调度系统的建设。
如今GPRS 网络逻辑实体在网络化通信系统平台建设过程中大放异彩。
应用GPRS 后,现场总线搭载的每一个通信终端都可以占用多个有效的通信通道,而每一个可用的通信通道也可同时满足不同通信终端的用户需求,实现信息共享。
2消防灭火救援指挥调度系统中网络通信的实践应用2.1救援案例2020年1月5日7点左右,浙江建德消防分指挥中心接到群众举报,建德市乾潭镇乌龙山上一辆水泥槽罐车发生坠落事故(见图1),现场有一名人员受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应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一、应急通信技术概述
应急通信技术不同于普通的大众熟知的通信技术,这个技术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在突发自然灾害,以及公共冲突事件,无法实现常规的通信技术时启动的可提供紧急联络的通信技术。
从它的用途的使用时长可以看出,应急通信设备具有临时性,短暂性以及随机不确定性的特点,也因此应急通信设备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安全保障。
由于应急通信设备技术发展与国家社会安全,人类生活保障等方面息息相关,世界各国也十分重视其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应急通信技术列入了国家重点安全项目科研课题,尤其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更是在全国应急设备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专用以及物理隔离网络通讯等。
日本由于岛国四面环海,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其他内陆占主导的国家要多。
日本的应急设备偏向于自然灾害的防护,预警,联络以及对全民的应急灾害普及等方面,可以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联通各防灾救援机构,并且保证现场指挥调度的高度有效性。
我国的应急通信技术的真正开端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步建立了公共基础的应急通信设施;第二步开始通过卫星建立相对完善的应急通信网络,第三步是制定了应急通信技术的相关标准,充分发掘卫星通信技术手段,鼓励企业与国家一起研究,
建立,分类,联结专有的应急通信技术。
二、应急通信设备的技术手段分类
目前应急通信技术主要存在四种技术手段:无线电台通信,卫星通信,地面微波通信以及无线集群通信。
以下对这几种通信技术进行逐一介绍
1)无线电台通信,主要以广播设备为主,属于发展最早期的应急通信设备,主要是为自然灾害的救援提供通讯支持,我国的无线电台通信可分为平台类电台,个人类电台以及军用电台等等。
此种技术手段的普及性较高,信号接收方法较为简单便捷。
但是无线电台通信存在距离局限性,在信号范围外无法传送和接收应急救援信息。
2)卫星通信,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太空中的卫星与地面的卫星信号接收转换器进行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的方式为微波传输。
卫星通信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覆盖多个国家的长途通讯,如:有线电视接收;单一覆盖范围的卫星固定通信,如:静止卫星与地面的应急通信车;小型的卫星通信网络,如;VSTA网络站。
卫星通信突破了距离的局限性,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功能进行专项的应急通信。
面对地震,海啸等大型的自然灾害,卫星通信应急技术变得必不可少,世界范围内也在对卫星通信技术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中。
3)地面微波通信,主要是指以电磁波为载体传输信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互联网。
互联网就是利用了微波的信息存储量
大,传送速度快的特点打通了全球的信息的传递。
在发生应急事件的时候地面微波通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扩散到每一个网络覆盖的角落,但是由于其对地面设备的严重依赖,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可能会发生设备的损毁,网络的被迫断开等情况,无法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出去。
4)无线集群通信,主要是一种专有的调度网络下使用的一对一,一对多的传呼通信方式。
在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的调度指挥工作任务艰巨。
无限集群通信就是利用了自身的特点,可以分组呼叫,调整优先级,随时启动呼叫等功能为现场的救援调度提供紧急,有序的指挥。
目前无线集群通信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交通,医疗,公安,救援等各个方面。
三、我国应急通信技术的创新以及发展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有的地域广袤的国家,内陆地形包含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等。
自然灾害也主要以地震,山体滑坡,海啸为主。
面对此种大型的自然灾害,目前我国的应急通信主要以卫星通信以及地面无线集群通信组成的“天地合一”的通信方式。
汶川地震以后我国开始致力于应急通信设备的国际化标准和自主创新进程。
首先国家认可卫星通信具有国家应急安全防护的战略性地位,并针对特项的应急,预警,安全防护进行卫星的研发工作。
政策方面,国家鼓励自主应急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
在认可应急通信技术发展对社会,国家存在无法估量的效益的基础上,国家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深造,产业融合等几方面对自主品
牌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支持。
综上,我国的应急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倾向于两个方面:国家级卫星通信设备技术的突破以及自主应急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
结语:应急通信技术伴随着人类进步的脚步,从无到有,日益创新,步步完善,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现有的应急通信技术,人类不断地智慧创造和努力,加上政策的多向支持,应急通信技术会在最短的时间覆盖到每个家庭。
参考文献
[1]李二佳. 短波应急通信网中协作通信技术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2]洪旭. 应急通信网络架构研究与机动指挥通信能力评估分析[D].云南大学,2015.
[3]郑林会,陈山枝,毛旭.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 电信网技术,2012,0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