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合集下载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因此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目前,河南省旅游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河南省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
河南省接待游客数量达到了2.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了2500亿元。

这一数据较上年同期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显示了河南省旅游业的活力和吸引力。

其次,河南省旅游业的结构日益优化。

除了传统的文化旅游资源,河南省还积极开发和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如嵩山、嵩岳庙、龙门石窟、云台山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河南省还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挖掘农村特色资源,提供农家乐、生态农庄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

再次,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旅游促进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旅游业,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政府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最后,河南省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除了旅游景点的开发和运营,河南省还积极推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保障,也为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总的来说,河南省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同时还积极拓展旅游产业链,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未来,河南省旅游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资源的省份。

近年来,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本文将对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主要旅游景点、旅游收入等方面。

2.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显示,河南省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河南省接待游客总量超过1.2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0%。

旅游收入也达到了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

这表明河南省的旅游市场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3. 主要旅游景点河南省拥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的旅游景点:•郑州城市广场: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是许多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城市广场是郑州的地标之一,拥有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酒店、餐饮等休闲设施。

•少林寺:少林寺位于登封市,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寺内保存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信仰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的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石窟内保存着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古代中国的艺术精华。

•云台山:云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登封市境内。

这座山被誉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不仅自然景观美丽,还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上只是河南省旅游景点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著名景点如嵩山、郑州博物馆、商丘云台山等,各具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

4. 旅游收入河南省的旅游收入持续增长,成为河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这主要得益于增加了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推广。

近年来,河南省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根据统计数据,河南省旅游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5. 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虽然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还有提升的空间,旅游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2024年河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河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河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拥有较长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河南省的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对河南省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旅游资源概况河南省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宗教圣地等。

其中,太行山、黄河、嵩山等自然景区以及恐龙遗址、郑州古城、洛阳龙门石窟等历史文化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这些旅游资源为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旅游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河南省的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河南省的旅游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5%。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国内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和境外旅游的不断增加。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旅游业态的创新,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

例如,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和智能导览系统的兴起,给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旅游方式;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元化旅游产品的推出,丰富了旅游市场供给;同时,河南省政府还大力推动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拉动了旅游市场的增长。

旅游市场竞争与发展问题河南省的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进入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此外,一些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例如,旅游资源开发过于依赖传统景点,一些非主流景区的开发仍存在不足;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不稳定,一些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亟待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相对滞后,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旅游市场的繁荣。

例如,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推进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河南省的旅游市场提供了良好环境,并创造了更多市场机遇。

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河南省旅游业有望实现进一步发展。

新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分析

新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分析

新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分析河南省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正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然而,由于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内外环境的影响,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内部环境分析1.人口结构调整河南省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这意味着一方面旅游需求呈现出向休闲、养生等高品质旅游的转变,另一方面也需要提供适合老年人旅游需求的设施和服务。

2.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河南省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以郑州、洛阳等城市为核心的黄河文化旅游区发展较为成熟,而其他地区如南阳、平顶山等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因此,需要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业的均衡发展。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酒店、景区设施等存在短板。

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便捷性和酒店服务水平,改善景区设施,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二、外部环境分析1.经济发展带动旅游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增加。

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他们对旅游的消费能力明显增强,为河南省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2.政策支持促进旅游业发展河南省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旅游业扶持政策,包括降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推行旅游节假日长假制度、加强旅游监管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3.旅游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河南省面临着来自其他地方的旅游竞争压力。

其他省市通过推出各种旅游项目和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前往,挑战了河南省的旅游市场地位。

因此,河南省需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既面临着内部环境的调整和改善,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竞争。

通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市场营销等综合手段,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旅游发展需求,实现河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前景

浅谈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前景

河南农业2023年第25期
NONGYE ZONGHENG
农业纵横
增长和农村人口流入城镇等因素影响,城镇人口持续增加,新型城镇化质量稳定提高。

全省城镇常住人口5633万,农村常住人口4239万。

城市人口多于农村常住人口,且呈年年攀升趋势。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老年人和学龄儿童在城市里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

鉴于目前这个市场需求,河南省将现有的农村人文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和传统民族习俗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融观赏、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不仅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而且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乡村旅游对农村现状的影响
(一)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卫生
就业门槛低、数量多,(二)打造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彰显本土特色文化河南省应结合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开发,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域一风俗”的鲜明文化;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将本土的民间戏曲、民间传说、乡村风俗等特有文化进行艺术加工,形成乡村旅游产品的艺术文化特色,加大对全省游客的吸引力度。

(三)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养方向和要求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农业、建筑、艺术、手工、民俗等各个行业的当地传承人与创新者。

河南省要从旅游和文化的专业性角度出发,加强对乡村文化和旅游从业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的培养,提高村民的综合从业素质。

(责任编辑 张梦纳)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河南省的旅游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揭示市场潜在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和安排,可以简要描述每个章节将要讨论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包括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情况等;其次,我们将探讨河南省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机会和趋势;最后,我们将对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和发展动态。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将全面了解河南省旅游市场的整体情况,为我们在结论部分能够更好地总结出该市场的潜力与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展望做好铺垫。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河南省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了解目前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通过对市场潜力与挑战的评估,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为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投资者在河南省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和帮助。

同时,也旨在为更好地推动河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贡献力量。

1.4 总结总结部分:通过对河南省旅游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竞争。

在全国旅游市场竞争中,河南省旅游市场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提升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本报告能对河南省旅游市场相关部门和从业者有所帮助,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2.正文2.1 河南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景点,如龙门石窟、少林寺、黄河等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

试析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试析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试析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作者:王彩霞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3期摘要:河南省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政府积极推动“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通过政府主导,河南省旅游产业取得了可喜业绩。

随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需要,河南境内的铁路、高铁、公路、民航等交通网络稠密发达,为旅游业迎来了历史机遇,将推动覆盖河南全境的“旅游大格局形成”,同时历史文化游、省内游、将成为新趋势。

关键词:旅游立省;大格局;交通一、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河南的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均比较丰富。

从地理上看,它位于我国中部偏东,北纬31°23′~36°22′之间。

从南向北,由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向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过渡,气候、环境、植被、风土人情均呈现较明显地域差异。

太行、伏牛、桐柏、大别山呈半环形环绕在西部南部省境,山地风景也因为南北过渡的地理特征而丰富多彩。

河南东部为辽阔无垠的平原,南部有南阳盆地,黄河从中部穿流而过,足不出省就可以尽享多彩多姿的自然景观;商周以来,中原代表了先进经济、文化和礼仪,而河南就位于中原之中,重要的地理位置使河南历来是“逐鹿”必争之地,安定时代十分繁华与发达,战乱时代又是灾难特别深重之处,因而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说法。

河南地下文物存量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存量全国第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足不出省就可以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旅游立省,成效显著2009年6月,河南省提出了“旅游立省”的经济发展战略,配合“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形象定位,收效立竿见影,当年十一小长假,旅游产生“井喷”效应,小长假收入位列全国前三,首次超过了旅游强省江苏和浙江。

如今,郑州-汴梁-洛阳一线由于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已经发展为国际闻名旅游线路。

此外太行、桐柏、伏牛等山区自然景观日益成为旅游热点,安阳殷墟和文字博物馆等历史人文景观也在逐渐升温。

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特色的旅游资源 ,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 的一大优势 。近年 是 来开辟 的 “ 三点一 线 ” 黄之旅 , 沿 已成为 河南省 旅游精 品
线路。 河南省可供观赏 、 旅游的景区 、 景点有 10多处 。 0 省 内重点风景名胜 区共 2 5处 ,其 中国 家级的有鸡公 山 、 嵩
增长 3 .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9 00 %, %。 2 0 年 河南全省接待境 内外游 客 2 0 56 08 0 2. 0万人 次 , 比上年增 长 1.%, 中 : 待国际游 客 143 7 2 其 接 0 .0万人 次 , 增长 1 . 接待国内游客 19 1 0万人次 , 84 %; 92 . 3 增长 1. 72 %。 旅游总收入 19 . 5 1 6亿元 ( 9 其中入境旅游创汇 34 4万美 74 元 )增长 1.%, , 7 7 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 9 %。
20 0 7年河 南全省共接 待境 内外游 客 10 1 7 9 万人 次 , 比上年增长 3 .%, 01 其中 : 接待 国际游 客 8 .8万人次 , 8 0 增
长 1. 接待国内游客 10 3万人次 , 63 %; 70 增长 3 . 02 %。旅游 总收入 15 . 3 22 4亿元 ( 其中入境旅游创汇 3 8 1万美元 ) 10 ,
业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 经济在全省 国民经 济发展中的支 柱地位 已经确立 , 业在促 进全省 经济 、 旅游 文化 、 资源保
2 河 南 旅 游 资 源 状 况 .
河南地处我 国东西结合部 、 南北过渡 带 , 位于黄河 中
护与开发 以及精神 文明建设等方面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 下游 。 历史悠久 , 文化灿烂 , 山河秀丽 , 旅游资源丰富 。 不仅 作用 。但是 , 与陕西 、 山东等旅游强省相 比 , 河南的旅游业 各种人文 、 自然旅游资源种类齐全 、 数量大 , 而且拥有许多 发展明显滞后 , 也与旅游资源大省 的地位不相称。本文通 高级别的景区 。 截至 2 1 0 0年 1 月 , 1 河南拥有三大古都 : 安 过不 同层面 , 对河南旅游业发 展中的现状 、 优势及存在 的 问题进行了分析 , 并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对策建议。 阳、 开封 、 洛阳 ; 3处世界文化遗产 : 洛阳龙 门石 窟、 阳殷 安 墟、 登封 “ 天地之 间” 史建筑 群 (O O 7月 3 日第 3 历 2L年 1 4 届世界遗产大 会审议通过 )8 历史文化 名城 :郑 州 、 ;座 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摘要:河南省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政府积极推动“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通过政府主导,河南省旅游产业取得了可喜业绩。

随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需要,河南境内的铁路、高铁、公路、民航等交通网络稠密发达,为旅游业迎来了历史机遇,将推动覆盖河南全境的“旅游大格局形成”,同时历史文化游、省内游、将成为新趋势。

关键词:旅游立省;大格局;交通一、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河南的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均比较丰富。

从地理上看,它位于我国中部偏东,北纬31°23′~36°22′之间。

从南向北,由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向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过渡,气候、环境、植被、风土人情均呈现较明显地域差异。

太行、伏牛、桐柏、大别山呈半环形环绕在西部南部省境,山地风景也因为南北过渡的地理特征而丰富多彩。

河南东部为辽阔无垠的平原,南部有南阳盆地,黄河从中部穿流而过,足不出省就可以尽享多彩多姿的自然景观;商周以来,中原代表了先进经济、文化和礼仪,而河南就位于中原之中,重要的地理位置使河南历来是“逐鹿”必争之地,安定时代十分繁华与发达,战乱时代又是灾难特别深重之处,因而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说法。

河南地下文物存量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存量全国第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足不出省就可以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旅游立省,成效显著2009年6月,河南省提出了“旅游立省”的经济发展战略,配合“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形象定位,收效立竿见影,当年十一小长假,旅游产生“井喷”效应,小长假收入位列全国前三,首次超过了旅游强省江苏和浙江。

如今,郑州-汴梁-洛阳一线由于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已经发展为国际闻名旅游线路。

此外太行、桐柏、伏牛等山区自然景观日益成为旅游热点,安阳殷墟和文字博物馆等历史人文景观也在逐渐升温。

目前,河南的5a景区8个,数量全国居前列,分别是:郑州登封嵩山少林景区、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焦作(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区、安阳殷墟景区、洛阳嵩县白云山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平顶山鲁山县(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洛阳栾川县(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

“旅游立省”的战略初见成效,游客人数从2005年的1.10505亿人增加到2012年3.63亿人,海外游客从2005年60.05万人增至2012年的190.77万人,优秀旅游城市达到27个,国际知名度逐渐提高,更多城市逐渐拥有了比较高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旅游总收入是衡量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与周边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相比,河南省“旅游立省”战略确定以来,旅游总收入超越周边五省,但是和旅游强省浙江、江苏、山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江苏、浙江、山东地处沿海,国际交通便利,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相应人口流动性大,预计河南省在短期内无法与之持平,但是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中原城市集群打开地域限制,协调行动,加快产能转型升级,可以缩小旅游总收入的差距。

“旅游立省”的战略中,政府主导作用明显。

政府在协调联动、招商引资、品牌营销、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2010年开始实施的“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

筛选了128个有特色、有名气的村庄参加,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

在政府的政府指导和监管下,避免了旅游投资的盲目、资源破坏和重利轻义的行为,使旅游业持续保持好态势,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健康、规范发展。

2010年全国旅游收入排行榜中,河南位列第八,2011年位列第七。

政府主导的“旅游立省”战略,使河南进入一个有计划、监管严、协调好的旅游发展氛围中。

二、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前景(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河南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夏、商、周、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武周、五代和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数千年来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其四,文物居全国首位,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

文化旅游资源如故都、古城、古村落、古坟陵、古寺庙、祠堂、名人故居、楚汉三国文化、儒、道、法、墨文化、佛学、理学、易经玄学、汉字文化、根亲文化、诗词文化、功夫文化等。

历史文化久远厚重,是河南旅游的优势,前景乐观。

很多国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一知半解,因而河南历史文化旅游有很大潜在市场。

主要有三种人群:1、知识型人,随着国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产生更多知识型人,他们对于古文化有更好理解能力与了解欲望;2、未成年人,他们的历史教育受到普遍重视,父母希望子女深刻了解古代历史知识,传承古代优秀文化。

3、旅游点附近的市民,他们不愿意出远门,而这样的景点往往可以陶冶情操,提供别致的休闲情趣。

不过目前历史文化资源都挖掘得还不够出色,导游自身历史文化素质一般,无法承担起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重任,旅游带有“纪念意义”,一般不会故境重游。

当下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潜力,以中华民族根文化为主线,大力开发河南的寻根敬祖、武术探秘、宗教朝圣等专项旅游,突出名城、名寺、名人的特色。

使旅游变成智慧之旅、教育之旅。

需要做的:一是要深入挖掘历史化资源本身,形成旅游特色。

二是要培养专业研究型导游,在历史知识上有能力与游客互动,接受游客提问;能做纵向精深的剖析与横向比较,讲解深入浅出,注重旅游的教育意义。

不仅满足游客历史知识层面的需要,而且传播中华优秀孝、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文化,收益将一箭多雕。

(二)省内游将成为更多河南人的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则会发生旅游需求,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多、闲暇时间增加、消费观念转变,人们会普遍产生旅游动机。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之一。

选择省内游的优势如下:1、河南为“河南人游河南”出台了很多吸引游客政策,比如一定范围的减免票,办理旅游年卡等,确实吸引了很多河南人。

2、长途游中,“旅”长而累,“游”短而快,走马观花居多,很多人厌烦了如此旅游。

相反河南人游河南则会“旅”短“游”长,旅游的舒适性将吸引更多河南人。

3、很多老年人也加入了旅游热潮,他们的特点是身体不再强壮,受不了长途颠簸,短途旅游是最好的选择。

4、随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建立,中原城市群之间、与省外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游悄然兴起,轻松愉快的短途游更容易彼此建立信任关系。

5、短途游成为现代社会交际的手段之一,人们乐于在旅游中创造共同经历,相互沟通,增进感情。

“十二五”期间预计河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消费需求将迈入大众消费阶段,休闲、度假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这种趋势将有力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发展。

(三)通衢要道,推动大旅游格局形成河南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还是亚欧大陆桥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

国家铁路线通过河南的有京广、京九、焦枝、焦新、新荷铁路、侯月、孟宝、新密、陇海、宁西、漯阜、汤台,商南、衡潢、新商等。

省会郑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既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又是郑西高铁和石武高铁的交汇处,是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亚欧大陆桥最大的客货转运站,还是辐射省内主要城市的8条城际铁路的中轴。

便利的铁路交通使河南在经济上起着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河南境内目前有五大民航机场,郑州成为全国第八大航空枢纽,通航国内外67个城市地区。

河南公路交通网络同样发达,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大广高速等9条国家高速公路及20余条区域地方高速公路及105、106、107、207、310、311、312等9条国道纵贯河南,郑州、洛阳、商丘等城市均建有环城高速。

截至2011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42公里,居全国第一位。

稠密、高速的交通网给河南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和城铁架构,使中原城市群之间与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之间实现无障碍对接。

郑州与北京、西安、武汉、徐州、济南、南京、太原、合肥等重要城市形成的“两个半小时旅游圈”;高速公路网络使郑州成为全国自驾游的枢纽;郑州为中心,郑洛、郑焦、郑开、郑平、郑新、郑济、郑-新-焦-济-洛-平、郑-新郑机场-许-漯8条省内高铁网络,将形成覆盖3000—4000万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郑州至首尔、台北、香港、新加坡、泰国的直航常态化和郑州国际机场的扩容,将促进河南的国际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个覆盖全省、辐射周边、涵盖1.5—2亿人口的经济区域和市场空间正在形成。

无障碍对接的交通,也会促使游客构成发生变化,深层游和文化游将悄然兴起,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修身旅游、知识旅游、古遗迹旅游、寻根旅游,度假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现代化农耕旅游等都将增添很多机会。

河南省将在以后几年,重点发展“一区两带、四个板块”。

一区”指的是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整合而成。

“两带”指的是黄河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

“四大板块”指的是文化旅游体验、都市观光休闲、山地休闲度假、乡村旅游。

“一区两带、四个板块”覆盖河南全境,突出了河南的旅游特色,构成一个大旅游格局,而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无疑是推动大旅游格局形成的最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1]龚绍方.《关于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2008,(5).[2]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z]. 豫政办 [2012]14号.[3]李晓丽.《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文化产业,2008,(8)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