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正文相变蓄热器和实验台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第10讲 相变贮能装置热设计方法

第10讲  相变贮能装置热设计方法

2. 所埋圆柱熔化时的周向平均传热系数
* NuD
hD Ra cl kl Ste
4
r2*2 r2* r1* sin 0 S * / r1* 0.8r
*3 1 * 2 1

S * / r * 4 2 / 3 S * / r * 2 S * /3 1 1
40
* * * & & & S S S 1 2

S*
0
dS
* 1
/ d dS / d dS
* 2 1
*
S* r1cos0
5.301
41
• 0 即对半径为r2的圆弧,D=0.1,得
Pr Ar dS 0.25 0.1Ra * 0.402 *3 d JSte r 2
* *3 1/ 4
3
• 管壳式
4
5
6
7
• 板式
8
9
10
11
流动方式
1. 顺流式(并流式):两种流体平行地向着
同一个方向流动; 2. 逆流式:两种流体也是平行流动,但它们 的流动方向相反;
12
流动方式
3. 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相互垂直交
叉。当交叉次数在四次以上时,可根据两 种流体流向的总趋势将其看成是顺流或逆 流; 4. 混合式:两种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既有顺流 部分,又有逆流部分;
37
水平椭圆管
• 定义
S1 ( S1接触熔化引起的厚度) 2b S * S2 2 ( S2自然流引起的厚度) 2b 3 r r gb r2* 2 , r1* 1 , * l , Ste Fo, Ar 1 * 2 b b s 1 S1*

相变蓄热装置传热强化的实验研究

相变蓄热装置传热强化的实验研究

1绪论热能储存技术用于解决热能供需间的矛盾,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

强化传热技术一直是蓄热研究方面的重点,传热的强化主要有两条途径:研发新的相变蓄热材料,改善相变蓄热装置。

相变材料主要可分为有机相变材料和无机相变材料[1]。

其中无机相变材料主要有单纯盐、碱金属与合金、高温熔化盐类和混合盐类等,无机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熔解热和固定的熔点等优点;但绝大多数无机相变材料具有腐蚀性,相变过程中存在过冷和相分离的缺点。

为防止无机相变材料的腐蚀性,蓄热系统必须采用不锈钢等特殊材料制造,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为抑制无机相变材料相变过程中的过冷和相分离,需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寻求好的成核剂和稳定剂。

有机类相变材料主要有石蜡类、高级脂肪酸类、聚烯烃、醇类等,具有固体成型性好,不易发生相分离及过冷现象,腐蚀性较小和性能稳定等优点;但有机物相变材料热导率较低[2,3]。

在相变蓄热装置方面,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添加高热导率材料如铜粉、铝粉或石墨等作为填充物以提高热导率;采用翅片管换热器,依靠换热面积的增加来提高传热性能;采用波纹管,依靠热媒体流动来提高传热性能等。

本实验将采用波纹管来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波纹管表面凹凸的外形,使流体在管内形成较强的湍流,从而大大提高管内外表面的换热数,使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比列管式的提高2-3倍。

波纹管通过热胀冷缩而具有自洁作用,因此不易结垢,自行补偿温差产生的热应力。

1.1研究背景及意义蓄热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4-6],可用于解决热能供给与需求失配的矛盾,在太阳能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在化工生产和许多工业过程排放的废热是不连续的,要充分利用这些不稳定的能源,就需要采用蓄热技术,将这些热量暂时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去。

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能耗,又可以减少由一次能源转变为二次能源时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毕业设计正文相变蓄热器及其实验台设计

毕业设计正文相变蓄热器及其实验台设计

毕业设计正文相变蓄热器及其实验台设计1 引言1.1 概述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全球工业的迅猛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但是在许多能源利用系统中(如太阳能系统、建筑物空调和采暖系统、冷热电联产系统、废热利用系统等)存在着能量供应和需求之间时间性的差异,即存在着供能和耗能之间的不协调性,从而造成了能量利用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浪费。

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储能系统,它是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是合理利用能源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广义热能系统优化运行的重要手段,而且使相应系统可按平均负荷设计,节约系统的初投资,对电网负荷峰、谷时间段电价分计的地区,它还可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

热能储存的方式主要有显热储热、潜热储热和化学反应储热等三种。

显热储热主要是利用蓄热材料的温度变化来储存热能,其蓄热密度小,温度波动较大。

但这种蓄热材料本身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如水,岩石活卵石材料等,化学稳定性好,价廉易得。

在传热方面,可以采用直接接触式换热,或者传热流体本身就是蓄热介质,因而蓄、放热过程中强化传热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成本低。

潜热储热也称相变蓄热,是利用相变材料(PCM)的相转变潜热进行热能储存,具有蓄热密度高、温度波动小(储、放热过程近似等温)、过程易控制等特点[1-3]。

发生的相变过程有四种,常被利用的相变过程有固-液、固-固相变两种类型,而固-气和液-气相变虽然可以储存较多热量,但因气体占有的体积大,使体系增大,设备复杂,所以一般不用于储热。

固-液相变是通过相变材料的熔化过程进行热量储存,通过相变材料的凝固过程来放出热量。

而固-固相变则是通过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固体分子晶体结构有序-无序的转变而可逆地进行储、放热。

化学反应储热是利用可逆化学反应通过热能与化学热的转换储热的,它在受热和受冷时可发生可逆反应,分别对外吸热或放热,这样就可把热能储存起来。

其主要优点是蓄热量大,而且如果反应过程能用催化剂或反应物控制,可长期蓄存热量。

《2024年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范文

《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要,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是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的一种有效方式,它通过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的潜热储存和释放,实现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旨在研究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理论及实验,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1. 系统构成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相变材料、储热容器、供暖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太阳能集热器负责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相变材料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实现潜热的储存和释放;储热容器用于存储相变材料;供暖系统将储存的热能传递给需要供暖的建筑;控制系统则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和调节。

2. 工作原理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相变材料的潜热储存和释放。

当太阳辐射较强时,太阳能集热器将热能传递给相变材料,使其发生相变(如固态到液态),并储存大量的潜热。

在夜间或阴天等太阳辐射较弱时,相变材料通过反向相变过程,将储存的潜热释放出来,为供暖系统提供稳定的热源。

三、实验研究为了验证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理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主要包括系统性能测试、材料选择及性能研究、系统优化等方面。

1. 系统性能测试我们首先对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强度、环境温度等参数,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在太阳辐射较强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储存太阳能并转化为潜热;在夜间或阴天等条件下,系统能够稳定地释放潜热,为供暖系统提供稳定的热源。

2. 材料选择及性能研究相变材料的选择对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种类相变材料的性能表现,包括熔化/凝固温度、潜热值、导热性能等。

相变材料毕业设计

相变材料毕业设计

相变材料毕业设计相变材料毕业设计近年来,相变材料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变材料是一种能够在温度、压力或其他外界条件变化时发生物理或化学相变的材料。

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可以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的能量,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我即将完成的毕业设计中,我将探索相变材料的潜力,并设计一种新型的相变材料。

首先,我将研究相变材料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相变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固态相变材料和液态相变材料。

固态相变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晶格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物理性质的变化。

液态相变材料则在温度变化时发生液体-气体相变或液体-固体相变,产生大量的热量。

了解相变材料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对于设计新型相变材料至关重要。

其次,我将研究相变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相变材料可以用于储能和节能。

储能方面,相变材料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可以用于储存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在太阳能领域,相变材料可以将太阳能吸收并储存为热能,以便在夜间或阴天使用。

在节能方面,相变材料可以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例如,在夏季,相变材料可以吸收室内的热量,从而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节约能源。

此外,我还将研究相变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相变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智能药物释放系统。

智能药物释放系统是一种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释放药物的系统。

相变材料可以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释放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此外,相变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智能假肢。

相变材料可以根据人体温度变化调节假肢的硬度和柔软度,提高假肢的适应性和舒适性。

最后,我将设计一种新型的相变材料。

基于对相变材料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我将尝试设计一种具有更高相变温度和更大相变潜热的相变材料。

通过调控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我希望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我还将研究相变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变材料毕业设计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相变材料的原理和应用,我相信我可以为相变材料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变蓄能围护结构性能测试实验台的开发及应用

相变蓄能围护结构性能测试实验台的开发及应用

收稿日期:2015-3-2徐小虎(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空调系统节能控制及系统优化。

Email :314036853@ 通讯作者:陈雪清。

Email :Daniela_Chen@文章编号:ISSN1005-9180(2015)03-055-04相变蓄能围护结构性能测试实验台的开发及应用徐小虎,陈雪清,童蕾,朱官养,林积鹗,陈贵(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50)[摘要]介绍了相变蓄能围护结构性能测试实验台,对实验台主要结构、实验台功能的实现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

利用此实验台,通过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可针对不同的室内外环境条件,开展房间冷热过程的实验研究和与之对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另外该实验台还可以进行围护结构材料性能测试,相变蓄能材料性能研究和相变蓄能围护结构节能特性分析等相关实验。

该实验台结构设计新颖,相变蓄能材料调整方便,适用范围广泛,是比较理想的围护结构性能测试实验台。

[关键词]相变蓄能;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性能测试[中图分类号]TU111.4[文献标示码]Bdoi :10.3696/J.ISSN.1005-9180.2015.03.010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Test Experiment Platformfor Phase Chang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EnvelopeXU Xiaohu ,CHEN Xueqing ,TONG Lei ,ZHU Guanyang ,LIN Ji e ,CHENG Gui(Guangd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50)Abstract :An performance test experiment platform for phase chang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envelope was intro-duced.The main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were discussed.By using the experiment plat-form ,built up the physical model ,experimental study and simulation on the room heat transfer proces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different indoor /outdoor environment condition.In addition ,the performance of envelope material was tes-ting ,the phase chang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 performance was researched and the energy saving character-istic of phase chang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envelope was analyzed on the experiment platform.The experiment plat-form had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design ,convenient adjustment of phase chang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 ,widely application ,was an ideal experiment platform.Key words :Phase chang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Envelope ;Performance test0引言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作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愈来愈高,与之相应的建筑能耗尤其是制冷、采暖以及空调能耗也随之增加,建筑节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建筑围护结构的要第34卷第3期(总132期)求也越来越高[1]。

「毕业设计正文相变蓄热器及其实验台设计」

「毕业设计正文相变蓄热器及其实验台设计」

「毕业设计正文相变蓄热器及其实验台设计」相变蓄热器的原理是基于相变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潜热的特性。

相变材料通常是一种可逆的热物质转换过程,当温度超过其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会吸收热量并发生相变,储存大量热能;当温度低于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会释放之前吸收的热能。

因此,相变蓄热器可以用于热能的储存和传输。

相变蓄热器的设计要点包括相变材料的选择、热传导设计和外部绝热设计。

首先,相变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相变温度、热容量和储热密度等因素。

常用的相变材料有蜡、盐水和金属合金等。

其次,热传导设计应保证热量能够有效地在相变材料中传输,以提高蓄热效率。

最后,外部绝热设计应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热能的保存率。

针对相变蓄热器的实验台设计,首先需要设计一个适合进行相变材料的相变实验的装置。

该装置应包括一个加热系统和一个温度测量系统。

加热系统可以通过加热器为相变材料提供热量,从而使其发生相变;温度测量系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

此外,实验台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以便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在相变蓄热器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加热器的功率或加热时间来控制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进而研究不同条件下蓄热效果的变化。

实验者可以测量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曲线,并计算其吸热或释热量。

同时,还可以探究不同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差异以及相变材料的稳定性等问题。

综上所述,相变蓄热器及其实验台设计是一项有挑战性的课题。

通过设计合理的蓄热器结构和相变实验装置,可以深入研究相变蓄热器的性能和应用,为实现高效的热能储存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脉动热管相变蓄热器蓄热实验分析

脉动热管相变蓄热器蓄热实验分析

脉动热管相变蓄热器蓄热实验分析罗孝学;章学来;华维三;毛发【摘要】To research actual effect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n pulsating heat pipe of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device, a pulsating heat tube type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device was designed and set up. The phase change thermal storage device has obvious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process; latent heat of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capacity is much greater than the sensible heat storage. Heating fluid flow increase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have a role about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ut the flow is not too large. Adjust the heat source temperature,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the less time required for the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proces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opper tube, the heat storage device of pulsating heat pipe has saved 47% of the heat storag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heat storage and the heat transfer uniformity of the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device is optimized.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the heat storage system is feasible by using pulsating heat pipe technology.%为了研究脉动热管对相变蓄热装置传热能力的优化,设计并搭建了脉动热管相变蓄热装置试验台,实验验证相变潜热蓄热量远大于显热蓄热量;在相同工况下改变加热流体流量,流量增大对传热优化有一定作用,但流量不宜过大;调整热源温度,温度越高,相变蓄热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与常规铜管进行蓄热实验对比,脉动热管相变蓄热装置在蓄热过程中节省了47%的蓄热时间,同时优化了相变蓄热装置的传热均匀性.实验证明利用脉动热管技术对相变蓄热系统进行传热优化是可行的.【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7(068)007【总页数】8页(P2722-2729)【关键词】脉动热管;相变;传热;优化;实验【作者】罗孝学;章学来;华维三;毛发【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蓄冷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306;钦州学院海运学院,广西钦州 535000;上海海事大学蓄冷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306;上海海事大学蓄冷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306;上海海事大学蓄冷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02中国能源资源虽然丰富,但后备储存量不足,而且浪费大、能源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1.1 概述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全球工业的迅猛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但是在许多能源利用系统中(如太阳能系统、建筑物空调和采暖系统、冷热电联产系统、废热利用系统等)存在着能量供应和需求之间时间性的差异,即存在着供能和耗能之间的不协调性,从而造成了能量利用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浪费。

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储能系统,它是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是合理利用能源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广义热能系统优化运行的重要手段,而且使相应系统可按平均负荷设计,节约系统的初投资,对电网负荷峰、谷时间段电价分计的地区,它还可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

热能储存的方式主要有显热储热、潜热储热和化学反应储热等三种。

显热储热主要是利用蓄热材料的温度变化来储存热能,其蓄热密度小,温度波动较大。

但这种蓄热材料本身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如水,岩石活卵石材料等,化学稳定性好,价廉易得。

在传热方面,可以采用直接接触式换热,或者传热流体本身就是蓄热介质,因而蓄、放热过程中强化传热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成本低。

潜热储热也称相变蓄热,是利用相变材料(PCM)的相转变潜热进行热能储存,具有蓄热密度高、温度波动小(储、放热过程近似等温)、过程易控制等特点[1-3]。

发生的相变过程有四种,常被利用的相变过程有固-液、固-固相变两种类型,而固-气和液-气相变虽然可以储存较多热量,但因气体占有的体积大,使体系增大,设备复杂,所以一般不用于储热。

固-液相变是通过相变材料的熔化过程进行热量储存,通过相变材料的凝固过程来放出热量。

而固-固相变则是通过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固体分子晶体结构有序-无序的转变而可逆地进行储、放热。

化学反应储热是利用可逆化学反应通过热能与化学热的转换储热的,它在受热和受冷时可发生可逆反应,分别对外吸热或放热,这样就可把热能储存起来。

其主要优点是蓄热量大,而且如果反应过程能用催化剂或反应物控制,可长期蓄存热量。

综合比较三种热能储存方式,相变蓄热以其储热密度大、蓄热器结构紧凑、体积小、热效率高、吸放热温度恒定、易与运行系统匹配、易于控制等突出的优点,日趋成为储热系统的首选系统,在许多节能和新能源利用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因而对相变蓄热材料、相变蓄热器的研究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2 文献综述1.2.1 相变蓄热材料的研究相变材料就是一种能把过程余热、废热或太阳能吸收并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把它释放出来的物质。

它的种类很多,从材料的化学组成来看,可分为无机及有机材料(包括高分子类)两类;从储热方式来看,可分为显热、潜热及反应储热三种;从储热的温度来看,可分为高温及低温等类型。

图1.1蓄热材料分类示意图[1]理想的蓄热材料应符合以下条件:(1)热力学条件合适的相变温度,因为相变温度正是所需要控制的特定温度,对显热储存材料要求材料的热容大,对潜热储存材料要求相变潜热大,对反应热要求反应的热效应大;材料的热导率高,要求材料无论是液态还是固态,都有较高的热导率,以使热量可以方便的存入和取出;性能稳定,可以反复使用熔析和副反应;在冷、热状态下或固、液状态下,材料的密度大,从而体积能量密度大,相变时体积变化小,蒸气压低,使之不易挥发损失。

(2)化学条件腐蚀性小、与容器相容性好、无毒、不易燃、无偏析倾向、熔化或凝固时不分层;对潜热型材料,要求凝固时无过冷现象,熔化时温度变化小;稳定性好。

在多组分时,各组分之间的结合要牢固,不能发生离析、分解及其它变化,使用安全,不易燃、易爆或氧化变质。

符合绿色化学要求,无毒、无腐蚀、无污染。

(3)经济条件成本低廉,制备方便,便宜易得。

在实际研制过程中,要找到满足所有这些条件的相变材料非常困难。

因此,人们往往考虑有合适的相变温度和有较大的相变潜热的储热材料,而后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

国外对蓄热材料的研究工作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

最早是以节能为目的,从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及废热回收,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扩展到化工、交通、能源、电子等领域。

其中在蓄热材料的理论研究工作方面,重点对蓄热材料的组成、蓄热容量随热循环变化情况、相变寿命、储存设备等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4],讨论了六水氯化钠的相变热稳定性;文献[5]中详尽讨论了含水钠盐的热稳定性。

文献[6]中介绍了选择相变材料必须以热力学、动力学、化学、经济性准则为依据,并依靠这些准则分析比较,给出了大量的适合于低、中、高温围的相变材料及基本的热物理性能参数。

我国是在20世纪80 年代开始着手研究蓄热材料的,而且早期主要研究对象是相变蓄热材料中的无机水合盐类,在众多的无机水合盐相变蓄热材料中,Na2SO4·10H2O是开发研究最早的一种。

国主要的研究工作有:1983年华中师大学院德水等人对典型的无机水和盐Na2SO4·10H2O和NaCH3COO·3H2O的成核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1985年胡起柱等人用DSC测定了新制备的Na2SO4·10H2O-NaCl均匀固态物质的初始熔化热及上述样品在15±0.1℃长时间保温后的熔化热;1990年船舶工程学院周云峰等人研制的蓄热材料是由结晶碳酸钠、结晶硫酸钠、尿素、硫酸钾、水和结晶剂组成,它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原料成本低、无毒、无腐蚀性,生产时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何产品可以数年循环使用,适用于各种温室冬季采暖,节约能源;同年,大学鑫泉等人对Na2SO4·10H2O体系的潜热蓄热及其熔冻行为,并对熔化热的测定技术及计算公式进行了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研究重点才转向有机蓄热材料及固-固相变蓄热材料,但研究的种类和方法还比较少。

1.2.1 相变蓄热设备的研究相变蓄能换热设备与普通换热设备和显热储能设备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换热设备中布置流体管道的同时需布置相变材料,并且根据相变传热的特征,相变材料与流体传热的过程中因相变材料不断发生相变而使相变材料侧的传热热阻逐渐增大,当相变材料层完全发生相变后会使系统的有效传热面积逐渐减小,从而导致流体侧的温度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采用有效的强化传热技术与设计高效的蓄热换热设备是提高潜热蓄热效率的关键。

相变潜热蓄热装置的研究是蓄热技术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因为绝大多数的相变材料其导热性能差,所以相变蓄热器有一个传热强化的问题需要解决,以保证小温差快速充热、放热。

实际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是加金属肋片及采取扩大接触面积。

如果把相变材料先分装在小容器(盘、球、柱、板等),再以一定的方式排列于蓄热器中,形成了胶囊、圆盘、球、圆柱、周向或纵向翅片管式相变潜热蓄热器[7]。

日本在蓄热装置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对金属氢化物蓄热器、潜热胶囊的蓄热方法、蓄热槽、蓄热材料容器的封口方法等方面研究深入。

文献[8]中详细地介绍了以U型弯头连接的水平管作为蓄热器换热面时相变材料的熔化特性。

并获得了相变材料在熔化过程中热阻的变化特性及自然对流强弱。

文献[9]采用管外径向方形翅片来提高蓄热器的传热能力,并实验研究了这种结构的传热特性。

文献[10]对翅片管的结构参数对传热性能影响及管外自然对流效应的效果作了详尽的理论分析求解。

得出了结构尺寸、物性参数对蓄热过程的影响,总结指出了优化结构设计的围。

文献[11]从理论上分析了圆管外相变材料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及充热时间的关系式,并探讨了相变材料和流体热物理性能、热交换器的大小、流体在层流或紊流区热转换性能等。

文献[12]中提出在给定热源情况下,有多少热量可传输到相变材料中。

并通过分析充热过程的熵变法,最后结论指出:当相变材料的温度等于环境温度与进口温度积的1/2次幂时,熔化过程传热量最多。

分析并得到了熔化过程由纯导热控制仅仅存在于早期一段时间,且这段时间之外,主要是自然对流驱动熔化过程。

文献[13]对板式、同心套管等相变贮能换热器传热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

随着蓄热材料研究的深入,相变蓄热系统的实际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

其应用领域包括:(1)动力系统:小功率电站、太阳能发电、低温热机、热电联产系统、核电站;(2)废热回收:适合于各种工业或公用设施中回收废热;(3)储存太阳能:太阳能供暖、供热水;(4)制冷空调系统:蓄冷、蓄热;(5)建筑材料:空调式建材、防冻式地面、节能式建筑材料;(6)民用设施:保暖服装、高效保温瓶(杯)、暖手器、热水器等;(7)交通设施:用于冬季汽车采暖、启动和废热利用等;(8)采暖系统:蓄热锅炉等;(9)电子设备:电子元件的热保护与低温环境下的运行。

但总的来说,在相变蓄热设备的研究及应用方面,目前进行的工作还较少,国也只是对应用于太阳暖房、农用日光温室等领域进行了应用研究。

因此,在这方面尚有许多工作有待开展。

1.3 本课题的来源和主要研究容本设计是省教育厅课题“新型高效相变蓄热器蓄放热特性”和市科技局课题“太阳能热供暖系统的研制及智能控制系统开发”的一部份。

主要是为满足本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需要,设计出与太阳能热泵相匹配的相变蓄热器,使其在满足蓄热量要求的前提下,蓄热装置达到较高的蓄放热效率、合适的蓄放热速率;使蓄热装置与空调系统有机配合、高效节能运行。

对填充的相变材料进行实验分析,测定相变材料在蓄放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相变材料对热媒体的响应,画出相变材料在蓄放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验证相变材料的相变阶段的位置,得到相变材料的蓄放热时间,找到相变蓄热装置的几何特性、热媒水的流动特性以及相变材料的物化特性对相变蓄热装置放热效率的影响规律。

将实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为相变蓄热装置的特性分析以及优化设计提供实验依据。

本文将上述容分述在以下章节:第二章介绍了实验室太阳能热泵系统,并对整个系统进行热量衡算,对系统各单元的基本参数进行确定。

绘制了实验台系统流程图。

第三章对各种形式的蓄热器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优缺点,设计了符合实验室需求的相变蓄热器,并绘制了其结构图,进行了水压实验设计。

第四章针对蓄放热实验要求,设计搭建了蓄放热实验平台,并对实验装置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五章设计了实验方案,绘制了实验原理图,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物性,并分析预测了相变材料的蓄放热曲线。

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因素进行了分析。

2 实验室太阳能热泵系统2.1 太阳能热泵系统介绍热泵实际上就是制冷机,所不同的只是工作温度的围不同,它从周围环境吸取热量传递给高温物体,实现供热目的。

其特点是:只需供给少量高位能就可以高效的从周围环境提取低位能。

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无穷无尽的自然能源,但太阳能能流密度低,受气候、季节影响较大,单一的太阳能装置对许多连续用能的用户来说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将热泵与太阳能设备、蓄热机构相连接,不仅能够有效的克服太阳能本身所具有的稀薄性和间歇性,而且达到节约高位能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