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建省质检化学试卷试题

合集下载

2018福建省质检化学试卷精彩试题(word版)

2018福建省质检化学试卷精彩试题(word版)

文档2018 年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化学试卷分析7.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A.陶瓷、水泥B.水玻璃、玻璃钢C.单晶硅、光导纤维D.石膏、石英玻璃【答案】A【命题立意】玻璃、陶瓷、水泥等硅酸盐工业产品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本题从物质分类角度,考查学生对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辩识、再现水平。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材料的关系,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题思路】陶瓷、水泥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A 正确;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玻璃钢是一种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复合材料,B 错误;单晶硅是硅单质的一种晶体,光导纤维属于氧化物,C 错误;石膏是硫酸盐,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 错误。

8.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

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

”“绛矾”指A.硫酸铜晶体B.硫化汞晶体C.硫酸亚铁晶体D.硫酸锌晶体【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取材于唐代苏敬编撰的《新修本草》,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文中,“瑠璃”指一种宝石或上釉的陶器,“陶”指南朝梁时期的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编者),“绛”为红色。

试题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与已学化学知识整合的能力。

【解题思路】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三个关键词:本来绿色、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硫酸铜晶体为蓝色,A 错误;硫化汞晶体呈红色,在空气中焙烧生成汞和二氧化硫,B 错误;硫酸亚铁晶体显绿色,俗名绿矾,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 =Fe203 + S02↑+ S03↑+ 14H2O,得到红色氧化铁,C 正确;硫酸锌晶体为白色,D 错误。

9.据《Chem Commun》报导,Marcel Mayorl 合成的桥连多环烃(),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

下列有关该烃的说确的是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一氯代物只有4 种C.分子中含有4 个五元环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C【命题立意】《Chem Commun》为国际权威化学杂志《化学通讯》。

2018-福州质检九年级化学试卷

2018-福州质检九年级化学试卷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18 年 福 州 市 初 中 毕 业 班 质 量 检 测化 学 试 题(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75分)友情提示:所有答都必索填除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第Ⅰ卷包含10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 铅笔将正确选项除黑。

(18福州模拟)1. 下列福州传统工艺制作步骤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椭纸B. 酿米酒C. 刻石雕D. 磨牛角梳 (18福州模拟)2. 酸(H 2WO 4)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3C. +4D. +6(18福州模拟)3. 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不相符的是 A. C 60—60个碳原子B. BaSO 4—硫酸钡C. 2CH 4—2个甲烷分子D. 22e Cl F 一氧化亚铁铁中铁元素为+2价(18福州模拟)4. 实验室配制稀硫酸并用其与氧化铜反应,部分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18福州模拟)5. 下列关于水和冰的说状,正确的是A. 分子质量相同B. 分子间隔相同C. 分子大小不同D. 组成元素不间(18福州模拟)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 石墨用作电池电极(18福州模拟)7. 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表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 “Nh”可表示单质C. 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 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18福州模拟)8.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 硝酸铵和氯化钠一一水B. 硬水和软水一一肥皂水C. 纯铝和硬铝一一互相刻划D.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一酚酞溶液(18福州模拟)9. 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 蚕丝和涤纶——都于天然纤维B. KNO2和CO(NH2)3——都属于复合肥C. 自行车车架喷漆和链条涂油——防锈原理相同D. 洗洁精除油污和汽油除油污——去污原理相同(18福州模拟)10. 图2为采用“数字化”实验,由传感器采集实验相关信息描绘出的曲线,下列对物质X 与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18福州模拟)11.(10分)化学源于生活。

2018年福州市初中质检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福州市初中质检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75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I卷选择题(共30 分)第I卷包含10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

1. 下列福州传统工艺制作步骤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糊纸伞B.酿米酒C.刻石雕D.磨牛角梳2. 钨酸(H2WO4)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A. + 2B.+ 3C.+ 4D.+ 63. 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不相符的是A. C60 —60个碳原子B. BaSQ —硫酸钡C. 2CH4 —2个甲烷分子+2D. FeCb —氯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图15. 下列关于水和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质量相同B.分子间隔相同C.分子大小不同D.组成元素不同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稀释 B.取样 C.倾倒D.加热A.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7. 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 (如表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 “ Nh ”表示|胃匸单质 C. Og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 D •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58.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 •硝酸铵和氯化钠 ——水B. ------------------------- 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C. 纯铝和硬铝一一互相刻划D.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一一酚酞溶液 9. 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 •蚕丝和涤纶一一都属于天然纤维 B. KNQ 和CO(NH2)2——都属于复合肥 C.自行车车架喷漆和链条涂油 一一防锈原理相同D. 洗洁精除油污和汽油除油污 一一去污原理相同10. 图2为采用“数字化”实验,由传感器采集实验相关信息描绘出曲线,其中物质 X 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 Y 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

福建省2018届高三化学4月质检试卷附答案

福建省2018届高三化学4月质检试卷附答案

福建省2018届高三化学4月质检试卷附答案福建省2018届高三化学4月质检试卷(附答案)7、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A.陶瓷、水泥B.水玻璃、玻璃钢C.单晶硅、光导纤维D.石膏、石英玻璃8、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窑未见风者,正如瑠璃。

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绿矾矣。

”“绿矾”指A.硫酸铜晶体B.硫化汞晶体C.硫酸亚铁晶体D.硫酸锌晶体9、(Chemmun)报导,MarcelMayorl合成的桥连多环烃(),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

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一氯代物只有4种C.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环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10、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A.提纯氯气,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B.碳酸钠溶液可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D.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淀粉3种溶液11、位于3个不同短周期的主族元素a、b、e、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b、d同主族,d元素最高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c原子最外层电子比b原子次外层电子多1个。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b、c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a、b、c形成的化合物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C.b的氢化物的氧化性可能比e的强D.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12、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TiO2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2S4还原为Na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B.放电时,a极为负极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I3-D.M是阴离子交换膜13、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新配制的25.0mL0.02molL-1FeSO4溶液,应用手持技术测定溶液的pH与时间(t)的关系,结果如右图所示。

最新-福建省福州市2018年九年级化学毕业班质量检查题

最新-福建省福州市2018年九年级化学毕业班质量检查题

2018年福州市初中化学毕业班质量检查(全卷共6页,四大题,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a---40 Br---80一、选择题(本题含12小题。

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 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

) 1.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A .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B .使用太阳能C .多使用小汽车出行D .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2.尿素[CO(NH 2)2]是一种化学肥料,它属于A .钾肥B .氮肥C .磷肥D .复合肥 3.生产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A.塑料保鲜膜B.橡胶手套C.棉布围裙D.铁锅 4.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A .2N —2个氮元素B .Fe 3O 4 — 四氧化三铁C .O 2—2个氧原子D .Ca —钙离子5.凯氏定氮法中用硼酸(H 3BO 3)等试剂进行蛋白质含氮量的测定,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A .+1B .+2C .+3D .+6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粗盐B. 新鲜空气C. 不锈钢D. 干冰7. 用“ ”表示碳原子,“ ” 表示氧原子, 图1中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是A B C D 图1+28.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

图2所表示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 . 稀释浓硫酸B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C .闻气体气味D . 量取9.0mL 液体 图29.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小于蔗糖 的溶解度B. 3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升温会变 为不饱和溶液C .30℃时,木糖醇饱和溶液和蔗糖饱 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60℃时,100g 水中加入100g 木糖醇,充分搅拌,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10.根据图4信息判断,下列关于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碳原子中质子数是6 B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 C .碳是金属元素D .碳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11.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化学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化学试题(含答案)

福州市 2017— 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考试时间90 分钟。

2、全部试题均在答题卷上作答,不然答题无效。

3、解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1 C— 12 N— 14 O— 16 Na — 23Al — 27Cl — 35.5Fe— 56Cu— 64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 48分,每题 3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一)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踊跃贡献。

1、东汉蔡伦总结古人经验,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优等作为原料,制造成较低成本的书写纸,史称“蔡侯纸”。

“蔡侯纸”的主要成分可能是()A 、淀粉B 、天然纤维C、聚氯乙烯D、二氧化硅2、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指南针已有详尽记录:“方家以磁石磨针缝,则能指南。

”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A 、 FeO B、 Fe2O3C、 Fe3 O4 D 、 CuFeS23、黑火药着火爆炸,发生以下反响:2KNO 3 + S + 3C = K 2S + N 2↑ + 3CO↑,该反响的复原2剂是()A 、KNO 3B、 S C、 C D、S、C( 二)石油裂解获取的乙烯能够用于生产很多常有的有机物。

以下图是合成乙酸乙酯的一种路线图:4、以下标示合适贴在无水乙醇试剂瓶上的是()A B C D5、以上合成路线中经过加成反响实现的转变是()A 、①B 、②C、③ D 、④6、若100 吨乙烯经上述过程最后获取100 吨乙酸乙酯。

则此过程产率()A 、达100%B 、等于70%C、小于70% D 、没法判断7、实验室可用以下图所示的装置实现“路线图”中的部分转变: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铜网表面乙醇发生氧化反响B、甲、乙烧杯中的水均起冷却作用C、试管 a 采集到的液体中起码有两种有机物D、实验开始后熄灭酒精灯,铜网还能红热,说明发生的是放热反响8、以下四种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最多的是()A 、乙烯B、乙醇C、乙醛D、乙酸( 三)9、 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含 1mol 碳原子的金刚石中,共价键数为4N AB 、 58.5gNaCl 晶体中含2N A个离子C、标准状况下,11.2L 乙烯包括N A个碳碳双键D 、 100ml 0.5mol L-·1Na 2SO4溶液含有 0.2N A个钠离子10、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选项是()2-构造表示图B、 N2电子式A 、 SC、 CO2的构造式 O— C— O D 、纤维素的构造简式(C6H10O5)n11、依据 FeCl3溶液滴入不一样试剂中的实验现象,所的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试剂现象结论A H2S 溶液溶液变污浊3+有氧化性FeB NH 4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NH 4+克制了 Fe3+水解C AgNO 3溶液产生白色积淀发生复分解反响D开水开水变红褐色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12、以下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分别碘单质和四氯化氯化铝溶液制取无水用饱和食盐水除掉氯分别乙醇和水碳氯化铝气中的氯化氢A B C D13、电解法办理酸性含铬废水( 主要含有 C2O72-)过程,溶液中发生反响:Cr2O72- + 6Fe2+ + 14H + = 2Cr 3+ + 6Fe3+ + 7H 2 O 以后 Cr3+以 Cr(OH) 3形式除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阳极反响为 Fe –2e- = F2+B 、可用铁板作阴、阳极C、电解过程中可能有F(OH) 3积淀生成D 、每有 1mol C 2O72-被复原,电路中转移 6mol 电子-1溶液 PH=2 ,则以下有关描绘不正确的选14、室温下, 0.1mol L· HF项是()A 、该溶液 c(OH -)> c(HF)B 、该温度时 HF 电离常数 K=1.1 ×10-3C、氢氟酸酸性比盐酸弱 D 、若加热,溶液PH< 215、 H2 O2分解反响过程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 1molH 2O2(l) 键能总和比 1molH 2O(l) +0.5molO 2键能总和大 (E2-E1)B 、该反响是吸热过程C、使用 MnO 2催化剂, E3将降低D 、 2H 2O2(l) = 2H 2O(l) + O 2(g)?H=E 1-E216、 25℃时,往 HA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溶液中HA 和 A -两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 ( α)随溶液 PH 变化的关系以下图。

【全国大联考】【福建(新课标Ⅰ)】福建省2018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全国大联考】【福建(新课标Ⅰ)】福建省2018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福建省2018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理综化学试卷【试卷整体分析】考试范围:高考内容难度:一般【题型考点分析】福建省2018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理综化学试卷第I卷(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A.陶瓷、水泥B.水玻璃、玻璃钢C.单晶硅、光导纤维D.石膏、石英玻璃【答案】A【解析】A、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制备水泥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都通过高温加热,水泥主要成分为3CaO·SiO2、2 CaO·SiO2、3CaO·Al2O3,陶瓷、水泥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故A正确;B、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玻璃钢(FRP)亦称作GFRP,即纤维强化塑料,一般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

故B错误;C.单晶硅是硅单质、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故C错误;D.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石英玻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硅酸盐产品,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明确物质的组成,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易错点B,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玻璃钢(FRP)亦称作GFRP,即纤维强化塑料。

2.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窑未见风者,正如瑠璃。

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绿矾矣。

”“绿矾”指A.硫酸铜晶体B.硫化汞晶体C.硫酸亚铁晶体D.硫酸锌晶体【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物质颜色的掌握,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主要是亚铁盐和铁盐转化的颜色变化,信息理解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3.(Chem Commun)报导,Marcel Mayorl合成的桥连多环烃(),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

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一氯代物只有4 种C.分子中含有4 个五元环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C【解析】A、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B、一氯代物只有3种,故B错误;C、分子中含有4 个。

2018福建省质检化学试卷试题(word版)

2018福建省质检化学试卷试题(word版)

. . . .2018年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化学试卷分析7.以下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A.瓷、水泥B.水玻璃、玻璃钢C.单晶硅、光导纤维D.石膏、石英玻璃【答案】A【命题立意】玻璃、瓷、水泥等硅酸盐工业产品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此题从物质分类角度,考查学生对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辩识、再现水平。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材料的关系,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题思路】瓷、水泥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A正确;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玻璃钢是一种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复合材料,B错误;单晶硅是硅单质的一种晶体,光导纤维属于氧化物,C错误;石膏是硫酸盐,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错误。

8.唐代敬《新修本草》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

与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

〞“绛矾〞指A.硫酸铜晶体B.硫化汞晶体C.硫酸亚铁晶体D.硫酸锌晶体【答案】C【命题立意】此题取材于唐代敬编撰的《新修本草》,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文中,“瑠璃〞指一种宝石或上釉的器,“〞指南朝梁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弘景〔《本草经集注》编者〕,“绛〞为红色。

试题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与已学化学知识整合的能力。

【解题思路】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三个关键词:本来绿色、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硫酸铜晶体为蓝色,A错误;硫化汞晶体呈红色,在空气中焙烧生成汞和二氧化硫,B错误;硫酸亚铁晶体显绿色,俗名绿矾,加热发生分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7H2O=Fe203+S02↑+S03↑+14H2O,得到红色氧化铁,C正确;硫酸锌晶体为白色,D错误。

9.据《ChemCommun》报导,MarcelMayorl合成的桥连多环烃〔〕,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

以下有关该烃的说确的是A.不能发生氧化反响B.一氯代物只有4 种C.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环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C【命题立意】《ChemCommun》为国际权威化学杂志《化学通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化学试卷分析7.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A.陶瓷、水泥B.水玻璃、玻璃钢C.单晶硅、光导纤维D.石膏、石英玻璃【答案】A【命题立意】玻璃、陶瓷、水泥等硅酸盐工业产品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本题从物质分类角度,考查学生对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辩识、再现水平。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材料的关系,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题思路】陶瓷、水泥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A 正确;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玻璃钢是一种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复合材料,B 错误;单晶硅是硅单质的一种晶体,光导纤维属于氧化物,C 错误;石膏是硫酸盐,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 错误。

8.唐代苏敬《新修本草》有如下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

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

”“绛矾”指A.硫酸铜晶体B.硫化汞晶体C.硫酸亚铁晶体D.硫酸锌晶体【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取材于唐代苏敬编撰的《新修本草》,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文中,“瑠璃”指一种宝石或上釉的陶器,“陶”指南朝梁时期的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编者),“绛”为红色。

试题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与已学化学知识整合的能力。

【解题思路】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三个关键词:本来绿色、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硫酸铜晶体为蓝色,A 错误;硫化汞晶体呈红色,在空气中焙烧生成汞和二氧化硫,B 错误;硫酸亚铁晶体显绿色,俗名绿矾,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7HO =Fe0+ S0↑ + S0↑ + 14HO,得到红色氧化铁,C 正确;硫酸锌晶体为白色,D 错误。

9.据《Chem Commun》报导,Marcel Mayorl 合成的桥连多环烃(),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

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一氯代物只有4 种C.分子中含有4 个五元环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C【命题立意】《Chem Commun》为国际权威化学杂志《化学通讯》。

本题取材于由其报导的一篇文章,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化学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怀。

试题给出桥连多环烃的结构图,通过检测烃的结构、性质、同分异构现象等必考有机问题,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解题思路】烃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A 错误;为对称结构,其一氯代物有5 种,B 错误;该烃分子中含有4 个五元环,3 个六元环,C 正确;该分子为立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 错误。

10.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A.提纯氯气,可将气体依次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B.碳酸钠溶液可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D.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淀粉3 种溶液【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是常见物质提纯、保存、检验及鉴别等实验知识方面的试题。

知识点多、信息量大,重点检测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实验基本能力。

【解题思路】氯气会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A 错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水玻璃(硅酸钠),致使瓶塞粘结,B 错误;焰色反应的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钠元素,可能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钠的其它化合物(如氢氧化钠)的溶液,C 错误;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酸、葡萄糖、淀粉3 种溶液反应的现象不同,D 正确。

11.位于3 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b、d 同主族,d 元素最高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c 原子最外层电子比b 原子次外层电子多1个。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b、c 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a、b、c 形成的化合物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C.b 的氢化物的氧化性可能比e 的强D.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元素性质及原子结构切入,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离子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之间关系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考生是否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特别是短周期主族元素知识,能理解和运用元素“位-构-性”关系,对元素的原子半径、简单离子半径、相关化合物水溶液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等做出正确判断。

【解题思路】d 元素最高与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4,d 为ⅥA 族短周期元素,b 与d 同主族且原子序数b<d,b 为O 元素、d 为S 元素;c 原子最外层电子比b 原子次外层电子多1 个,c 为Al 元素,则a 位于第1 周期为H 元素,e 为Cl 元素。

3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 Al < O ,A 错误;氢 氧化铝有两性,B 正确;HO 氧化性比 HCl 强,C 正确;HSO 是强酸,D 正确。

12.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TiO 2 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 电,充电时 Na 2S 4 还原为 Na 2S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B .放电时,a 极为负极C .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I -2e= ID .M 是阴离子交换膜【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给出了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的物质转换、电池结构等信息,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检测学生利用电解池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和了解光电转化电池中 充、放电过程的电子转移、离子迁移、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等电化学知识,考 查学生获取信息并与已有知识融合、重组,在陌生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解题思路】当 K 打开 K 闭合,TiO 光电极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时,TiO 光电极受光 激发产生电子,电子通过外电路传到电池的负极可使 NaS 还原为 NaS , 正极发生 NaI 氧化为 NaI 的反应。

所以, 能量转换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A 正确;当 K 打开 K 闭合时,该电池放电时,NaS 氧 化为 NaS 、NaI 还原为 NaI ,故电极 a 为电池的负极。

B 正确;充电时,a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S +2e =S ,b 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3I-2e= I 。

C 正确;电池充放电过程中,S 与 S 的相互转化在 a 极区进 行,I 与 I 的相互转化在 b 极区进行,电解质溶液中 Na 的移动构成闭合 回路,故, M 应为阳离子交换膜,D 正确。

电池总反应式为 S +3I S + I 。

13.常温下,用 ·L −1NaOH 溶液滴定新配制的 mol·L −1 FeSO 4 溶液,应用 手持技术测定溶液的 pH 与时间(t )的关系,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b 段,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H + + OH=H OB .bc 段,溶液中 c (Fe 2+) >c (Fe 3+)> c (H +) >c (OH)2 C .d 点,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有 Na +、SO 4、OH D .滴定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取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年第 3 期发表的论文“硫酸亚铁及氯 化铁与硫酸亚铁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沉淀 pH 曲线的测定及分析”。

以这一实验研究的部分结论为载体,围绕物质的配制、元素的性质、溶液状态的分析、滴定的原理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通过滴定过程溶液的pH 与时间(t)的关系进行问题设计,考查学生获取图像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曲线a 点pH=可知,新配制的mol·L−FeSO 溶液中含一定量硫酸,ab 段曲线上升平缓,推知ab 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H+ OH=H O,A正确;bc 段,溶液中c(H)一定大于c(Fe),B 错误;d 点pH=,表示滴定反应已完全结束,此时溶液含有硫酸钠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故,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有Na、SO 、OH,C 正确;滴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的复分解反应、氢氧化亚铁与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D 正确。

26.(14 分)检测明矾样品(含砷酸盐)中的砷含量是否超标,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1】配制砷标准溶液①取 As2O3,用NaOH 溶液完全溶解后,配制成1L Na3AsO3 溶液(此溶液1mL相当于砷);②取一定量上述溶液,配制1L 含砷量为1mg•L-1 的砷标准溶液。

(1)步骤①中,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步骤②需取用步骤①中Na3AsO3 溶液mL。

【实验2】制备砷标准对照液①往A 瓶中加入mL 砷标准溶液,再依次加入一定量的盐酸、KI 试液和SnCl2 溶液,室温放置10min,使砷元素全部转化为H3AsO3。

②往A 瓶中加入足量锌粒(含有ZnS 杂质),立即将塞上装有乙酸铅棉花的导气管B,并使B 管右侧末端插入比色管C 中银盐吸收液的液面下,控制反应温度25~40℃。

45min 后,生成的砷化氢气体被完全吸收, Ag+被还原为红色胶态银。

③取出C 管,向其中添加氯仿至刻度线,混匀,得到砷标准对照液。

(2)乙酸铅棉花的作用是。

(3)完成生成砷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 + H3AsO3 + H+ == ()+ Zn2++ ()(4)控制A 瓶中反应温度的方法是;反应中,A 瓶有较多氢气产生,氢气除了搅拌作用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5)B 管右侧末端导管口径不能过大(一般为1mm),原因是。

【实验3】判断样品中砷含量是否超标称取a g 明矾样品替代【实验2】①中“ mL 砷标准溶液”,重复【实验2】后续操作。

将实验所得液体与砷标准对照液比对,若所得液体的颜色浅,说明该样品含砷量未超标,反之则超标。

(6)国标规定砷限量为百万分之二(质量分数),则a 的值为。

【答案】(1)10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2)除去HS 气体(3)3Zn + H AsO + 6H= AsH ↑+ 3Zn+ 3HO(4)水浴加热;将AsH气体完全带入C 管(5)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使AsH气体被充分吸收,确保形成胶态银(6)【试题背景】本实验将古氏试砷法与现代的检测手段相结合,用于半定性地检测药品中砷含量是否超标,具有准确、灵敏度较高、试剂毒性小等特点。

1.原理试样经消化后,高价砷被碘化钾、氯化亚锡还原为三价砷后,继续被锌粒和酸反应产生的新生态氢还原生成砷化氢,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与标准参照溶液比色,判断砷含量是否超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