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读图方法总结:曲线坐标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读图方法总结:曲线坐标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读图方法总结:曲线坐标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读图方法总结:曲线坐标图的判读

一、典题示例

下图为我国天山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状况图,甲、乙两地水平直线距离约为220千米。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坡山麓地带,降水量不到600 mm

B.山顶地区7月均温在0℃以下

C.冬季南坡的温度总是比北坡高

D.山顶的海拔不到4 000米

(2)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海拔

C.大气环流

D.山地坡向

解析第(1)题,析图可知,该图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坡山腰地带,年降水量在600 mm以上;山顶7月均温在一5℃左右;由于逆温的影响,该山1月气温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北坡海拔1 900米左右;读图可知,该山山顶的海拔在4 500米左右。选B。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月、7月均温相差不大,降水量差异较明显。甲地年降水量在50毫米左右,乙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从图中看甲、乙两地海拔大致相同,其水平距离相差220千米,说明其纬度只相差2°,因此纬度、大气环流对两地降水差异影响较小,造成甲、乙两地

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山地坡向。甲地位于天山南坡,地形闭塞,受海洋影响很小,降水少;乙地位于天山北坡,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可以到达这里,受海洋影响相对较大,降水较多。选D。

答案(1)B (2)D

二、方法总结

坐标图的判读步骤

步骤说明

1.读图名、看图示通过图名了解坐标图反映的内容,通过看图示确定坐标图是二维(平面直角)、三维还是多维,是柱状图还是曲线图

2.读坐标轴、图例通过坐标轴、图例正确判断并理解坐标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思考坐标图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多个坐标轴的时候,注意各坐标轴刻度值的差异,防止读数据时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对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注意各图中表示同一地理要素坐标轴的单位差异,不能简单地依据高矮或长短判断数值的大小;明确坐标轴表示的是绝对数量,还是构成比例

3.读数据一要读准大小,关注起点、终点、转折点、峰值;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4.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准确把握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思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和规律,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5.综合分析数据趋向、原因在分析坐标图时,对地理事象及其变化过程和峰值(最大值)、谷值(最小值)及峰谷的变化特点,要充分联系相关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和蕴含的地理规律

三、跟踪训练

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解析第(1)题,2002年~2015年,人均GDP持续增长;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增加,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减少,C对。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工业废水排放受到控制,但同期人均GDP不断上升,说明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A错;2002年~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同步增长,2005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但人均GDP不断上升,B、D错。第(2)题,从2002年~2015年,我国人均GDP持续上升,经济增长没有放缓迹象,A错;尽管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但仍然是正值,人口还在不断增长,人口规模还在扩大,B错;2005年,我国环保政策发生变化,各地区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开始下降,C对;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生产萎缩必然影响人均GDP的增长,而事实上我国人均GDP在持续上升,D错。

答案(1)C (2)C

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工业数量减少,郊区数量增多,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处于郊区化阶段;2004年之后,企业数量增加迅速,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故选BC。

答案B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