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六要素与主要内容概括
记叙文的六要素要哪些详解

记叙文的六要素要哪些详解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是给大家带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有关场面的记叙文怎么写场面是在一个特写的时间与地点内千金人物进行活动的总的面貌。
场面包括比赛场面、劳动场面、战斗场面、学习场面、日常生活场面等等。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几点:1、概括写与具体写相结合。
这是写好场面常用的方法。
通过概括写,读者可以了解场面的全貌;通过具体写,使场面真实地再现出来。
2、要写得井井有条。
我们不可能一笔把场面全部再现出来,也不可能没有次序地写求同存异。
记叙场面要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有个合情合理的顺序。
3、要注意环境的和谐一致,不要前后矛盾,以致削弱*的感染力。
4、记叙场面,不但要正面描写,有时还要进行侧面的描写。
记叙文的五种顺序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
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插叙一般不作为*中心。
补叙: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全]初中语文必考-记叙文的6要素和概括
![[全]初中语文必考-记叙文的6要素和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f92b9db04a7302768f99399c.png)
初中语文必考-记叙文的6要素和概括目录:①弄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这个是最基本的。
②是学会寻找6要素,找到一篇记叙文的六要素。
特别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部分。
③对6要素进行组合概括。
重要性:学它有什么用呢?①为阅读理解中的概括类试题打下坚实基础。
概括题,不管是我们上小学还是上初中,甚至高中从来都没有缺席过,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基础的。
②为写作奠定基础。
很多同学我不会写作文怎么办?首先你要知道阅读理解和写作从来都不是分开的,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在学习阅读理解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学习写作的知识,好吗?(1)了解一下记叙文六要素①时间,比如说是早晨是晚上是白天是夜晚,是哪一个月份,是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是春节,都属于时间部分。
②事件发生的地点,也就是说在什么场合之下发生的。
比如说是山区,是城市,是农村,是哪个教室等等都属于地点方面。
③是人物,人是事件的执行者,所以它是不可或缺的。
是你干的还是我干的,是谁干的。
④是事件。
事件它分为事件发生的起因,就是事件发生的一个条件和原因。
第二个事件的发生的经过,也就是说事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第三个是事件发生的结果。
那么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就是我们讲的记叙文的六个要素,知道吗?同时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难点,所以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部分进行一个详解。
(2)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详解。
①起因,就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起因部分常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人物遇到什么事了?比如说: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个拿着微信支付二维码向你行乞的乞丐,你是施舍他,你臭骂一句滚。
这种行为的前提是你要碰见这么一件事情,有人向你行乞,你碰到这件事情,是你接下来行动的一个前提,也就是事件发生的起因,所以人物遇到什么事了,可以作为事件发生的原因。
再比如说:老师上课突然吐了一口血。
如果我把你作为主人公,你是说见死不救,你还是说立刻上前关问并拨打120,你这些行为,你的前提是你碰见、目睹、遇见了这么一个事情。
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第一题概况内容方法1. 题目扩展法:从文中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2. 要素归纳法: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3. 段意合并法: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概括段意后把意思相关的综合到一起。
4. 摘录句段法: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中的段落议论句点明段意,结尾处的议论句通常点明中心。
议论抒情句通常表达观点和抒发感情。
5. 问题回答法:写人的记叙文中比较多的是人物的性格品质即中心。
6、抓关键词法:叙事的记叙文通常事件的社会意义即中心。
7、取主舍次法:一般的答题格式是:按照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社会本质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文章表达主题的方法;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第二题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段落的作用:从结构上看……;从内容上看……)2.结构:(先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开头:(1)统领全篇,(2)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3)营造氛围,(4)开篇点题,(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找起因;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
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怎样写好一篇记叙文?[思路分析]写好叙事写人的文章。
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
是有道理的。
[解题过程]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
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
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
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
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
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人认为此提法不妥,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甚至不交代的情况。
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孩子从小写习作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至于现在文学的模糊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可是这些基本的文体知识还是需要严格掌握的。
编辑本段作用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世纪可以不写)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
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1。
时间2。
地点3。
人物4。
事件与事件背景5。
反映的道理(主题)6。
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常用修辞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 有哪些写作技巧

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有哪些写作技巧
很多想知道语文中记叙文六要素指的是什幺,记叙文写作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什幺是记叙文六要素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
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
比如下面这条新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和导弹条约。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
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记叙文写作技巧有哪些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记叙文有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六要素
(一)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显得尤为关键。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行动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
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2.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
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几种方式。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三)情节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
它一般由起因,经过,结果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记叙文1-概括内容

记叙文阅读--内容概括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方法):(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2、记叙文的写作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容概括类型1、概括全文内容。
2、概括分段内容。
3、分点概括哪些/几件事。
内容概括方法1、找中心句法(适合文章/段落内容概括)2、抓关键词法(适合段落内容概括)3、按六要素法(适合文章/段落内容概括)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格式: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有何结果。
4、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并段意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6、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7、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8、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1.家之脉(陈忠实)(难度3星,时间15分钟)⑴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
”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
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⑵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
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六要素及主要内容概括【考点一】记叙文的六要素【知识清单】记叙文有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把握文章所叙的中心事件,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时间:有明确表时间的词语或短语。
地点:事情发生的地点和环境。
人物:有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线索人物、陪衬人物,注意主要人物。
事件的起因: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
事件的经过:这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是突出主题的内容,包括事件的的发展、高潮。
事件的结局:事件到最后又什么结果。
【典型题型】请归纳本文的六要素【真题导引】阅读都德《最后一课》,归纳六要素。
时间:普法战争结束后地点: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事情的起因: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经过:小弗朗士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心理变化和韩麦尔先生的反应结果: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便哽咽着说下课。
【实战演练】1.阅读《风雨中的菊花》,回答问题。
(20分)(云阳县2016年下期期末调研测试卷:)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空灰蒙蒙的,风没有消息。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着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车站周围的一切他最熟悉不过了。
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旅途中度过的。
他厌倦了这样奔波的生活,他最急于见到的是上小学的儿子。
一想起儿子,他浑身就有力量。
正是由于自己整天漂泊,妻子和儿子才能过上安逸的日子,儿子才能上寄宿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
想到这些,他的心情舒畅些。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声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大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了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向过路人乞讨,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更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家就要挨处罚。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
这个孩子跟自己的儿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黑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白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儿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20美元。
”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
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
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8、请归纳本文的六要素:6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2.杂志风波楼下的郝奶奶拿着一本杂志站在门口:“这是你订的吗?”我一看,正是我等得着急的那本《诗刊》,高兴地说:“是我订的,谢谢您了!这杂志怎么跑您那去了?”郝奶奶审视着我,把手缩了回去说:“这杂志放进我邮箱里了,我看上面写的地址是你家。
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我不好意思道:“郝奶奶,杂志确实是我订的,没事乱翻翻。
”说完又去接。
然而郝奶奶仍没有要给我的意思,继续问:“那你的邮箱里有没有一本《家庭》?那是我订的。
”“没有。
”郝奶奶仍满脸似信非信的样子:“那我的那本《家庭》哪去了呢?按理儿,你的放到我的邮箱里,我的也应当放在你的邮箱里了!”说完见方厅的桌子上放着几本书,便颤微微地走进来,侦探般一本本翻起来。
翻的结果当然没有,于是郝奶奶很是失望地说:“这就怪了,怎么会没有呢?”“您别急,郝奶奶,说不准现在正在路上呢,明天就到了!”我安慰道。
“不可能,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到了。
”见郝奶奶正探头探脑地觊觎我的卧室,强忍着火气说:“郝奶奶,您老慢走!”郝奶奶听出我在下逐客令,边往外挪边说:如果你看到那本《家庭》,一定要给我!送走郝奶奶,我难过得要哭了。
第二天,我刚进家门,郝奶奶又来追问。
我真诚地说:“郝奶奶,明天您不要上来了,如果有我一定会给您老送去的!”郝奶奶没吱声,扶着楼梯一点点地挪下去了。
第三天,我刚推开单元门,郝奶奶便迎了过来,着急地说:“看看有没有我的《家庭》?”我打开邮箱,里面什么也没有。
郝奶奶满是疑惑地说:“怎么会没有呢?”这时郝奶奶对门的刘爷爷回来了,见我们都在楼厅里,很关心地问:“怎么了?”郝奶奶便将事情说了一遍。
刘爷爷咳了一声说:“嗯,这理对,应当是放错了!”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然后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我呆在一边,满脸胀得通红,心咚咚狂跳着说:“郝奶奶,别急,明天我去邮局帮您老查一查。
”可第二天正赶上母亲病了,在母亲那忙了一天,连养活自己的菜摊也没出。
晚上回来,老远就看见郝奶奶、刘爷爷,还有居委会的几个老太太都站在单元门口张望着。
我怯怯地走过去,他们立即向我聚拢来。
一个戴红袖标的老太太如盯落网的罪犯般盯着我,很严肃地命令道:“打开邮箱!”我胆战心惊地打开邮箱,但邮箱很争气,里面仍什么也没有。
红袖标非常威严地对我说:“走,上楼去看看!”“那天郝奶奶已翻过了,没有。
”红袖标正色道:“脚正不怕鞋歪,既然没有怕什么?”我正想发火,刘爷爷在旁语重心长道:“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这句话如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捅到了我的痛处,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
我低着头,乖乖地带他们上楼,打开房门,让他们乱翻起来。
第二天,我急忙往邮局跑,到那一查,确实送完了,只是不知邮递员将它塞到了哪个邮箱里。
从邮局出来,我不知回去后该如何面对那些鄙视与怀疑的目光,正心烦意乱,见一家报刊亭里正摆着那期《家庭》,急忙买了一本。
回来后,我敲开了郝奶奶的门。
郝奶奶拿着一个有许多裂痕的破瓦罐走出来,接过杂志,仔细看了看,自信地说:“这就对了,怎能没有呢!”说完顺手把那只破瓦罐扔到门外,哗地一声碎了。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只破瓦罐。
(选自《第四届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作者梅贻涵)1.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4分)起因:经过:结果:3.老妪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
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需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
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他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
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
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
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
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
时时抬头,目光睃(suō)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
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
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
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
表现了,自信自己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
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我说:“知道。
但是咱们不要了。
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
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gōu)偻(lóu)着。
“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有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儿子仰脸看我。
我不得不接了钱。
我不知道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行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
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
偶尔发一声叫卖,嗓子同样是沙哑的。
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
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
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从“记叙要素”的角度看,第一段文字中间前四个分句分别写的是:(1)(2)(3)(4)4.不要闭上眼睛①2003年7月21日凌晨4点半左右,一辆满载着陶制瓦片的卡车撞进南京下关区上元门的三间民房里。
顷刻间,瓦砾四溅,房屋倒塌,卡车内的几个人当场死亡,房屋里也埋下了五个人。
②由于是凌晨时分,大多数人都在睡梦中,惨祸发生后,被惊醒的为数不多的附近居民面对惨祸束手无策。
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期间,人们发现在倒塌的房屋废墟里,有一个人头露在外面,身子埋在废墟里。
也许是因为失血过多,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眼睛也睁不开了。
这时候,一个青年男子俯身对那露在外面的头喊道:“不要闭上眼睛!要坚强,你可以和我说说话,但千万不要闭上眼睛。
”那个被埋者的眼睛睁开了,眼神中隐藏着一丝恐惧和一丝谢意。
年轻男子和那个被埋着的人说话,问他:你今年多大年龄了?在哪里工作啊?做什么工作啊……③可没过多久,被埋的人又一次闭上眼睛,那个年轻男子又一次喊道:“不要闭上眼睛!睁开你的眼睛!”可被埋的人似乎没有听到,一点反应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