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合集下载

经验总结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经验总结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经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在概括归纳内容时,同学们常常遇到缩不短、分不清重点和次要点的困难。

为此,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段意归并法适用于从几个方面描述、层次清晰的文章;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用要素串联法,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串联起来;有些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可以用题目扩展法;运用关联词可以让句子更通顺,适用于叙事的文章。

总之,要抓住重点,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没关系。

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

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

把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写下去,直到写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2、借用“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XXX的坚持写作精神它可以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像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和感人的童话一样。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一样,它能在我们寂寞、疑难、挫折、迷失方向时给予我们安慰、解答、鼓舞和指引。

因此,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3.“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天使给予的生命他走过小巷,看到了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集贸市场。

摊位上摆放着各种商品,但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对这些都已经很熟悉了。

但当他看到一个小小的、白色塑料布铺成的摊位,上面摆放着一些从一个模具里面用石膏做出来的天使时,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停留了下来。

摊主正在熟练地把石膏灌入到模具中去,等待着新的作品成型。

有一个孩子要买天使,家长同意了,问了价格,两元钱。

摊主拿了刻刀,说可以在天使的像上刻上孩子的名字。

那个孩子看着摊主认真地刻着,嘴角露出了XXX的笑容。

企业家马上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还躺在医院里,因为化疗头上黝黑的头发日渐稀疏,孩子很少笑过,他知道那是因为化疗的副作用带来的痛苦。

他心里一动,买了一个天使,准备给孩子带回去,然后当面把他的名字刻上去。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3.段意合并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

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去粗取精法。

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

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

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

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

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

(二)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概括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因而增加了把握它的难度。

经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经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经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1、借用课题概括法。

小学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有明确的主题,例如《大自然的声音》、《齐白石的画》和《动物远游》等。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去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

2、找“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这些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将每个段落的主题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

4、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适用于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

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像《激光》《鲸》等说明文。

可以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读文章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包括:记人的课文、叙事的课文和写景的课文。

在阅读这些课文时,需要抓住关键信息,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阅读状物类的文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物,其次要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这个事物的特点,最后要理解文章的写作方式。

例如,《鲸》一文介绍了鲸的形态特征、进化历程、种类和生活性等方面的知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年级学生需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首先,学生需要明白什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指的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要想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就需要熟读整篇文章,抓住主要的内容,去掉次要的,从而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技巧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技巧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技巧
1.综合六要素法。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做(或说)什么事(或话),结果怎样;在答题时,根据具体情况,尤其是根据作者的表达重点,对有的要素进行取舍。

2.扩充题目法。

某些文章的题目,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另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够捕捉到文章的很多信息。

我们在读懂题目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内容把文题扩充为一句能够全面概括内容的话。

3.合并段意法。

可以分别概括每自然段或每个部分的内容,再加以合并。

4关键词句提炼法。

在读某篇文章的时候,你会经常发现一些高频出现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是关键词语。

文章中的一些在特殊位置的句子需要格外留意,如文章或段落的开头句、结尾句,承上启下的句子等,往往可以剪裁使用。

注意事项
1.角度合理。

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人物,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概括的语言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根据题目,在理解文意和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分清作者表达情感和主旨的侧重点。

2.简洁准确。

既然是概括,就力求字数较少。

许多题目有字数要求,更不能啰嗦。

这就要去粗求精,简明扼要。

那些揭示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的语句要重点保留,不必要的修饰和限制性词语,可以根据情况删去。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概括,以便快速把握重点,提高效率。

那么,如何有效地概括主要内容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首先,要仔细阅读。

在概括之前,必须对要概括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的阅读。

这就像是在拼图之前,要先看清每一块拼图的形状和颜色。

阅读时不能一目十行,而是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弄清楚每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边阅读边做笔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可以把关键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标记出来,这样在后续概括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重点。

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遇到重要的观点、数据或者事例,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符号进行标注。

接下来,要学会区分主次。

就像一棵树,有主干和枝叶,我们要抓住主干,舍弃一些细枝末节。

比如在一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行动和经历往往是重点,而一些环境描写、心理活动等可能相对次要。

寻找关键语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很多时候,文章或者段落会有一些能够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比如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或者段落中的中心句。

这些语句往往能够为我们的概括提供重要的线索。

在概括时,要学会提炼核心信息。

把复杂的内容简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把一大段描述简化为几个关键词或者短语。

另外,要注意语言的组织。

概括出来的内容应该通顺、连贯,符合逻辑。

不能是一些零散的词语或者句子的堆砌。

以记叙文为例,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比如“昨天下午,在公园,小明和小红因为争抢一个玩具发生了争吵,后来经过大家的劝解,他们和好如初。

”这样就清晰地概括了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对于说明文,重点在于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

比如介绍一种动物,就要概括出这种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主要方面。

议论文的概括则要关注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明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用了哪些例子和道理来支持观点。

还有一种方法是合并同类信息。

把相似或者相关的内容归为一类,然后进行概括。

记叙文“概括内容”答题模式

记叙文“概括内容”答题模式

概括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方法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段意合并法。

适用于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的文章,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意思。

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加上一些过渡词语,并进行合并。

(2)要素串联法。

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去套用,要求语句通顺、简洁。

公式中的“何人”必须是主人公。

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也可用“我”。

(3)问题概括法。

对整篇文章,作者所要说明的有哪几个问题;对其中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文题拓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文章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5.句段摘录法。

表示时空转换、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的概括性语句(总起句、总结句);文章主要内容间的过渡句;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性语句;文章中议论性、抒情性的语句;信息较集中的主旨句。

答题模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可有可无)例题:概括《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内容是初三毕业那个夏天,两个男孩救起一只落水的蝴蝶。

注意:①概括的要点要全面。

②语言简明。

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简洁明了。

③语言规范严整。

注:概括段落内容方法大体同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某段内容可采取要素串联法、问题概括法等。

解题思路:锁定区域+提炼概括(找出需要概括内容的段落,从相应段落中提炼概括)考向2 概括主人公的多个事件【中考常见设问】1.(2019山东济宁)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答案可从原文中有关学习画画的情节中圈画出来)2. (2017河北21题)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概括几件事的内容)3. (2012河北20题)“万想不到对我的责罚却在一个月之后”,一个月之后,“我”受到了怎样的责罚?(下一段中的原文语句)【方法总结】第一步:审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考点解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写什么”。

在考题中,可以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也会考查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

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步骤:(1)浏览全文,确定题材;(2)找出写作对象;(3)联系全文,选择概括方法;(4)组织语言,谁(写作对象)做了什么或谁(写作对象)怎么样。

2.乌鸦是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短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霍金是挑战命运的勇士?答题步骤:(1)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2)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3)组织语言,运用关联词联接。

同学们在概括归纳内容时有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缩不短。

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

二是概括时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雪鲁迅①……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3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概括。

解答这类题,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1)浏览②、③段;(2)找出写作对象,第2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孩子们,第3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雪罗汉;(3)联系全文,选择要素串联法;找出人物、时间、事件;(4)组织语言,第2自然段写孩子们很快乐地叠雪罗汉,第3自然段写晴天的时候雪罗汉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参考答案】第②、③段主要写孩子们很快乐地叠雪罗汉,晴天的时候雪罗汉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段意归并法”和“提问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归并法”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归纳时,第一步通读全文,理清段落,概括各段大意,第二步把各段段意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

“提问法”是对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练习一】篱笆里的读书声牛顿15岁那年,他的母亲把他从学校中叫回来,要他去学习经商.没星期派一个可靠的老仆人陪着牛顿外出做一次买卖。

牛顿对这些商贾琐事,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统统把这些事情交给老仆人去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所小房间里读书.有时,他索性交老仆人独自去经营,自己躲到路旁的篱笆里,埋头读书。

一天,他正在篱笆里兴高采烈的大诵其书,却被他的舅父看见了.舅父以为他偷懒,要上前责备他,走近一看:牛顿读的是数学书,舅父大为感动,他专程赶到牛顿家里,劝牛顿的母亲,准许牛顿继续读书上学。

请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上面这篇短文,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段:写牛顿很喜欢读书,他母亲却让他学经商。

第二段:写牛顿对经商不感兴趣,只顾埋头读书。

第三段:写牛顿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舅父劝牛顿母亲让牛顿继续上学读书。

很明显,宜用“段意归并法”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答牛顿小时候很喜欢读书,而他的母亲却让他学经商。

牛顿对经商不感兴趣,只管埋头读书,后来被舅父发现,舅父很受感动,劝牛顿母亲让牛顿继续上学读书。

(注意要把各段段意简练、通顺地连起来,切忌罗嗦。

)知识要点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可以结合文章具体特点来归纳。

一般地,叙事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事情的主要经过;写人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人物做了什么;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特点。

有时还可巧用文章的题目、中心句、过渡句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练习二】坚持写作,一丝不苟俄国作家果戈理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次,一个朋友问他:“您天天都写吗?”他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作。

”“如果有一天没有写呢?怎么办?”朋友问。

“没关系。

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

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

把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写下去,直到写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果戈理不但坚持天天写作,而且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按照往常的惯例,他每写完一篇作品,总要请别人提意见,然后再反复修改。

这一次,他请来了颇有名望的作家茹科夫斯基。

在午饭之后,正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时候,果戈理捧着剧本,一字一字地朗读起来。

茹科夫斯基十分疲倦,听着听着,渐渐睡着了。

茹科夫斯基一觉醒来,觉得有些难为情。

可果戈理对他说:“我曾请求你对我的著作加以批评。

你睡觉就是给它的最好批评了。

说着,果戈理毫不犹豫地马上把自己的手稿扔进了火炉里。

那熊熊燃烧的闪亮的火光,照着他坚毅的面庞。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借用“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高分方略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简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使用这种方法,要先理解文章的内容,弄清全文内容与题目的关系,看看题目是否高度概括文章内容。

如果是,就把文章中的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添加到题目的前后,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本题在概括时就这样想:“谁”?“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一丝不苟地坚持写作”?把这些要素补充到题目中,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答1. 过渡句:“果戈理不但坚持天天写作,而且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2. 主要内容:俄国作家果戈理坚持天天写作,从不间断,而且每写完一篇作品总要请别人提意见。

有一次,他请名作家茹科夫斯基对作品提意见,因茹科夫斯基太疲倦,听他读剧本时,睡着了。

果戈理自认为剧本写得不如人意,竟当场将手稿扔进火炉,决定重新再写。

[知识备忘]阅读文章,在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要不断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感。

在阅读中常用的积累方法是诵读和摘抄。

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在阅读时及时储存,将阅读过程中那些感受深刻的,启发性很强的、富有哲理的等为之一亮的精彩句子或语段熟读成诵,铭记于心。

如果一时记不住,就摘抄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便于以后慢慢消化。

【练习三】书是知识的宝库。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一位大文豪说:“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找出关键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3、用“”画出说明书是人们“良师益友”的句子,并背诵。

习题1、2是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习题3是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养成阅读时注意自觉积累的习惯。

这一题根据要求画句子,记住指定的内容。

更多的时候,是让阅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记住自己喜欢的内容。

解答1. 过渡句是:“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2. 利用过渡句概括,段意是:书不仅是知识宝库,还是人们的良师益友。

3. 说明“良师益友”的句子是:“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题目。

天使给予的生命走过小巷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集贸市场。

有卖菜的、卖早餐的,还有一些卖廉价衣服和小孩子的塑料玩具的摊位。

这些摊位大多在地上放一块布,把出售的商品堆在上面,任凭感兴趣的人翻来翻去的挑选。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对这些是熟悉的,而又是发自内心的不屑的。

如果不是要来找那个孩子,他也许根本不会再到这种与自己的身份不符的地方来。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路边有一个小小的、白色塑料布铺成的摊位,上面摆着一些从一个模具里面用石膏做出来的天使,摊主正在熟练的把石膏灌入到模具中去,等待着新的作品成型。

有孩子要买,家长同意了,问了价格,两元钱。

摊主拿了刻刀,说可以在天使的像上刻上孩子的名字,那个孩子看着摊主认真的刻着,嘴角露出了无邪的笑容。

他马上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还躺在医院里,因为化疗头上黝黑的头发日渐稀疏,孩子很少笑过,他知道那是因为化疗的副作用带来的痛苦。

他心里一动,买了一个天使,准备给孩子带回去,然后当面把他的名字刻上去。

他的孩子幸运地找到了与自己符合的配型,但捐献者是个18岁的残疾孩子,生下来就双腿扭曲得像两根麻花。

当初他愿意捐血是受到了电视新闻宣传的影响,但现在找到他后,他却冷漠的拒绝了。

钱已经加到了50万元,可这个残疾的孩子对钱似乎没什么概念,他不知道50万元可以在这座城市买套敞亮的房子,不用再和父母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还可以坐着轮椅在阳台上看风景。

他这次来是最后一次努力,他想给那个残疾的孩子100万元------对,用100万元的代价来拯救自己孩子的性命。

他把那个天使拿在手里,向着那个几次被拒绝的小屋走去。

小屋还是那样潮湿、阴暗。

那个残疾孩子坐在轮椅里,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他头发蓬乱,瘦小的身体让脑袋显得很大,这对脖子来说显然是个负担。

他慢慢的抬起头,看了一眼企业家。

“这是你给我带的吗?”残疾孩子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他指着那个造型粗糙、不怎么美观的天使问。

企业家点了点头。

他想:不如把这个天使送给他,也许会让他改变一些主意。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

”企业家用谈判时的手法说。

他在屋子里找到了一把放在窗台上的剪刀,然后开始认真的在天使的雕像上刻这个残疾孩子的名字。

孩子兴奋得嘴唇和身体都颤抖起来,他似乎看到了最美好的礼物。

等企业家把雕像递过去的时候,他一把抓在手里,眼睛瞬间明亮起来,似乎拿着的是一件无价之宝。

这个残疾孩子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企业家孩子的性命。

企业家带着孩子和钱再次来到残疾孩子家里,想表示对他的感谢。

残疾孩子把那个天使放在了家里最明亮的窗台上,旁边还放着块湿布,他每天都把它抹的干干净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