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现代学习理论(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部分v2.0)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一节现代重要学习理论

第四章第一节现代重要学习理论
基本原理
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概念
内在联系
态度和方法
②什么时候教(时间)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 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什么时间教都可以。 采用的方式适合该年龄的心理发展。
③怎么教(方法)
材料本身的兴趣;
培养兴趣 引导发现
值得学习(有价值、重要) 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概括出应有的原理、原则、 规律来,从而获得知识。
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 发展直觉思维 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 (创造性思维) 己试着做,边做边想。
(2)发现学习: 问题
教师引导
结论
学生自我发现
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 的事物的行动,而是包括自己头脑亲自
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2.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理论
( meaningful learning)
分工:个人职责;支持配合。 意义: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
集体观念。
谢 谢!
联系:
①英文都是inquiry learning。
②都强调学习(研究)的创造性和自主
性,强调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③“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经常被 人们 替换使用,是两个基本相同的概念,只是出
于习惯不同。
(3)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ning)
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
主讲: 许 燕 红
一、学习的含义:
广义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 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理解: 1.学习是由经验而引起的,而不是本能 的行为。 2.有好的行为,也有坏的。
3.行为的变化是比较持久的。
二、现代重要的学习理论
1.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1)基本观点: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课件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课件

2005.5
18
第18页,幻灯片共29页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双重编码模式
心理学家佩维奥在研究中发现,在具体性 文字中的信息,比用抽象性文字传递的信息, 学起来更容易一些。
佩维奥用双重编码这一假设来解释上述结 果。在他看来,信息既可以用言语——序列 贮存,也可以用映象——空间贮存。正是由 于凭借这种双重表象,具体性文字才能够比 较容易回忆,因为它们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来 提取。
2005.5
21
第21页,幻灯片共29页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我们可以说,在长时记忆中信息不同的 表征方式,是研究者研究不同现象的结果。 这就是说,不同类型的信息对表征系统有不 同的要求。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术语中,语 义记忆的种种要素往往也被称为图式。因为,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人们是根据这种图式 赋予事件的意义,来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的。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痕迹得到贮存后,提取或恢
复这些记忆痕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记忆痕迹 的强度;(2)与提示线索的联系。
2005.5
25
第25页,幻灯片共29页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四、信息加工学习原理 (一)信息流是行为的基础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架非常复杂的机器,试 图发现这个“暗箱”内所发生的情况。因此,信息加 工论者常把人类认知系统表述为代表信息加工和贮存 的一系列方框,是它们在来回传递信息,每一个方框 代表一种在人头脑中发生的信息转换。
关于学习理论信息加 工学习理论
2005.5
1
第1页,幻灯片共29页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许多认知心理学家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 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当代 认知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奈瑟认为:“认知是 指转换、简约、加工、贮存、提取和使用感 觉输入的所有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常用计 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作比拟来说明人类的学 习和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因而把研究的焦 点放在追溯、描述心理运演的顺序和它们的 产品上。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当前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简介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第4讲 现代学习理论(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部分v2.0)

第4讲 现代学习理论(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部分v2.0)
转换和重新编码??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第第77页页二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效应器反应发生器感受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执行控制期望系统环境人类学习的信息处理模型人类大脑类比于计算机
教育科学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
学习的类型与过程: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可将 学习的类型与过程: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 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 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人本主义学者 提倡进行有意义学习,该学习具有四个特点: 提倡进行有意义学习,该学习具有四个特点:
人,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 第14页 14页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则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
行为主义
奥苏伯尔
皮亚杰
知识的 客观主义
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中;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中;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第12页 12页
五、警惕自主建构的危险性 警惕自主建构的危险性
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主 世界是客观的, 观的, 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 个人经验的。 个人经验的。
鱼就是鱼!! 鱼就是鱼!!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通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

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显然,这种知识观‎是对传统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巨大挑‎战。

照建构主义‎看来,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

更为重要的‎是,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

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现代学习理论评析专题讲座

现代学习理论评析专题讲座

《现代学习理论评析》这是一本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学习理论的讲解的教材,介绍国外先进的学习理论,评析学习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学习理论成为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理论发展至今也形成了若干不同的派别。

就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然而每一类学习理论又可以细化成不同的学习理论。

教材大体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十一种学习理论,对每一类学习理论按照介绍基本理论、原理,该学习理论的应用、以及对该学习理论的评述三个方面来进行。

给我们了解学习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

第一章学习与学习理论这一章要明确两个概念“学习”和“学习理论”以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关系。

第二章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迷箱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入设有打开门闩装臵的迷箱,迷箱外有一盘食物。

猫在第一次偶然打开门闩之后,又将它放回迷箱,进行下一轮尝试。

“逃出——放回”如此重复多次。

桑代克记下了猫每次逃出迷箱所需要的时间,发现经过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以至到最后猫一进迷箱,就能打开门闩,跑出迷箱,获取食物。

在此实验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他的试误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1、学习即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教学则是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

人是伟大的学习者,主要因为人可以形成很多的联结。

一个人的理智、性格和技能,是他对各种刺激情境极其各种要素做出反应倾向的总和。

2、学习律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

效果律。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

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练习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

当一个操作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概率)就增加。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 第14页 14页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则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
行为主义
奥苏伯尔
皮亚杰
知识的 客观主义
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中;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中;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第8页
第四节、 第四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机构主义的进一步 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学习理论, 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发 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有关“建构”的思想, 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有关“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 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 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 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 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 斯滕伯格、卡茨、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 , 以及当代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乔纳森。 以及当代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乔纳森。
学习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学习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 这种反应表现在学习者外 在行为的塑造。 在行为的塑造。 通过对刺激反复有效地强化,就能够进行有效学习。 通过对刺激反复有效地强化,就能够进行有效学习。 对外在榜样的模仿也可以发生学习。 对外在榜样的模仿也可以发生学习。 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 联结, 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联结,是对环 境的认知。从环境中去发现,才是学习的本质。 境的认知。从环境中去发现,才是学习的本质。 完形就是一种存在于大脑中的图式,这就是认知结构。 完形就是一种存在于大脑中的图式 , 这就是认知结构 。 这 种认知结构就是学科的结构,具有客观性。 种认知结构就是学科的结构,具有客观性。 认知结构是通过信息的加工来完成的, 认知结构是通过信息的加工来完成的 , 其核心就是记忆这 种客观的学科结构。 种客观的学科结构。 这种认知结构是凭个人经验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同伴协商 和教师的指导而进行主观建构的。 和教师的指导而进行主观建构的。
第6页
二、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执行控制 环 境 器 器 效应器 期望系统
反应发生器
第7页
90年代新的认识在哪里突破? 90年代新的认识在哪里突破? 年代新的认识在哪里突破
知识是绝对客观的存在吗? 知识是绝对客观的存在吗? 知识主体建构—建构学习 知识主体建构 建构学习 知识仅仅是个体认识的结果吗? 知识仅仅是个体认识的结果吗? 知识是社会协商—合作学习 知识是社会协商 合作学习 知识可以脱离具体情境(实践)来抽象学习吗? 知识可以脱离具体情境(实践)来抽象学习吗? 复杂知识与情境(实践)一体—情境学习 复杂知识与情境(实践)一体 情境学习 知识都可以用言语来传递吗? 知识都可以用言语来传递吗? 隐性知识(此点后讲) 隐性知识(此点后讲)——隐性学习 隐性学习
3、技术根源
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10页 10页
二、建构主义派别繁多
1、激进建构主义 、 4、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 、
2、社会性建构主义 、
建构主义 的分类
5、社会性建构论 、
3、社会文化认知 、
6、控制系统论观点 、
第11页 11页
三、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第17页 17页
低层次需要
二、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
学习的类型与过程: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可将 学习的类型与过程: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 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 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人本主义学者 提倡进行有意义学习,该学习具有四个特点: 提倡进行有意义学习,该学习具有四个特点:
一、理论根源
1、哲学根源
康德: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人为自然立法。 库恩: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知识是个人的理解。 库恩: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知识是个人的理解。 后结构主义:强调非理性,去中心、去权威。 后结构主义:强调非理性,去中心、去权威。
2、心理学根源
皮亚杰: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 皮亚杰: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思维发生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 过程中获得经验,图式不断协调、建构的过程。 过程中获得经验,图式不断协调、建构的过程。 维果茨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 维果茨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 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作用。最近发展区理论。 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作用。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习者投入全部情感与认知来参与学习活动; 学习者投入全部情感与认知来参与学习活动; 学习是自己发自内心的要求; 学习是自己发自内心的要求; 学习是渗透的,能使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 学习是渗透的,能使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 学习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 学习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
本课的基本目标: 本课的基本目标:
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区别各学习理论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区别各学习理论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各种学习理论的蕴意; 掌握各种学习理论的蕴意; 了解学习理论发展的意义。 了解学习理论发展的意义。
第12页 12页
五、警惕自主建构的界是客观的, 观的, 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 个人经验的。 个人经验的。
鱼就是鱼!! 鱼就是鱼!!
第13页 13页
Question
作个小结:从无脑人到大头娃娃。 作个小结:从无脑人到大头娃娃。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
教育科学学院
王胜
第1页
现代学习理论[2] 第四讲 现代学习理论[2]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条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 条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 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 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 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的基础。 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产生 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 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相互补 适用于不同的情形。 充,适用于不同的情形。
第3页
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认知- 第三节、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4页
第三节、认知- 第三节、认知-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
也称“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也称“折中主义学习理论”和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既强调外 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反应, 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反应,也 强调学习者内部过程的内在条 件在作用;也代表人物是加涅。 件在作用;也代表人物是加涅。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 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 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使 学生的整体人格都得到发 展。
学习是个体潜能实现的过程
自我实现需要 审美需要
高层次需要
认识和理解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需要层次中含有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中含有学习动机。
一、信息加工学习与教学观
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实质上是由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人的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
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
人类记忆的性质:选择、转变、存储信息 人类记忆的性质:选择、转变、 信息存储的方式: 信息存储的方式:转换和重新编码
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1、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意义的建构过程,这种过程是在一 意义的 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意义 建构过程,这种过程是在一 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 间的协作活动得以实现的。 间的协作活动得以实现的。 2、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活动,独特的、非一致的信息 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活动,独特的、 加工活动,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从不同背景 从不同背景、 加工活动,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从不同背景、角度 出发, 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 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 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 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 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 3、学习的结果是意义建构,即建构围绕关键概念组织起来 学习的结果是意义建构,即建构围绕关键概念组织起来 的网络结构的知识 所以, 一种知识理解深度的学习。 的知识。 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所以,是一种知识理解深度的学习。
信息加工论 维果茨基
知识的 相对主义
第15页 15页
第六节、 第六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 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主张心理学者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张心理学者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 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代表人物:前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代表人物:前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后来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心理治疗专 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 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