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立面图绘制步骤
建筑立面图绘制过程和方法

1 设置绘图环境
4.显示全部作图区域 在【标准】工具栏上的窗口缩放按钮 上按住鼠标 左键,单击下拉列表中的全部缩放命令按钮 ,显示全 部作图区域。 5.修改标题栏中的文本 1)在标题栏上双击鼠标左键,弹出【增强属性编辑 器】对话框。 2)在【增强属性编辑器】的【属性】选项卡下的列 表框中顺序单击各属性,在下面的【值】文本框中依次输 入相应的文本。 3)单击【确定】按钮,标题栏文本编辑完成后如图 9-2示。
建筑立面图绘制过程和方法
内容
1 设置绘图环境
2 绘制辅助线 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 4 绘制阁楼立面 5 立面标注 6 打印输出
1 设置绘图环境
立楼 面立 图面本 的图章 绘为将 制例以 过,图 程详 及细所 方讲示 法述的 。建住 筑宅
9-1
图9-1 建筑立面图
1 设置绘图环境
1.使用样板创建新图形文件 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新建命令按钮 ,弹出【创建新 图形】对话框。单击使用样板命令按钮 ,从【选择对象】列 表框中选择第七章建立的样板文件“A3建筑图模板.dwt”,单 击【确定】按钮,进入AutoCAD 2006绘图界面。 2.设置绘图区域 单击下拉菜单栏中的【格式】|【图形界限】命令,设置 左下角坐标为0,0,指定右上角坐标为42000,29700。 3.放大图框线和标题栏 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缩放命令按钮 ,选择图框线和 标题栏,指定0,0点为基点,指定比例因子为100。
图9-7 绘制好的底层最左侧的窗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主页
3 绘制底层和标准层立面
3.用和以上相同的方法, 绘制出中间的小窗,中间小窗 的尺寸如图9-8所示,绘制完 成后如图9-9所示。具体步骤 就不再赘述了。
图9-8 中间小窗的尺寸
建筑CAD课件图文-绘制建筑立面图剖面图

返回
任务
绘制建筑立面图
返回
绘制建筑立面图
操作步骤-绘图准备
一、建立图层 用图层特性管理器命令layer(快捷命令为la)新建轴线、墙线、门窗、
文字标注及尺寸标注图层。 二、设置图形界限
用LIMITS命令来设置图形界限50000,30000。设置完后要用缩放图 形显示命令ZOOM将所设置的范围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绘制建筑立面图
操作步骤-绘制一层门窗
•用OFFSET偏移命令向上3000mm绘制卷闸门高度方向定位线,并填充卷闸门M-6、 M-7、M-8,用LINE直线命令绘制卷闸门半开符号线 。 •在两线之间进行填充,填充后并修剪多余线
绘制建筑立面图
操作步骤-绘制一层进户双开防盗门
•进户双开防盗门门宽1800mm,门高3000mm,用矩形命令在④轴定位线右边 1050mm处绘制一个1800mmX3000mm的矩形
操作步骤-画楼板及屋顶
•按层高画各层楼板,用偏移命令画,各层层 高依次为4200,3300,3300,3300,3600, 往下画楼板厚度,板厚120,注意楼板是C轴与 A轴之间,从A轴墙边到C轴过去120,长为: 7400,楼板要涂黑。楼梯间屋顶也是厚120, 楼梯间顶上做600高女儿墙,所以从墙上端往 下600画楼梯间顶,并填充之。
绘制建筑立面图
操作步骤-绘制一层进户双开防盗门
•复制完成⑦轴与⑧轴之间的进户双开防盗门
绘制建筑立面图
操作步骤-绘制一层C-1窗
•一层C-1窗距室内地平线1200mm,距⑤轴定位线900mm,用RECTANG矩形命令绘 制1800mmX1800mm的矩形
绘制建筑立面图
操作步骤-绘制一层外墙装饰做法及墙面装饰线、雨篷线
4.CAD建筑立面图绘制

1、设置当前层设为轴线层 2、根据建筑平面图来建立立面开间轴线 3、根据建筑层高建立进深的轴线 4、用OFFSET命令建立轴网 5、用LTSCALE命令改变点划线的线型比
例因子
二、画立面墙线
1、执行ML命令画双线墙 ① ML 回车 ② J 回车 ③ Z 回车 ④ S 回车 ⑤ 120回车 ⑥ 根据轴线画双线
三、画立面门窗
根据平面图和门窗的底高确定立面门、 窗的位置,用绘制类命令和编辑类命令 画门、窗立面。
四、标注立面尺寸
1、用标注尺寸的命令标注尺寸 2、注标高
用LINE命令画标高符号 用TEXT命令写标高,输入±0.000时, 应该输入%%P0.000
五、加粗立面墙线
1、用EXPLODE炸开外墙线 2、用PE命令把
建筑施工图-立面图(很实用).

三、图示特点
• 5、尺寸标注
– 竖直方向:应标注建筑物的室内外地坪、门窗洞口上 下口、台阶顶面、雨蓬、房檐下口,屋面、墙顶等处 的标高,并应在竖直方向标注三道尺寸。外部三道尺 寸即高度方向总尺寸、定位尺寸(两层之间楼地面的 垂直距离即层高)细部尺寸(楼地面、阳台、檐口、 女儿墙、台阶、平台等部位)三道尺寸。 – 水平方向:立面图水平方向一般不注尺寸,但需要标 出立面图最外两端墙的轴线及编号。 – 其它标注:立面图上可在适当位置用文字标出其装修。
左边标注
尖端向上
右边标注
标注位置不足
(6.000)
同一位置表示不同标高
3.000
立面图、剖面图标高标注
四、绘制建筑立面图的步骤
五、立面图应用举例:(一)宿舍楼立面图
• (二)阅读该南立面图,并完成下列习题。
• 1、阳台侧面装修做法: 。 • 2、立面图的外形轮廓线用 线表示,室外地坪线用 表示; • 3、室外地坪标高为 ,女儿墙的压顶面处的标高为 • 4、房屋的总高度为 m。
10 建筑施工图-立面图
一、建筑立面图的形成与作用
二、立面图的图示内容
三、图示特点
四、绘制建筑立面图的步骤
五、立面图应用举例
一、立面图形成与 作用
形成
3.300 3.180
外轮廓线为粗实线
建筑立面 图的形成
2.400 立面图是正投影图。 0.900
建筑物的各个立面 (即外墙面)向平 行于它的投影面上 投影所得到的正投 影图,就形成了建 筑物的各立面,也 就是一栋房屋的正 立面和侧立面。 用途:表示建筑物 的体型和外貌的图 样,并表明外墙装 修要求。
线
;
背立面图
平面图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图的图示内容
(完整word版)建筑立面图绘制步骤详解

建筑立面图绘制步骤详解一任务效果图任务的最终效果如图1-1所示。
图1-1 建筑立面图二绘制流程1.第一层的绘制第一层的效果如图1-2所示。
图1-2 一层立面图2.标准层的绘制标准层的效果如图1-3所示。
图1-3 标准层立面图3.顶层的绘制顶层的效果如图1-4所示。
图1-4 顶层立面图三步骤详解1.设置绘图环境⑴绘图单位设置:启动AutoCAD 2013后,执行“格式”|“单位”菜单命令,或在命令行中输入units命令,打开“图形单位”对话框,进行绘图单位设置,这里将精度设置为“0”其余参数为默认值。
⑵对象捕捉设置:执行“工具”|“草图设置”菜单命令,打开“草图设置”对话框,选择“对象捕捉”选项卡,将“启用对象捕捉”和“启用对象捕捉追踪”两个复选框选中,并在“对象捕捉模式”选项组中勾选“端点”、“中点”、“圆心”、“交点”、“垂足”、“最近点”几个复选框,如图1-5所示。
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1-5 对象捕捉设置⑶保存文件:执行“文件”|“保存”菜单命令,或在“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单击“保存”按钮,或在命令行中输入qsave命令,打开“图形另存为”对话框,输入文件名“建筑立面图.dwg”后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2.设置图层及线型⑴执行“格式”|“图层”菜单命令,或单击“功能区”的“图层选项选项板”中的“图层特性”按钮,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单击对话框中的“新建图层”按钮,新建一个图层,图层名为“栏杆”,颜色为灰色,线型、和线宽为默认值。
⑵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其他图层,最终的图层设置如图1-6所示。
说明:图层的设置也可以分开进行,先建一个所需的图层,并将其置为当前图层,然后关闭“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在该层上进行图形对象的绘制与编辑操作,当再需要建立新图层时再建立新的图层并进行相关属性的设置。
图1-6 图层设置3.绘制图形⑴第一层的绘制①一层普通阳台的绘制绘制完成后一层普通阳台的效果如图1-7所示。
《建筑立面图》课件

按细部构造分类
标准层立面图、屋顶立面 图等。
按表达重点分类
装饰立面图、结构立面图 等。
02
建筑立面图的要素
建筑物的轮廓
01
建筑物的轮廓是建筑立面图的基 础,它由建筑物的各个立面组成 ,包括墙面、屋顶、檐口等部分 。
02
建筑物的轮廓应清晰、准确,能 够反映出建筑物的整体造型和风 格。
门窗的布置
门窗是建筑立面图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它们的布置方式和形式对建筑物的 整体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根据比例尺和建筑的实际尺寸,确定图纸的尺寸,以确保图纸上的表达与实际 据比例尺和尺寸,使用线条绘制出 建筑的外轮廓线,以表示建筑的整体 形状和结构。
添加建筑物的轴线
在建筑的外轮廓线内,根据需要添加 建筑物的轴线,以表示建筑物的方向 和布局。
添加门窗、阳台等细部
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
绘制工具
建筑立面图通常使用AutoCAD、 SketchUp、Revit等软件进行绘制。
绘制步骤
确定绘图比例和方向、绘制建筑物的 轮廓和结构、添加门窗、栏杆等细部 构造、添加阴影和虚实线等图示符号 、标注尺寸和文字说明。
建筑立面图的分类
01
02
03
按方向分类
正立面图、背立面图、左 侧立面图、右侧立面图等 。
绘制门窗
在建筑物的适当位置添加 门窗,并标注门窗的尺寸 和类型。
添加阳台
根据需要添加阳台,并标 注阳台的尺寸和位置。
绘制其他细部
根据需要绘制其他细部, 如栏杆、雨棚等,并标注 其尺寸和位置。
填充材质与色彩
选择填充材质
根据建筑的实际材质,选择相应的填充材质,如砖、石、混凝土等。
选择色彩
建筑立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3)根据尺寸L、B及踏步个数n, 用等分两平行线间距离的方 法,画出踏面,其个数等于 n-1
(4)画出洞口、烟道等细部。按 图线层次描深,注写标高、 尺寸、轴线编号、楼梯上下 方向指示线等
楼梯剖面图的画法
(1)画出定位轴线及墙体轮廓。 再根据标高,定出室内外 地坪、各楼面及休息平台 的高度位置。根据平台宽 度D和梯段长度L,定出梯 段的位置
外墙剖面详图的识读内容
了解详图的图名、比例 了解详图与被索引详图的对 应关系 了解屋面、楼面、地面的构
造层次和做法 了解檐口构造及排水方式 了解各层梁、板、窗台的位
置及其与墙身的关系 了解外墙的勒脚、散水及防
潮层的做法 了解内、外墙的装修做法 了解各部位的标高、高度方
向的尺寸和墙身细部尺寸
主要表达窗台的构造以及外墙的做法
窗顶节点剖 面详图
主要表达窗顶过梁处的构造,内、外墙面的做法,以及露 面曾的构造情况。
勒脚和明沟节 点剖面详图
屋面雨水口 节点剖面详 图
主要表达外墙脚处的勒脚处和明沟的做法,以及室内底层 地面的构造情况。
主要表达屋面上流入天沟板槽内雨水穿过女儿墙、流至墙 外雨水管的构造和做法。
从该梯段往上走20步级可到达第三层楼面。另一梯段注有“下20”,表示 往下走20步级可到达底层地面。图中标出楼面及休息平台标高、楼梯踏面 及步级尺寸、栏板尺寸等。
4.楼梯顶层平面图 由于剖切平面在安全栏板上方,在图中画有两段完整的梯段和 楼梯平台,在梯口处只有一个注写“下”字的长箭头。图上所画 的每一分格表示梯段的一级踏面。因梯段最高一级踏面与平台面 或楼面重合,因此图中画出的踏面数比步级数少一格。往下走的 第一梯段共有10级,但在图中只画9格,梯段长度为9X260=2340。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建筑物立面图绘制的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建筑物立面图绘制的步骤在建筑设计和规划过程中,绘制建筑物立面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建筑物立面图,设计师和工程师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设计和规划决策。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建筑物立面图绘制的步骤。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测绘仪器和设备在进行建筑物立面图的绘制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绘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测绘仪器包括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测量车等。
根据具体的测绘需求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合的仪器和设备,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二步:建立测量基准点和坐标系统在进行测绘工作之前,我们需要建立测量基准点和坐标系统。
通过在建筑物周围设置稳定的基准点,可以确保后续测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同时,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统可以方便后续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第三步:进行建筑物立面的测量工作在进行建筑物立面的测量工作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激光扫描测量和摄影测量等。
通过测量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包括墙面、窗户、门等,可以获取到建筑物立面的详细数据。
第四步: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在完成建筑物立面的测量工作后,我们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将测量数据导入到计算机软件中,进行数据的清洗和校正。
然后,使用专业的测绘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平面化处理、三维模型重建等。
第五步:绘制建筑物立面图在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后,我们可以开始绘制建筑物立面图。
根据实际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绘图技术和工具,包括手绘、CAD绘图和三维建模等。
通过将测量数据转化为图形和符号,可以直观地展现建筑物的立面特征和结构形式。
第六步:检查和校对绘制结果在完成建筑物立面图的绘制后,我们需要进行检查和校对工作,以确保绘制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与实际建筑物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误差和遗漏。
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直到获得满意的绘制结果。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建筑物立面图的绘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立面图绘制步骤详解一任务效果图任务的最终效果如图1-1所示。
图1-1 建筑立面图二绘制流程1.第一层的绘制第一层的效果如图1-2所示。
图1-2 一层立面图2.标准层的绘制标准层的效果如图1-3所示。
图1-3 标准层立面图3.顶层的绘制顶层的效果如图1-4所示。
图1-4 顶层立面图三步骤详解1.设置绘图环境⑴绘图单位设置:启动AutoCAD 2013后,执行“格式”|“单位”菜单命令,或在命令行中输入units命令,打开“图形单位”对话框,进行绘图单位设置,这里将精度设置为“0”其余参数为默认值。
⑵对象捕捉设置:执行“工具”|“草图设置”菜单命令,打开“草图设置”对话框,选择“对象捕捉”选项卡,将“启用对象捕捉”和“启用对象捕捉追踪”两个复选框选中,并在“对象捕捉模式”选项组中勾选“端点”、“中点”、“圆心”、“交点”、“垂足”、“最近点”几个复选框,如图1-5所示。
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1-5 对象捕捉设置⑶保存文件:执行“文件”|“保存”菜单命令,或在“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单击“保存”按钮,或在命令行中输入qsave命令,打开“图形另存为”对话框,输入文件名“建筑立面图.dwg”后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2.设置图层及线型⑴执行“格式”|“图层”菜单命令,或单击“功能区”的“图层选项选项板”中的“图层特性”按钮,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
单击对话框中的“新建图层”按钮,新建一个图层,图层名为“栏杆”,颜色为灰色,线型、和线宽为默认值。
⑵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其他图层,最终的图层设置如图1-6所示。
说明:图层的设置也可以分开进行,先建一个所需的图层,并将其置为当前图层,然后关闭“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在该层上进行图形对象的绘制与编辑操作,当再需要建立新图层时再建立新的图层并进行相关属性的设置。
图1-6 图层设置3.绘制图形⑴第一层的绘制①一层普通阳台的绘制绘制完成后一层普通阳台的效果如图1-7所示。
图1-7 一层普通阳台效果图图1-8 构成阳台板的三个矩形第一步:绘制阳台板。
将当前层设置为“窗_T”图层。
利用“矩形”绘图工具,绘制出三个矩形,长度分别为2740、2540和2440,宽度分别为200、400和100,如图1-8所示。
使用移动命令,移动上面的长矩形与中间的宽矩形中心对齐,下面的小矩形上边与中间的宽矩形下边中心对齐,命令行提示及操作如下:选择对象: 选择上面的长矩形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选择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选择上边的中点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选择中间宽矩形上边的中点命令: 回车继续执行移动命令MOVE选择对象: 再次选择刚才选择的长矩形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选择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选择长矩形上边的中点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输入相对坐标 @0,-100命令: 回车继续执行移动命令MOVE选择对象: 选择下面的小矩形选择对象: 回车结束选择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选择小矩形上边的中点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选择中间宽矩形下边的中点使用修剪命令,将大矩形在长矩形中间部分删除,完成后的效果如图1-9所示。
图1-9 移动和修剪后的的三个矩形位置关系第二步:绘制栏杆的底部。
将当前层设置为“0”图层,利用“矩形”绘图工具,分别绘制出三个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50、120 ;136 、50;和180、27的矩形,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10所示。
图1-10 三个矩形位置关系图图1-11 绘制的椭圆利用“椭圆”绘图工具,绘制两个椭圆,效果如图1-11所示:利用“修剪”编辑工具,将图形修剪成如图1-12所示的效果。
图1-12 修剪后的效果第三步:绘制栏杆的中间部分。
利用“复制”编辑工具,将修剪后得到的扁圆状图形竖直向上复制,偏移距离为580。
利用“样条曲线”绘图工具,绘制出一条样条曲线,其形状及位置如图1-13(a)所示。
图1-13 栏杆的中间部分的绘制利用“镜像”编辑工具,对刚刚绘制的样条曲线进行镜像复制,镜像线为两个扁圆状图形上下边中点的连线。
结果如图1-13(b)所示。
第四步:绘制栏杆顶部。
利用“矩形”绘图工具,在空白区再绘制一个长250,宽60的矩形。
利用“移动”命令,将刚绘制的矩形下边的中点与上面的扁圆状图形的上边中点对齐,然后再将其竖直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48。
利用“圆弧”绘图工具,绘制一条圆弧,并镜像复制,其形状与位置如图1-14所示。
图1-14 栏杆的顶部效果图图1-15 绘制完成后的栏杆完成后的栏杆效果如图1-15所示。
第五步:将绘制好的栏杆定义成块。
执行“绘图”|“块”|“创建”菜单命令,或单击“功能区”中“块”选项选项板中的创建块按钮,打开“块定义”对话框。
输入块的名称为“langan”;单击“选择对象”按钮,选择整个栏杆后回车返回对话框;单击“拾取点”按钮,选择栏杆最下边线的中点为基点;选择“转化为块”单选项,其他为默认设置,结果如图1-16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块的定义。
图1-16 “块定义”对话框第六步:移动复制栏杆。
使用移动命令,将块“langan”移动到第一步绘制的阳台板上,其位置是块的基点与阳台板上边线的中点对齐,结果如图1-17所示。
图1-17 移动块到阳台板利用“复制”编辑工具,将块“langan”分别向左右各复制三个,间距为370,结果如图1-18所示。
1-18 复制后的栏杆第七步:绘制扶手。
将当前层设置为“墙”图层,利用“矩形”绘图工具,分别绘制出两个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740、100 和2640、40的矩形,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19所示。
图1-19 绘制完成后的扶手第八步:移动扶手到栏杆上。
使用“移动”命令,将刚绘制扶手移动到栏杆上,其位置是扶手下边的中点与中间栏杆上边的中点对齐。
结果如图1-20所示。
图1-20 移动扶手到栏杆上第九步:绘制阳台窗。
将当前层设置为“窗_L”,利用“多段线”绘图工具,绘制如图1-21(a)所示的线段。
使用“偏移”修改工具,将刚才绘制的线段向外偏移复制,偏移距离为60。
利用“直线”绘图工具,将刚才绘制的多段线闭合,结果如图1-21(b)所示。
再使用“偏移”修改工具,将刚才绘制的直线向上偏移复制,偏移距离为1000。
将刚偏移得到的直线再向上偏移复制,距离为60,结果如图1-21(c)所示。
图1-21 绘制阳台窗使用“修剪”修改工具,将上面得到图形修剪成如图1-22(a)所示的效果。
再使用“偏移”修改工具,将修剪后内层的两条长竖线分别向内进行偏移复制,偏移距离为610,结果如图1-22(b)所示。
图1-22 修剪和偏移复制第十步:移动阳台窗到扶手上面,完成一层普通阳台的绘制,如图1-23所示。
图1-23 移动阳台窗到扶手上面②独立的标准窗户的绘制绘制完成后独立的标准窗户的效果如图1-24所示。
图1-24 独立的标准窗户第一步:绘制窗户的外框(窗框)。
将当前层设置为“窗_T”,利用“矩形”绘图工具,绘制出九个矩形,从上到下其长宽分别为:1940、80;1840、120;1640、1600;1840、80;1740、120;300、50;300、50;200、150;200、150。
对齐后各图形的位置如图1-25所示。
图1-25 绘制矩形第二步:绘制内部窗体(窗户)。
将当前层设置为“窗_L”,利用“矩形”绘图工具,再绘制出三个矩形,从左到右其长宽分别为:70、1400;1100、1400和70、1400。
对齐后各图形的位置如图1-26(a)所示。
使用“偏移”修改工具,将中间大矩形向内偏移复制,偏移距离为30。
使用“直线”绘图工具,将偏移得到的小矩形的上下边中点连接起来,使用“偏移”工具,将中线分别向左、右各复制一条,偏移距离为580。
结果如图1-26(b)所示。
再使用“直线”绘图工具,将偏移得到的小矩形的左右两条边的中点连接起来,然后将其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300。
结果如图1-26(c)所示。
图1-26 绘制窗体第三步:将所绘制的窗户移动到窗框内,如图1-27所示。
独立标准窗户绘制完成。
图1-27 移动窗户③一层中间阳台的绘制中间阳台比较复杂,但是可以利用前面绘制完成的一些图形来完成绘制,从而提高绘图的效率。
绘制完成后一层中间阳台的效果如图1-28所示。
图1-28 一层中间阳台效果图第一步:把前面绘制的一层普通阳台不带窗户部分复制一分,并把复制部分的最右边的栏杆删除,如图1-29所示。
图1-29 删除最右边的栏杆第二步:使用“拉伸”修改工具,对阳台板和阳台扶手进行向右拉伸。
执行拉伸命令后,命令行提示如下:命令: _stretch以交叉窗口或交叉多边形选择要拉伸的对象...选择对象:用从右向左框选方式选择阳台板和阳台扶手,如图1-30所示。
图1-30 选择要拉伸的对象按回车键结束选择后命令行提示及操作如下:指定基点或 [位移(D)] <位移>: 用鼠标在选中的图形上任选一点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 输入相对坐标 @370,0后回车结果如图1-31a所示。
第三步:复制栏杆。
选择右侧两个连续的栏杆,向右复制(注:复制时,以右侧未选中栏杆的右下角端点为基点,以右侧选中栏杆右下角端点为目标点)。
结果如图1-31b所示。
图1-31 复制栏杆第四步:绘制一层中间阳台的窗户。
将前面绘制的普通阳台上的窗户复制一个到空白区域,使用“分解”修改工具,将复制过来的窗户分解。
然后使用“偏移”修改工具,将左边的三条竖线向左偏移复制,偏移距离为1340。
结果如图1-32所示。
图1-32 偏移复制三条竖线图1-33 向左延伸矩形的水平线第五步:使用“延伸”修改工具,将构成窗户的水平直线向左延伸至偏移复制所得到的最左边竖线位置。
结果如图1-33所示。
第六步:使用“偏移”修改工具,将第四步偏移得到的右下方的竖线向右偏移复制,偏移距离为610。
再次使用“偏移”修改工具,将刚才偏移得到的竖线再向右偏移复制,偏移距离为60。
结果如图1-34所示。
使用修剪命令,将图形修剪成图1-35所示的图形。
图1-34 两次偏移竖线图1-35 修剪后的窗户第七步:移动窗户到阳台的扶手上面。
使用“移动”命令,将修剪后的窗户图形移动到到阳台扶手的上面,并与扶手上边线的中心点对齐。
如图1-36所示。
图1-36 移动窗户到阳台扶手上面第八步:使用“分解”修改工具,将构成阳台板和阳台扶手的矩形进行分解。
然后使用“偏移”修改工具,将构成阳台板和阳台扶手所有矩形的左边线向左进行偏移复制,偏移距离为740,结果如图1-3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