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点导游词英译可接受性分析

——以三峡大坝问卷调查为例

学生:杨会

指导教师:吴琼军

教学单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1课题来源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涉外导游词的翻译日益频繁和重要。鉴于目前英语仍是世界第一通用语言,如何才能将纷繁复杂的旅游景点信息译成清楚明了,准确地道的英文,让外国游客能直接获取信息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成了目前涉外旅游业的重要话题。

三峡大坝是国内重要的5A级景区,特别是作为世界第一的水利枢纽工程,在全球都享有一定的美誉,每年都在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本文以三峡大坝导游词的英译本为例,通过基于奈达翻译测试理论的问卷调查形式,对导游词英译的可接受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具体情况下提高翻译可接受性的有效翻译方法,是具有研究价值的。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旨在从三峡大坝导游词的英译本入手,以向景区内外国游客做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译本进行翻译测试,来对涉外导游词英译的可接受性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有效的导游词翻译方法,从而更好的向外国游客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3 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

3.1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

[01] Bell, Roger Thomas.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M]. London:

Longman,1991.

[02] Dann, Graham. The Language of Tourism[M]. UK:CAB International, 1996.

[03] Juass, Hans Robert.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M]. trans. Timothy Bahti.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

[04] 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 USA and

Canada: Routledge, 2001.

[05]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Oxford: Pergemon Press, 1981.

[06] 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

Ltd, 1988.

[07] N ida,Eugene A.. and 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

Koninklijike Brill NV. 2003.

[08]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09]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兼评《走遍中国》英译本[J].中国翻

译, 2002,(2):37-40.

[10]陈刚.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2):68-74.

[11]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12]金惠康. 跨文化旅游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13]李良辰. 基于目的论的景点现场导游词英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13,(5):51-54.

[14]穆雷.翻译测试的定义与定位——英汉/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一)[J].外语教学,

2007,(1):82-86.

[15]杨红英,黄文英.汉英旅游翻译的可接受性研究[J]. 外语教学, 2009,(4):104-108.

[16]姚宝荣,韩琪.旅游资料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 1998,(5):25-31.

[17]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 中国科技翻译, 2004,(2):35-37.

[18]张美芳.英汉翻译中的信息转换[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9):374-379.

[19]仲伟合,钟钰.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 中国翻译, 1999,(3):48-50.

[20]朱斌,刘英.导游实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3.2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

3.2.1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旅游行业语言的研究开始于英国学者Graham Dann。1996年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了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目前在发达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对旅游文本和旅游解说语言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与业界的重视。

奈达是现代翻译理论之父,其翻译理论,尤其是功能对等理论在全球翻译理论界影响深远。功能翻译对等理论作为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其理论精髓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读者反映论、意义与文本的辩证统一、注重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奈达翻译理论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社会符号学阶段。第二阶段的时间跨度为十年(1959-1969),标志着第二阶段开始的文章是他在1959年发表的《从圣经的翻译看翻译原则》,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著作是他与塔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在这一阶段,奈达的语言翻译理论研究达到了高峰,它的系统翻译理论——翻译交际学理论在此阶段完成。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奈达提出了翻译过程三个阶段的模式:分析、转换和重组。最后还阐述了翻译测试的方法和过程。书中表明仅在语言学方面,合理的关于译作是否易于理解测试方法是完形填空法。而且是基于口头形式的完形填空,除此之外,数据搜集法,选择反应法,讲述译文内容,大声朗读译文等也是可行的测试方法。

3. 2.2国内研究现状:

导游词作为旅游资料中最为特殊及重要的一部分,其翻译自然受到很多的关注。近年来,有关导游词翻译的研究在逐年增多,但大部分都是基于跨文化视角理论下的研究,其次是在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研究,采用接受美学视角的研究所占比重最少。

国内对于旅游语言翻译的研究,浙江大学的陈刚教授于最早于2004年全方位对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进行了研究。他的专著《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是国内第一本有关旅游翻译的论著。2002年他发表了《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等多篇关于汉英导游词翻译的学术论文。在《涉外导游词翻译的特点及策略》中他指出导游词的翻译特点是服务对象明确、文化对应词少和古诗词较多,导游词翻译的有效策略是使用不同文化概念词,采用铺垫发或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