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课后答案解析 2

合集下载

版《建筑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全集

版《建筑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全集

填空一1、对于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对矩心的矩,是力使物体绕矩心转动效应的度量:。

3、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共有轴向拉伸(压缩)变形、弯曲、剪切和扭转四种。

4、轴力是指沿着杆件轴线.的内力。

5、轴向拉伸(压缩)的正应力大小和轴力的大小成_1£112_,规定受拉为正,受压为负。

6、两端固定的压杆,其长度系数是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压杆的4倍。

7、细长压杆其他条件不变,只将长度增加一倍,则压杆的临界应力为原来的0.25倍。

8、在力法方程中,主系数恒一大于零。

9、力矩分配法的三个基本要素为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0、梁的变形和抗弯截面系数成一^比。

11、结构位移产生的原因有荷载作用、温度作用、支座沉降等。

填空二1、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称_刚体o2、2、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o这种作用会使物体产生两种力学效果分别是—外效果和—内效果o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4、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对物体而言、该物体的_外_效果成立。

5、一刚体受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_汇交于一6、使物体产生运动或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称荷载(主动力)7、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和该约束所能阻碍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8、柔体的约束反力是通过_接触点,其方向沿着柔体_中心线的拉力。

9、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的几何条件是力多边形自行封闭10、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o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11力垂直于某轴、力在该轴上投影为_零12、ZX=0表示力系中所有的力在_X轴上的投影的_代数和____________为'■>O13、力偶对作用平面内任意点之矩都等于_力偶矩14、力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_为零o15、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果的大小用_力偶矩表示。

16、力可以在同一刚体内平移,但需附加一个力偶o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新作用点之矩。

建筑力学习题答案2

建筑力学习题答案2

图示实心圆轴,两端受外扭矩M e =14kN •m 作用,已知圆轴直径d=100mm ,长l =1m ,材料的切变模量G=8⨯104MPa 。

试(1)图示截面上A 、B 、C 三点处的切应力数值及方向;(2)两端截面之间的相对扭转角。

(15分)解:1)求应力14e T M kN m ==⋅363141071.4101 3.140.116A B PT PaW ττ⨯====⨯⨯⨯36414100.02535.7101 3.140.132C PT Pa I ρτ⨯⨯===⨯⨯⨯切线方向如图所示。

2)相对扭转角3104141010.0181810 3.140.132P Tl rad GI θ⨯⨯===⨯⨯⨯⨯图示实心圆轴,直径d=25mm ,其上作用外扭矩M e1=2kN •m ,M e2=1.2kN •m ,M e3=0.4kN •m ,M e4=0.4kN •m ,已知轴的许用切应力[τ]=30MPa ,单位长度的最大许用扭转角[θ]=0.5︒/m ,材料的切变模量G=8⨯104MPa 。

试作其强度和刚度校核。

解:1)强度校核 (1)作扭矩图(2)危险截面为AB 段各截面max 2T kN m =⋅(3)强度条件计算[]36max321024.2101 3.140.07516PT Pa W ττ⨯===⨯<⨯⨯该轴满足强度条件。

2)刚度校核[]3max1041802101800.46/1 3.14810 3.140.07532P T m GI θθπ⨯=⨯=⨯=<⨯⨯⨯⨯该轴满足刚度条件。

求桁架结点C 的水平位移,各杆EA 相同。

解:(一)求载荷作用下的轴力。

见图。

(二)求C 点作用水平单位力的轴力。

见图。

(三)求位移122221(221)2222222222C F FaF a F a a EA EA ⎡⎤⎛⎫⎛⎫+∆=⨯⨯+-⨯-⨯+⨯⨯⨯=⎢⎥ ⎪ ⎪ ⎪ ⎪⎢⎥⎝⎭⎝⎭⎣⎦求桁架结点1的竖向位移,两下弦抗拉(压)刚度为2EA ,其他各杆抗拉(压)刚度为EA 。

建筑力学与结构王洪波张蓓第3版课后题答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王洪波张蓓第3版课后题答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王洪波张蓓第3版课后题答案1.结构按几何形状分为哪几种?答案:结构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几何特征区分:(1)杆件结构(2)薄壳结构和(3)实体结构。

2.关于材料的基本假设有哪些?答案:(1)连续、均匀性假设。

即认为构成变形固体的物质无空隙地充满了固体所占的几何空间,内部各处的材料是均匀分布的。

(2)各向同性假设。

即认为变形固体内部各方向的力学性能完全相同,对这类材料从不同方向作理论分析时得到相同的结论。

(3)小变形假设即认为构件的变形与其原尺寸相比通常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荷载可简化为哪几种?答案: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根据作用范围大小通常简化为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

4.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是什么?答案: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称为构件的承载能力。

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答案:杆件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变形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比较复杂,但都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变形。

(1)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2)剪切变形;(3)扭转变形;(3)弯曲6.建筑力学与结构主要研究什么问题?答案:建筑力学与结构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建筑物中的结构或构件。

7.实际物体没有刚体,为什么还要提出刚体这一概念?答案:刚体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将发生变形,但在工程实际中许多物体的变形都非常微小,对于讨论物体的平衡问题影响很小,因此研究物体受力而平衡的问题时可将物体看成是不变形的刚体。

8.结构计算简图大致需要简化哪些方面?答案:工程中的实际结构都是比较复杂的,计算时往往对结构进行简化、结构计算简图大致需要简化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体系的简化。

(2)构件的简化。

(3)结点与支座的简化。

(4)荷载的简化。

模块1静力学基本知识一、思考题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二力平衡公理的区别?答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的,并且两个力的性质相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经常用F和F&#039;表示。

建筑力学(习题集答案解析)

建筑力学(习题集答案解析)

建筑力学复习题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0分,将相应的空格内,对的打“√”,错的打’“×”)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及结构受力分析1、结构是建筑物中起支承和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2、静止状态就是平衡状态。

(√)3、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刚体就是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其大小和形状绝对不改变的物体。

(√)5、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6、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移动。

(×)7、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人小。

(×)9、力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力的作用效果都会随之改变。

(√)10、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11、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作用于刚体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2、平衡力系就是合力等于零的力系。

(√)13、力可以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14、力可以在物体上任意移动而作用效果不变。

(×)15、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16、合力是分力的等效力系。

(√)17、当两分力的夹角为钝角时,其合力一定小于分力。

(√)18、力的合成只有唯一的结果。

(√)19、力的分解有无穷多种结果。

(√)20、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2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汇交力必然使物体处于平衡。

(×)22、在刚体上作用的三个相互平衡力必然汇交于一点。

(√)23、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也是矢量。

(×)24、当力平行于坐标轴时其投影等于零。

(×)25、当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投影轴时,则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6、两个力在同一轴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相等。

(×)27、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28、力可使刚体绕某点转动,对其转动效果的度量称弯矩。

石油社《建筑力学》 《建筑力学》(石油社)课后习题答案

石油社《建筑力学》 《建筑力学》(石油社)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一、分析简答题1. 不正确。

因为合力不仅与分力的大小有关,还和分力的方向有关。

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即表示合力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不一定比表示分力的边长。

2. 无关系。

3. 不一定平衡。

4. 二力平衡公理,对变形体,此条件只是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不充分;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对变形体加减平衡力系后,不改变其运动状态,而会使物体产生形变。

5. 二力平衡:BC S 与'CB S ,AC S 与'AC S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A S 与'CA S , CB S 与'CB S 。

第2章一、分析简答题 1. 不能。

2. 无关。

3. 无影响。

4. 重心的坐标改变,重心的位置不变化。

5. 不一定。

6. 利用力矩的性质,用钉锤增加了力臂,从而即省力又达到工作目的。

7. 相同点:都产生转动效应。

不同点:力矩对物体的转动效应与矩心的位置有关,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8. 不一定相等。

9. 不能。

10. 不能。

二、分析计算题1.kN F x 101= 01=y F ()m kN F M o ⋅-=501 kN F x 07.72-= kN F y 07.72-= ()02=F M o kN F x 53= kN F y 66.83= ()m kN F M o ⋅=32.373 2. )(a FL )(b 0 )(c αsin FL - )(d Fb - )(e ()r L F +- )(f βsin 22b L F + 3.()mm kN 501⋅-=T O M ()mm kN 252⋅-=T O M4.()m N F F M ⋅='60, ()m N P P M ⋅-='69, m N M ⋅-=9 5. m N M ⋅=3002 6.kN P 200= 7. kN F 1.72=8.82.45=R kN ︒=11.79α =A M 4350 mm kN ⋅9 (1)0=R ()R L F M o +=3 (2)0=R ()R L F M D +=310. mm x c 8.60= 120=c y ;0=c x mm y c 110= ;mm x c 2.51=mm y c 2.101=11.0=C x mm =C y 74.14 mm0=c x mm y c 112=第3章一、分析简答题1. 不一定要互相垂直,只要不平行即可。

建筑力学习题,详解答案

建筑力学习题,详解答案
FAy 1.5kN
y
0: FAy FB 0
FB 1.5kN
3-5 求图示各梁的支座反力。
q A
3m 3m 3m
B
A
5m
A
B
1m
M
3m 3m
B
3m
(a )
(b )
(c )
A
M1
2m 4m
M2
2m
B A
q
l
(e ) 题 3-5 图
q B A
(f)
l
B
(d )
解:以梁 AB 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中一般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所有的垂直反力向上的画,水平反力指向右。反力偶逆时针画。 (a)
yC
A x
i
i
第三章 3-1 用两根绳子 AC 和 BC 悬挂一个重 G = 1kN 的物体。绳 AC 长 0.8 m,绳 BC 长 1.6 m,A、B 点在 同一水平线上,相距 2 m。求这两根绳子所受的拉力。
【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cos
0.82 22 1.62 0.6500 2 0.8 2 1.62 22 0.82 cos 0.9250 2 1.6 2
F4 100kN 。
解:1.计算每个力在 x 轴上的投影,并求和。
F F
x
F1 60
1 1 3 1
2 2
F2 80
1 1 1 1
2 2
F3 F4 50 100
2 1 22 2
2
x
12 32
12 12
12 22
-1.848
解【分析】求力系合力的题目的一般步骤如下: 选定一点为简化中心。建立坐标系(一般以简化中心为坐标原点) ; 计算所有力在 x 轴上投影并求和,即主知在 x 轴上的投影 Fx; 计算所有力在 y 轴上投影并求和,即主知在 y 轴上的投影 Fy; 根据公式: F '

建筑力学2

建筑力学2
力偶使物体转动效应一般通过力偶矩来衡量, 力偶矩的大小为Fd,方向由右手法则确定,平 面力偶矩也为代数量,用M(F,F′)来表示 ,即
M(F,F′)=±2S△ABC
力偶——大小相等的二反向平行力。 ⑴、作用效果:只引起物体的转动。 ⑵、力和力偶是静力学的二基本要素。
力偶特性一: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力偶对物体只 产生转动效应,不产生移动效应。
E
4×4=16m
G
5kN
F
H
52
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去掉零杆BC和FG。
10kN
D
10kN
10kN
2×3= 6m
5kN
A FA
C B
E
4×4=16m
G
5kN
F
H
FH
53
MA(Fi) = 0 -10×(4+8+12)-5×16+16FH = 0
FH = 20 kN
FA = 20 kN
取节点A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受力分析步骤全攻略
1. 确定研究对象(题中给出)。一旦明确,即刻将其分离,画出它的结 构简图。研究对象总是从受力简单的构件开始,如二力杆。
2. 分析主动力。第一考虑重力,第二考虑题中给出的主动力如拉力等。 (题中会明确给出)
3. 分析被动力。观察研究对象与哪些物体接触,约束力作用于接触点, 其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简单的来说由于约 束的作用,杆件在X方向不能运动,则约束力存在X方向的分量;杆件 在Y方向不能运动,则约束力存在Y方向的分量)——根据被动力的特 性,X、 Y方向的分量正负和大小都需要更多已知条件来确定。
教学要求
前言
定义: 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诸力其作用线既不汇交

梁丽杰建筑力学第二章习题解

梁丽杰建筑力学第二章习题解

XA
mA YA
2-15解:
M B
2-15---1
F
F F
X
0
2 2
XA 6 2
Y
1 2 4 3 0; X A 0 0; YA 6kN ()
2 2
0
2 2
YA 6 2
XA
46 2
2 2
q
A
M A 0
1 2
YA
4 3 1 3 4 10 m A 6 2
M YA qa F 3 Fa qa 2a 4
2-17解:
空载时配重与起重机自身重量平衡
M
A
0
P2 x P (3 1.5) 0 P2 x 4.5P
满载时配重与起重机自身重量、起重重量平衡
M
B
0
P2 ( x 3) 1.5 P 10 P 1 0 P2 x 3P2 1.5P 10P 1 4.5 P 3P 2 1.5 P 10P 1 0 P2 1.5 P 103P 4.5 P 1.5600 103250 4.5600 233.3kN
YA
YB
F
b)
Y
0
F YB YA 0 YA Fa2aM ()
q
A
M
F B
MA
0
a
2
q a YB
M F 3a Y B 2a 0
2a
XA
YA
YB
M 3aF qa a 2
()
F
Y
0
qa F YB YA 0
XA RA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