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梦回繁华》比赛课教研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浙江部优】《梦回繁华》公开课教案

【浙江部优】《梦回繁华》公开课教案

【浙江部优】《梦回繁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2)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绘画技巧,创作一幅以《梦回繁华》为主题的小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深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2)运用绘画技巧,实践创作过程,提升艺术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分析;3. 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方法;4. 创作一幅以《梦回繁华》为主题的小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2)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绘画技巧,创作一幅以《梦回繁华》为主题的小作品。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制作PPT;(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2)准备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清明上河图》的PPT,引导学生关注作品;(2)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 欣赏作品(1)引导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特点;(2)分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繁华景象及其历史价值。

3. 学习方法(1)教授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方法;(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讨论作品。

4. 创作实践(1)教师示范创作过程,讲解绘画技巧;(2)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一幅以《梦回繁华》为主题的小作品;(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2《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2《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2《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梦回繁华》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自读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

著名画家毛宁在介绍画作时,采用“画作分类——画家画意——画作概貌——画面内容——特色价值"的顺序,凸显画卷的繁华之状。

所以该文的文本特质在于,作者选择介绍内容时紧扣作品主要内容特征和艺术特征。

介绍语言不仅符合作品特征,也考虑到了读者接受水平和期待。

介绍顺序同样符合观赏者的欣赏顺序和画作的安排顺序,贴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文章属极佳范文,极具模仿,因此,教学时,既要突出自读课文的特色,还要达到巧设生活情境,提升思维品质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已经基本掌握说明文的文学常识,这篇文章,课文难度不大,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以课文为基础,以活动为抓手,调动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从“阅读提示”中,去掌握说明文自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并能与生活情境之——补《清明上河图》主题展“入场券"结合起来,抓关键语句,梳理主要内容。

2.细读重点段落,并能与生活情境之——安排展板布局,编辑展板文字,落实重点段落及全文的说明文三要素。

3.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和遣词造句等写作特色,并能与生活情境之——模仿文章介绍某个艺术品或、画作、乐曲等。

教学过程一、了解学情,导入新课1.了解学情,确定教学方案孩子们,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自读课文《梦回繁华》,预习过的请举手。

2.导入谈话,重视阅读提示孩子们啊,打开自读课文的钥匙在哪啊?预设:学生回答可能千奇百怪,引导到“阅读提示”,共三段,第一段,点评文章;第二段:学法引导;第三段:延伸探究。

二、设计活动,教学新课1.谈话:立足课文,参照“学法引导",老师构想了个很有趣的活动,孩子们,我们一起去完善它,好不好?白板展示活动主题:《梦回繁华》艺术展2.和学生一道设计活动。

《梦回繁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

《梦回繁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
20﹡ 梦回繁华
1.浏览全文 ,梳理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 2.学习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 3.感受画家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
作品出处
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这部书选取中 外绘画作品八十幅 ,由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进行讲解、 评析 .所选画作包括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流派 的传世经典 ,同时配以深入浅出的鉴赏文字和丰富翔 实的背景资料、相关图片 ,引领我们体验顶级||艺术 品的美妙内涵和丰富底蕴 .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 2.第3段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 3.<清明上河图>采用了怎样的绘画形式 ?为什么 说它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 ?
说明对象:
<清明上河图>
第3段介绍: <清明上河图>
质料、设色 、纵横的长度 主要描绘的景象
绘画形式、写实性:
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 .因为画中
紧接上句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那就要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
人的寿命的长短 ,不完全决定于天 .保养身 心健康的益处 ,就在于能延年益寿 .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
真是幸运极了 ,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 己的志向 .
全诗的核心句 - -老骥伏枥 ,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表现了诗人老 当益壮的雄心 ,积极发奋的精神和统一全国 的壮志 .
文题解读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 ,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清 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 ,向读者描摹了北宋时期 繁华的市井风情 ,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 , 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非常难能可贵 .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20梦回繁华》优秀课件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课程导入与背景介绍 • 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 • 文本解读与赏析技巧 •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设计 • 实践应用与作业布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课程导入与背景介绍
《20梦回繁敢、正义等品质。
《骆驼祥子》
04
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京底层小人物祥 子的生活和奋斗,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和抗争。
思考题设计及答案解析
《20梦回繁华》中主人公经历了哪些情感变化?请简要概括。
答案解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经历了从失落、迷茫到坚定、重拾自我的情感变化。 最初,主人公因为失去工作和生活方向而感到失落和迷茫,但在寻找自我和探索 人生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并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勇气。
04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设计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红楼梦》
01
清代曹雪芹的代表作,以贾、史、王、薛四大 家族为背景,通过描绘众多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风貌和衰落。
《西游记》
03
明代吴承恩的作品,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孙 悟空等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充满了奇
幻和想象力。
《水浒传》
02
明代施耐庵的作品,描写了宋朝末年一群英雄 豪杰在抗击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中,展现了忠诚
文本结构与主题思想解读
01
02
03
文本结构梳理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包括段落划分、层次关 系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 写作思路和意图。
主题思想提炼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 理解,提炼出文章的主题 思想,把握作者想要表达 的核心观点。

第22课《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2. 品味语言,感受本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教学难点:文章以《梦回繁华》为题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直接入题,了解本课基本信息1.明确活动内容:我们开始梦回繁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我们将在这一课进行三个活动:批注、创写、品析。

(屏显)2.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把握说明对象特征,了解说明方法运用,体会说明语言特点。

(屏显)3.明确本文特点:事物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自读课文。

(屏显)4.介绍清明上河图(屏显)同学们,《清明上河图》高不到一尺,却是一副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名作,它被许多鉴赏家把玩,被无数帝王权贵争夺,曾四次被偷出宫廷,五次又回到宫廷。

宋徽宗时代宫廷画家张择端创作的市井风俗画作品。

以长卷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北宋开封的城市生活面貌,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故宫百宝"之首。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国宝级文物。

它数经战火、历尽磨难……就是这样一幅图画,引得无数人为它倾倒。

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起来观赏这件无价珍宝。

5.介绍作者(屏显)张择端简介张择端(约1085年-1145年),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毛宁:浙江舟山人,1975年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任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

本文节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6.补充有关内容(屏显)(1)梦回繁华:从北宋遗民的角度看,《清明上河图》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2)清明上河:清明时节到河上去的意思。

(3)文体知识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二、文本链接1.张择端简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

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

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

《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的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举例子真实具体的说明了画面细节的刻画很细致。
四、主旨: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写作借鉴: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事物。
文章多次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事物。几乎在文章每一部分都穿插了议论,特别是开头和结尾,都有作者鲜明的观点,“空前的”“无法取代”“重要”等词语充分肯定了北宋汴梁的繁华和《清明上河图》的地位。这样的议论,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汴梁的社会风貌,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2、“空前”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局面是最早出现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作品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面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二、默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1)《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作比较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比较,突出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第22课《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

2、跳读课文,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

3、体会文章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

教学课型及课时:1、新授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1、爱学平台2、数字教材平台3、课件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多媒体教学法课前预习任务:(爱学平台)任务一:听课文朗读音频,熟读课文(在书中标出课文段落序号,摘录出你认为字音字形易错的字词)。

任务二:利用网络,整理作家档案,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知识。

教学步骤:一、【图片谈话导入】(2分钟)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梦回繁华》(板书)。

既然是说明文,你们能告诉老师本文的说明对象吗?生:《清明上河图》(板书)师:同学们找的很准确,这是一副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名作,它被许多鉴赏家把玩,被无数的帝王权贵争夺,它曾被四次偷出宫廷,五次回到宫廷,它几经战火,历经磨难··就是这样一幅画,引得无数人为它倾倒,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

二、【预习检测】2分钟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发布了预习任务。

老师根据大家完成的情况评选出了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数字教材平台字词检测三、【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

同学们刚才说了,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那么,下面请同学们速速的浏览课文,看一看每一段都写了《清明上河图》的什么内容吗?板书:背景作者内容价值师:那本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呢?生:逻辑顺序师:在本篇文章中,作者除了运用逻辑说明顺序,还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大家来找一找。

(提示课文第四段)生:空间顺序(老师板书)师总结:恰当的运用两种说明顺序,把这幅人物众多,场景复杂的长卷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

四、【目标导学(二)】目标导学(二)跳读课文,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梦回繁华”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三、板书设计
四、作业布置:《新课程》(梦回繁华)
学习“浏览”的方法。
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
“最适合”
学习用文字将画作说清楚。
说明方法:摹状貌
明确:第1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历史背景,引出说明对象;第2段介绍画作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第3段介绍了画作材质、尺幅等基本信息;第4段介绍了画作的详细内容;第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明确:①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荣,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一时期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生平、爱好等。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说明语言:准确
这就是“最适合”!
反思:让学生思考,《清明上河图》真的只是歌颂太平盛世?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因此,纵然画面内容纷繁复杂,但依然能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目标导学三: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
提问:再次浏览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明确: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比如: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大小。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此句语言典雅生动,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文中有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20、《梦回繁华》课文写作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教学重点:1. 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文学笔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
同学们,《清明上河图》大家一定有所耳闻,它是一幅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画作,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到底画了哪些内容?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一起来欣赏这件无价瑰宝。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目标导学二:分析说明方法,把握说明顺序
1.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1)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2)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目标导学四:解读文题,深度探究
探究:由文本可知,作者的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清明上河图》为题,反而以《梦回繁华》为题呢?请你研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明确:作者以《梦回繁华》为题另有深意,大致分为如下几点。
1.“梦回繁华”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文化。
【教学提示】
作者在文中着力描写画面的整体与细节,因此运用了大量的摹状貌这一说明方法,使得描写对象无比生动。在教学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文中关注此类句子,引导学生用摹状貌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形象说明。
2.细读课文第4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①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逐一具体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然后介绍进入大道岔道上的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②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拖船的纤夫,再介绍河上拱桥的结构、形状及其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③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
(3)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摹状貌:“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作者用摹状貌的方法写活了画面细节,化静为动,使得画面描写生动至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