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热化学计算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热化学计算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热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是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计算反应焓变、热量转化等参数,来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主要掌握了热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计算公式。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热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反应焓变的计算反应焓变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的焓变化量。
在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利用热量平衡计算法和利用物质的焓变计算法。
1. 利用热量平衡计算法:化学反应在恒压下进行,根据热量平衡可得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量关系式,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反应物A + 反应物B → 生成物C + 生成物D反应焓变ΔH = Σ(生成物的热量) - Σ(反应物的热量)2. 利用物质的焓变计算法:根据物质的焓变数据表,直接从中查找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变值,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反应焓变ΔH = Σ(生成物的焓变) - Σ(反应物的焓变)二、热量转化的计算在热化学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热量转化的问题,包括:1. 燃烧热:燃烧热是燃料完全燃烧生成单位质量水的热量,通常以单位质量(克或千克)的燃料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来表示。
计算方法为:燃烧热 = 释放的热量 / 燃料质量2. 溶解热:溶解热是溶剂与溶质在溶液形成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计算方法为:溶解热 = 溶解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 溶质质量三、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公式,计算未知物质的相关参数,如反应物物质的质量、反应焓变等。
1. 反应物质的质量计算:根据已知物质比例和反应物质量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反应物质的质量:反应物质质量 = 已知物质质量 * (未知物质的摩尔质量 / 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2. 反应焓变的计算:根据已知条件和反应焓变的公式,可以计算反应焓变的值:反应焓变ΔH = Σ(生成物的焓变) - Σ(反应物的焓变)四、热化学计算的应用热化学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1. 燃料的选择:通过计算不同燃料的燃烧热,可以选择能量释放量大的燃料。
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热的计算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四讲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反应热的计算河南省方城县第一高中裴春晓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三个问题①注明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聚集状态;②标出反应热数值,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③由于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的个数,故系数可用分数表示。
例1 4 g硫粉完全燃烧时放出37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例2 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的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 g CaCO3沉淀,则完全燃烧1 mol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是(??)(A)0.5Q????????(B)Q???????????(C)2Q????????? (D)5Q例3 1840年盖斯提出了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以及NO2 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g) ?ΔH=+67.7 kJ/mol ?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
写出肼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例4 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总键能(键能是指断开 1 mol化学键需吸收的能量)。
已知H—H、Cl—Cl、H—Cl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247 kJ/mol、431 kJ/mol,求H2+Cl2=2HCl的反应热。
例5.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Q2>Q1的是(?? )(A)2H2(g)+O2(g)=2H2O(g) ? ΔH=-Q1???????2H2(g)+O2(g)=2H2O(l)??ΔH=-Q2(B)S(g)+O2(g)=SO2(g) ? ? ?ΔH=-Q1 ? ? ? S(s)+O2(g)=SO2(g)???? ΔH=-Q2(C)C(s)+1/2O2=CO(g) ? ?? ΔH=-Q1????????C(s)+O2=CO2(g) ? ???? ΔH=-Q2(D)H2+Cl2=2HCl ? ??????? ΔH=-Q1???????1/2H2+1/2Cl2=HCl??? ? ?ΔH=-Q2三、反应热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某状态的反应物按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反应物的系数)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而不论该反应事实上是否完全进行。
热量与焓变的计算公式

热量与焓变的计算公式
1、从宏观角度:焓变(△H):ΔH=H生成物-H反应物(宏观),其中:
H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焓的总量;H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焓的总量;ΔH为“+”表示吸热反应,ΔH为“-”表示放热反应。
2、从微观角度:ΔH=E吸收-E放出 (微观),其中:E吸收表示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E放出表示生成物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ΔH为“+”表示吸热反应,ΔH为“-”表示放热反应。
常用计算方法: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焓变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焓计算: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4)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
(5)根据比热公式求算:Q=-c·m·ΔT。
扩展资料
(1)反应焓变的数值与各物质的系数成正比。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改变时,其反应焓变的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2)正、逆反应的反应热焓变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3)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似,可以移项同时改变正负号,各项的系数包括ΔH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多个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相加或相减,ΔH也进行相应的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5)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焓变是指反应按照所给形式进行完全时的反应焓变。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与焓变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解析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与焓变计算与热化学方程式解析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热现象的科学,它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和热力学参数来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的计算以及如何解析热化学方程式。
一、热力学参数的计算1. 焓变(ΔH)焓变是一个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通常用ΔH表示。
ΔH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实验得到的反应前后体系的热量变化来实现。
例如,对于反应A + B → C,利用热量计可以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然后根据温度变化来计算ΔH。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ΔH = q / n,其中q为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单位:焦耳),n为反应物的摩尔数。
需要注意的是,ΔH的正负取决于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2. 熵变(ΔS)熵变是一个化学反应中系统的混乱程度(无序度)的变化,通常用ΔS表示。
ΔS可以通过计算反应前后的混乱度差来实现。
熵变的计算公式为:ΔS = ΣnS产物 - ΣnS反应物,其中n为各个物质的摩尔数,S为各个物质的摩尔熵。
需要注意的是,ΔS的正负取决于系统的混乱度变化,如果ΔS为正,说明反应过程中体系总的混乱度增加;如果ΔS为负,说明反应过程中体系总的混乱度减小。
3. 自由能变(ΔG)自由能变是一个化学反应中系统可做的非体积功的最大值的变化,通常用ΔG表示。
ΔG可以通过ΔH和ΔS的关系来计算。
自由能变的计算公式为:ΔG = ΔH - TΔS,其中T为反应温度(单位:开尔文)。
需要注意的是,ΔG的正负取决于ΔH和ΔS的大小关系,如果ΔG为负,说明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反之则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解析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
在解析热化学方程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方程式平衡首先要确保化学方程式是平衡的,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符合化学反应的比例。
平衡方程式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利用化学平衡定律得到。
2. 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在方程式平衡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来解析热化学方程式。
高一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方法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普通化学方程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反应热ΔH与测定的条件(温度、压强)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应热ΔH的测定条件。
若没有注明,就默认为是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
②反应热Δ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ΔH为“-”表示放热反应,ΔH 为“+”表示吸热反应。
ΔH的单位一般为kJ·mol-1(kJ/mol)。
③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ΔH不同。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体用“s”、液体用“l”、气体用“g”、溶液用“aq”等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标“↑”或“↓”。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由于ΔH 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前面的化学计量系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系数加倍,那么ΔH也加倍。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⑥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书写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应以生成1 mol 水为基准。
⑦反应热可分为多种,如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在101Kpa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例题1】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s)+1/2O2(g)==CO(g);△H =-393.5 kJ/molB.2H2(g)+O2(g)==2H2O(g);△H =+ 571.6 kJ/molC.CH4(g) + 2O2(g)== CO2(g) + 2H2O(g);△H =-890.3kJ/molD.1/2C6H12O6(s) + 3O2(g) === 3CO2(g) + 3H2O(1);△H =-1400 kJ/mol解析: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预祝大家写作开心。
①根据能量:△h=e总(生成物)-e总(反应物)②根据键能够:△h=e总(断键)-e总(成键)③燃烧热:q(放)=n(可燃物)·△h(燃烧热)④中和热:q(摆)=n(h2o)·△h(中和热)⑤将δh看作是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一项,再按普通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格式进行计算,得出有关数据。
⑥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后几步展开,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顺利完成时的反应热就是相同的,即为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毫无关系。
例如:【例题4】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须要稀释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构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出来431kj 的能量。
以下描述恰当的就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分解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分解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解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反应热的计算方法:△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即△h=436kj/mol+243kj/mol-2×431kj/mol=-183kj/mol,因此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h=-183kj/mol。
故挑选c。
点拨: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必须标明“+”或“-”符号,比较反应热(△h)的大小时,要注意带符号(“+”或“-”)进行比较。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通过计算热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信息,如热变化(ΔH)、熵变化(ΔS)和自由能变化(ΔG)。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反应的能量变化、预测反应的可行性以及优化工业过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热化学方程式,并提供一些实例进行解释。
1. 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热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以及与反应相关的能量变化。
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对于计算热变化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示例方程式:2A + 3B -> 4C + 2D (1)在上述方程式中,2A和3B是反应物,4C和2D是产物。
方程式的系数表示了各物质的摩尔比例。
2.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如下:2.1 确定标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基于标准状态,其中物质的压力为 1 atm,温度为298 K。
标准温度和压力下的热力学量被称为标准热力学量。
2.2 判断反应方向通过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确定反应方向。
在方程式(1)中,反应物2A和3B的摩尔数较大,而产物4C和2D的摩尔数较小,因此,该反应是正向反应。
2.3 写出热反应方程式根据反应方向,将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写成热反应方程式。
对于方程式(1),我们可以写为:2A + 3B -> 4C + 2D (2)2.4 确定热变化(ΔH)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变化(ΔH)表示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大小。
通过实验测得的标准热焓变化(ΔH°)可以用于计算热变化。
一般来说,摩尔热焓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成正比。
对于方程式(2),我们可以写为:ΔH = (4ΔH(C) + 2ΔH(D)) - (2ΔH(A) + 3ΔH(B))其中,ΔH(A)、ΔH(B)、ΔH(C)和ΔH(D)分别表示物质A、B、C和D的摩尔热焓。
2.5 计算热力学量除了热变化(ΔH)外,我们还可以计算熵变化(ΔS)和自由能变化(ΔG)。
高考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精品

高考总复习 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考试目标】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洁计算。
【考点梳理】要点一、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参与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诠释:热化学方程式既体现化学反应的物质改变,同时又体现反应的能量改变,还体现了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
如: H 2(g)+1/2O 2(g)2O(g);ΔH 1241.8 2H 2(g)+ O 2(g)=2H 2O(g);ΔH 2483.6 H 2(g)+1/2O 2(g)2O(l);ΔH 3285.8 2H 2(g)+ O 2(g)=2H 2O(l);ΔH 4571.6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留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 不同。
不注明的指101和25℃时的数据。
(2)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状态,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
如:H 2 (g)122 (g)2O (g);Δ-241.8 / H 2 (g)122 (g)2O (1) ;Δ-285.8 /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 成比例改变。
如:H 2 (g)2 (g)2 (g) ;Δ-184.6 / 12H 2 (g)122 (g) (g);Δ-92.3 / (4)△H 的单位,表示每反应所吸放热量,△H 和相应的计量数要对应。
(5)比较△H 大小时要带着“﹢”、“﹣”进行比较。
(6)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可逆反应N 2(g) +3H 2(g)23 (g);△ 92.4,是指当12(g)和32(g)完全反应,生成2 3(g)时放出的热量92.4;2 3(g)分解生成12(g)和32(g)时汲取热量92.4,即逆反应的△9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H2):V(C3H8) =n(H2):n(C3H8) = 3.75:1.25 = 3:1 答: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3:1 :
解2 :1mol H2 燃烧放热 571.6kJ/2 = 285.8 kJ 1mol C3H8燃烧放热 2220 kJ 1mol 混合气 燃烧放热 3847kJ/5 = 769.4 kJ
3、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可用下述化学方程式表示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H=—2800KJ/mol 如果某人每天消耗12540KJ热量,他每天至少要摄入葡萄糖 ( A ) A.806g B.1000g C.1250g D.1500g
练一练
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2H2(g)+5/2 O2=2CO2(g)+H2O(l); △H =-1300kJ/mol AD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有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n (H2) : n (C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 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 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 D C4H10(g)+13/2O2(g)== 4 CO2 (g)+ 5 H2O(g)的△H为 A. +8Q kJ B. +16Q kJ C. -8Q kJ D. -16Q kJ 2: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 需117kJ/mol~125KJ/mol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 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H =-23.4kJ/mol,以上事实表 明(D ) 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 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 C.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 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
练一练 • 1、已知 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 18.39 kJ的 热量。在下列两个反应中: 4P(白、s)+ 5O2(g)=2P2O5(s); ∆H = - a kJ/mol(a > 0) 4P(红、s)+ 5O2(g)=2P2O5(s); ∆H = - b kJ/mol(b> 0) a 和 b 的关系为( c ) A .a < b B.a = b C.a > b D .无法确定
三: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转换
[ 例1 ] 250C 1.01X105Pa下,1g 硫粉在氧 下 热量, 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 热量 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S ( 固) + O2 (气) = SO2 ( 气 ) 气
H
△H1=-299.52kJ/mol
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气 ) + O2 ( 气 ) = 2H2O ( 液 ) ∆H =- 572 kJ/mol CH4( 气 ) +2O2 ( 气 ) = CO2 ( 气 ) +2H2O ( 液 ) ∆H =-890 kJ/mol 由1mol 氢气和3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 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二:有关热化学方程涵义的考查
1: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 c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 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 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已知⑴ H2(g)+1/2 O2(g)====H2O(g) ;△H1=akJ·mol-1 ⑵ 2 H2(g)+ O2(g)===2 H2O(g) ; △H2=b kJ·mol-1 ⑶ H2(g)+1/2 O2(g)====H2O(l) ; △H3=c kJ·mol-1 ⑷ 2 H2(g)+ O2(g)===2 H2O(l) ; △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c) A.a<b<0 B.b>d>0 C.2a=b<0 D.2c=d>0
H2 285.8 769.4 C3H4 2220
1450.6 3
483.6
1
答: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3:1 :
巧解) 解3 :( 巧解) 5mol 混合气中,C3H8 物质的量必小于 混合气中, 物质的量必小于2mol, , H2 的物质的量必大于 的物质的量必大于3mol。 。 ∵ 2mol C3H8 燃烧放热 4440 kJ, 超过总放热量 3847 kJ
解:Q = (572kJ ÷ 2) + (890 kJ×3) =2956 kJ ×
四: 求混合物的组成
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气 ) + O2 ( 气 ) = 2H2O ( 液 ) + 571.6 kJ C3H8( 气 ) +5O2 ( 气 ) = 3CO2 +4H2O ( 液 ) + 2220 kJ 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 , 氢气和甲烷的体积比为 (A) 1:3 (B) 3:1 (C) 1:4 (D) 1:1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解1 :设H2、C3H8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y x+y=5 (571.6/2)(x) + 2220y = 3847 x = 3.75 mol y = 1.25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