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 复习提纲
骆驼祥子知识点归纳

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著阅读《骆驼祥子》知识点归纳1. 《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3. 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4. 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
虎妞是样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5.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6.“我总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老马的感叹。
7. 《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拉车。
8. 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在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9.《骆驼祥子》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10.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
11.《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骆驼。
12.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虎妞。
13.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阮明。
14.《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祥子,骆驼祥子是他的外号。
1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他买的第二辆车因给虎妞办丧事而被卖掉。
16.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7. 《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18.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有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
19.祥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骆驼祥子 复习提纲word.doc

《骆驼祥子》复习提纲作者《骆驼祥子》是现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作品。
,原名,满族人。
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满族正红旗人。
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初期的作品,如《》、《》、《》等,幽默中含有讽刺。
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骆驼祥子》。
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未完成),长篇报告文学《》,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等。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有强烈的正义感。
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是一代“”,有超强的语言写作能力,尤其善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通俗有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
整体解读总体框架: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三起: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
作品主题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
骆驼祥子的内容提纲

《骆驼祥子》的内容提纲如下:
第一章:介绍洋车夫祥子出场,也交代了祥子的背景和他的社会地位。
祥子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夫生意。
第二章:描述祥子第一次买车的经历,以及这辆车如何被抢走,祥子因此感到非常痛苦。
第三章:祥子回到人和车厂,开始第二次攒钱买车。
然而,他的积蓄又被敲诈走了。
第四章:祥子为找工作而去见曹先生,同时与曹先生的女儿虎妞产生了感情。
第五章:祥子在虎妞的帮助下第三次买车。
以上只是部分情节,如想了解更多感人情节,建议阅读《骆驼祥子》原著。
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复习提纲1名著复习

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复习提纲1名著复习一、选择题1.《骆驼祥子》中谁的引诱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A.夏太太B.李太太C.王太太D.张太太2._______是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3.名著填空(1)《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__,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___,美丽要强却最终沦为娼妓含恨自缢的_________,大学教授_________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
(2)《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采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_________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临绝种的_________,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4.《骆驼祥子》作者______,原名_______满族。
北京人,有________的称号。
5.《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这篇小说以二十年代末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___________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由最初(用三个词语评价)_________的一个人最终变成了(用三个词语评价)______________的一个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骆驼祥子》是①____(作家)的作品,作为语言大师的他创造性地运用②____(地名)市民的口语,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祥子买车的梦想经历了③____后彻底破灭,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作品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7.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的原因是什么?()A.想招祥子为女婿B.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C.进城拉洋车之后D.买了第一辆车之后8.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描写了来自农村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祥子与虎妞的情感线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
名著《骆驼祥子》复习资料

名著《骆驼祥子》复习资料《骆驼祥子》一、文学常识1.作家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2.时代背景及主题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黑暗、混乱、多灾多难年代。
军阀混战,城市买办阶级、乡村豪绅阶级对工农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大批破产农民为了谋求生路纷纷涌入城市。
本书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能使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
3.艺术特色《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它对城市贫民生活和命运真切标新和深入挖掘,而且标新在艺术风格的探索与创造、成功与成熟。
小说的语言简洁有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
一、结构紧密、线索分明。
小说以祥子买车三起三落,“希望→奋斗→幻灭”为主线,以祥子与各种人物的关系为副线,采用纵向结构和多侧面立体式机构相结合的方法,自然地把市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和社会的黑暗腐败图景错落有致地交织起来。
(从车厂到大宅院;从军阀混战到车夫受苦;上自绅士阔佬。
下至市井无赖,都在描写范围内)二、展现人物内心活动时,描写、叙述、议论融为一体。
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再加上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在每次打击和不幸突然降临时,祥子的内心虽然充满愤怒和不平,但他说不出。
这时候,作者往往在细腻描绘祥子激烈内心活动的同时,便情不自禁地加进一些叙述和议论,或直接为祥子抒发不平,或帮助祥子进行控诉、辩解,或对祥子进行谴责。
整理超详细的《骆驼祥子》知识点教学提纲

整理超详细的《骆驼祥子》知识点名著知识点整理一、《骆驼祥子》1、作品简介《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
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2]《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
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2、作者简介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
1899年生于北京。
正红旗人,满族。
“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
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3、内容简介1.一流车夫: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
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
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3.丢车与卖骆驼: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
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
由于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
4.二次奋斗: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
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
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
5. 被敲钱空: 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
而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
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
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
6.被迫结婚:祥子认了命,只好把自己交给刘家父女了。
《骆驼祥子》知识点复习资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骆驼祥子》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正红旗下》,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背景资料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当时的旧北京,由北洋军阀统治。
新旧军阀不断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生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老舍为了揭露旧中国的黑暗,控诉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所以写了《骆驼祥子》。
三、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2章)祥子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不久被大兵抓走,车也没了。
第二部分(3-12章)祥子逃出军营,将牵走的三匹骆驼卖掉,再一次拼命攒钱买车。
后来,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部分(13-24章)祥子与虎妞结婚后买了邻居的车。
后虎妞难产而死,为给虎妞办丧事,祥子卖了车,并一步步走向堕落。
四、“骆驼祥子”名字由来①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②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③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五、人物形象1.祥子性格变化起落性格特征一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大洋,买了辆新车。
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老实、健壮、善良、淳朴、木讷、勤快、吃苦耐劳,有美好的理想,坚韧中带着一些软弱。
二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地攒钱,准备买新车。
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了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目标明确,有理想,有行动力。
(2020年整理)中考骆驼祥子复习提纲.pptx

学海无涯
只差一步。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但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
无限的思考。一步步走向毁灭。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 宜、自甘堕落。
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 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心理有些变态),是家庭的 占有者、支配者。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三起:虎妞以低 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四)人物形象概括
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 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 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 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学海无涯
《骆驼祥子》系统复习 一、作者老舍(1899 - 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一生创 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小说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 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 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 的图景。主要情节: 1.一流车夫: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 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 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 100 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 96 块钱买上了自 己的新车。 3.丢车与卖骆驼: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后来祥子逃出来并 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在梦话中透露了 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 人和车厂。 4.二次奋斗: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祥 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 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 5.被敲钱空: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而曹先生因为学 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在虎妞的威 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 6.被迫结婚:祥子认了命,只好把自己交给刘家父女了。可刘四爷并不肯“便宜了这个臭 拉 车的”招他做女婿。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虎妞靠 着自 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 7.再次买车: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 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 8.妻死卖车: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 又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再次和祥子组建家庭的请求。 9.彻底堕落: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小福子吊死以 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 赌。拉车不勤快,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人命,彻底堕落成一 具行尸走肉,由“人”变成了“兽”。 人物性格: 祥子:(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 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 主要内容: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悲剧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祥子》复习提纲作者《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
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满族正红旗人。
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
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骆驼祥子》。
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
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是一代“语言大师”,有超强的语言写作能力,尤其善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通俗有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
整体解读总体框架: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作品主题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
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
人性的丑恶在此暴露无遗。
老舍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小说概括及中心思想《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
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
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
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
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
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
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
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
”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人物形象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虎妞--泼辣而且有些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
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教祥子学放账,她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小马儿的祖父--他是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
离死亡只差一步。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但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
一步步走向毁灭。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
人物性格变化祥子:(起初)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心理有些变态),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
小说主题社会层面:通常认为这部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祥子的悲剧中主要体现社会批判包括国民性批判的内涵;文明与人性关系的层面: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含有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老舍试图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城市中的人性的污浊,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深深忧虑。
老舍这类探索现代文明病源的作品,在30年代是很独特的。
小说影响:《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
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
相关评论:《骆驼祥子》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
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
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
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命运之一。
《骆驼祥子》一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骆驼祥子》中一句“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不仅生动地写出了社会下层在经过了无尽的悲痛后,把对于社会的不公的愤恨,转嫁于金钱之上。
其实,罪恶的不是金钱,而是不健康的心灵。
也正是这种扭曲的愤世嫉俗刻画出社会的悲哀,人性的悲哀,组成了一幕社会的悲剧!语言成就: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对中国白话文学的语言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老舍自幼生活在北京的杂院,也喜欢北京的地方戏曲和曲艺,对北京话十分熟悉,这是他在创作中大量融入北京地方口语的良好根基。
他曾经说:“有人批评我,说我的文学缺乏书生气,太俗,太贫,近于车夫走卒的俗鄙;我一点不以为耻!”但老舍在创作中并不是全原始地运用北京方言,而是经过了自己的提炼和加工。
可以说,这种锻炼语言的功夫贯穿老舍的毕生创作。
《骆驼祥子》是老舍语言艺术成熟期的作品,他的语言既保留了民间口语的活泼生动,又具有艺术语言的简洁明快、精警醇厚。
洋溢评价为“没有学生腔的苍白,没有戏台语的做作,没有欧化式的冗长,一切是那样平易、自然、纯净”。
这样的语言可雅可俗,在《骆驼祥子》中老舍用这样的语言写市民社会各色人等,极富生活情趣;写祥子经历的暴雨烈日,写北海的夜晚,极尽铺排之笔力,情景交融,富有质感。
人物悲剧祥子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他的“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最终破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
军阀的乱兵、反动政府的侦探、车行老板的强取豪夺,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产物,而生存权利的最终被剥夺,则是下层劳动者无法规避的历史命运。
祥子的悲剧又是一个精神悲剧,小说立意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从城市下层劳动者的性格与精神弱点中去探索其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
首先,祥子的生活理想及其为实现这一理想的行为方式,带有深刻的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
他对个人的力量、年龄及勤劳忍苦品质的自信,使他无法凭借个人的奋斗无法与强大的社会黑暗势力抗衡这一生活真理。
只能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其次,祥子的悲剧性格,善良诚实与现实的压迫,使他无法摆脱与虎妞的婚姻锁链,他的软弱无力决定了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祥子的悲剧被深深地植于市民文化的土壤中,他的带着小生产者印痕的人生理想,他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在一切努力都失败后,他向命运屈服乃至苟且堕落。
从深处看,恰恰源于他身上具有的文化根性。
祥子虽然从农村走入都市,但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生准则及价值观念,依然同传统的农业文化根连枝接,最初表现在他身上的传统美德,如善良、勤劳、侠义、朴实等,以及狭隘、自私、愚昧等负面因素,都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产物。
从最初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到一切努力都失败以后,又向命运屈服,正是传统文化性格中负面因素不断扩大、恶化的结果。
祥子的悲剧还打上了半殖民地畸形发展的都市现代文明的烙印。
这种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伴随祥子的人生历程,也在不断地腐蚀着祥子的灵魂。
老舍通过祥子悲剧的描写,完成着他的双重文化批判:既有现代理性审视传统文化,又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立场出发,批判都市现代文化的弊端。
这样,祥子的悲剧性的刻画便被纳入了老舍小说整体的文化批判视野。
经典解读(节选)1.“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从“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中可以看出他在走,在挣扎,在对黑暗的社会进行反抗;但是由于意志是盲目的,所有挣扎注定是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回归于“无”,也就是“再走入黑暗中”。
2.“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一方面可以从音律节奏上赏析,另一方面它将没有情感的雨跟世界联系起来,突出了社会的黑暗和祥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3.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
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
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车夫的坎坷和悲惨生活,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4.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