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六合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合民歌《鲜花调》
《鲜花调》广传六合,有着明显的地域烙印。首先用词 具有江淮的简素、淡泊、淳朴,也有江南的细腻、柔美、抒 情;在语言上有很强的六合方言土音特点。 《鲜花调》不仅有着历史的记忆,更有可贵的人文价值。 表露出古朴的民俗、民风、人生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艺术价值和艺术品位,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六合是《鲜花调》的重要流传地和《茉莉花》的采集地, 现已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并作为地方“名片”进行保护, 挖掘,努力传承发展这一艺术奇葩。 2007年,六合民歌《鲜花调》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 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色→ 雨花石色為收藏家傾慕者,概有八色: 艷色 、復色 、稀色 、拗色 、內透色 、遊色 、冷 色 、鬼色
雨花石的圖片
六合民歌《鲜花调》
《鲜花调》在六合流传甚广,有着地域风情和悠久的历 史渊源。六合古称“棠邑”,别称“古棠”。古代六合的北 部多丘陵山冈,南部是平缓的水乡圩区,但无论山区水乡, 遍地生长着棠梨树、黄梨树,春天梨花盛开如雪,正如唐诗 描述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棠邑”县 名来源于自然景象。《诗经》中吟咏棠梨的诗歌有4首之多, 古人对棠梨之喜爱可见一斑。
雨花石的“六美"
質→
收藏家從觀賞的角度出發,取其四點: 一:“透” ,透則有靈氣,山川之雲藹水波之光影,物像之層 次,皆從透中出。 二:“細”,細是指與粗對比而言,要求石質細膩。 三:“潤” 透。 ,蛋白石或間有蛋白石成份的美石,觀之似透非
四:“樸” 石可破,不可奪其堅。雨花石要求不缺不殘,保 其“古樸之真”。 形 → 一握適掌,端圓扁薄。此雨花石形之正統規范。 藏石家鐘情于 “端、圓、扁、薄”,其一是為了便于入水觀賞;其二圓潤也 是對石子的一種美的要求。
关于六合文庙的故事

关于六合文庙的故事
六合文庙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一座古老的文化建筑,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文庙之一。
它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南京地区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产之一。
六合文庙坐落于六合市区的文庙街上,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规模宏大。
整个文庙由三进院落组成,包括文庙后山、六圣门、中门、内帝、内殿、内殿、侧殿和两厅等主要建筑。
每年春秋两季,人们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和文化活动,以纪念古代圣人和崇尚儒学的精神。
六合文庙与南京市区的其他文庙相比,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南京地区古代学问的中心,还是一座融汇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综合性建筑。
文庙内供奉着诸多古代文化名人的牌位和塑像,如孔子、孟子、程颢、朱熹等,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六合文庙自建成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教育和文化功能。
在古代,文庙是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士子们备受重视的学习场所。
许多学子会选择在文庙内参拜先贤以求学问进步和求得功名。
至今,每年的高考季节,考生和家长仍会来文庙祈福,希望取得好成绩。
此外,六合文庙也是游客观光的热点之一。
文庙内修建的古代建筑和景观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古代儒家思想的精髓,以及南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六合文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代建筑。
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场所。
六合文庙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向世人展示古代中国的学问和伟人们的精神境界。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保护单位项目级别中国古琴艺术传统音乐秦淮区文化馆已列入人炎(金陵琴派)非遗代表作\2 竹马(东坝大马灯)传统舞蹈高淳区文化馆国家级3 龙舞(骆山大龙)传统舞蹈深水区文化馆国家级4 南京臼局曲艺秦淮区文化馆国家级5 巾国剪纸(南京剪纸)传统美术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己列入人类二11兰遗代表作6 南京�锦织造技艺传统技艺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己列入人类非遗代农作7 南京金仍锻制技艺传统技艺南京金线金馅总厂国家级8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传统技艺金陵刻经处己列入人类(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非遗代表作9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南京宝庆银楼首饰总公司国家级10 了民瘁科医术传统医药南京市中医院国家级.11 秦淮灯会民俗秦淮区文化馆国家级12 项羽故事民间文学浦口区文化馆省级13 达摩传说民间文学六合区第二文化馆省级14 伍子背故事民间文学高淳区固城镇文体站省级15 下和献玉传说民问文学高淳区柿溪文体站省级16 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民间文学高淳区固城镇文体站省级17 秦淮传说故事民间文学秦淮区文化馆省级18 梁祝的传说民间文学高淳区丰亚溪镇文化站省级19 回左l次打乐传统音乐六合区第二文化馆省级20 高淳民歌传统音乐高淳.区文化馆省级21 六合民歌传统音乐六合区文化馆省级22 手狮舞(江浦手到,p)传统舞蹈浦口区文化馆省级23 麻雀蹦传统舞蹈江宁区文化馆省级江节豆瓣梯谴义;心•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保护单位项目级别24 储舞(跳五犯)传统舞蹈高淳区恤溪镇文体站省级高泞区固城锁文体站25 龙舞(长芦抬龙)传统舞蹈高淳区淳溪镇文体站省级26 龙吟车传统舞蹈高泞.区淳溪锁文休站省级27高烧(刘Hfl=高挠、传统舞蹈高淳区东坝镇文体站省级竹镇高烧〉六合区第一文化佑’28 跳当当传统舞蹈深水区文化馆有级29 拓塘打社火传统舞跻�水区文化馆省级30 龙舞(栖霞龙舞〉传统舞蹈柄霞区文化馆省级31 狮舞-(铜山高台狮子舞)传统舞蹈江宁区文化馆有级32 竹马(湾北小马灯舞)传统舞蹈六合区,i乏芦街道水家湾省级社区用委会33 打罗汉.传统舞蹈高淳区砖墙镇文体站省级34 阳腔目连戏传统戏剧高淳区文化馆省级35 皮影戏传统戏剧秦淮区文化馆省级36 越刷(栓派艺术)传统戏剧南京市越剧团省级37 南京世1三话曲艺秦淮区文化馆省级38 灯彩(秦淮灯彩)传统美术秦淮区文化馆省级39 十竹斋倪彩拱花技艺传统美术南京文物公司(南京十竹斋)有级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40象牙雕刻传统美术南京市德裕堂工艺礼品加工厂省级(南京仿古牙雕)南京市江宁区中帮雕刻工艺厂41 竹刻(金陵竹刻)传统美术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省级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42 戏剧脸谱传统美术秦淮区文化馆省级43 木雕(南京仿古木雕)传统美术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省级44 南京瓷刻传统美术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有级秦淮区文化馆45 南京泥人传统美术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省级46 六合民问囚传统美术治区冶1lr慎文俐盼中心省级•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保护单位项目级别47 天鹅绒织造技艺传统技艺南京汉唐织锦艺术研究所省级48 绒花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省级49 其金线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南京金线金馅总厂省级50 制扇技艺(高淳羽毛传统技艺飞高淳区;文化馆省级扇制作技艺)51 索食烹制技艺(绿柳居传统技艺清真绿柳居菜馆省级素菜烹制技艺)52 刘长兴而点加工伟ljf宇技艺传统技艺南京文以餐附i良责但与司省级53 清真菜烹制技艺传统技艺清真马样兴菜馆省级54 制扇技艺(金陵折扇制作技-�传统技艺栖霞区文化馆省级55 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传统技艺南京鸭业协会省级技艺ti:宁区湖熟鸭业协会56 绿茶制作技艺传统技艺江宁区文化馆省级(雨花茶制作技艺)南京;�峰茶业有限公司57 秦淮(夫子!自)传统传统技艺南京犬予庙饮食有限公司省级风味小吃制作技艺58 永和园而点制作技艺传统技艺永和园酒楼省级59 皮毛加工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南京中铁二局宣业发展有限公司省级60 去乐I m清真小吃制作技L�f专统技艺南京清真去乐园菜馆省级61 京苏大菜烹制技艺传统技艺江苏酒家省级62 鸡鸣守素食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南京鸡鸣寺省级63 徐氏毛笔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徐老一文化用品经营部省级64 张简斋巾医温病医术传统医药张简斋国医研究巾心省级65 金陵杨氏中药炮制技术传统医药南京阳也词脱有节除可省级66 金陵洪氏眼科传统医药南京市中医院省级67 金陵中医推拿术传统医药南京市中医院省级68 张氏接骨’传统医药张文象骨伤医院省级69 殷巷石锁赛力传统体育游江宁区文化馆省级主与杂技70 妈祖庙会民俗鼓楼区文化馆省级•..,-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保护单位项目级别71 庙会(南京祠山庙会〉民俗深水区文化馆省级72 庙会(薛城花台会)民{谷高淳i豆淳溪镇;义;体却lj省级73 抖空竹民俗秦淮区文化馆省级74 ]1../闯+,+-丁川3民俗六Ti区第二文化馆省级(方巷人走北习俗)六合区长芦街道陆营社区75 雨花石鉴赏习俗民俗南京雨花石协会省级六介区雨花石收藏家协会76 脱尾龙传说民间文学高淳区漆桥镇;文体主'i市级77 黄永传说民间文学江宁区文化馆1]i级78 白鹿遗踪的传说民间文学高沟:区阳江锁文休站市级79 太子I I I传说民间文学六合区第二文化馆1]i级六何主西厂干I'陈卫运文件中,心80 黄天荡的故事民间文学六合区第二文化馆市级81 龙袍王.帘的传说民间文学六介区第一;文化馆市级82 栖霞守在=1-匠成佛的传说民间文学栖霞古寺1)T级83 东山再起的传说民间文学江宁区文化馆市级84 汤山温泉的故事民间文学汤山街道文化服务巾心市级85 LI:头宗的故事民间文学江宁区文化馆rlI级86 朋脂井的传说民间文学南京鸡鸣寺市级87 马铺锣鼓传统音乐江宁区文化馆市级88 固城十杏锣鼓传统音乐高淳区回城镇文体站1li级89 西善民歌传统音乐雨花台区晴梆立宣市级90 骨牌灯传统舞蹈六合区龙丰u!镇文体巾J己、市级91 竹镇手狮舞传统舞蹈六合区竹镇镇文体中J心市级92 茶山会传统舞蹈浦口区汤泉锁文化站市级高淳区1亚溪镇文体站93 竹马〈小马灯)传统舞蹈TfJ级商驱栅满邱芮挂村关n委94 阳江打水浒传统舞蹈高淳区阳江锁文体站市级95 龙灯(丹阳龙灯、传统舞蹈江宁区横溪{!j知p i心1li级长芦龙灯)六合区第二文化馆•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保护单位项目级别96 皮老虎传统舞蹈江惚横溪何道文俐院知书心市级97 古柏跳八饱传统舞蹈高淳区古柏镇文体主li市级98 解表传统舞蹈六合区第一文化馆TlT 级99 葛塘二花舞传统舞蹈六合区第二文化馆市级100 巾马灯传统舞蹈高淳区文化馆市级101 万安脸子会传统舞蹈江宁区文化馆Tl i 级102 洪山戏传统戏剧六合区第一文化馆市级103 南京挺线木偶传统戏剧秦淮区文化馆市级104 送春,11,艺向-�字区文化馆市级105 南京白话曲艺秦汗i:区文化馆市级106 打五竹-曲艺深水区文化馆市级送版麟曲艺六合区第二文化馆市级107 葛塘街道文化站108 周岗红木雕刻传统美术汇l;宁区文化馆市级109 高泞.木雕传统美术高i字区文化馆1]T 级110 南京微脱传统美术雨花台区文化馆市级111 ;恪画传统美术秦淮区文化馆市级112 根雕传统美术秦淮区文化馆司i级113 石桥门笼传统美术浦口区石桥锁文体站市级114 葫芦画传统美术浦口区ti:浦街道文化革lj 市级115 南京风筝传统美术秦淮区文化馆T]Y 级116 南京剧石传统美术秦淮区文化馆市级117 南京制雕传统美术秦淮区文化馆市级118 方111被面技艺传统技艺江宁区文化馆T ]T 级119 兰运村石刻技艺传统技艺江宁区文化馆市级120 南京t1l1制造工艺传统技艺鼓楼区文化馆市级121 龙袍蟹黄汤包加工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六合区龙袍镇文体中,心市级122 明觉铁画锻制技艺传统技艺深水区文化馆市级123 苏作小家具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南京观朴艺术博物馆市级124 纯结传统技艺秦淮区文化馆rlr 级•lt l,a、.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保护单位项目级别125 南京杏肚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南京天环食品有限公司市级126 星伺活真(烤鸭、五香传统技艺金11--酒店TIJ级牛肉)制作技艺127 六合牛则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六合常记牛肉店市级12& 浪生丁Mf芳:仔半是传统制作技艺传统技艺涨1水区洪J\在杨子食品厂1市级129 灵芝传统知识及应川传统医药南京y刑期牙股份相版问TlJ级130 金陵瘦纺诊疗术传统医药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市级I 31 梁氏接恃传统医药高淳区双珞医院TlJ级南京延龄门诊部132 火懈疗法传统医药南京六合区巾医院市级133 六月六龙舟竞波传统体育游高淳区砖墙镇文体站市级性与杂技134 庙会(南京祠山庙会)民俗高泞:区栅溪镇文体站市级135 上梁仪式, 民俗高淳区文化馆市级136 南京赏梅习俗民俗玄武区文化馆r]I级137 蒋三F.庙庙会民俗玄武区文化馆市级138 夫子庙花鸟鱼虫市民俗秦淮区文化馆市级139 LI二首,1,踏春习俗民俗江宁区文化馆市级140 泰山庙会民俗浦口区文化馆市级141 狮子岭庙会民俗江浦街道;文化主1!1市级142 水八鲜饮食习俗!民俗建jij区图书馆TIT级143 南京老地名(千年古锁)民俗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协会1市级144 幕府登高习俗民俗鼓楼区文化馆市级145 南京吆喝民{谷秦淮区文化馆rtJ级•。
南京文化历史

南京文化遗产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在历年的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中,对南京文化遗产考察的题目也是屡有出现,下面列出的是部分南京市文化遗产,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的内容,请广大考编学员识记。
物质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址目前,南京正与北海、广州、漳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福州等8个城市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南京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分为两大类:一是航海相关遗存,如都城城址、造船厂遗址;二是文化与文明交流产物,如宗教建筑、航海家府邸和墓葬、外国人墓地等。
南京最后进入申报材料的12个现存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点为:天妃宫、静海寺、郑和宝船厂遗址、石头城、郑和府邸旧址、净觉寺、大报恩寺遗址、道场寺遗址、浡泥国王墓、明代都城遗址、洪保墓、郑和墓。
天妃宫实践于明永乐五年(1407),史称龙江天妃宫。
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所感应所致,奏请朝廷赐建。
郑和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前和回归后,都专程前往龙江天妃宫祭祀妈祖,每年妈祖诞辰之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民间有感庙会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静海寺位于南京狮子山南麓,系明成祖朱棣为纪念航海家郑和等人下西洋凯旋归来而敕建,并赐额“静海”,意为四海平静。
郑和宝船厂遗址公园位于南京市西部长江之滨鼓楼区中保村范围,这里曾经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为郑和下西洋建造了数百艘宝船,目前仍留有3个长达四百米的作塘(造船船坞)。
宝船厂遗址公园以作塘遗址为中心,建有郑和下西洋碑廊、雕塑群、遗址出土文物展览馆等景观和设施,全景式的再现了当年宝船厂的盛况。
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路龙蟠里石头城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建的石头城。
作为从东吴到南朝的都城,当时外国船只到中国或者中国船只出海,都停靠在石头城下面的一个码头。
那时,现在的河西地区还是滚滚长江。
现在,这处已成为石头城遗址公园。
六合洪山戏和高淳目连戏

早在六朝时期,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的扬州地区,民间就流行对鬼神的崇拜和祭祀活动,并伴随有香火小戏,如六合一带的“洪山戏”和高淳一带的“目连戏”,都是由最初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祭祀鬼神活动,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剧种。
源于“傩”舞的六合洪山戏六合洪山戏,是在“傩”的基础上,经由神会内、外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香火小戏。
旧日五岳神会,开坛前便开宗明义地唱道:“业兴周朝列国初,嘉明方相乡人傩;驱邪逐疫从今古,维护凡民福自多。
”从《周礼·夏官》有“乡人傩”方相氏之描述,其时敲锣击鼓,且歌且舞,“方相仡仡,旌翻翻”来看,这是古代一种驱逐疫魅、为民祈求平安的仪式。
发展至商、周,宫廷傩舞已具有盛大规模。
后用于祀庙、郊祭等场合作为礼仪项目之过韶舞、战德舞、云翅舞、育命舞、四时舞等傩舞便相继问世。
在民间,则不断由娱神向娱人衍化。
六合洪山戏一如其他地方剧种,便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香火小戏。
洪山戏究竟因何命名,众说纷纭,之所以被称作洪山戏,应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1939年,新四军开辟了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
六合等地先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香火戏成为宣传、发动群众抗日的有力武器,活跃在冶山、六合、来安、天长、盱眙、仪征等广大地区,配合扩军、拥军、反“扫荡”、大生产、锄奸反霸、减租减息等各项运动进行宣传。
新四军淮南军区路东司令部及二师师部均曾多次邀请艺人演出。
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及二师师长罗炳辉等,当年都看过六合艺人刘文恒、宋时雨、彭宪章等人的戏。
艺人们在党的教育下,思想觉悟有了提高,觉得香火戏的名字不好听,太迷信,经著名香火艺人郝馀洲的提议,才正式改名为洪山戏。
1943年秋,淮南军区路东分区东南支队政委吴泽芳及其爱人彭珍等,将刘文恒、彭宪章请到六合四合香火庄支队六合洪山戏和高淳目连戏□孔繁敖司令部谈话,要他们正式组成支队“洪山剧团”。
剧团成立后,彭宪章、刘文恒被任命为正、副团长。
南京有哪些传统手工艺品

传统的手工艺是我国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技艺,通过简单的制作,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作品,集合了艺术,生活和智慧来里边。
南京文化里传统手工艺品就具有深远的影响。
南京传统手工艺品有南京云锦、金陵折扇、南京钟、雨花石、南京剪纸、南京彩灯、金陵金箔、南京木雕、仿古牙雕。
传统的手工艺是我国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南京传统手工艺品有什么呢?一、南京云锦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至今已有近1600年历史,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它是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
二、金陵折扇金陵折扇是南京传统手工艺品,有竹制折扇、绢宫扇、骨扇等,制作精细,轻巧美观,既是驱夏实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
尤以“金陵艺术大扇”,备受欢迎。
金陵折扇早在明代时就闻名遐迩。
普通的以竹为扇骨,高档的以檀香、桃丝、乌木为扇骨。
制骨有水磨和模雕两种。
水磨之骨,滑润如玉,光可照人,裱扇之纸谓之苏面,行销极广。
三、南京钟南京钟,又叫“本钟”、“苏钟”、“插屏钟”,是明末清初最早在南京根据西洋钟改制的一种南京地产钟表。
后来制造工艺又流传到苏州、上海等地,这些地方造出的钟表在当时也被通称为“南京钟”。
四、雨花石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一带,是南京着名的特产。
雨花石的欣赏,追求的是“意境”,所谓景外之景,图外之画,弦外之音,无论诗情、画意、神采、文韵都包涵在意境之中。
五、南京剪纸南京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据史书可考,明代已流传民间。
其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洋,含意丰富。
南京的非遗项目

南京的非遗项目
南京的非遗项目包括:
1.南京金陵剪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金陵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2.南京鸭血粉丝汤:是南京传统的美食之一,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令人难忘。
3.南京狮子舞: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南京狮子舞以其华丽的造型和优美的舞蹈形式在南京广受欢迎。
4.南京金陵十二钗: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视觉表现形式,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在南京影响深远。
5.南京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传统的音乐器乐之一,南京古琴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技巧成为当地非常重要的非遗项目。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舞蹈茶山会
浦口区
15
传统舞蹈竹马(小马灯)
高淳区
16
传统舞蹈阳江打水浒
高淳区
17
传统舞蹈龙灯(丹阳龙灯、长芦龙灯)
江宁区 六合区
18
传统舞蹈皮老虎
江宁区
19
传统舞蹈古柏跳八恺
高淳区
20
传统舞蹈解表
六合区
21
传统舞蹈葛塘三花舞
六合区
22
传统舞蹈中马灯
高淳区
23
传统舞蹈万安脸子会
江宁区
曲艺
1
曲艺南京白局
高淳区
4
传统舞蹈龙舞(长芦抬龙)
高淳区
5
传统舞蹈龙吟车
高淳区
6
传统舞蹈高跷(沛桥高跷)
高淳区 六合区
7
传统舞蹈跳当当
溧水区
8
传统舞蹈柘塘打社火
溧水区
9
传统舞蹈龙舞(栖霞龙舞)
栖霞区
10
传统舞蹈狮舞(铜山高台狮子舞)
江宁区
11
传统舞蹈竹马(湾北小马灯)
六合区
12
传统舞蹈打罗汉
高淳区
13
传统舞蹈骨牌灯
六合区
鼓楼区
12
传统技艺鸡鸣寺素食制作技艺
玄武区
13
传统技艺星甸清真(烤鸭、五香牛肉)制作技艺
浦口区
14
传统技艺六合牛脯制作技艺
六合区
15
传统技艺洪蓝玉带糕传统制作技艺
溧水区
传统医药
1
传统医药张简斋国医医术
秦淮区
2
传统医药接骨术(梁氏接骨、张氏接骨)
高淳区 秦淮区 浦口区
3
传统医药灵芝传统知识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合民歌《鲜花调》
《鲜花调》又称“双叠翠”。民间艺人李云龙祖父流传 下来的手抄本,早先有《十二红》,即一年十二个月,选一 种红色花卉为歌唱内容。但在传承中丢失了《十二红》,演 衍成以白色花卉为主的《鲜花调》,开头第一句唱词是“好 一朵茉莉花”,接下来是“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栀子 花”,“好一朵玉簪花”,“好一朵白兰花”,等等。从地 域分析,这与自然环境和民俗民风有关。 解放前,六合城乡家居院前喜欢栽茉莉花、玉兰花、玉 簪花,院后栽栀子花,墙垣上种金银花。每逢花季,街头人 群中女士胸襟上别着白兰花,头上带着栀子花或茉莉花,成 为一种时尚,一道风景线。
南京六合非物质 文化遗产
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
汉唐时期,在留左的土地上曾驻守过各个朝代的将领。 相传隋唐时期(距今1300多年)罗家将屯兵百万,安营扎寨在 现在的六合区留左、留中、留右的地界内。由于罗家将士爱 民善战,屡战屡胜,深得人民爱戴,百姓们常杀猪宰羊,玩 着提灯,吹吹打打地到军营中犒劳将士,军营中大小战鼓齐 鸣,以示谢意,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留左打击乐《大曲》和小 曲》。 长期的驻兵,军民同乐,气势磅礴的军乐与欢快喜庆的民 乐结合,演变出了振奋人心、欢天喜地、妙趣无穷的留左吹 打乐,即留左大鼓,经千年传承,如今回荡在南京六合长芦 地区,成为留左村的文化符号。
六合民歌《鲜花调》
六合人偏爱梨花等白色花卉,是环境和地域培育的心境使然,是地域的审 美倾向。《茉莉花》是《鲜花调》母体中的第一节唱词,“茉莉”和“木梨” (六合称梨树的土语)属科相同,花形相似,谐言相近,这也许是《十二红》 丢失,以茉莉花为首的白色花卉为歌咏内容的《鲜花调》得以流传的原因和根 源。 《鲜花调》可追溯到1880年,艺人郑有荣、郝余瑾在香火会上传唱。上世 纪三四十年代,“洪山戏”艺人更是广为传唱。1942年冬,新四军文艺战士何 仿随部队驻营八百金牛地区,演出之余专访民间卖艺人李忠贤,李忠贤传唱 《鲜花调》。何仿被优美动听的曲调打动,当即学唱并记了谱。1957年他将抗 日战争时期采集到的《鲜花调》改词、加工,将《鲜花调》中其他花卉唱词舍 弃,只保留第一节唱词“好一朵茉莉花”,原曲调未做大的改变,并定名为 《茉莉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首次以女生小合唱形式赴京演出,获得好评, 被灌制成唱片,从此《茉莉花》开始唱响全国。1959年何仿再次修改,改后版 本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去奥地利维也纳演出,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好评。1965年随 周恩来率领的政府代表团去万隆演出,深受周总理赞扬。之后成为经典歌曲, 享誉中外。
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
留左吹打乐的原生态状况军乐成份很浓。到清乾隆以后, 经过历史传承,不断变革,已成为纯民间鼓舞民乐。将历史 传承的“忠勇曲”演变为“忠孝曲”;并加入管弦乐器,形 成传承下来的大曲、小曲。有传人六代。 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在民族打击乐史上具有重要的 研究价值,是军风、民俗的历史记忆。尽管传承未断,但是 它的原貌、内涵和曲谱演变,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整理, 加强保护和利用,使这一古老的鼓舞民乐重放异彩。 2007年,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 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雨花石鉴赏
南京市的雨花石是 中國的四大名石之一, 種類很多,以含瑪瑙 質,蛋白質,石英質, 水晶質,玉髓質的雨 花石最受歡迎。
雨花石的產地
南京雨花臺因 “天降雨花--即盛產五 彩斑斕石雨花石” 得名,因質美、形美、色 美兼備,被譽為 “天賜國寶,中華一絕”。 美麗的雨花石被人們欣賞、收藏已有千 年歷史。 雨花石是在大自然的作用下,由堅硬 的岩石經風化,河流搬運,衝刷、磨勵而 形成的堅硬卵石。
六合民歌《鲜花调》
《鲜花调》广传六合,有着明显的地域烙印。首先用词 具有江淮的简素、淡泊、淳朴,也有江南的细腻、柔美、抒 情;在语言上有很强的六合方言土音特点。 《鲜花调》不仅有着历史的记忆,更有可贵的人文价值。 表露出古朴的民俗、民风、人生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艺术价值和艺术品位,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六合是《鲜花调》的重要流传地和《茉莉花》的采集地, 现已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并作为地方“名片”进行保护, 挖掘,努力传承发展这一艺术奇葩。 2007年,六合民歌《鲜花调》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 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色→ 雨花石色為收藏家傾慕者,概有八色: 艷色 、復色 、稀色 、拗色 、內透色 、遊色 、冷 色 、鬼色
雨花调》在六合流传甚广,有着地域风情和悠久的历 史渊源。六合古称“棠邑”,别称“古棠”。古代六合的北 部多丘陵山冈,南部是平缓的水乡圩区,但无论山区水乡, 遍地生长着棠梨树、黄梨树,春天梨花盛开如雪,正如唐诗 描述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棠邑”县 名来源于自然景象。《诗经》中吟咏棠梨的诗歌有4首之多, 古人对棠梨之喜爱可见一斑。
雨花石的“六美"
質→
收藏家從觀賞的角度出發,取其四點: 一:“透” ,透則有靈氣,山川之雲藹水波之光影,物像之層 次,皆從透中出。 二:“細”,細是指與粗對比而言,要求石質細膩。 三:“潤” 透。 ,蛋白石或間有蛋白石成份的美石,觀之似透非
四:“樸” 石可破,不可奪其堅。雨花石要求不缺不殘,保 其“古樸之真”。 形 → 一握適掌,端圓扁薄。此雨花石形之正統規范。 藏石家鐘情于 “端、圓、扁、薄”,其一是為了便于入水觀賞;其二圓潤也 是對石子的一種美的要求。
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
长芦地处六合县城东南,北依长江,是古代江北通往金陵的水陆交 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时为古战场,安定时是屯田练兵的兵营 军寨。 在长芦驻军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是宋代、明代。宋代曾设忠勇军 和忠勇军寨,明代设有留守左卫、横海卫、龙虎卫、骁骑卫等卫所。 军营练兵、生活在乡村,必然要和老百姓接触、联系,驻军为乡民做 些利民好事。军民关系融洽了,军营凡出征、凯旋、调防及节日喜庆, 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送慰问品,奏吹打乐,舞提灯,到军营慰问欢庆; 军营为了致谢,也擂鼓鸣金,奏军乐。久而久之,军民互相交流,变换 着打法,于是军乐、民乐揉合,逐步形成具有固定乐律、风格独特的留 左吹打乐(留左大鼓)。原生态的打击乐曲谱有《点将上位》、《杀四 门》、《单枪》、《双枪》、《三锤半》、《三波子》、《迎军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