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常用手术及重建方法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案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案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表面,如肱骨、胫骨等。
该疾病主要由骨巨细胞的异常增生引起,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功能受损。
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程度等因素,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一、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切除肿瘤、填充骨水泥以及骨移植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切除肿瘤组织,减轻疼痛,恢复患者的骨功能。
然而,由于骨巨细胞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手术后的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患者长期的随访和监测。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手术治疗方案被应用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中。
例如,射频消融术通过高频电流的作用将肿瘤组织烧灼坏死,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
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小型骨巨细胞瘤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大型肿瘤的治疗中效果有限。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作为骨巨细胞瘤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在手术之前或之后使用。
主要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靶向治疗和放疗。
1.药物靶向治疗:靶向药物是指通过特定的分子靶点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和增殖的药物。
对于骨巨细胞瘤,靶向药物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肿瘤细胞增殖所需的信号通路进行阻断。
近年来,一些靶向药物如依达拉奉等已经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放疗:放疗是一种使用高能量的X射线或其他放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
对于一些手术困难或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放疗可以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放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帮助控制或清除残留的肿瘤组织。
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穿刺导管将治疗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注入肿瘤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中,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动脉栓塞和射频消融。
动脉栓塞是通过将栓塞剂注射到肿瘤供血动脉中,使其闭塞,从而导致肿瘤组织缺血坏死。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较大且位于靠近关节的骨巨细胞瘤。
胫骨上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方法

胫骨上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方法一概述胫骨近端是原发恶性骨肿瘤仅次于股骨远端的第二大好发部位,胫骨近端解剖结构特殊,与胫神经、腓总神经、小腿血管关系密切,软组织覆盖薄弱,需同时处理上胫腓关节,切除胫骨粗隆后需要重建伸膝装置、小腿肌肉起点的破坏等,保肢难度大,并发症多高,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差。
因此,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广泛切除和骨关节功能重建面临更多的挑战。
二麻醉方式全麻。
三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质检查,各主要脏器功能、血象等。
要使患者有充分的了解和信心,必须反复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大体效果,克服心理障碍,争取更好的配合。
四适应证肿瘤的部位必须能够从解剖上广泛切除,如成骨肉瘤,软骨肉瘤ⅡA、ⅡB或Ⅲ。
患者必须术前术后能进行辅助化疗。
瘤段切除后,供重建的远段肢体必须具有再植后优良功能的条件,如保存原有的感觉与运动等。
五手术步骤手术大体步骤:①从股四头肌腱内缘向下顺髌韧带内侧切开膝关节囊,经胫骨结节和胫骨前嵴内侧向下切开。
②显示膝关节面胫骨上端,依次切断十字交叉及膝内、膝外侧副韧带,切开关节囊,切断胫腓间韧带及筋膜。
③切断和结扎凡进出胫骨上端的动、静脉营养血管。
选择距离肿瘤最少5cm的平面将胫骨用钢丝锯锯断,整个瘤段骨即完全切除。
④再进行瘤段切除后的骨修复重建,比如股骨下端半髁倒转加髌骨植骨融合术等。
六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抬高下肢5~10天,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如发现有皮瓣因水肿而坏死,应于术后10天左右切除及取游离皮修复。
伤口中放置的引流管接持续负压引流装置,防止发生血肿。
选择适当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发生。
七术后饮食多饮水,新鲜水果蔬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含钙质食物。
早期应以清淡为主,忌吃酸辣、燥热、油腻之品。
后期适宜进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同时还要补给足够的钙磷物质,以利于骨质的钙化。
手术讲解模板:骨肿瘤刮除术

3.M级 肉瘤无论发生区域性或远部器官 的转移,都标志着预后不良。根据肿瘤有 无转移,又可分为M0和M1级。M0代表无区 域性或远距离的转移;M1代表已有区域性 或远部的转移。
手术资料:骨肿瘤刮除术
适应证: 1.局限于骨内的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如 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手术资料:骨肿瘤刮除术
手术资料:骨肿瘤刮除术
术后处理:
3.如复查期中X线片显示骨缺损处经过植 骨或未经植骨已有一定骨质恢复,应于拆 除石膏后即进行肢体和关节的康复性功能 锻炼,争取更好地恢复劳动能力。
手术资料:骨肿瘤刮除术
并发症:
肿瘤施行刮除术后的并发症在术后早期主 要是伤口感染。后期的并发症有病理性骨 折,关节僵硬,肢体功能丧失等。巨细胞 瘤与囊肿刮除后常有较高的复发率。但也 有报道如1993年Steven Gitelis报道20例 术后观察2~15年无1例复发。
手术资料:骨肿瘤刮除术
术前准备: 2.查对手术或穿刺活检的病理报告,病变 是否良性,或骨巨细胞瘤为Ⅰ~Ⅱ级无误。
手术资料:骨肿瘤刮除术
术前准备: 3.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如各型骨锉、刮 匙以及烧灼剂等,还有填充骨腔的异体骨 或骨水泥(HA)等。
手术资料:骨肿瘤刮除术
手术步骤:
1.切口 多选该部手术常规直切口或典型 入路切口,如肩肱部的Kocher切口,上臂 的前外侧切口,前臂的背侧或尺、桡侧切 口;髋及大腿的前外侧切口,胫骨的前内 侧或前外侧切口等。
手术资料:骨肿瘤刮除术
手术禁忌: 1.骨巨细胞瘤X线片显示已有广泛骨皮质 的破坏,骨包壳已不完整,肿瘤已穿入于 邻近软组织中者。
手术资料:骨肿瘤刮除术
手术禁忌: 2.活检报告已证实为恶性肿瘤,X线片影 像显示骨皮质已被穿破,并侵犯邻近软组 织者。
创伤骨科骨原发恶性肿瘤疾病的诊疗

创伤骨科骨原发恶性肿瘤疾病的诊疗一、骨肉瘤骨肉瘤一般指经典型骨肉瘤,是原发髓内高度恶性的肿瘤,由增殖肿瘤细胞直接产生骨或骨样组织为特点的恶性肿瘤。
(一)诊断1.流行病学(1)年龄:最常发生在10~20岁,60%发生在25岁以下。
(2)性别:男性好发,男女发病比率为3:2。
(3)部位:好发在四肢长骨上,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
这种肿瘤好发于干骺段(91%)或骨干(9%)。
尽管长骨是原发传统骨肉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但是非长骨(如下颌骨、盆骨、脊柱和颅骨等)的病变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可能增高,可以出现多中心的或跳跃性的病灶。
(4)发病率:4~5/1000000。
2.临床表现骨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疼痛和肿块,症状基本上持续超过几周或几个月。
疼痛可放射至邻近关节,初期疼痛多为间歇性隐痛,随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多发展为持续性疼痛,休息、制动或者一般止痛药无法缓解。
随后疼痛部位可以触及到肿块,可伴有关节活动受限,但关节积液并不常见。
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局限肿块,有疼痛和压痛。
运动受限,局部发热和毛细血管扩张。
在病情进展期,常见到局部炎症表现和静脉曲张。
病理性骨折发生在5%~10%的患者中,多见于以溶骨性病变为主的骨肉瘤。
尽管转移瘤可发生在许多部位,但是肺转移瘤还是最为常见。
骨骼是其次好发的转移部位。
约80%的患者在肿瘤发现前肺内可能就已经存在微小转移灶。
3.实验室检查血浆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中度至大幅度升高,大多数病例可以观察到AKP的升高,且与肿瘤细胞的成骨活动有关,但是肿瘤组织中AKP水平和血浆中AKP水平没有确切的数量关系。
较AKP的诊断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该指标对于预后的意义,如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AKP可以下降至正常水平;如果术后该指标没有下降到正常水平,或仍处于较高水平则多提示存在肿瘤转移或肿瘤有残留。
4.X线表现一些骨肉瘤成骨明显(“成骨型”),另一些则以溶骨性破坏为主,可见呈蜂窝状、退行性变或呈毛细血管扩张样改变的肿瘤。
四肢恶性骨肿瘤的不同保肢重建方法

四肢恶性骨肿瘤的不同保肢重建方法
李 勇宏 ,俞新 胜 ,杨 淮 河
解放 军 第 9 4医院骨 二科 ,江西省0世 纪 7 0年代 以前截肢 术是 四肢 恶性 骨肿瘤 外科 治疗 的 主要方 式 ,9 O年 代 以后不 断成 熟的 治疗方
2 文 章总 结 了原位 微波 灭活 治 疗和 肿瘤 假体 重建 在 四肢恶 性骨 肿瘤 治 疗 中的优 缺 点:对 于 关节 周围 的 恶性骨肿瘤 ,大多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进一步的研究 仍 在进 行 当中 ;肿瘤 假 体关 节在 治疗 成 人 四肢骨 肿瘤 有着 较 为确切 的 效果 ,而 对于 儿童 的 治疗 , 由于 牺 牲 了 2个 大骨 骺 ,随着 时 间的推 移则 出现较 为 明显 的肢体 不等 长 ,因此 只适 合于大 年龄 的儿 童 :微 波 灭活 治疗 也是方 法之 一 ,瘤段 骨灭 活再 植 以及 乙醇灭活 治疗 更 多出现 在基 层医 院,现 报道 较少 。
d o i : 1 o . 3 9 6 . i s s n 。 2 0 9 5 - 4 3 4 4 . 2 0 1 3 . 0 4 . 0 1 7 mt t p : / / w w w . c r t e r . o r g ] 李 勇宏 .俞额畦 。杨淮涸 匹 I 驶恶性骨 l 持瘤的不同保驶重建方法 . 中国组织I程研究 . 2 0 1 3 .’ 1 0 4 1 : 6 7 2 ・ 6 7 7
关键 词 :
2 2 0 1 3 4 9 3 @q q . c o m
中图分类号: R 3 1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4 3 4 4
( 2 0 1 3 ) 0 4 - 0 0 6 7 2 - 0 6
胸壁骨肿瘤怎样治疗?

胸壁骨肿瘤怎样治疗?*导读:胸壁骨肿瘤作为众多肿瘤疾病当中的一种,同样也是区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的,但是专家提醒我们,不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胸壁骨肿瘤,它的治疗都是要在尽早发现的基础上尽快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
……胸壁骨肿瘤作为众多肿瘤疾病当中的一种,同样也是区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的,但是专家提醒我们,不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胸壁骨肿瘤,它的治疗都是要在尽早发现的基础上尽快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为大家具体分析下胸壁骨肿瘤的治疗办法吧!骨科专家都一致认为,如果考虑为胸壁骨肿瘤,应尽力切除,而避免切开活检。
胸壁骨肿瘤手术死亡率低,对肺功能影响小,长期生存率最高可达百分之七十,软骨肉瘤预后最好,切除范围越广泛预后越好。
术后放、化疗可改善生存期。
在进行手术切除时,应整块切除受累的肋骨,不要顾忌胸壁缺损。
肿瘤巨大、不能切除者,应尽力活检以得到病理诊断。
穿刺活检适用于诊断转移病灶和骨髓瘤,胸骨肿瘤应行胸骨切除术。
目前,针对胸壁骨肿瘤的治疗,我们要注意的胸壁重建原则是胸壁肿块切除所造成的胸壁缺损,如面积小于五厘米的胸壁缺损,特别是位于后胸壁其外表有较厚肌肉保护者,不需重建胸壁。
而大于五厘米的胸壁缺损需行胸壁重建术,特别是在前或外侧胸壁者,必须行胸壁重建。
因为大面积的胸壁软化不但严重削弱肺的通气功能,也影响患者术后排痰能力,这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胸壁重建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人工合成制品重建法对于较大的胸壁缺损,如果只用自体组织常常因不方便或材料不足而无法达到满意的胸壁修复作用。
这种不满意的胸部重建,往往导致术后肺功能不足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应用人工合成制品大大提高了胸壁重建的效果。
曾一度被推荐应用的合金类以及其他纤维玻璃布等,因临床实践证明有较严重的缺点,正在被淘汰。
*2.自体组织重建法较小的胸壁缺损可利用局部肌层,皮层及皮下组织加以修补固定。
术后早期的反常呼吸运动一般会随着组织的愈合和硬化而逐渐消失。
骨肉瘤治疗方案

骨肉瘤治疗方案引言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罕见但高度侵袭性的骨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通常在长骨的干骺端出现。
骨肉瘤治疗的目标是实现完全缓解,减少复发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目前常用的骨肉瘤治疗方案。
诊断和分期骨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分析。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骨折等。
正规的X线、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 (MRI) 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袭情况。
确诊需要进行组织活检,通常选择手术切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
分期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骨肉瘤分期系统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AJCC)和国际儿童肿瘤学肿瘤(SIOP)共同制定的系统。
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深浸侵和有无远处转移等因素,将其分为I、II、III和IV四个分期。
非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在手术治疗之前使用化疗药物来缩小肿瘤的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案的目的是减轻手术的难度、扩大手术范围,以及通过消灭肿瘤微转移来降低复发率。
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MAPIE(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顺铂、异环磷酰胺)、MAP(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顺铂)和Methotrexate、Cisplatin、Adriamycin(MCA)等。
放疗放疗(radiotherapy)在骨肉瘤治疗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减小肿瘤的体积、控制肿瘤扩散和杀死残留的恶性细胞。
通常在手术前或后进行放疗。
放疗的剂量和频率需要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手术治疗骨肉瘤的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切除肿瘤,保留尽可能多的功能肢体,并尽量减少复发的可能。
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袭程度,手术切除可以分为肢体救治手术和肢体代偿手术。
肢体救治手术(limb salvage surgery)是通过切除肿瘤并进行良性骨肿瘤或人工植骨重建的手术方式,旨在保留和恢复肢体的功能。
手术讲解模板: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手术资料: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手术步骤: ⑤用钢丝锯在拟定的平面(参考X线片) 锯断股骨干,这样整个股骨上段(包括肿 瘤)均被切除。
手术资料: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手术步骤:
(4)后侧入路:即Osborne或Kocker切口(图3.13.3.6-8~3.13.3.6-10)。
手术资料: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手术资料: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手术步骤:
③连同其上附着的肌肉一齐向后上方翻, 再将髋关节囊纵向切开。接着,切断附着 在粗隆间线上的肌肉和韧带,髋关节的外 侧部分即已充分显露出来。
手术资料: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手术步骤:
④将股直肌在髋前下棘的起点切断并向远 端翻开,再纵向劈开股外侧肌,即能进一 步显露出大粗隆的基部及整个股骨干上段 (包括整个瘤段)。自小粗隆切断髂腰肌 腱及股骨头凹的圆韧带,即可牵拉外旋大 腿使股骨头脱位。
手术资料: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术前准备: 2.恶性肿瘤术前宜进行1~3个疗程化疗。
手术资料: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术前准备: 3.术前应与有关(放射、病理、麻醉)医 师会诊,明确诊断,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 切除范围、重建的具体方法等。
手术资料: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术前准备: 4.准备充分的血液、器械和假体的选择、 消毒处理等。
手术资料: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术后处理: 向后脱位;术后3周可停止制动,逐步开 始练习屈膝、屈髋、在床上坐起,逐步过 渡到扶拐下地活动。
手术资料:股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及其重建术
术后处理:
3.术后康复性活动,应根据每一个病人具 体情况决定,关节活动过晚,易发生膝、 髋僵硬、功能丧失。凡植骨病例一定要根 据X线片显示骨愈合影像为准,如活动与 负重过早均可产生不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肿瘤常用手术及重建方法
发表时间:2011-05-16T11:23:22.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陈岩徐春雨
[导读] 骨肿瘤切除术适用于大多数骨肿瘤,特别是在保肢手术中的应用很广泛。
陈岩徐春雨(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00)
【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4-0145-02
【关键词】骨肿瘤手术重建
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总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其分布范围很广,组织类型繁多,生物学行为也大不相同,所以其治疗原则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取得骨与软组织肿瘤好的治疗效果的先决条件也同治疗其他肿瘤一样,仍然是早发现、早治疗。
合理地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控制局部病变,预防远处转移,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机体功能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是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总的原则。
(一)肿瘤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充填术
尽量选择骨质破坏较重的一侧入路,通常需将变薄的骨壁连同骨膜一起整块切除,充分显露肿瘤腔,仔细刮除每个角落的肿瘤,连同肿瘤腔壁也要尽量刮除,腔的皮质壁(肿瘤的或囊肿的)至少要去除骨周边的1/2或更多,从而将腔完全敞开;这样才能完全切除肿瘤或囊肿壁,切除几乎全部变薄的皮质壁。
也包括一层深的松质骨壁。
在进行这样广泛病灶内切除术后,可使用电烙器去烧灼整个切除的边缘,以85%苯酚溶液或50%氯化锌或无水乙醇反复涂抹或浸泡骨壁,这些化学制剂可以渗透深达骨壁5mm,使残存的肿瘤死亡,然后用乙醇冲洗。
最后可用大量蒸馏水加压冲洗骨腔和伤口,清除碎屑或残存的肿瘤细胞。
如果肿瘤刮除后仍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则可植入小的骨块及松质骨,否则就应植人大块的皮质和松质骨。
植入处不能有大的空隙,但也不要充填得太实,否则会阻碍血运的恢复,术中适当广泛地切除骨壁更多的暴露骨腔,有助于移植骨更好地再血管化。
新鲜的自体骨或冷藏同种异体骨均可作为植骨材料,但却有着不同的重建质量,以前者为佳,但前者受到植骨量的限制,后者可提供大量植骨。
(二)骨肿瘤瘤骨切除术
骨肿瘤瘤骨切除是指将骨的病损或瘤性异常增生部分用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它和肿瘤切除含义不一样。
单纯肿瘤骨切除,不涉及肿瘤周围软组织切除的问题,所以该手术适用于良性骨肿瘤,如骨软骨瘤,几乎占全部良性骨肿瘤的1/3,其次为良性巨细胞瘤、骨样骨瘤、骨瘤等。
以骨软骨瘤手术切除为例,从肌腱或筋膜间隔分离进入,避开临近的大血管和神经,充分显露瘤骨四周及基底部,用骨刀从基底部切除瘤骨,注意切除基底部要足够,以免复发,但也要防止切除过多,造成骨折。
该手术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复发率低。
(三)骨肿瘤瘤段切除术
骨肿瘤切除术适用于大多数骨肿瘤,特别是在保肢手术中的应用很广泛。
手术切除的范围可能为:①长骨的半圆柱体切除;②关节外的骨段切除;③带有半关节的整段切除;④扁平骨或短骨的部分或全部切除。
这种骨段切除的目的在于对肿瘤做广泛边缘切除,很少为根治切除,有时仅为边缘性切除。
施行这种手术必须采用在骨膜外途径,而且当肿瘤穿透骨皮质时,应尽可能多地切除周围的软组织。
如果肿瘤在骨表层外(周围性软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膜肿瘤)时,不要暴露肿瘤,将覆盖肿瘤的一层健康组织连同下面的骨段一并切除。
当被切除的骨段坚硬、致密、而且与周围健康组织无粘连时(被坚硬骨皮质包绕得很好的肿瘤如周围型软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肉瘤或尤文肉瘤,经术前化疗已取得很好的疗效以后),骨段切除是很容易的。
但当被切除骨段由于被肿瘤侵犯变得柔软易碎时,当富含血管时,与周围组织粘连时[系由于前次手术和(或)术前放射治疗],手术就困难多了。
当被切除骨段有病理骨折时,最好及早手术,切除瘤段骨,行适当的骨重建和内固定。
(四)截肢术
截肢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术,四肢和骨盆的一些恶性肿瘤,以往几乎常规的采用截肢术。
近年通过大量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截肢和保肢的3、5年生存率相差不大,加之保肢方法和辅助治疗的进步,骨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保肢手术,只有在失去保肢条件时,才考虑截肢。
在制定这类手术方案时,必须认真设计手术切口的方向和位置,来获得良好的软组织覆盖。
如果切口太接近肿瘤,很容易局部复发,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接近肢体带处的肿瘤,因为不可能选择比上1/4或下1/4截肢更高的水平了。
对于治疗肿瘤的截肢术可以不按标准的皮瓣进行设计,例如,大腿后部肿瘤行大腿中上1/3截肢时,可以切除所有后方大部分软组织和皮肤,用长的前侧肌皮瓣进行残断覆盖。
同样,对累及臀大肌的骨或软组织的肉瘤,进行半骨盆切除时,也可用大腿前内侧肌皮瓣去覆盖已切除到髂嵴的臀部。
(五)肢体功能重建术
瘤段骨切除后,遗留下大段的骨缺损,需要进行重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完成保肢手术。
重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关节融合术
2.人工假体置换术
3.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术随着骨库的建立和日臻完善,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用于肢体恶性肿瘤切除后的骨关节缺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其最终结果与移植骨的制备、手术内固定方法、肿瘤性质、范围、化疗与综合治疗等密切相关。
4.异体骨和人工假体复合移植术临床实践发现,异体骨移植以大段骨干移植的效果最好,而异体半关节移植有较多排斥反应,且并发症较前者多,为了避免异体半关节移植的缺点,保留大段骨干移植的优点,可采用异体骨和人工假体复合移植术。
5.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术由于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临床的广泛运用,使四肢恶性肿瘤节段截除后的骨缺损,可以采用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来重建骨与关节的功能。
6.肿瘤骨灭活重建术利用截除的肿瘤骨灭活后进行重建,是一种常用的重建的方法。
7.骨延长术
8.骨缩短术
9.瘤段切除远侧肢体再植术早在1969年国内就开始采用肢体肿瘤节段切除再植术,目前也是保肢手术的一种,但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开展,此类手术目前在我国鲜有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马忠泰,杰怀广,高淑能,等.骨肉瘤患者的保留患肢治疗60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2):82-84.
[2]梁鹏.骨肉瘤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8年02期.
[3]王振昊,张杰,王书诚.保肢手术后的功能康复6例报告[J].中国临床康复,2004,8(5):949.
[4]李永顺 ,崔颖.恶性骨肿瘤患者保肢手术疗效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