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初中化学八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初中化学八年级下学期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别适用于物理变化;②别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及别是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别能计入“总和”中;③要思考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④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而别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⑤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举行。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算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别变。
3.化学反应前后(1)六个一定别变:宏观: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种类:微观: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2)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微观:分子种类(3)三个也许改变:分子的个数;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状态二、探索质量守恒的四个实验实验探索l:如右图: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具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记录所称的质量m。
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1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
记录所称的质量m。
2(1)该实验探索的咨询题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2)观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发光放热,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缩小,且比原来小,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次称量天平平衡。
(3)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使锥形瓶底受热均匀防止锥形瓶炸裂。
(4)玻璃管的作用:导气,引燃红磷。
(5)橡胶塞的玻璃管上端系一具小气球的目的是:调节装置内气压,防止瓶塞迸开(6)描述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事情,并加以解释。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HNO3+C=2H2O+4X↑+CO2↑。
则X是A.NO2B.COC.NOD.N2O5答案:A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据此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反应后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则4X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A。
2、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D .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2:1答案:D分析: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H 2O+O 2催化剂 CO 2+H 2OA. 甲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6:1:8,选项正确;B. 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保持其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选项正确;C.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D.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选项错误。
故选D 。
3、利用催化剂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 ,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3H 2催化剂X+H 2O ,X 的化学式为A .CB .CH 4C .CH 3OHD .CH 2O答案:C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围观本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X 必须提供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选C 。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学科,而化学方程式则是打开这扇神奇之门的钥匙。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掌握化学方程式和相关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梳理一下。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化学反应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不能凭空捏造。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这就要求方程式两边的各类原子个数相等。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用正确的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知识,写出反应中涉及的物质的化学式。
2、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3、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生成物的状态如果是气体用“↑”表示,如果是沉淀用“↓”表示。
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例如:C + O₂==点燃== CO₂2H₂+ O₂==点燃== 2H₂O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比如: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CaCO₃==高温== CaO + CO₂↑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Fe + CuSO₄== FeSO₄+ CuH₂+ CuO ==△== Cu + H₂O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比如:HCl + NaOH == NaCl + H₂OCaCl₂+ Na₂CO₃== CaCO₃↓ + 2NaCl四、常见的化学方程式1、氧气的相关反应(1)氧气的制取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2KClO₃==MnO₂、△== 2KCl + 3O₂↑(2)氧气的性质C + O₂==点燃== CO₂S + O₂==点燃== SO₂3Fe + 2O₂==点燃== Fe₃O₄2、二氧化碳的相关反应(1)二氧化碳的制取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2)二氧化碳的性质CO₂+ H₂O == H₂CO₃CO₂+ Ca(OH)₂== CaCO₃↓ + H₂O3、金属的相关反应(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4Al + 3O₂== 2Al₂O₃(2)金属与酸的反应Fe + 2HCl == FeCl₂+ H₂↑(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Cu + 2AgNO₃== 2Ag + Cu(NO₃)₂4、酸、碱、盐的相关反应(1)酸的通性HCl + NaOH == NaCl + H₂O2HCl + CaCO₃== CaCl₂+ H₂O + CO₂↑(2)碱的通性2NaOH + CuSO₄== Cu(OH)₂↓ + Na₂SO₄(3)盐的性质Na₂CO₃+ 2HCl == 2NaCl + H₂O + CO₂↑五、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与意义。
1. 定义。
-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例如:2H_2+O_2{点燃}{===}2H_2O。
2. 意义。
- 质的方面。
-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例如在反应2H_2+O_2{点燃}{===}2H_2O中,反应物是氢气(H_2)和氧气(O_2),生成物是水(H_2O),反应条件是点燃。
- 量的方面。
- 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在2H_2+O_2{点燃}{===}2H_2O这个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2×2):32:(2×18)=1:8:9。
- 微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在上述反应中,氢气分子、氧气分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与步骤。
1. 书写原则。
-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 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_2{点燃}{===}Fe_3O_4,而不能写成Fe+O_2{点燃}{===}FeO_2(不存在FeO_2这种物质)。
-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2. 书写步骤。
-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 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P+O_2-P_2O_5。
- 配平:通过观察法或其他配平方法,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在这个反应中,配平后的方程式为4P + 5O_2{点燃}{===}2P_2O_5。
- 注明反应条件:把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写在等号上方或下方。
- 检查: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注明等。
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 观察法。
- 例如:H_2+O_2{点燃}{===}H_2O,观察发现氧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不相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的化学式为C2H4O2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和都是氧化物3.“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CO2一定条件CO(NH2)2 + H2O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D.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4.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93221反应后质量/g x3417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C.丙可能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水通电分解7.在反应2A+3B=2C+D中,当10g A完全反应,生成14g C,又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16,则B与D的质量比为()A.5:6 B.6:5 C.5:4 D.4:58.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_____(......填“能...或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_______不变;元素____、_____不变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_____一定变微观:_____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_____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______表示__________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_________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⑵表示各物质间的_______(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_______(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___份质量的氢气与___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点燃点燃生成___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______与1个______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_______。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加习题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梳理【知识网络】【知识归纳】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2)两个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①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
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3)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得的组成;(4)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
6、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实验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①红磷燃烧时,为什么在锥形瓶瓶底铺一层细沙?答:为了吸收红磷燃燃烧放出的热量,以防止锥形瓶炸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3、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4、只解释化学变化中质量变化,不能解释体积之间的变化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小问题:
1.小明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这一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跑掉了,所以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某大师说他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
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答:没有。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和元素种类不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
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g
C.大于(a+b)g D.小于等于(a+b)g
2.在A+B→C+D反应中,反应物中A、B质量比为5:2,若反应生成的C和D总质量为28 g,则反应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
A、14 g
B、8 g
C、20 g
D、16 g
3、已知X+O2 H2O+CO2, 求X的组成元素。
已知X+2O2=== 2H2O+CO2, 求X的化学式。
4.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b2O3+2H2O2====X+2H2O(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为( )
A.Sb2O5 B.SbO2
C.HSbO3 D.H3SbO4
5、某有机物7.6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g CO2和7.2g的水,求该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6.(2011·宁波中考)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该反应( )
A.是化合反应
B.可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7.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上表: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表中m为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8、ag KClO3和bg MnO2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cg,求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
9.(2011·绵阳中考)绵阳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7.5 g样品放入烧杯,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盐酸34.7 g,放出的气体在常温下体积为1.1 L。
(1)常温下CO2气体的密度为2.0 g/L,则上述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2)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均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计算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和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最终结果保留1位小数)。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下册)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下册)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