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161化学反应中热效应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详解课件

答
案
:
(1)
1 2
H2SO4(aq)
+
NaOH(aq)===
1 2
Na2SO4(aq)
+
H2O(l)
ΔH=-57.3 kJ·mol-1
(2)①4.0 ②-53.5 kJ·mol-1
[核心考点·层级突破]
1.(1)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
[高考载体·巧妙利用] (1)放热反应 2 mol H2 和 1 mol O2 的总能量大于 2 mol H2O(g) 的能量 (2)221 kJ (3)不是,氢的燃烧热为 ΔH=-285.8 kJ/mol (4)2CO(s)+O2(g)===2CO2(s)ΔH=-566 kJ·mol-1 C 的燃烧热为 ΔH=-393.5 kJ·mol-1 (5)C(s)+H2O(g)===CO(g)+H2(g)ΔH=+131.3 kJ·mol-1 (6)ΔH1>ΔH2
• ⑦“一元钱虽小,可也不能无缘无故多给吧?”我与之评理,“我 多给一元钱,人家非但不会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 傻子呢。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前面一个拐弯,一辆10路公交 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 什么。
• 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 的钱包中,很费劲地取出一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 票车钱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夜色中,一个小女 孩来到我的面前:“阿姨好,还你车票钱。”事隔那么久,小女 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 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 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透过这枚硬币,我似乎看到了 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 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吸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答案D解析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Fe+S FeS属于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放热反应,A错误;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B错误;有些吸热反应不加热也能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常温下就能反应,C错误。
2.(2018·宁波十校第一次联考)已知:2H2(g)+O2(g)2H2O(g)ΔH1=-483.6 kJ·mol-12H2(g)+O2(g)2H2O(l) ΔH 2=-571.6 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H2O(l)2H2(g)+O2(g) ΔH3=+X kJ·mol-1,X小于571.6B.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 mol液态水的能量C.1 mol H2O(l)转变成 1 mol H2O(g)放出 44.0 kJ 热量D.1 mol H2O(g)转变成 1 mol H2O(l)放出 88.0 kJ 热量答案B解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过程热效应的绝对值等于逆过程热效应的绝对值,即X为571.6,故A错误;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2mol氢气和1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液态水的能量,故B正确;给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即①2H2(g)+O2(g)2H2O(g),②2H2(g)+O2(g)2H2O(l),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H2O(l)H2O(g)ΔH=×(571.6-483.6)kJ·mol-1=+44.0kJ·mol-1,即1molH2O(l)转变成1molH2O(g)吸收44.0kJ的热量,C错误;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1mol水蒸气转化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4kJ,故D错误。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③燃烧反应。如C、CO、C2H5OH等的燃烧
④多数化合反应。如Na2O+H2O =2NaOH,
SO3+H2O=H2SO4
⑤铝热反应。 Fe2O3+ 2Al = Al 2O3+2 Fe
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 BaCl2+2NH3 ↑+10H2O ③C(s)+H2O(g) ④CO2+C
高温 高温
高温
CaO+CO2↑
②2NH4Cl(s)+Ba(OH)2· 2O (s)= 8H CO+H2
2CO
1.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BE ) A. Ba(OH)2· 2O与NH4Cl的反应 8H B. N2与H2合成NH3 C. 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 浓硫酸稀释 E. SO2与O2反应生成SO3
2
偏小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1、概念: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过程中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 单位:kJ/mol 3、规定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放热: △H<0
吸热: △H>0
宏观: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能 量 反应物 △H<0 能 量 吸热 生成物 △H>0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复习回顾】:
1.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2.如何判断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
【交流与讨论】: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 宏观:
微观: 旧的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 与新的化学键形成时所放出的能 量不同.
宏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内部能量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反应中的焓变”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
这一特点决定了概念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对具体事实的体会并加以逻辑思考建构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只能是也必须是设计认识概念的教学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特点:一是从表象入手,二是与思维联系。
学生能否科学地、准确地在大脑中建立起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关系,是理解和运用热化学方程式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关键,更是化学学习中理性思维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验一一观察现象一一科学推理一一建构、内化、升华概念,将微观世界的粒子之间的解离与结合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展现出来,既是化学研究中微粒观思想的体现,又是物质转化观思想的表达。
2课堂实录2.1实验感知概念【问题1】化学研究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有哪些变化?【追问】通常转化为哪种能量?是不是真的这样?我们来见证一下。
【小组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实验一:向试管中放入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约3 ml (2滴管)2 mol ·L-1稀盐酸,用手感知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实验二:打开密封夹,将保鲜袋中的Ba(OH)2和NH4Cl固体用手混合均匀,感知保鲜袋外部温度变化。
(友情提醒:实验过程中不要打开保鲜袋)【生1】镁和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很热,Ba(OH)2和NH4Cl反应,试管外壁很凉。
【小结】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设计意图:源于学生已有经验的问题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学习的热情易被激发。
从真实感知中获得结论;学生基于比较分析中的“求异思想”树立,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不同分类奠定基础,也成为课时学习的“核心要素”。
)2.2宏观表征概念【问题2】生活中我们经历过一些吸热和放热反应,也学过一些吸热和放热反应,根据经验,哪些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哪些属于放热反应?【生2】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强碱和铵盐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碳和水蒸气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练习题及答案解析3套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基础达标1.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 3OH(l)+3/2O 2(g) ====CO 2(g)+2H 2O(l)ΔH=+725.8 kJ·mol -1B.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ΔH=-1 452 kJ·mol -1C.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ΔH=-725.8 kJ·mol -1D.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ΔH=+1 452 kJ·mol -1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含义。
由1 g CH 3OH 放出热量为22.68 kJ 可知,1 molCH 3OH 即32 g 放出的热量为gmol g kJ 13268.221-∙⨯≈725.8 kJ·mol -1,因CH 3OH 燃烧为放热过程,故ΔH <0,A 、D 错误;又因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应与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系数相匹配,故B 中2 mol CH 3OH 放出热量为725.8×2 kJ,B 正确,C 错误。
答案:B2.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 4ClO 4△ N 2↑+4H 2O+Cl 2↑+2O 2↑ΔH <0。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解析:在2NH 4ClO 4△ N 2↑+4H 2O+Cl 2↑+2O 2↑ ΔH <0中,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讲解

为放热反应,从图中可看出b放出热量更多,故ΔH2<ΔH1。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常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比较。如:
①C(s)+O2(g) CO2(g) ΔH1<0
②C(s)+ 1 O2(g)
2
CO(g) ΔH2<0
反应①为C的完全燃烧,反应②为C的不完全燃烧,|ΔH1|>|ΔH2|,所以ΔH1<ΔH2。
中生成,则CH3OH是反应的催化剂,C项错误;反应②③④中有极性键的断 裂和生成,反应②④中还有非极性键(H—H)的断裂,D项正确。 答案 C
方法总结 分析循环图题时,重点在于判断各物质的类型。一般来说,通 过一个箭头进入循环的是反应物;通过一个箭头离开循环的是生成物;先 参加反应,又在后续反应中生成的是催化剂;先生成后又消耗掉的是中间 产物。
例2 (2022重庆三调,11)香草醛(
)高效加氢脱氧合成4-甲
基愈创木酚(
)是研究木质素转化成高附加值生物质柴油
的重要模型反应,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ΔH1=ΔH2+ΔH3+ΔH4
B.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能发生反应:
+H2
+H2O
C.甲醇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D.该过程中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断裂以及极性键的形成
3.燃烧热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比较
比较项目
燃烧热
中和反应反应热
能量变化
放热,ΔH<0
含义
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在稀溶液里,酸和碱发生中和反
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反应物的量
1 mol
不一定为1 mol
苏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

7.问题讨论:
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 为什么? 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 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可能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 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 小于50 mL都会造成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 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 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偏热小 的数值会
。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 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 2.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 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 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 二者结果相同)。
[8.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0 mol/L -
复习
四、中和热
• 定义: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 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 出的热量。
• H+ (aq)+OH-(aq)=H2O(l);△H=-57.3 kJ/mol
复习
五、能源
•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 水、潮汐及柴草等等。我国目前使 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煤、石 油、天然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的总能量
具有的总能量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与化学 键强弱 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 江 苏 教
放 出 的 总 能 量 放 的 总 能 量 ________ 育 版
________ 反 应 物 分 子 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
断键时吸的总能量 收的总能量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江 苏 教 育 版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江 苏 教 育 版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
量的方法。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3)操作注意事项(为了减少误差)
①操作要快、隔热效果要好,以确保________尽可能
少的散失。
江 苏
教
②环状搅拌棒不能用易导热的金属制品,以防热量通
育 版
过金属传导而消散。搅拌时,要轻轻搅动,以防碰破温度
计,也可________搅动。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物质的状态。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________,不
表示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可以是整数、________数。化
江 苏
教
学计量数不同,ΔH 不同;化学计量数加倍,ΔH 也加倍。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1.中和热的测定
苏 教
育
“+”。ΔH 的单位一般为 kJ·mol-1。
版
若反应逆向进行,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
(“+”“-”)相反。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②需注明反应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等)。因条件
不同,ΔH 不同。若不注明,指常压(________kPa)、常温
(________℃)。
(1)装置(如右图)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2)酸、碱的选择
①酸与碱:要选择______酸、______碱;二者浓度相
江
近,且都约 0.5 mol·L-1 左右(过浓,会有溶解热; 过稀,
苏 教
育
温差小,测量误差大);二者配好后要__________才能使用。 版
②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__________稍过
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江 苏
教
2.表示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
育 版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变化。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①ΔH 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空格”隔开。
江
若为______热,ΔH 为“-”;若为______热,ΔH 为
表示方法
ΔH______0
ΔH______0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图示
吸热反应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类型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比较
江
苏
实例
2H2(g) + O2(g)=== 2HI(g)===H2(g) + I2(g)
教 育 版
2H2O(l)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江 苏 教 育 版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
(1)定义: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________的热量,化
江 苏
教
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 育
版
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______,简称为反
应热(heat of reaction),通常用符号______表示。反应吸热
高考化学总复习
③在测量酸、碱、混合溶液的温度时,要使用________
温度计,且数据稳定后再记录下________温度。测量酸液
江
的温度后,在测量碱液之前,要洗净温度计上的酸。
江
苏
③ 需 注 明 物 质 的 状 态 (s 表 示 ________ 、 1 表 示
教 育
________、g 表示________、aq 表示________),因为物质 版
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如: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
热量________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号,因已标明
苏 教
育
(3)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版
对于________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
能量全部转化为________(没有转化为___________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即:ΔH
=________。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时,Q 为________;反应放热时,Q 为________。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2)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化
学键形成时释放出能量从而引起反应过程中产生能量的变
江 苏
教
化,这种能量变化以热的形式体现出来就形成了化学反应 育 版
的________。
量转化形式。
江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
苏 教
育
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等概念。
版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4.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
变的简单计算。
江
苏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
教 育
版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ΔH=- ΔH=+14.9kJ·mol-1
571.6kJ·mol-1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2.焓变
(1)焓(H):描述物质所具有的________的物理量。
(2) 焓 变 (ΔH) : 反 应 产 物 的 ________ 与 反 应 物 的
江
________之差。即:ΔH=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
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必修部分
专题6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类型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比较
江
苏
有 热 量放 出的 化学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 教
定义
育 版
反应
应
形成 原因
反 应 物具 有的 总能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
量 ________ 生 成 物 量________生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