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

合集下载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大连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本文将就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大连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一般来说,大连地区的气温较为温和,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具体来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为-4℃至-2℃,气温较低,且常有寒潮的影响,有时气温甚至会降至-20℃以下。

夏季(6月至8月)的平均气温为20℃至24℃,相对较低,但较为舒适。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中,平均气温分别为10℃至16℃和12℃至18℃。

大连地区的气温变化相对较为平缓,四季温差不大。

我们来看大连地区的降水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夏季的降水较为丰富,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时常伴有暴雨或雷阵雨,气候湿润。

秋季的降水量稍有减少,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至200毫米之间。

冬季降水极少,平均降水量在20毫米至50毫米之间。

春季的降水也较少,平均降水量在50毫米至100毫米之间。

大连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和春季降水较少。

我们来看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在年际变化上,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由于气候受到北大西洋涛动和大气环流的影响,每年的气温和降水都会有一定的变化。

在季节性变化上,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冬季寒冷,夏季湿润。

在空间上,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分布不均匀。

一般来说,气温和降水随着海岸线朝内陆逐渐减小。

海洋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沿海地区的气温较为温和,降水也相对较多。

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变化和年际波动。

气温较为温和,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四季温差不大。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和春季降水较少。

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在空间上也存在差异,海洋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这些特征对于了解大连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的种植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大连地区位于东北亚黄海西南岸,属于北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受到东北季风和海洋环流的影响,气温和降水在时空上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首先是大连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湿润。

夏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冬季平均气温在-10℃左右。

夏季的气温较为稳定,月均气温波动较小;冬季的气温波动较大,极端低温出现频繁。

此外,春季和秋季的气温变化较为明显,由于冷暖空气的交替,气温波动幅度大。

其次是大连地区的降水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夏季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其中7-9月集中了绝大部分降水。

夏季降水多集中在雷雨天气中,降水量较大。

冬季降水量较少,且多以雪形式出现。

春季和秋季的降水量较为均匀,但仍比夏季和冬季要少。

在时空上,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存在区域差异。

整体上,气温和降水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

沿海地区因受海洋影响,气温较为温暖,降水量较大;而内陆山区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小。

此外,夏季气温和降水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即南部相对较热、降水量较大,北部相对较凉、降水量较小。

大连地区的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气温的上升趋势,全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

其次是降水的变化,夏季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

夏季降水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的过剩和水灾的发生。

另外,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连地区的气候也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内部气温较高,降水量减少。

综上所述,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在时空上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气温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气温和降水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且夏季南部相对较热、降水量较大,北部相对较凉、降水量较小。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处黄海之滨,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由于受到渤海湾的影响,大连市的气候较为温和,四季分明,温度适宜。

一、大连市气温变化特征:大连市气温变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季节分明、年际变化大、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1. 季节分明:大连市气温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平均气温逐步上升;夏季气温高,平均气温在24℃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0℃以上;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冬季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5℃左右,最低气温可达-25℃以下。

2. 年际变化大:大连市气温的年际变化较为明显。

不同年份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大,有时出现异常高温或异常低温的情况。

这与大连市所处的渤海湾气候环境有关。

3. 夏季温暖:大连市的夏季气温较为温暖。

夏季平均气温在24℃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0℃以上。

但由于近海的影响,大连市的夏季气温相对较低,凉爽宜人。

4. 冬季寒冷:大连市的冬季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5℃左右,最低气温可达-25℃以下。

冬季寒冷且干燥,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1. 降水集中:大连市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夏季是大连市的雨季,降水量较大。

春季和秋季降水量较少,冬季降水量更少。

年降水量的70%以上集中在夏季。

2. 年际变化大:大连市的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不同年份降水的分布和量都有较大的差异。

某些年份可能出现洪涝灾害,而有些年份则可能出现旱灾。

3. 夏季多雨:大连市的夏季降水量较多。

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易发生降水。

夏季平均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可能超过500毫米。

4. 冬季少雨:大连市的冬季降水量较少。

冬季气温较低,湿度和降水量都较低。

冬季平均降水量在10毫米左右,很少有降雪。

大连市的气温变化具有季节分明、年际变化大、夏季温暖、冬季寒冷的特征;而降水变化则具有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特征。

在了解这些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预防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位于中国东北沿海地区,处于暖温带和寒温带的交接处,受海洋性气候的影
响较大。

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温变化特征:
1. 昼夜温差明显:大连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大,一般在10℃左右。

白天温暖,最高
气温可以达到30℃以上,夜晚较凉爽,最低气温在10℃以下。

2.四季分明:大连地区的四季分明,春、秋冷热相间,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

3.海洋性气候影响:大连地区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季海洋将寒冷的空气变暖,使得大连地区冬季较温暖;夏季海洋将炎热的空气变凉,使得
大连地区夏季较凉爽。

海洋还会带来大量的降水。

4.年际变化:大连地区的气温年际变化较大,有时会出现异常高温或异常低温的情
况。

二、降水变化特征:
1. 多雨季节:大连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的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60%以上。

夏季可能会出现暴雨,降水量较大。

2.春末夏初多雷雨天气:大连地区的春末夏初常常会出现雷雨天气,雷雨时降水短时
强烈,对农田和城市做成一定影响。

3.冬季少雨:大连地区的冬季降水量较少,大部分为雨水,较少出现雪天。

4.降水空间变化:大连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山地地势较高的地区降水量相对
较大,而低洼地区降水量较小。

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是昼夜温差明显、四季分明、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等。

这些特征对大连地区的农业、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的生活都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连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

大连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

大连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大连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大连,别称滨城,旧名达里尼、青泥洼,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大连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希望能帮到大家!大连地区是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兼有海洋性的气候特点。

大连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所受太阳辐射一年四季比较大,大气环流以西风带和副热带系统为主,再加上一面依山、三面靠海的地理环境影响,所以本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集中、季风明显、风力较大。

年平均气温为8—11℃,自南向北降低,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区。

8月份最热(7、8月份是大连的旅游旺季),1月份最冷。

年降水量为550—1000毫米,自西南向东北递增。

降水中心位于庄河市北部山区。

降水四季分布不均,60—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份)。

本区处于东亚季风范围,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年平均风速3—6米/秒,是我国东北地区风速较大的地区之一。

春季气候特点:干燥少雨,回暖较快。

春季暖空气开始活跃,冷空气逐渐减弱,气温回暖迅速。

2月末到4月初,由雪改雨,季降水量为75—11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0%稍多。

由于降水少,蒸发量大,易造成旱象。

夏季气候特点:潮湿多雨,气温偏高。

夏季各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8月最热(29度左右)。

本季多阴雨天气,降水集中,季降水量为350—55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0—70%,易出现局部洪涝,个别年份易发生伏旱。

7月中旬—8月下旬,平均每年有1—2次热带气旋影响,影响程度随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的不同而异。

秋季气候特点:云雨骤减,气候凉爽。

秋季冷空气活动开始加强,暖空气势力日益减弱,云雨骤减,气温下降。

“秋高气爽”和“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正是对本区秋季气候特色的极好描绘。

冬季气候特点:雨雪稀少,干冷风大。

在来自东北的冷空气团的'长期控制下,空气干燥,气温较低。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大连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位于辽宁半岛的南端,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之一。

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域,大连的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在近年来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也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深入了解大连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温时空变化特征1. 季节变化大连地区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两季温暖宜人。

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大连市的平均气温在冬季约为-10℃左右,夏季则在25℃左右,春秋季则在10℃-20℃之间。

这种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对大连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年际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大连地区的年均气温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过去几十年来,大连地区的年均气温每10年平均上升约0.3-0.5℃。

这种气温升高趋势对于大连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3. 空间变化大连地区的气温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海岸线附近的地区气温较为温和,而内陆山区的气温则相对较低。

城市区域的气温通常比郊区地区要稍高。

在进行气候分析和预测时,需要对不同空间位置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综合考虑。

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大连地区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了解和掌握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对于进行气候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对大连地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大连地区位于中国辽宁省东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

这里的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在气温方面,大连地区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5℃至1℃之间。

夏季(6月至8月)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20℃至24℃之间。

春季(3月至5月)和秋季(9月至11月)气温适宜,平均气温分别在7℃至13℃和10℃至18℃之间。

尽管大连的夏季气温较高,但受到海洋的影响,大连地区的气温变化相对缓和,较为宜人。

在降水方面,大连地区年降水量较为充沛,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变化。

夏季是降水最多的季节,平均降水量在80毫米至140毫米之间。

冬季降水较少,平均降水量在10毫米至20毫米之间。

春季和秋季的降水量在40毫米至80毫米之间。

大连地区的季节降水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在大连市区附近的沿海地带降水量较高,主要受到海洋水汽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约为700毫米至900毫米。

而在大连市区以西的山区,由于山地阻挡了水汽的传输,降水量较低,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

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也存在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特征。

对于气温而言,近年来的观测数据显示,大连地区的气温有上升的趋势。

而在降水方面,大连地区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降水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在夏季。

大连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变化特征。

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春秋季气温适宜。

夏季降水最多,冬季降水最少。

地域上,沿海地带降水量高于山区。

近年来,大连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

这些变化对大连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由于其地处渤海湾的南部,受到了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交汇的影响,使得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

1. 气温变化特征在时间尺度上,大连地区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4月份平均气温为7-8℃,5月份平均气温为12-13℃,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开始逐渐升高,7月份平均气温为23-24℃,8月份平均气温为23-25℃,达到了一年中的高峰。

秋季气温逐渐回落,9月份平均气温为19-20℃,10月份平均气温为12-13℃,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

11月份平均气温为7-8℃,12月份平均气温为-1-0℃。

由于海洋调节作用的存在,大连地区的气温变化相对稳定,极端气温出现频率较低。

在空间尺度上,大连市内气温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布差异。

一般来说,市内沿海地区气温较为温和,气温变化幅度较小,而山区和内陆地区气温则较为寒冷,气温变化幅度较大。

这是因为大连市内沿海地形起伏较小,岸线比较平缓,受海温的调节作用较大,导致沿海地区气温呈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而山区和内陆地区则海拔较高,地势复杂,气温受地形和海气的双重影响较大。

在时间尺度上,大连地区的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和秋季是大连市内的降水季节,其中7-9月是夏季降雨期,10-11月是秋季降雨期。

冬季和春季则相对干燥,其中2-3月是降水最少的季节。

由于冬季和春季气温较低,湿度较小,大连市内不易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天气。

而夏季和秋季则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大气热力条件比较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总结: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

在时间尺度上,气温和降水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空间尺度上,气温和降水则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布差异。

深入研究大连地区气象特征,对于农业生产、旅游开发、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A、地下水大连地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地下水资源不丰富。

最有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是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其次是松散岩类孔隙水,但这类地下水大多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小河河谷区,含水层厚度小,需要采用大口径浅井或地下水库方式开采;基岩裂隙水分布范围很广,但多数难以聚集成有较大水量的开发地段,经济意义不大。

大连地区在1265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12.94亿立方米/年,微咸水3.84亿立方米/年,储存资源9.13亿立方米/年。

已勘察的面积198平方公里,得到国家批准的地下水开采资源2.4亿立方米/年,这部分地下水资源可直接用于开发。

大连市工业用地下水年开采量0.82亿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0.197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1.5222亿立方米。

不含农村人畜饮用水井,全市地下水开采井总数8307眼。

各地区地下水年开采量:市内三区(中山、西岗、沙河口)0.132亿立方米,甘井子区0.661亿立方米,旅顺口区0.167亿立方米,金州区0.721亿立方米,长海县0.025亿立方米,新金县0.425亿立方米,瓦房店市0.435亿立方米,庄河县0.7亿立方米。

全市总计地下水年开采量3.266亿立方米。

一、地下水分类大连地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但类型齐全复杂,有些类型还比较独特。

(一)基本类型大连地区地下水基本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

1. 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冲积河谷中,面积较小,含水层厚度不大,由第四系的沙和沙砾石组成。

2.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分布在瓦房店市、金州区的西部以及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的北部,面积较大,由震旦系中上统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含水层分布深度取决于裂隙和溶洞发育深度,多数在地面下80米以内,个别地段可以达到100~200米或更深。

这是大连市最有开采意义的地下水类型,也是受海水入侵影响最大的地下水类型。

3. 基岩裂隙水。

除了上述2种类型地下水分布地区以外,其他地区都分布着这种类型的地下水,分布范围广大。

在庄河县、新金县、长海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瓦房店市东部、金州区东部、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南部均分布着此种类型地下水。

其含水层包括火成岩、变质岩及非碳酸盐岩质的沉积岩,但地下水富集条件很差,开采条件比较好的含水层是石英岩、石英沙岩、泥灰岩、钙质板岩、大理岩等,地下水的富集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开发。

(二)存在形式分类大连地区地下水按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结合水、重力水、气态水、固态水和矿物中的水。

重力水,即通常讲的地下水。

固态水即大地结冻期间存在的暂时性的水分,固态水融化之后表现为土壤的墒情(含水量),对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类型的地下水在大连地区普遍存在,但水资源意义极小。

(三)埋藏条件分类大连地区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和自流水。

1. 包气带水。

指地下水位以上空隙中的地下水,如果是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则称为“墒”。

包气带水在大连地区普遍存在,包括气态水、结合水、毛细水及过路的重力水。

2. 潜水。

与大气带直接接触,具有自由水面的饱水带中的地下水,基本特点是与大气圈、地表水圈联系密切,为大连地区基本地下水类型。

孔隙水中的大多数即含水层直接出露在地表的浅层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绝大多数基岩裂隙水都属于潜水。

潜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

3. 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它的含水层通常埋藏较深,但因承受较大压力,水位埋藏深度却较浅。

大连地区承压水分布在下列地区和条件下:板岩与石英岩、石英沙岩互层中,在此种条件下,板岩作为隔水层,石英岩和石英沙岩作为含水层,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南部的地下水即属这种情况;含水层埋藏在第四系隔水层或其他隔水层之下的裂隙岩溶水,如金州大魏家盆地中的裂隙岩溶水亦属这种情况;断层带中的地下水多数为承压水,金州海中龙眼即为承压水。

4. 自流水。

属承压水中的一种。

承压水的水位过高,有时从地表流出,成为自流水。

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南部有些井中地下水流出井口。

从断裂中流出的地下水、热水和碳酸矿泉水均为这类地下水。

(四)温度分类1. 按普通温度分类大连地区地下水绝大多数属于“冷水”(4~20°C);一些温泉点上的地下水属于“热水”(37~42C°)。

2. 按热水温度分类大连地区地下热水天然露头(泉)都属于“中温热水”(40~60°C),钻孔揭露的地下热水都属于“高温热水”(60~100°C)。

大连地区未见过热水(>100°C)。

(五)化学成分分类1. 基本化学成分分类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分类主要依据地下水化学成分的重碳酸根(HCO3)、硫酸根(SO4)、氯根(CL)3种主要阴离子。

大连市地下水基本化学成分类型有:(1)重碳酸型水。

分布在远离海岸的较高位置上,如旅顺和大连市区的南部、金州区大黑山地区、瓦房店市东部山区、新金县及庄河县的山区。

由于海水入侵和地下水污染,这种反映天然水质的地下水的分布面积不断缩小。

(2)重碳酸—硫酸型水。

分布在受工业污染地区和煤矿(包括金属矿区,如华铜铜矿)地区。

这些地区地下水受污染的结果是硫酸根离子的加入,从而形成这种类型地下水。

分布地区包括大连市区、县镇郊区、复州湾和董家沟煤矿地区等。

当硫酸根的离子含量大于重碳酸根时,就演化为硫酸—重碳酸型水,甚至为硫酸型水。

(3)重碳酸—氯化型水。

主要分布在滨海地带和受海水入侵的地段,如营城子、革镇堡、辛寨子、南关岭、大连市区、金州镇、开发区、大魏家、大莲泡等地段,还分布在金州石棉矿、复州湾粘土矿等采矿地段。

当氯离子含量大于重碳酸根离子含量时,就演化为氯化—重碳酸型水。

另外在广大农村居住区,由于人为污染,也会产生这种类型地下水,但都分布在浅部潜水含水层中。

(4)氯化钠型水。

分布在沿海海水天然入侵地段,海水入侵特别严重时会形成这种类型地下水。

由于地下水中阳离子类型和含量的不同,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出很多地下水类型。

2. 按矿化度分类天然状态下,大连地区地下水绝大多数为淡水,受天然海水入侵和人工开采地下水后海水入侵的影响,出现有微咸水(1~3克/升)、咸水(3~10克/升),分布在一些河口三角洲,如青云河口、复州湾河口等地。

海岸上升、蒸发强烈的地区还形成盐水及卤水,制盐部门已经开始利用。

大连地区还广泛分布有矿水及矿泉水,已发现有偏硅酸型、锶型、锌型等,分布在火成大岩、变质岩等断裂带附近。

市辖各县区都有发现。

二、松散岩类孔隙水大连地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分布面积不大,厚度较薄,主要分布在登沙河、青云河、东大河、北大河、三十里堡河、马栏河、牧城河、大魏家河、碧流河、复州河、浮渡河、庄河、英那河、大沙河、湖里河、李官河等河流的河谷第四系(以全新统为主)的沙、砾石和卵石中,在含水层中分布的比较均匀。

(一)庄河县的孔隙水分布于湖里河、英那河和庄河河谷区为潜水。

在河谷的I、Ⅱ级阶地和河漫滩部位,单井涌水量(经过开采井口径和开采水位降深统一换算后的标准单井涌水量,下同)100~1000立方米/日,含水层由中粗沙、沙砾石组成,厚度2~8米,地下水位埋藏深度2米左右,属低矿化的重碳酸氯化钙(镁)型淡水。

在英那河、湖里河的支流谷地内及其他的山间和丘陵谷地内,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但都小于4米,埋藏深度2~4米,由中粗沙、沙砾石组成。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2~4米,单井涌水量小于100立方米/日,矿化度小于0.2克/升,以重碳酸氯化物型水为主。

在庄河、英那河、湖里河、地窨河下游的冲海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带分布有承压水。

含水层由沙、沙砾卵石组成,厚度5~10米,变化较大,地下水位埋藏深度 1~2米。

其中,英那河河口三角洲含水层为沙砾卵石,厚度8~10米,变化较小,承压水位埋藏深度0.8~1.54米;湖里河河口承压含水层由中细沙、中粗沙、沙砾石组成,以沙为主,厚度5.6~8米,连续分布;地窨河三角洲含水层颗粒较细。

承压水矿化度0.2~0.5克/升,以重碳酸氯化物型水为主,单井涌水量100~1000立方米/日,近海岸地带受海水影响,地下水以氯化物型水为主,矿化度大于1克/升。

在庄河县,与海岸平行的1~4公里(最大9公里)宽度范围内为咸水或微咸水分布区,含水层由中粗沙、沙卵石组成,潜水与承在压水并存。

英那河河口局部地段地下水矿化度46克/升,接近卤水。

根据计算,庄河的河漫滩和阶地地区的地下水补给资源2513万立方米/年,地窨河河口滨海平原地区414万立方米/日,英那河大洼子滨海平原地区498万立方米/日。

(二)新金县的孔隙水新金县的孔隙水分布在碧流河、大沙河、复州河的河谷阶地内及其支流的河谷内。

单井涌水量500~1000立方米/日地区。

分布在碧流河、大沙河河谷两侧,含水层由沙、沙砾石、沙卵石组成,厚度4~9米,最大15米以上,埋藏深度2~5米。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0.68~3.82米,河谷上游为重碳酸钙钠型水,向下游渐变为重碳酸氯化物型水和氯化物重碳酸钠钙型水。

矿化度0.3克/升左右。

单井涌水量100~500立方米/日地区。

分布在各大河的上游河谷区及较大支流的冲积阶地。

含水层由沙、沙砾卵石组成,厚度2~5米,埋藏深度1~6米。

单井涌水量小于100立方米/日地区。

分布于山间谷地和山前地带。

含水层由沙、沙砾石和碎石组成,厚度小于3米。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3米。

在河口和海边有咸水,局部地段(如清水河河口)还有卤水资源。

根据计算,地下水补给资源在碧流河河谷区为3008万立方米/日,沙河河谷区2713万立方米/a,复州河河谷区406万立方米/日。

(三)瓦房店市的孔隙水瓦房店市的孔隙水仅分布复州河、岚崮河和浮渡河流域河谷平原。

单井海水量1000~2000立方米/日地区。

分布在复州河、浮渡河下游平原区。

复州河自关屯水文站以下,由复州河、岚崮河河谷构成长条形含水层分布区,含水层厚度4~12米,由沙、中粗沙含砾石组成;浮渡河下游河谷平原,含水层由粉细沙和沙砾石组成,厚度15~20米,均为潜水。

个别地段单井海水量500~600立方米/日。

单井涌水量100~500立方米/日地段。

分布在复州河关屯水文站以上的河谷区、浮渡河两岸,瓦房店以北到许屯、龙门汤、驼山的老古岛子、东部大沙河沿岸。

含水层由沙、粗沙砾石组成,厚度4~20米。

单井涌水量小于100立方米/日地段。

分布于间歇性河谷两侧及山前地带,含水层由沙砾石及少量粘土组成,厚度2~8米。

复州河入海处以及大西兰旗以南、东崮乡红岩河和小河入海口处,地下水为高矿化咸水,矿化度低于1~3克/升,高者10克/升以上,复州湾地区还可能有卤水。

根据计算,复州河下游地下水补给资源1900万立方米/a,复州河中游985万立方米/a,浮渡河下游3358万立方米/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