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006气藏开发动态监测分析和管理ppt课件
油藏动态监测技术系列精品PPT课件

6、需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L>15m
地层 地层
L>20m
地层 地层
①由于井内流体粘稠程度不均匀,使测 得的连续曲线不稳定、波动大,测井时需保 证测井速度的平稳。
②井筒内径对流量值的测量有一定的影 响,建议在不同深度加密测量,减少井径对 流量的影响。
③采油矿必须保证地面流量的准确性。
注聚剖面测井
7、实例 2006年9月20日对7-34-4146井利用电磁流量计进行注聚测井,54+5层总厚
度10.1m,从所测曲线分析,1266.9-1269.2m段吸聚92m3/d,占全井注聚量的 65.7%;1269.2-1271.5m及1277-1287.1m段不吸聚;1271.5-1277m处吸聚 48m3/d。
7-34-4146井注聚测井解释成果图
注聚剖面测井
7、实例
7-34-4146井点测数据
停点深度 (m) 1260 1269
1280
1290
测井数据 (cps)
370 290
248
248
射孔 层位
54+5
井段(m)
1266.9-1269.2 1269.2-1271.5
分层注入量
92m3/d 0m3/d
相对注入量 (%) 65.7
0
1271.5-1277.0 48m3/d
34.3
1277.0-1287.1
中子寿命测井
8、实例 7-44-195
该井自投产以来先后生产过43+4+55462+3层,测井前生产43+4+5层,含水98.1%, 根据测量结果,62+3层上部和下部为出水点,建议封堵62+3层,合采43+4+5和54层,采 取措施后仍然是单采43+4+5层,推断测井前含水率上升为砂面封堵失效引起,对砂面 重新封堵后,日增油4.0t。
气藏工程与动态方法t.共130页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在哪里。——西班牙
气藏工程与动态方法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油藏动态分析规范PPT课件

30000
20000
10000
0
矿化度mg/l
渗透率比值
营11-8井岩心储层敏感性实验结果表现为弱水敏,弱速敏,
非酸敏,弱盐敏。
CHENLI
25
2、储层特征
(3)沉积特征:
储层厚度及物性在平面及纵 向的分布状况,沉积类型等。
CHENLI
26
2、储层特征
(3)沉积特征:
储层厚度及物性在平面及纵 向的分布状况,沉积类型等。
七、下步调整工作安排
八、动态分析基本C图HEN表LI
42
四、现阶段开发动态形势分析
1、阶段产量构成分析
(1)阶段产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2)阶段老井自然产油量、自然产油量变 化原因
(3)阶段措施、新井效果及产量变化情况 分析
CHENLI
43
CHENLI
44
2、阶段注水量分析
(1)阶段注水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2、储层特征
速 敏
储层中的粘土矿物(高岭石)与胶结差的
碎屑因流体流速变化C产HEN生LI 迁移堵塞喉道
22
2、储层特征
敏酸
酸液与地层中的酸敏CH性ENL粘I 土矿物(绿泥石)
23
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堵塞孔喉
2、储层特征
碱 敏
碱液与地层中的碱敏性粘CH土ENL矿I 物发生反应,产生沉淀 24 堵塞孔喉
38
D、94~2000年为特高含水期,>90%(12口注水井,16口油井)。
3、开发现状
1029t
26/19口 22/7口
90.5%
517m3
0.43
0.52% 98t
开油井 开水井 日液 日油 含水 采油速度 日注 注采比
第八章 气藏开发动态监测、分析和管理

第八章气藏开发动态监测、分析和管理提示气藏动态监测、分析和管理是气田开发管理的核心,它贯彻于气田开发的始终。
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气藏连通性、气藏流体性质、驱动方式、储量、气藏及气井生产能力和规模、储量动用程度及剩余资源潜力和采气工艺措施效果及井况等分析,并进行超前预测。
而其中,储量核实、产能分析和驱动方式的确定尤为重要。
所采用的技术应该是综合的、多学科的和静动结合的。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气藏动态监测、分析和管理要最后落实到开发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广义讲应为气田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上。
第一节气田、凝析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流程气田、凝析气田(藏)开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详探阶段、试采阶段和编制开发方案及实施阶段。
气田开发模式大致可分产气量上升期、稳产期和递减期。
我国气田、凝析气田开发正在走上合理、科学开发的道路,一个气田、凝析气田投入开发以前都必须编制开发方案。
在勘探阶段,也提倡开发早介入,在少量探井、勘探评价井取全取准资料的基础上,对气田作出初步评价,勘探人员和开发人员结合,共同编制气田开发概念设计。
气田开发好始于有个好的开发方案。
所以在讲述气藏动态分析以前,要让大家对开发方案的内容和流程有个概念性的了解,结合我国气田、凝析气田开发实践,参照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关规定、规程和我们的经验,我们介绍了原开发方案编制的参考工作流程(见图8-1)。
第二节概论编好气田开发方案很难,但进行长期的气藏动态分析更难。
气藏动态监测、分析和管理是气田开发管理的核心,它贯彻于气田开发的始终,涉及面很广。
只有掌握气井、气藏的开采动态和开发动态,研究分析其动态机理,不断加深对气井、气藏的开采特征和开采规律的认识,才能把握气田开发的主动权,编制出最佳的开发调整方案、开采挖潜方案和切合实际的生产规划,实现高效、合理和科学开发气田的目的,并指导下游工程的健康发展。
动态分析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气田开发全过程的跟踪模拟和优化,达到全气藏开发指标总体最优和单井开采工艺参数组合的最优,重点要求回答以下问题:1、储层、井间是否连通?压力系统、水动力系统是否统一?气水、或油气等边界是否确定?2、开发方式是否合理?天然能量是否充分利用?气藏的驱动方式如何?如果存在边水或底水,水体活动规律又是如何?它对开发过程有何影响?3、对于裂缝性气藏,裂缝的发育特征与规律是什么?在开发过程中又起什么作用?4、井网、井距和井数等布井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既能控制住可采储量,而且又能符216图8-1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流程217218一、地理1、地理位置:所属省、市(自治区)、县、乡(镇)或海域,经纬度2、交通(气田地理位置图)3、气候(年温度、风力及降水量曲线)4、水源(区域水文地质地理图)5、与气田开发有关的经济状况 二、区域地质构造1、所处的沉积盆地,大地构造单元,圈闭形成时期(区域地质构造图)2、地层层序(地层表)3、含油气层系,生储盖组合(综合柱状剖面图)4、沉积类型三、勘探成果和开发准备程度1、发现井,发现方式,层位,井深,产能2、地震方法,工作量,测线密度及成果(地震测线布置图及标准剖面图)3、探井、资料井(评价井)密度,取心及地层测试情况,取心及岩芯分 析工作量表(勘探成果表、图)4、试井、试气及试水成果(成果表、图)5、试采情况(试采曲线)或试井成果图表一、构造形态,圈闭类型,面积,构造圈闭的闭合高度二、气藏在圈闭中的位置(气藏构造平面图,纵横剖面图)三、断层分布(断层数据表)四、裂缝分布一、层组划分(层组,层序对比表)及划分依据 二、岩性,岩石名称,矿物组成,胶结物类型,固结程度三、结构构造:粒度,磨圆度,分选,层理等(粒度表,曲线,照片)四、厚度及产状(总厚度,单层厚度),层段,层状(薄层,厚层,块状)(储层厚度表,有效厚度表)五、分布:连续性,稳定性,(储层厚度等值图)、(有效厚度等值图)、(水域厚度等值图)六、沉积相分析(沉积相分析图),单井及平面划相依据 七、粘土含量和粘土矿物组分 八、成岩后生作用九、砂体分布(砂体平面分布图)十、隔层、夹层(岩性,厚度,稳定性,渗透性及膨胀性)(夹、隔层数据表, 夹、隔层平面分布图)219一、空间类型:孔隙型,溶洞型,裂缝型或混合型等 二、孔缝洞分布及成因类型(原生或次生)三、孔隙连续性及裂缝发育情况四、孔隙结构:孔隙半径,孔喉比,毛管压力曲线(曲线图、表) 五、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等六、空气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垂直与水平渗透率(渗透率等值图)七、孔隙连续情况及非均质性八、储层分类,分类成果及标准(汇总表)一、油气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化学组成(物性表及曲线)一、储层岩石表面润湿性 二、气水、气油、油水相对渗透率(分层组的相对渗透率图)一、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压力梯度(地层压力与深度关系曲线) 二、气藏温度,地温梯度,流温梯度一、气藏数及纵向分布二、气藏含气范围,含气高度,气水(油)界面三、驱动方式(类型)四、边、底水的水体范围220一、井间、气藏内部、层间连通情况 二、气藏压力系统的划分一、气井生产能力的确定二、试井资料的处理,地层参数的确定(附图、表)三、气井生产制度的分析一、不同时间气水界面分析二、气藏驱动方式(类型)分析三、产量、生产压差、油气比、水气比,试采中压力、产量变化情况 四、低产能气层改造效果分析一、储量计算方法确定、历次计算过程 二、储量参数确定:1、面积2、有效厚度及下限标准3、孔隙度(等值图)4、含油、气、水饱和度(等值图)5、体积系数6、Z7、气层、地面温度;气层压力9、计算结果(储量计算大表)221一、开发原则 二、开发方式1、利用天然能量开发的可行性2、人工补充能量的必要性3、注气方式分析和论证 三、层系井网1、层间非均质性分析(岩性,物性,沉积相,流体性质,水动力系统等差异)2、层系组合,控制储量和产能分析3、不同井网对储量控制的分析(井网设计图) 四、层、井投产程序 五、采气速度和稳产年限 1、单井产量的确定,试井试采分析即气井合理生产制度的确定 2、开采速度,稳产年限 3、开发规模的规定4、设想方案特点 六、钻井、完井和测井 1、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2、钻开气层的钻井液3、固井结构4、丛式井、定向斜井以至水平井论证及设计5、套管防腐6、完井钻开程度及性质、完井方式、射孔方案、改善井底完善程度的措施 7、测井系列选择及依据,测井解释系统 七、开发过程预计 1、开发阶段划分2、采出程度,稳产年限3、各开发阶段主要技术指标,开采要求4、气藏枯竭标准,废弃压力的确定5、最终采收率和可采储量 一、确定井下工艺措施根据井和气藏具体情况确定气井采气工艺措施如: 1、凝析气井开采工艺2、排水采气工艺3、堵水工艺4、含硫气井开采工艺5、分层开采工艺6、增产工艺7、防砂、防垢、防水合物工艺8、修井工艺二、提出工艺试验方案和技术装备 三、措施、工作量安排一、地面配套工程系统1、油气采输系统油气水分离、计量油气管道输送要求增压站的建设防腐、防水合物自动化2、矿场处理常温处理低温处理脱硫、脱二氧化碳地层水处理及综合利用二、矿场民用建设电水通讯道路交通供应机修民用建设三、设备、材料,规格型号,数量要求一、压降法1、各点地层压力2、相应累积产气量3、体积系数4、气体偏差系数5、压降储量(图、表)222一、方案特点(井位部署图,阶段指标汇总表)二、方案指标(指标汇总表,方案指标预测表)三、单井工作制度的确定四、钻井、基建投产程序五、开发试验的安排与要求六、资料录用要求动态监测系统(项目及周期表)七、增产措施的工作量(方案实施工作量表)一、推荐方案对比二、数值模拟计算1、参数初值2、参数场3、地质模型的确定4、数值模拟5、历史拟合结果及认识6、指标预测图8-1 (续)合少井高产的原则?单井的产能如何?如何对每口井进行合理配产?5、层系划分是否合理?每口井、每一层的供气能力与井的排气能力是否协调?如何实现最佳开采?6、气井工程上有什么问题?采取何种措施?效果和经验教训?7、对处于不同开发方式的气藏在不同开发阶段,气井应采取何种工艺措施来改善开采条件、提高整体开发效果?对各种工艺措施作效果评价。
气藏动态分析

2)油田静态
指油藏面积、储量、油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在 开发过程中基本不变的参数或地质条件。动态室主要 担负油田动态分析、制定开发生产计划和指导油田开 发生产的任务,而静态室主要承担油层细分对比、沉 积微相研究、小层和单井储量计算、油藏内部断层和 油气水界面等油藏地质的深入认识研究工作。
1.4 动态分析的资料
从勘探到
投入开发所
1
录取的全部
资
地质资料
料
类
型
开发过程
中录取的全
部地质资料
①全部钻井、录井、测井资料; ②所有岩心分析化验实验资料; ③所有试油试采和开发试验资料; ④所有油气水性质包括高压物性资料; ⑤所有地震解释资料。
①油水井全部生产动态资料; ②油水井和观察井全部动态监测资料; ③油水井全部井下作业和增产增注资料
3 气藏动态资料
这里所指的气藏动态,是指与生产动态相对应的 气藏地下动态。是指反映地下气藏动态变化和地下油 气水分布运动态势的资料,也称动态监测资料 。
4 气藏动态分析常用图件
气田开发动态分析内容丰富,看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问,应用图件也 很多,随着动态分析技术的发展,应用图件的种类还在增加。常用的动 态分析应用图件大致有四类: (1)现状图:包括小层平面图、气层连通图(栅状图)、开采现状图、压力分 布图、水淹状况图(剩余气分布图)等; (2)综合曲线类:包括综合开采曲线、构成曲线、生产运行曲线等; (3)关系曲线类:包括压降曲线、IPR曲线、压力、温度梯度曲线、采气 (液)指数、气油比、产量、含水随时间变化曲线等。除此以外,还有单位 产量(采气强度)变化曲线、注入一产出剖面变化图、方案调整效果分析综 合团、措施效果分析综合图、机采井泵况、控制图等: (4) 各类静态图:厚度、孔、渗、饱 等值图;四性关系图、井身结构图等
油气田动态分析实例ppt课件

4
试井目的
获得油气井产能 获得产层类型和地层参数 了解地层伤害程度 需不需要采取增产措施? 分析增产措施效果 测试井间或测试层间是否连通
5
试井解释结果
A2h井压力史曲线拟合
A2h井双对数曲线拟合
A2h井试井解释结果
C( m3/MPa ) kz/kr Total Skin k.h, total(md.m) k, average(md) Pi(Mpa) Pwf(Mpa)
4
1.2 产量构成法
➢调整井工作量多的油田
➢递减断难选择 ➢油田产能受调整井工作量影响大
5
1.2 产量构成法
➢1、完成产量构成
图 XJ24-3产量构成图
6
1.3 综合递减法
7
二、水驱曲线法
➢HZ32-3
8
➢4 类比法
➢已投产未递减油田 ➢含水与采出程度类比法
➢类比递减率法
9
➢4 类比法
➢分批投产油田产量估算 ➢BZ25-1/S油田产量估算
0 残余油饱和度 可动油饱和度
3-15-更30井多功能测井解释结果(55层,复合韵律层)
5
(8)分析层内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点 3)相对均质油层水淹程度较均匀
微电极
0
105
50
100
0
渗透率(10-3μm2)
——含水饱和度 ------束缚水饱和度
0
残余油饱和度 可动油饱和度
2-19-40井多功能测井解释结果(51层,均质层)
2010.01提液
A4h
2010年1月提液后效果较好
6
➢提 液
A5井提液
7
A6井生产情况
气藏工程与动态分析方法t

K 20q 0scpscZTL Ap12 p22 ZscTsc
方
法
K 200qscpscairL A p12 p22
第一章 气藏基本特征描述 第三节 气藏岩石物性参数计算及实测数据处理
一、储层岩石物性参数计算与分析 3.岩石压缩系数计算
(1)岩石有效压缩系数
气 藏 工 程 与 动
Tpc yiTci
T pr
T T pc
r
0 27ppr ZTpr
第一章 气藏基本特征描述
第一节 天然气高压物性参数计算
三、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Cg
1 V
V p
T
气 藏 工 程 与 动 态
1
Cg
ppcppr1
r
Z
Z
r
分
析
方
法
Z rr 1 T p5 r a r 5 2 b r 2 cr 2 er 2 ( 1 fr 2 f2r 4 )e x fr 2 ) p
气藏工程与动态分析方法
气
藏
工
程
与
动
态
分
析 方
黄炳光主讲
法
第一章 气藏基本特征描述
第一节 天然气高压物性参数计算 一、天然气的组成
气
1.质量组成
藏
工
k
程 与 动
mm1m2 mk mi
态
分 析 方 法
Wi
mi m
mi
k
mi
i1
i 1
质量百分 i 数kmi 10% 0
析
方
法
w 0 .99 5 .9 84 4 14 3 0 p 3 6 .53 14 5 0 p 2 2 wi
油气藏动态分析PPT1

K+
CO32-
Ca2+
Mg2+
HCO3-
SO42-
任务三 地层水物性分析
一、地层水的矿化度
任务二 地层原油的物性分析
(四)地层油的粘度
影响因素分析:
①组成: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 μ o↘
②溶解气量: Rs↗, μ o↘
③温度: T↗,μ o↘ ④压力:当p<pb时, p↗, μo ↘ 当p>pb时, p↗,μo↗
世界某些油田原油物性参数
油田名称 大庆油田某层 华北油田某层 胜利油田某层 中原油田某层 罗马什金(俄) 油层温度 (℃) 45 90 65 109 40 油层压力 (MPa) 7~12 16 23 37 17 泡点压力 (MPa) 6.4~11 13 19 24.6 8.5 溶解气油 比(m /m ) 45 7 27.5 69 58.4
1 1
1Leabharlann 标准状况下yi vi
任务一 天然气物性分析
一、天然气的组成与分类
3. 天然气的分类 按矿藏特点: 油藏气 气藏气 凝析气 煤层气
按汽油蒸汽含量:
酸气 净气
富气 ≥100g/m3 贫气 <100g/m3
按硫含量:
≥1g/m3 <1g/m3 洁气
任务一 天然气物性分析
二、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4.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5.天然气的粘度 6.天然气的压缩系数
任务二 地层原油的物性分析
【知识目标】 1. 了解原油的组成与分类 2. 掌握原油的体积系数、压缩系数、粘度等参数
【技能目标】
会整理和分析地层油的物性资料
任务二 地层原油的物性分析
任务二 地层原油的物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
砾 岩
砂 岩
页泥 岩岩
石 灰 岩
白岩 云盐 岩
沙溪庙组的主要岩性为碎屑岩, 整个沙溪庙组的沉积相为河流相。
五宝场构造沙溪庙组气藏为砂岩气藏
储层物性分 类
气藏的储层物性分类
类别 亚类 孔隙度,% 渗透率,10-3μm2 产出物 采气条件
高渗透层
特高渗 高渗
>25 20~25
>1000 300~1000
第八章 气藏开发动态监测、分析和管理
第一节 程
气田、凝析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流
气藏静态地质特征研究
开
容积法
发
气藏 描述
气藏动态地质特征研究
方
计算
案
储量
设
国外同类气田开发经验调研
计
气藏静态 地质特征
研究
区域地质及油气田概况
构造
储层
储集空间
流体性质
渗流物理特 征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 度
气藏类型
气藏压力系统
预 测,并给出最佳的开发、开发调整及挖潜方案。
一、主要内容
归结于上述8个问题之中。具体详见p186-187,表 8-1。
二、动态分析的主要技术
1、地震 2、地球物理测井 3、地球化学 4、水动力学(压降法、气藏数值模拟、试井)
第三节 气藏类型的判 断
1、 相态分类法(第三章已讲) 2、 圈闭分类法 3、 储层分类法 4、 驱动能量分类法 5、 气体组分分类法 6、 压力分类法 7、 经济分类法
第三节 储量核算评价
第四节 开发实施方案所采用的天然气地质储量研
究
第五节 储量可动用性分析
第六节 采收率与可采储量
第四章 试气、试采分析 第一节 试气分析 第二节 试采分析
第五章 气藏工程方案设计 第一节 设计原则及依据 第二节 开发方式 第三节 开发层系划分 第四节 射孔单元划分 第五节 合理产能测算 第六节 开发井网部署 第七节 采气速度 第八节 实施方案设计与优化 第九节 开发动态、指标预测 第十节 推荐方案要点综述 第十一节 风险分析
5、层系划分是否合理?每口井、每一层的供气能力与井 的排气能力是否协调?如何实现最佳开采?
6、气井工程有什么问题?采取何种措施?效果和经验教训?
7、对处于不同开发方式的气井、气藏在不同开发阶段,应采 取何种工艺措施来改善开采条件、提高开发效果?各
种工 艺措施的效果评价?
8、如何选定适当的数值模拟模型,在历史拟合基础上,对单 井及全气藏开采动态进行数值模拟?对开采动态进行
2、开发方式是否合理?天然能量是否充分利用?如果存在 边水或底水,水体活动规律如何?它对开发过程有何影
响? 3、对于裂缝性气藏,裂缝的发育特征与规律是什么?在开发
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4、井网、井位、井数等布井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既能控制 住可采储量,又能符合少井高产的原则?单井的产
能如 何?如何对每口井进行合理配产?
北
第三节 勘探开发简况
一
第二章 涩北一号气田地质特征
号
第一节 构造特征
气
第二节 气水层精细解释与对比
田
第三节பைடு நூலகம்储层特征
开
第四节 层间隔层发育情况
发
第五节 储层渗流特征
实
第六节 流体性质与分布
施
第七节 气藏类型及温度、压力系统
方
第八节 气藏驱动类型
案
第三章 天然气储量分析评价
第一节 历年申报储量评价
第二节 2002年上报储量评价
气
气
常规 常规
中渗透层
中渗 20~25 50~300
气 常规
低渗透层
致密层
较低渗
低渗
——
15~20
8~15
2~8
10~50
0.1~10
0.001~0.1
气
气
气
常规,解堵措施 酸化、压裂 裂缝发育,酸化压裂
非渗透层
—— <2 <0.001 束缚水 常规
沙溪庙组岩心压汞资料,孔隙度在3.27~4.71%之间。沙溪庙组取心相对较少,而渡21井、22井、23 井又未在储层发育段取心,岩心孔隙度最高仅7.02%,最低为0.76%,平均3.5%,岩心孔隙度主要集 中于2~5%的低值区域。渗透率最高181×10-3μm2,最低为0.01×10-3μm2,平均3.15×10-3μm2,岩 心渗透率主要集中于<0.01×10-3μm2的低值区域。岩心含水饱和度较高,平均值在57.04~66.06%之 间。
类 构造气藏 背斜气藏
亚类 —— 断块气藏
岩性气藏
透镜体气藏 岩性封闭气藏 生物礁气藏
地层气藏
不整合气藏 古潜山气藏 风化壳气藏
裂缝气藏
多裂缝系统组成气藏 ——
单裂缝系统整装气藏
五宝场构造沙溪庙气藏的圈闭类型 为构造岩性圈闭
3、储层分类法
储层岩石类型分类
沉积学中
储层岩石类型
基本类型
碎
化
生
屑
学
物
岩
岩
气藏动态地质 特征研究
试井分析
试采分析
气藏工程研究
气藏
技
开
采气工程设计
数值
发
模拟
方 案
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研究
和对 比方
设
案技
计
动态法核实储量
术指
标计
术 经 济 分 析 和 方
推 荐 方 案 的 实 施
算
案
要
生产管理及劳动组织
优
求
选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地理、地质概况
第一节 区域地理概况
涩
第二节 区域地质概况
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第一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二节 经济评价
第二节 论
气藏动态分析总
气藏动态分析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气田开发全过程的跟 踪模拟和优化,达到全气藏开发指标总体最优和单井开采工 艺参数组合的最优,重点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储层、井间是否连通?压力、水动力系统是否统一?油 气 水边界是否确定?
2、圈闭分类法
气藏的圈闭大体分为构造(包括断层)、岩性、地层和裂缝系统四大类。
气藏圈闭类型分类表
沙溪庙气藏顶界构造为一低缓穹 隆状背斜,构造总体表现为3个高 点,从北向南依次为五宝场高点、 渡口河高点及渡口河南高点。而 沙溪庙组内部断层规模较小,未 对圈闭造成明显破坏作用。该构 造上气井的主要产层段分布在第 Ⅴ、第Ⅳ砂层中,砂体间纵向被 泥质岩分隔,互不连通。同一砂 层在横向上裂缝发育不均,连通 性不明。
五宝场构造沙溪庙组储层:主要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致密储层
储集空间分类
孔 d<2mm
分 类
洞
d>2mm
裂缝
巨缝 d>100mm 超微缝 d<0.1mm
第六章 钻采工艺方案设计 第一节 方案设计原则和依据 第二节 钻井完井工程设计 第三节 增产措施工艺 第四节 采气工艺设计 第五节 防腐、防砂及防水合物工艺 第六节 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第七节 方案投资概算 第八节 科技攻关建议
第七章 地面建设方案设计 第一节 编制原则 第二节 气田集气工程现状 第三节 地面建设技术方案 第四节 工作量及投资规模 第五节 主要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