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相关推荐《发酵技术》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发酵过程的控制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2、学生做预习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四、教学过程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
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
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3、教师提问果酒的制作过程以及原理。
4、学生自己看课本后回答问题。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补充。
6、教师演示果酒的制作过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请学生上台尝试。
7、教师提问不同风味的腐乳的制作过程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
8、学生根据课本回答问题。
9、教师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发酵技术》教案

第一节发酵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描述酒精发酵的过程,明确酒精发酵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物技术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1)食品发酵的原理。
(2)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及操作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在生活中发明创造了丰富的生物技术,我们至今仍在享用这些宝贵的财富。
酿酒、制酱、泡菜……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它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观察下列图片,这些食品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发酵食品)是的,发酵食品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制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发酵技术。
二、新课学习运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就是发酵技术。
食品发酵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发酵的技术也不尽相同。
相关链接:发酵的含义生物学上,人们习惯把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工业生产上,则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生命活动而实现的产品生产称为发酵。
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根据发酵生成的产物,可分为乳酸发酵、酒精发酵、抗生素发酵等。
视频:《发酵现象》(一)乳酸发酵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可引发不同的发酵过程。
如沼气发酵、泡菜的腌制过程等。
而我们经常喝的酸奶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
探究活动: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提出问题:用鲜奶制作酸奶时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作出假设:制作酸奶需要适宜的温度、无氧条件。
材料器具: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量筒,广口瓶,酒精灯,pH 试纸等。
《发酵技术》教案3

《发酵技术》教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3、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应用;4、关注和评价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
2、熟悉各种发酵技术的步骤以及每一步的原因。
3、学会利用一种发酵技术制作自己喜欢的食品。
三、教学过程1、你吃过面包、酸奶、酱油、米酒、米醋吗?你注射过抗生素吗?你用过加酶洗衣粉吗?这些食品、药品或生活用品的生产,都和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有关。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发酵食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上课的兴趣。
2、教师向学生介绍发酵技术的历史以及产生的过程。
3、学生该讨论生活中的发酵技术以及发酵技术的应用。
4、教师拿出一瓶酸奶,让学生尝试说出它的制作过程。
5、教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学生共同进行制作酸奶的过程。
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于发酵原理的理解以及步骤的记忆。
7、学生自己通过看书,了解书中所提到的几种食物的发酵过程。
7、学生看完课本后,教师请学生任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发酵技术复述发酵过程以及发酵的原理。
8、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器材自制发酵装置并说明连接理由,请教师检查是否连接正确。
9、教师向学生介绍抗生素:早期的生物技术产业,首先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人体和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
甜味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蔗糖,甜菜和甘蔗是生产蔗糖的原料。
食用有机酸:食用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醋酸、乳酸、葡萄糖酸、苹果酸等,这些有机酸都能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
酶制剂:近年来,酶制剂的来源主要依靠微生物发酵。
如洗衣粉中的脂肪酶和蛋白酶,酿酒过程中使用的淀粉酶等。
四、作业自制一种发酵食品并与同学分享。
北师大版生物初中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初中发酵技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初中教材中,发酵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文将就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掌握发酵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发酵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发酵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现象,如面包发酵、酸奶发酵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发酵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发酵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介绍发酵技术在食品、饮料、药品等生产中的应用,如酵母菌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乳酸菌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等,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重要性。
3.实验探究发酵的过程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发酵的过程,并探究影响发酵的因素,如温度、酵母菌数量等,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能。
三、教学方法1.启发性教学通过启发性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发酵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发酵的过程,探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3.讨论式教学通过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发酵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发酵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探究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学生对发酵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能力。
六、教学建议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设备和物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2.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3.教师应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发酵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生产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启发性教学、实验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发酵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发酵技术教案4

《发酵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二、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
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五、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
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已在课前自制好了酸奶。
4.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忆制作酸奶的过程: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
(学生一边回忆自制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5.教师提问和酸奶制作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
如问: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答: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
问: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答: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
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第25章生物技术
第1节发酵技术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发酵技术》是八年级下册第24章“生物技术”的内容。
发酵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部分,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概述食品发酵技术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能够说出酸奶、米酒等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发酵食品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激发探究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较抽象,但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果细菌、真菌的有关知识,因此对发酵技术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生活中学生能够经常食用或接触到发酵食品的制作,如蒸馒头、制米酒等,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说出各种发酵食品利用的微生物。
(二)教学难点
说出各种发酵食品利用的微生物及发酵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讲授法、阅读法、问答法、练习法等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教学设计、PPT课件、查找图片和视频
(二)学生准备:课前做好预习
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参与度是比较高的。
此外,在课堂上,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并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知识。
八、板书设计。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发酵技术的理论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提供个别辅导。
2.教学内容: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发酵原理、过程和应用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发酵技术。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设想:通过动画、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发酵原理,提高他们对发酵技术的认识。
2.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重难点:无菌操作、菌种的接种、发酵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设想:设计一系列阶梯式实验,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发酵实验技能。
3.发酵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发酵应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发酵产品进行分析,探讨其制作过程、发酵条件和优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2.教学内容: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展示发酵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发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针对不同发酵产品,分析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温度、湿度、氧气等。
7.1.1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发酵产品,如酸奶、酱油、醋、面包等,并学会分析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掌握实验室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消毒、接种、培养等,并能够设计简单的发酵实验方案。
1.完成课后练习题:
-结合课堂所学,完成教材中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发酵技术原理、过程和应用的理解。
初中生物发酵技术教案

初中生物发酵技术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发酵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酵母的发酵产物与食品加工;
3. 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橡胶塞、酒精灯等;
2. 实验原料:酵母、砂糖、麦芽提取液等;
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发酵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引入发酵实验的话题。
二、研究实验(30分钟)
1. 展示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发酵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条件下发酵效果的差异;
2. 总结影响发酵效果的因素。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发酵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发酵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目标】
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自制酸奶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 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导课】
向学生介绍面包、馒头、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等,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
【预习】课本114-122页
1、微生物种类,繁殖速度,代谢能力,代谢方式。
2、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2)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不同?(3)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
3、酸奶中含有,它在、的
条件下,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的生出乳酸,、也是利用同样的原理加工成的。
4、酒药中含有、、等多种微
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和把淀粉转化为葡
萄糖,在的条件下,
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5、活动:选作一种调味的发酵酱
(1)制作发酵酱和制豆豉时,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吗?制曲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原料蒸熟?
(2)在制曲过程中加入要适量的食盐水,其目的是为什么?
6、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1)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池塘污泥的作用是什么?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植物秸杆和猪粪的作用又是什么?
(2)你能预测实验装置中发生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沼气发酵的过程开始了。
(3)发酵一段时间后,应从哪个部位采用哪种措施检验是否有沼气的产生呢?
7、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有、、、、。
【展示】
1、酸奶的原理;
2、做酒原理;
3、制酱原理;
4、沼气发酵;
5、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反馈】
1.下列不属于发酵技术的是()
A.酿制葡萄酒
B.生产酱油
C.利用秸杆、动物粪便等制取沼气
D.制取果汁
2有关发酵技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利用发酵技术只能生产食品
B.现代生物技术中不涉及发酵技术
C.各类发酵过程中,必须有人工接种微生物菌种的过程
D.发酵技术生产效率高的原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
3下列学者中,哪一位揭示了微生物在发酵中的作用()
A.巴斯德
B.列文·虎克
C.爱因斯坦
D.孟德尔
4.下列食物中属于发酵食品的有 ( )
A.酸奶 B.米酒 C.果酱 D.蔬菜酱
5.制作酸奶,应将牛奶放在什么条件下培养1—2d ( ) A.10℃~20℃ B.20℃~30℃ C.30℃~40℃ D.50℃~60℃
6.四川泡菜主要是利用哪种微生物发酵制作的 ( )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酵母菌 D.大肠杆菌
7.在米酒制作的发酵过程中,把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是 ( ) A.曲霉和毛霉 B.曲霉和酵母菌 C.毛霉和酵母菌 D.酵母菌
8.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 ) A.有氧 B.无氧 C.有氧、无氧均可 D.先有氧、后无氧
9.下列食品制作过程需要发酵的有 ( )
A.果酱 B.蔬菜酱 C.矿泉水 D.豆豉
10.下列产品属于抗生素的是 ( )
A.链霉素 B.青霉素 C.氨基酸 D.食用有机酸11.酸奶中含有_______,在温度适宜,没有________的条件下,可以
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
产生出_______,酸奶不仅_______,而且容易________,是一种
优质的饮料。
12.讨论下列实验的条件成因是什么?为什么?
(1)制作酸奶时,为什么要先将牛奶煮开?煮开后为什么要待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2)制作米酒时,为什么要将糯米高温蒸煮30分钟?
(3)怎样使制出的面酱、黄酱和豆豉既只保证有用微生物的存在,又
有很好的适口咸味?
(4)在沼气发酵过程中,除了加入植物秸秆和猪粪外,为什么还要加入池塘污泥?
(5)自己制作的酸奶,如何鉴别它的质量是否合格?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