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图文说明

合集下载

谈第二代随车自诊断系统OBD-Ⅱ

谈第二代随车自诊断系统OBD-Ⅱ

Copyright 2001 by Autopro.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88号首都时代广场823-825室
京ICP证010530号
中车在线汽车服务网
首页 > 技术热点
谈第二代随车自诊断系统OBD-Ⅱ
曹坚木
一、功能介绍
OBD
-Ⅱ采用了统一的诊断模式和统一的诊断插座、相同的数据信息和故障码及含义。汽车维修人员只要用一台仪器即可对各种车辆进行检测和诊断,极大地方便了汽车的维修。
-Ⅱ诊断插座相连,并选择数据读取屏幕则可以检测到各种工况下的各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状态,当执行完所有的程序,屏幕会显示出所有测试已结束。
三、故障码的读取
OBD
-Ⅱ诊断插座统一制成16针插座,且统一安装在汽车仪表板的左下方横装或竖装。汽车维修人员可以利用该插座来读取故障码,具体读取的方法有:
当汽车有故障,而用仪器读不出故障码时,可进行激活测试。准确的激活测试要求车达到与该系统相应的工作状态,如爆震传感器不能在怠速时进行测试,氧传感器不能在减速状态下进行测试。为能够使诊断准确,车辆必须完成正确的驱动以便进行自诊断测试,我们称之为OBD
-Ⅱ驱动循环。在路试测试过程中,车必须达到特定的工作条件,用一个诊断扫描仪与OBD
-Ⅱ插座跨接的方法读取故障码,但可用原车的38针诊断插座中的第4#孔(CH系统)或第19#孔(CARB系统)读取发动机故障码。1994年前的宝马车系可将点火开关打开,在5秒钟内踩加速踏板5次,发动机故障警告灯先亮5秒,然后闪烁1次,再根据发动机故障警告灯的闪烁规律和次数读取故障码。克莱斯勒车系可将点火开关打开关闭3次以后,等待5~10秒,然后根据发动机故障警告灯的闪烁规律和次数读取故障码。本田车系可用右手套箱下的一个2条线和3条线的诊断座读取故障码,如用导线跨接法,可将2条线的诊断座直接用导线跨接,然后打开点火开关,可从发动机故障警告灯(CHECK)中读取故障码;如用仪器读取故障码时,可将仪器接在3条线的诊断座中,直接读取故障码。6缸奥迪车可在发动机室熔断丝盒诊断座中找到黑色与白色诊断座,将发光二极管正极一端接黑色诊断座的正极,负极一端接白色诊断座发动机触发线,然后把负级一端接地4秒后移开,可从发光二极管的闪烁规律和次数中读取故障码。

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图文说明

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图文说明

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图文说明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On-Board Diagnostic System,简称OBD)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诊断汽车发动机、排放系统和其它相关系统的电子设备。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包括其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

原理说明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是一种由汽车生产商开发的基于电脑的独立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是监测车辆的电脑控制系统,并通过数据传输,将这些信息传输到车载显示器中。

这些信息包括引擎转速、车速、油温、氧传感器电压等诊断数据,通过这些数据,驾驶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车辆的状态,及时发现车辆故障。

具体而言,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能够监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电子控制模块(ECM)和传感器的性能状况•发动机速度和负载•燃油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故障•废气排放系统的性能和故障功能说明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非常强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故障和提醒用户当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检测到系统中出现了问题或者故障时,会发出警告信号并显示相关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及时修理或更换出现故障的部件。

2. 故障码读取和清除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也能够读取以及清除相关的故障码,整理车辆出现的以前的故障记录,这对于故障的排查和修理都有很大的帮助。

3. 监测驾驶习惯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还可以监测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以便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驾驶建议。

4. 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还可以帮助用户提高车辆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例如,它可以监测油量和汽车的发动机转速,以便让用户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加油或者更换空气滤清器等。

使用方法使用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非常简单。

大多数现代汽车都已经配置了这种系统,只需要购买一个OBDⅡ诊断设备,通过OBDⅡ插座连接到你的汽车电脑系统中即可。

下面是具体的使用步骤:1. 插入OBDⅡ插头找到汽车定位插座,一般在驾驶员的座位下方,它应该是一个矩形的形状。

丰田OBD-Ⅱ

丰田OBD-Ⅱ

OBD-Ⅱ自診斷系統一、OBD-II概述OBD-Ⅱ是ON-BOARD DIAGNOSITICS-Ⅱ(隨車診斷裝置)的簡稱。

1993年以前的診斷系統為第一代診斷系統,各製造廠家採用的診斷座、故障代碼、診斷功能均各不相同,造成修護人員的困難。

美國汽車工程學會(SAE)制定了一套標準規範,經由“環境保護機構”(EPA)及“加洲資源協會”(CARB)認證通過此一套標準,並要求各汽車製造廠家依照OBD-Ⅱ標準提供統一的診斷模式、插座,由一台儀器即可對各車種進行診斷檢測。

OBD-Ⅱ是美國加洲規定的標準,凡是銷售到美國加洲的車,不論歐、美、日均需合乎該標準,臺灣也採用這一標準。

由於採用這一標準,簡化技術人員使用儀器的困擾,應深入理解OBD-Ⅱ的特點。

二、OBD-II統一故障代碼標準(一)故障碼的構成故障碼由五位元數(字)構成,第一個為英文字母,代表被測試的系統,例如:B(BODY)車身電腦;C(CHASSIS)底盤電腦;P(POWER TRAIN)發動機變速器電腦;U--未定義,由SAE另行發佈。

(二)舉例FORD EEC-V(福特汽車第五代電腦)故障碼P 1 3 5 2。

①②③④①代表被檢測的系統,P代表發動機變速器電腦。

②第二位數,代表汽車製造廠碼,0代表SAE定義的故障碼,其他1-9代表各汽車製造廠自行定義的故障碼。

③第三位元數,由SAE定義的故障範圍,見表2。

表2 SAE定義的故障範圍④代表汽車製造廠原廠故障碼:A組高壓、低壓線圈不定。

1996年全世界主要汽車製造廠(公司)都在其生產的汽車上採用了OBD-Ⅱ型隨機診斷裝置。

OBD-Ⅱ診斷裝置必須使用專用儀器才能讀出故障碼。

1994-1995年生產的汽車,各公司還保留原來的短接讀取故障碼的診斷插座。

TOYOTA 1994年10%車採用OBD-Ⅱ,1995年採用OBD-Ⅱ有40%,同時保留原有診斷座。

TOYOTA CAMRY(佳美)IMZ-FE發動機,短接原有插座TE1和E1端子或OBD-Ⅱ診斷座的5#和6#端子,即可讀取故障碼。

第二代随车诊断系统(OBDⅡ)简介

第二代随车诊断系统(OBDⅡ)简介
第二代随车诊断系统(OBDⅡ)简介
功用及类型 工作原理
信号特征期间,许多 汽车制造商给车辆装配随 车诊断系统(OBD,OnBoard Diagnostic),此系 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当汽车 发生故障时,以特定的方 式显示出故障码,帮助判 断电路故障原因,便于维 修。因为美国和欧洲采用 了两种不同的排放法规体 系,所以第二代车载诊断 系统有OBDII、EOBD两种 形式。美国实施OBDII, 而采用欧洲排放法规的国
一旦故障码己设置,若工作状况恢复正常, 只有在通过了三次连续的行驶过程,OBDII 系统自诊断后,MIL灯才会熄灭。到经过40 个 行驶过程 后并不再有故障出现后,
OBDⅡ需要计算机能快 速留下或存储所有故障 指示出现时的数据,便 于用解码器提取这些数 据,这些被存储的数据 就被称为冻结帧数据。
计算机可清除该故障代码及 冻结帧数据。 像间歇不点火、混合气过浓或过稀这样的故 障码,需要80个行使过程,才能清除故障码。
1. 能检测出与排放 相关元器件的工作 情况,提示驾驶员 需要对与排 放相关 的系统进行维修、 维护。
功用及类型 工作原理
信号特征
检测方法
故障诊断
2.采用统一的故障码及意义,能使用统一协议的检测工具、标准化的16 针诊断座(DLC)进行检测(诊断座见图7-2和其端子说明见表7-1所 示)。
图7-2 OBDII数据传输诊断接头
信号特征
检测方法
故障诊断
7.2.3 OBDII的故障码及故障指示灯
1.OBDII系统故障码的分类
A型故障码是最严重的一类,如发 动机间歇不点火、混合气过浓过稀 等会置出该类故障码。A型故障码 提醒驾驶员车辆排放系统有问题, 会造成催化转换器损坏。
A类故障码 A类故障码是 与排放相关的故障码。计 算机诊断程序连续一个循 环即可检测到该类故障, 并点亮故障指示灯。

6发动机电控技术OBD-II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

6发动机电控技术OBD-II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
根据剩余氧含量的大小决定吸入发动机的混合 气是稀或浓,剩余氧含量多,混合气就稀;剩余 氧含量少,混合气就浓。随着发动机电脑不断对 燃油系统进行调节,改变喷油量大小。
匹配最佳混合气,因此在上游氧传感器产生直 流脉动电压信号,电压在0.1~0.9V之间变化。废 气经过三元催化器处理后,剩余氧含量将大大减 少,在下游氧传感器上的电压脉动大大减少,由 此,可以断定三元催化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如 果三元催化器工作不良或者有故障,则在氧化还 原反应上无法完全对有害物进行完全转变,则在 下游氧传感器上的电压脉动与在上游氧传感器上 的电压脉动近似相同。
三元催化器老化时或者三元催化器损坏时,就 会严重削弱其氧化-还原能力,从而造成发动机尾 气持严续重对超CO标的。含因量此进O行BD检-Ⅱ测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将
在故障诊断期间,发动机电脑将不断比较上游 氧传感器和下游氧传感器的信号,使之保持在一 定的转换比例上。正常工作条件下,发动机运转 后,上游氧传感器不断检测发动机尾气中的剩余 氧含量。
对燃油修正产生影响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OBD-Ⅱ系统对组合电器的监控
OBD-Ⅱ系统对组合电器的监控,可准确提供哪个方面出现故障, 具体哪个传感器故障,是短路还是断路等信息。如将冷却液温度传 感器的信息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比较,将冷却液温度传感 器的信息和起动后的时间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 信息是否准确。如果进气温度正常,而冷却液温度异常,或者刚起动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就超过了100℃ ,说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有短 路或断路故障,见图所示。
OBD-Ⅱ通过EGR阀两侧的压力阀(图6-2-16)检测EGR阀是 否能正常开启和关闭,以及EGR率是否正常,即主要检测两项: ①ECR率是否超限,即EGR阀开启量是否过大。 ②EGR阀的密封性,在怠速、加速、大负荷时应不工作,EGR阀两侧 管路压差应相等。如两侧压力阀检测到压差,说明EGR阀密封不良。

OBD-II故障码及含义

OBD-II故障码及含义

OBD-II故障码及含义实用标准文案(一)BOD —II 的特点:1?统一车种诊断座形状为16PIN。

2. 上有数值分析资料传输功能(DATA LINK CONNECTOR 简称DLC)3. 统一各车种相同故障代码及意义。

4. 具有行车记录器功能。

5. 具有重新显示记忆故障码功能。

6. 具有可由仪器直接清除故障码功能。

(二)DLC诊断座统一标准:1. DLC诊断座为统一16PIN脚,并装置在驾驶室,驾驶侧仪表板下方2. DLC PIN脚说明:资料传输线有两个标准:标准PIN脚功用:--OBD-II-DLC 接头1#提供制造厂应用9#提供制造厂应用2SAEJ 1850所制定的资料传输线10SAE制造厂所制定的资料传输线##3提供制造厂应用11提供制造厂应用##4直接车身搭铁12提供制造厂应用##5信号回路搭铁13提供制造厂应用##6提供制造厂应用14提供制造厂应用##7 ISO-9141-2所制定的资料传输线15ISO-9141-2所制定的资料传输线# K#L816■提供制造厂应用直接电瓶正电源##3. 自1990年11月SAE定订J2054号通报--「诊断资料通讯标准」制定了14 个模式,简称为(DTM)-- DIAGNOSTIC TEST MODES.SAE-J2054号通报中制定的14个诊断通讯模式:2记忆资料清除9连接正常传输3检测RAM资料10清除故障记忆4元件控制功能11暂停正常传输5RAM资料下载12依数值位置定义诊断6RAM资料修改13依记忆内码定义诊断4. 在1991年12月SAE定订J1979号通报并在1994年6月修定该通报为--「诊断测试模式标准」即为OBD系统(联邦)及OBD-II系统(加州)--ON--BOARD DIAGNOSTIC,希9定7 个模式,简称为(OBD/OBD-II)SAE-J1979号通报中制定的7个诊断测试模式:MODE $03 废气相关的引擎诊断MODE $01-5. 在1993年6月SAE定订J2190号通报--「加强诊断测试标准」该通报依据J1979号通报(诊断测试模式标准)之增订文件,并适用于「诊断通讯方面」SAE —J1850或ISO 9141 —2标准。

车载自诊断系统(obd-ⅱ)标准规范

车载自诊断系统(obd-ⅱ)标准规范

车载自诊断系统(OBD­Ⅱ)标准规范早期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自诊断专用设备, 一般都与各汽车公司 的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配套,自成体系,仅适合于单一的车种(或车型)。

随着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普及,1993 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定了车 载自诊断系统(OBD­Ⅱ)标准规范,并于1996年在世界各汽车公司推广实施。

它使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该标准采 用了统一的诊断模式,统一的 16 端子诊断接口。

因此,现在用于汽车电子控制 系统故障自诊断的专用设备都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只要换上不同的智能卡(维修 卡)即可适应不同的车系或同一车系不同年代生产的汽车。

它既可用于发动机电 子控制系统的检测诊断,还可以用于汽车其他电子控制系统,应用功能逐渐多样 化,且具有良好的人机对话功能,操纵方式也十分简单。

将故障自诊断专用设备 接口与车上相关控制系统接口对接后,打开故障自诊断专用设备上的电源开关, 通过按键即可获得相关的操作提示。

根据提示即可快速选择所需要检测的系统和 相关项目。

OBD系统的发展历史概述Ø自 80 年代开始,国外各汽车制造厂开始在其生产的车辆上配备控制与诊 断系统。

这些系统在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以警示驾驶员及维修工人在维修 时可以经过由特定的方式读取故障码,以加快维修速度,汽车工业界称之 为随车电脑诊断系统(OBD)。

OBD 的英文全称为 ON­BOARDDIAGNOSTIC,翻译成中文为:随车电脑诊断。

Ø为了方便汽车监管和汽车维修,于是相继出现了 OBD­Ⅰ系统、OBD­Ⅱ 系统、OBD­Ⅲ系统,同时也推动汽车随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OBD­Ⅰ系统Ø美国加州大气资源局(CARB)规定OBD­Ⅰ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v (1)仪表板必须有“故障警示灯”(MIL),以提醒驾驶员注意特定 的车辆系统已发生故障(通常是废气控制相关系统)。

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图文说明

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图文说明

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一、起源目前,北京已开始实施国Ⅲ汽车排放标准。

这一标准是国家第三阶段的排放标准,它相当于欧洲Ⅲ号排放标准,对CO、NOX、HC、CO2采取更严格的限制。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技术提升来解决,在汽车运行全程中不断监视尾气的排放质量,一旦发现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与控制尾气排放的相关元件出现故障,就会立刻报警,从而提醒驾驶员立即对车进行检修,以确保汽车时刻处于绿色环保状态。

为此,国Ⅲ汽车排放标准强制规定:新车必须安装OBD车载自诊断系统(即On-Board Diagnos tics的缩写)。

该系统特点在于检测点增多、检测系统增多,在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进、出口上都有氧传感器。

实际上,自1980年代开始,世界各汽车制造厂就在车辆上配备全功能的控制和诊断系统。

这些新系统在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以警示驾驶,并且在维修时可经由特定的方式读取故障代码,以加快维修时间,这便是车载诊断系统。

到了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CARB)开始制定法规,要求各车辆制造厂在加利福尼亚州销售的车辆必须装置OBD系统,这些车辆上配备的OBD系统被称为OBD-Ⅰ(第一代随车诊断系统)。

OBD-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仪表板必须有“发动机故障警示灯” (MIL),以提醒驾驶注意特定的车辆系统已发生故障(通常是废气控制相关系统)。

★系统必须有记录/传输相关废气控制系统故障码的功能。

★电器组件监控必须包含:氧传感器、废气再循环装置(EGR)、燃油箱蒸汽控制装置(EVAP)。

起初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制定OBD-Ⅰ的用意是要减少车辆废气排放以及简化维修流程,但由于OBD-Ⅰ不够严谨,遗漏了三元催化器的效率监测、油气蒸发系统的泄漏侦测以及发动机是否缺火的检测,导致碳氢化合物排放增加。

再加上OBD-Ⅰ的监测线路敏感度不高,等到发觉车辆故障再进厂维修时,事实上已排放了大量的废气。

OBD-Ⅰ除了无法有效地控制废气排放,它还引起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各车辆制造厂发展了自己的诊断系统、检修流程、专用工具等,给非特约维修站技师的维修工作带来许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BD-Ⅱ——第二代车载故障诊断系统一、起源目前,北京已开始实施国Ⅲ汽车排放标准。

这一标准是国家第三阶段的排放标准,它相当于欧洲Ⅲ号排放标准,对CO、NOX、HC、CO2采取更严格的限制。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技术提升来解决,在汽车运行全程中不断监视尾气的排放质量,一旦发现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与控制尾气排放的相关元件出现故障,就会立刻报警,从而提醒驾驶员立即对车进行检修,以确保汽车时刻处于绿色环保状态。

为此,国Ⅲ汽车排放标准强制规定:新车必须安装OBD车载自诊断系统(即On-Board Diagnos tics的缩写)。

该系统特点在于检测点增多、检测系统增多,在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进、出口上都有氧传感器。

实际上,自1980年代开始,世界各汽车制造厂就在车辆上配备全功能的控制和诊断系统。

这些新系统在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以警示驾驶,并且在维修时可经由特定的方式读取故障代码,以加快维修时间,这便是车载诊断系统。

到了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CARB)开始制定法规,要求各车辆制造厂在加利福尼亚州销售的车辆必须装置OBD系统,这些车辆上配备的OBD系统被称为OBD-Ⅰ(第一代随车诊断系统)。

OBD-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ﻫ★仪表板必须有“发动机故障警示灯” (MIL),以提醒驾驶注意特定的车辆系统已发生故障(通常是废气控制相关系统)。

★系统必须有记录/传输相关废气控制系统故障码的功能。

★电器组件监控必须包含:氧传感器、废气再循环装置(EGR)、燃油箱蒸汽控制装置(EVAP)。

起初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制定OBD-Ⅰ的用意是要减少车辆废气排放以及简化维修流程,但由于OBD-Ⅰ不够严谨,遗漏了三元催化器的效率监测、油气蒸发系统的泄漏侦测以及发动机是否缺火的检测,导致碳氢化合物排放增加。

再加上OBD-Ⅰ的监测线路敏感度不高,等到发觉车辆故障再进厂维修时,事实上已排放了大量的废气。

OBD-Ⅰ除了无法有效地控制废气排放,它还引起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各车辆制造厂发展了自己的诊断系统、检修流程、专用工具等,给非特约维修站技师的维修工作带来许多问题。

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CARB)眼见OBD-Ⅰ系统离当初制定的目标愈来愈远,即开始发展第二代随车诊断系统(OBD-Ⅱ)。

OBD-Ⅱ可在发动机的运行状况中持续不断地监控汽车尾气,一旦发现尾气超标,就会马上发出警报。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MIL)灯或检查发动机(CheckEngine)警告灯亮,同时发动机电脑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程序可以将故障代码从发动机电脑中读出。

根据故障码的提示,维修人员就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

二、OBD-Ⅱ的目的OBD-Ⅱ比OBD-Ⅰ增加了新的监测区域,包括催化转换器转换效率和决定发动机缺火的曲轴速度,可以获得任何时间的发动机缺火、碳氢化合物排放增加的信息。

简单来说,OBD-Ⅱ系统必须具有下列功能:★检测废气控制系统的关联的元件是否出现“老化”或“损坏”。

★必须有警示装置,从而便于提醒驾驶员,进行废气控制系统的保养与检修。

★监控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功能。

★使用标准化的故障码,并且可用通用的仪器读取。

三、OBD-Ⅱ的检测原理1、三元催化器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由于这种催化器可同时将废气中的三种主要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故称三元。

当高温的汽车尾气通过净化装置时,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H2O)和二氧化碳;NOx还原成氮气和氧气。

三种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

那么,OBD-Ⅱ对三元催化器作了哪些检测呢?我们知道,当三元催化器老化时或者三元催化器损坏时,就会严重削弱其氧化-还原能力,从而造成发动机尾气严重超标。

因此,OBD-Ⅱ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将持续对CO的含量进行检测。

在故障诊断期间,发动机电脑将不断比较上游氧传感器和下游氧传感器的信号,使之保持在一定的转换比例上。

正常工作条件下,发动机运转后,上游氧传感器不断检测发动机尾气中的剩余氧含量。

根据剩余氧含量的大小决定吸入发动机的混合气是稀或浓,剩余氧含量多,混合气就稀;剩余氧含量少,混合气就浓。

随着发动机电脑不断对燃油系统进行调节,改变喷油量大小,匹配最佳混合气,因此在上游氧传感器产生直流脉动电压信号,电压在0.1~0.9V之间变化。

废气经过三元催化器处理后,剩余氧含量将大大减少,在下游氧传感器上的电压脉动大大减少,由此,可以断定三元催化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见图5)。

如果三元催化器工作不良或者有故障,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上无法完全对有害物进行完全转变,则在下游氧传感器上的电压脉动与在上游氧传感器上的电压脉动近似相同。

如果上、下游氧传感器的信号的振幅、频率接近一致,则表明三元催化器失效。

发动机电脑就会立刻通过发动机故障报警灯(MIL)对外发出警报。

ﻫ2、氧传感器电喷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氧传感器是现代汽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感器,用来监测发动机排气中氧的含量或浓度,并根据所测得的数据输出一个信号电压,反馈给电脑,从而控制喷油量的大小。

它通常安装在排气系统中,直接与排气气流接触。

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干电池相似,传感器中的氧化锆元素起类似电解液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高温和铂催化),利用氧化锆内外两侧的氧浓度差,产生电位差,且浓度差越大,电位差越大。

根据氧传感器的电压信号,电脑按照尽可能接近14.7:1的最佳空燃比来控制混合气的浓度。

OBD-Ⅱ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监控氧传感器的工作灵敏度/老化性能、氧传感器信号电压以及氧传感器的预热器。

当氧传感器中毒或者老化后会对氧传感器产生不利的一面,这种中毒往往是由于汽油中的含铅成份过高,导致氧传感器铅中毒。

当出现中毒或者老化后,我们将会观察到氧传感器的电压周期大大增加或者氧传感器的信号电压将变得平直。

图8显示出氧传感器老化或中毒时发动机电脑的诊断曲线。

3、二次空气喷射二次空气喷射就是发动机在冷车启动时,由于必须在冷启动下供给较浓的混合气,在低温下发动机燃烧往往不是很好,大量的CO排出到大气中。

为了降低这时的尾气污染以及暖机阶段的有害物排放,二次空气喷射装置将新鲜空气喷入发动机的排气管,使废气中可燃烧成分继续燃烧,以减少排放污染物,使之达到欧Ⅲ排放。

喷入发动机排气管的空气可以跟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在排气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降低发动机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未完全燃烧的HC以及CO在与新鲜空气在排气过程中继续燃烧,可以快速对三元催化器进行预热,大大缩短三元催化器的反应时间。

在三元催化器达到工作温度后,应停止二次空气喷射,避免造成三元催化器过热而毁坏。

因此,在发动机冷启动后,二次空气喷射装置工作80~120s便停止工作。

OBD-Ⅱ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监控组合阀的空气流量、电动空气泵、电动空气泵的继电器。

4、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作用是防止油箱内蒸发的汽油蒸汽排入大气。

它由蒸汽回收罐(亦称活性炭罐)、控制电磁阀及相应的蒸汽管道和真空软管等组成(见图11)。

蒸汽回收罐内充满了活性炭颗粒,当油箱内的汽油蒸汽经蒸汽管道进入蒸汽回收罐时,蒸汽中的汽油分子被活性炭吸附。

燃油蒸汽回收罐上方的另一个出口经真空软管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通,软管中部有一个电磁阀控制管路的通断。

当发动机运转时,如果电磁阀开启,则在进气歧管真空吸力的作用下,新鲜空气将从蒸汽回收罐下方进入,经过活性炭后再从蒸汽回收罐的出口进入软管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把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汽油分子(重新蒸发的)送入发动机燃烧,使之得到充分利用。

进入进气歧管的回收燃油蒸汽量必须加以控制,以防破坏正常的混合气成分。

这一控制过程由微机根据发动机的水温、转速、节气门开度等运行参数,通过操纵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来实现。

OBD-Ⅱ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监控活性炭罐电磁阀和其它相关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检测。

当燃油蒸汽系统工作时,一部分汽化的汽油将通过活性炭罐被送入到进气歧管,无疑是加浓了混合气。

如果燃油箱燃油耗尽时,就会稀释混合气。

燃油-空气混合气的改变可以通过氧传感器来检测,因此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检测尺度来检测燃油蒸汽控制装置。

当燃油蒸汽控制系统正常时,伴随着活性炭罐电磁阀的开启,混合气会被加浓,氧传感器的电压就会上升;当燃油蒸汽控制系统不正常时,尽管活性炭罐电磁阀开启,混合气也不会被加浓,氧传感器的电压就不受燃油蒸汽控制系统的影响。

随着车辆的使用,一些橡胶元件会老化,导致燃油蒸汽控制系统不密封,有汽油蒸汽排向大气中。

因此,要对燃油蒸汽控制系统进行泄漏诊断,见图13。

在这个系统中为了更好地检测密封性,在普通的燃油蒸汽控制系统中又增加了系统诊断空气泵和空气泵用的滤清器。

系统诊断空气泵是一个执行器,同时又是一个传感器。

作为执行器时,它是一个空气泵,用来产生气体压强;作为传感器时,又是一个压力传感器,以检测系统压力降低情况。

当系统处于诊断过程时,通过活性炭罐电磁阀将真空管与燃油蒸汽系统隔绝,通过系统诊断空气泵对燃油蒸汽系统加压,发动机电脑将检测燃油蒸汽系统中的气体压力,从而判断系统的密封性能(如图14)。

ﻫ系统诊断空气泵有三个接头,其中最上端连接发动机节气门后方的真空管,左下端接头连接燃油蒸汽控制系统,右下端接头连接空气滤清器。

真空开关通过得电将真空引入到膜片上腔,因此,膜片向上移动的动力源为发动机真空。

膜片向下移动时,在真空开关失电后,膜片在弹簧作用下向下移动,产生气体压强,同时为了使膜片上腔不产生真空吸力,必须在膜片上腔引入空气进行压力平衡,空气将由空气滤清器通过连同管道到达膜片上腔,从而便于膜片向下移动,对系统进行加压。

当燃油蒸汽控制系统密封不良时,膜片下移距离很大,此时,安装在系统诊断空气泵上端的舌簧管接触开关就会闭合,向发动机电脑发出反馈指令,发动机电脑发出指令便再次将膜片上拉和向下释放、加压。

如此反复,发动机就可以根据膜片上下移动的频率来确定系统是处于微小泄漏还是大量泄漏。

如图16a,频率较小,发动机电脑根据频率可以判断,此系统为微小泄漏。

16b中频率变化较大,则可判断此系统为大量泄漏。

5、发动机失火检测系统当发动机点火系统发生损坏时,吸入缸内的混合气不能及时被点燃,大量的HC便直接排出汽缸。

一部分HC在排气管中发生燃烧,导致三元催化器损坏;另一部分HC没有完全燃烧便直接排向大气中。

OBD-Ⅱ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监控发动机的失火率,每次检测周期为1000转曲轴转数。

HC 超出正常的1.5倍时相当于发动机的失火率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