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造型材料与工艺实验指导书17版
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注意事项(30篇)

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注意事项(30篇)篇11.在操作前,务必熟悉并理解相关设备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指南,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2.检测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或检测结果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上报,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3.保持良好的实验室习惯,勿将食物、饮料带入实验室,避免化学品误食或接触皮肤。
4.使用化学试剂时,务必遵守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上的指示,避免直接接触,防止吸入、吞咽或皮肤接触。
5.实验结束后,清理工作区域,正确处置废弃物,确保实验室整洁安全。
6.遵守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规定,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实验服等,不可因一时疏忽而暴露于潜在危险中。
7.对于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安全柜中,严格控制用量,避免积聚。
8.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更新知识,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
本规程的实施需要每位工艺部员工的共同遵守和执行,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一个安全、高效的检验检测环境。
篇21.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熟悉搅拌机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规定,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
2.工作时必须穿戴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尘口罩等。
3.避免在搅拌机运行时接触旋转部件,防止发生意外。
4.不得将手或其他物体伸入搅拌筒内,以防卷入。
5.搅拌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切勿强行继续工作。
6.在设备未完全停止前,禁止进行清理或维修作业。
7.保持现场通信畅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求援。
以上规程需严格执行,任何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每位员工都应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共同维护生产秩序和安全。
篇31.操作前务必确保所有参与人员熟悉倒换流程,了解各自职责。
2.安全第一、执行任何操作前需确认无安全隐患,如气体泄漏、电气短路等。
3.在调整压力平衡时,应缓慢进行,防止压力波动过大影响系统稳定性。
4.监控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仪表读数,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5.倒换完成后,对原线路进行全面检查,修复任何发现的问题。
液态成型工艺学试验指导书--造型材料-梁

前言型砂(又称造型材料)泛指各种原沙、粘结剂和附加物等原材料,以及按一定比例,均匀配制而成的型砂、芯砂、涂料、胶合剂等,以用于造型和制芯。
在铸件形成过程中,液体合金会和型(芯)砂制成的铸型(包括涂料层)发生热的、机械的、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易导致铸件产生“三砂两孔”(粘砂、夹砂、胀砂、气孔、砂孔)等缺陷。
因此,所配制的型(芯)砂必须具备优良的工作性能和工艺性能。
而这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组成型(芯)砂的原材料性能,其中尤以砂和粘结剂的性能所决定。
如砂子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含泥量、烧结点、耐火度,粘结剂的发气量、溃散性、退让性、吸湿性、保存性等等。
本书主要阐明部分原材料和型(芯)砂的实验技术,以便重点掌握其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规则,提高分析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为了加大实验研究的力度,以深化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特选编了一个综合实验,其一般步骤是:调查研究——实验设计——测试、分析及处理数据——实验报告。
实验一原砂性能测定一、概述:铸造用砂(也称原砂)是型砂的骨干材料,一般使用石英制原砂(硅砂)。
其含泥量、颗粒组成、耐火度、烧结点和化学成分为其最基本质量指标,直接影响着型砂性能和铸件的质量。
因此,生产上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选用原砂,并把含泥量、颗粒组成(粒度、粒形、分布状态……)列为常规检验项目之一。
二、实验目的:1.了解铸造用砂的基本性能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2.熟悉有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重点掌握铸造用砂含泥量的测定原理以及颗粒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实验内容:1.原砂含泥量测定;2.原砂颗粒组成测定;3.原砂颗粒形状与表面状态的显微镜观察。
四、实验仪器、工具和材料:1.仪器设备1)天平(感量0.1g和0.01g);2)SGH双盘红外线烘干器;3)SXW涡洗式洗砂机以及洗砂杯、虹吸管;4)可调式电炉或烘箱;5)筛砂机;SSD电磁微震筛砂机;SSZ震摆式筛砂机;6)SBS铸造用标准筛;7)MSL双目立体显微镜;2.工具和材料1)刷、牛角勺、吸液管、吸球、漏斗、大小瓷盘等;2)造用砂若干种;3)浓度5%的焦磷酸钠水溶液;4)滤纸(快速)。
造型作业指导书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造型作业是一项重要的艺术创作活动,通过设计和塑造形象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本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造型作业的详细指导,帮助他们理解任务要求并获得成功的创作经验。
二、任务目标1. 理解造型作业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造型作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优秀的造型作业。
三、任务要求1. 主题选择:根据个人兴趣和创作意图,选择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主题进行造型作业创作。
2. 素材准备:收集与所选主题相关的素材,包括图片、绘画、雕塑等,以便进行参考和借鉴。
3. 创作构思:通过头脑风暴、草图等方式,构思出创作的整体构思和细节设计。
4. 材料选择:根据创作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造型作业创作,如黏土、木材、金属等。
5. 创作过程:按照构思和设计,运用所学的造型技巧和工具,进行造型作业的实际创作过程。
6. 完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和注意力,确保作品的完成度和表现力。
7. 评价和反思:完成作品后,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创作经验,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四、创作指导1. 主题选择:- 选择一个个人感兴趣的主题,可以是人物、动物、物体等。
- 主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创作者的创作激情和想象力。
2. 素材准备:- 收集与所选主题相关的图片、绘画、雕塑等素材,以便进行参考和借鉴。
- 素材可以来自于图书、网络、博物馆等渠道。
3. 创作构思:- 运用头脑风暴、草图等方式,构思出创作的整体构思和细节设计。
- 注意考虑造型作业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的可行性。
4. 材料选择:- 根据创作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造型作业创作。
-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创作需求进行选择。
5. 创作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和注意力,专注于细节的塑造和整体的表现力。
- 运用所学的造型技巧和工具,如剪刀、刀具、模具等,进行创作。
6. 完成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注意保持作品的整洁和美观,注意细节的处理和修饰。
造型作业指导书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造型作业是指在美术、设计等领域中,通过创意和技巧将平面或立体的物体进行形体的塑造和装饰,以达到表现特定主题或概念的目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详细的步骤和要求,帮助学生完成造型作业,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任务目标1. 了解造型作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造型作业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 发挥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造型作品;4. 提高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任务要求1. 主题选择:根据个人兴趣和所学专业,选择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造型作业,例如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建筑物等。
2. 素材准备:收集与所选主题相关的图片、文字、材料等,以便后续的设计和构思。
3. 创意构思:根据素材准备,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造型作品。
可以尝试不同的形状、材质、颜色等,以达到表现主题的效果。
4. 制作过程:根据创意构思,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开始制作造型作品。
可以采用手工制作、数码模型制作等方式。
5. 完成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细节的处理和整体的协调,确保作品的质量和美观。
完成后,对作品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6. 展示与评价:将作品进行展示,并邀请他人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
通过他人的观点和建议,改进和提升自己的造型作品。
四、任务步骤1. 主题选择:根据个人兴趣和所学专业,选择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造型作业。
可以参考相关的书籍、网站或咨询老师的意见。
2. 素材准备:收集与所选主题相关的图片、文字、材料等。
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
将收集到的素材整理归纳,以便后续的设计和构思。
3. 创意构思:根据素材准备,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造型作品。
可以进行草图或模型的初步构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创意。
4. 材料选择:根据创意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可以使用纸张、塑料、金属等材料,也可以尝试使用新材料进行创新。
5. 制作过程:根据创意构思和材料选择,开始制作造型作品。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实验指导书二零一零年九月实验须知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有关教材,认真做好预习。
教师发现无充分准备者,可停止其进行实验。
2. 学生应准时进入实验室,在教师讲解实验内容之前不得擅自操作实验仪器等。
各项实验内容应有始有终独立完成。
3. 实验过程保持严肃、安静、整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例行节约。
若发现故障,应立即报告教师酌情处理,不要擅自拆修。
4. 实验用的一切物品(如试样、图片、试剂和工具等)不准带出实验室。
5. 实验完毕将仪器物品收拾整齐,恢复原状并作好室内外卫生工作。
6. 每次实验后须完成书面实验报告,于下次实验前交给老师,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7. 实验报告统一用报告纸撰写,字迹清楚。
8. 进入实验室应遵守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
实验一 硬度计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及维氏硬度计的基本原理及其结构;2、熟悉并掌握洛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概述金属材料的硬度可以认为是金属材料表面在接触应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
硬度测量能够给出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数量概念。
由于在金属表面以下不同深处材料所承受的应力和所发生的变形程度不同;因而硬度值可以综合地反映压痕附近局部体积内金属的弹性,微量塑变抗力,形变强化能力以及大量形变抗力。
由于硬度试验简单易行,又无损于零件,而且可以近似的推算出材料的其它机械性能,因此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广泛。
硬度试验方法很多,机械工业普遍采用压入法来测定硬度,压入法又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一)、布氏硬度1、基本原理及结构根据 GB231-84规定,布氏硬度试验法是用直径为D 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相应的试验力F 压入被测材料的表面,保持规定的时间后,卸掉试验力,用读数显微镜测出材料表面的压痕直径d 。
计算压痕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即为被测金属的布氏硬度值HBS (或HBW )。
造型材料与工艺

造型材料与工艺《造型材料与工艺》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概述一、材料与设计二、材料的分类1、按材料的发展历史分类1、第一代的天然材料:天然的石头、木材旧石器时代,人类只能使用天然材料(如兽皮、甲骨、羽毛、树木、草叶、石块、泥土等),之后也都只是纯天然材料的简单加工而已。
2、第二代的加工材料:用矿物通过冶炼、烧结制成金属和陶瓷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是人类利用火来对天然材料进行煅烧、冶炼和加工的时代,主要材料有:陶、铜和铁。
3、第三代的合成材料:将石油、天然气和煤等通过化学方法制成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加上已有的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了现代材料(除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外,人类也合成了一系列的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等材料都是这一阶段的杰出代表)。
4、第四代的复合材料:有机、无机非金属及金属等复合而成只要是由两种不同的相组成的材料都可以称为复合材料5、第五代的智能材料或应变材料:随环境条件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和潜在功能的高级形式的复合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光致变色玻璃等等都是近年研发的智能材料(自然界中的材料都具有自适应、自诊断和自修复的功能,而目前研制成功的智能材料还只是一种智能结构)memory metal-记忆合金主要是镍钛合金材料利用某些合金在固态时其晶体结构随温度发生变化的规律。
2、按材料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及用途分类按物理状态分气体:氢、氧、氮固态材料:最常使用液态材料:有机材料(油脂、涂料)按材料的化学结构分类金属材料:金属键无机材料:离子键有机材料:共价键半导体:介于金属材料与无机材料之间按材料的用途分类建筑材料、电工材料、结构材料、电子材料、研磨材料光学材料、耐火材料、感光材料、腐蚀材料、包装材料等3、按材料的来源分类①天然材料矿物:石材、粘土、矿石、宝石、熔岩、火山灰、金刚石、煤、水晶大气、海水:气、水蒸气、水、冰、海水动物质:皮、羽毛、骨、毛发、角、牙、油脂植物质:果实、茎、树皮、花、分泌物、蔓藤②加工材料纸、混凝土、合板、木棉、颜料、绢③合成材料塑料、橡胶、硅酸盐、合成纤维4 、按材料成份分类①有机材料:塑料、橡胶、有机纤维②无机材料:金属、硅酸盐、玻璃③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树脂④其它:石墨、金刚石、碳纤维5、按材料构造分类①晶质材料金刚石、岩盐(单晶体)、金属、陶瓷(多晶体)②非晶质材料6、按材料形态分类线材、板状材料、块状材料本课程着重介绍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木材、涂料三、材料的一般性质1、密度ρ = m/ Vρ——材料的密度(kg/m3)m——干燥材料的质量(k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m3)容重:又称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 有的也称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按下式计算:ρ=m/V0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或m3)。
产品造型11实习指导书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产品造型专业》《工业设计认识》指导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艺术分院2012年 6 月《工业设计认识》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印证,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生产实习,还应使学生了解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先进制造技术,培养热爱专业,致力于发展我国工业设计的思想.二、实习要求:(1) 通过专业实习,了解现在工业设计在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和设计的各种流派,增强学生对今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2)了解现在设计的潮流和设计手段,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提供了一条捷径,也增强学生的设计思维;三、实习内容:专业实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工业设计和基本的设计程序,并要求学生对中国的工业设计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完成专业实习报告.具体内容是:1、了解本设计行业发展概况、基本范畴和包括哪些基本工作项目;2、了解本设计行业对设计师的基本要求;设计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及实际操作技能;3、了解本行业设计项目的基本工作流程;4、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5、观察设计企业和设计师的实际操作状态和在学校了解到的有什么不同;四、实习方法与步骤:1、实习方式:认识实习以参观、搜集资料为主2、实习单位或场所:北京,中国的首都,文化与政治的中心,时尚有充满文化,现代而又古老;上海有创意工业的雏形,有集群化的设计中心,是全世界设计师的舞台,是中国的时尚之都,在这里,可以集中感受到设计的氛围和力量。
苏州、杭州是传统文化保留较好的城市。
拙政园、三潭映月、柳浪闻莺。
处处弥散着浓郁的中华文化。
长三角和珠三角也是我们未来就业的主要地区或家庭住址就近实习,提前熟悉情况,对学习和顺利就业都有莫大的帮助。
3、实习进度安排:总共两周,十四天,其中四天时间为准备时间和整理实习报告时间;上海三天,苏州、杭州各一天,珠三角地区两天,北京三天。
《材料成形实用工艺》实验指导书

《材料成形工艺》实验指导书王洪涛主编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教研室2013年10月实验一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观察分析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焊接接头金相分析的方法2. 观察低碳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特征。
3. 分析焊接接头组织变化对机械性能的影响4. 初步分析影响焊接接头金相组织的因素和改进措施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1.实验设备:金相磨样机、金相切割机、金相抛光机、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等;2.实验材料:手工电弧焊试样、金相砂纸、抛光布、抛光剂、浸蚀液等;三、实验原理:熔化焊是将焊件接头处金属加热到熔化状态,靠熔化金属冷却结晶形成一体而完成焊接的方法。
由于是局部加热,接头上各点温度分布不均匀,焊缝金属加热到熔点以上,紧邻焊缝的母材加热到接近熔化的高温,有部分熔化,再向外受热温度逐渐降低,愈远离焊缝,温度愈低。
一般将焊缝两侧受焊接热影响而发生组织与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焊缝和热影响区之间极小过渡区,称为熔合区。
因此,焊接接头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构成,如图1-1所示。
焊接质量主要取决于接头的质量,特别是热影响区的大小。
所以,了解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变化情况及其对金属机械性能的影响,对尽量减少热影响区,制订合理工艺方案,提高接头质量及其重要。
图1-1 焊接接头示意图图1-2 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四、实验步骤1、熔焊接头宏观试样的制备:a、取样:垂直于焊缝截取、砂轮切割机、线切割机等。
b、磨制:粗磨—在砂轮机上进行、修整平面、不需的边角等。
细磨—金相砂纸、手工磨等。
c、抛光:手工抛。
在抛光机上进行。
d、浸蚀:A3钢熔焊接头、4%硝酸酒精溶液。
2、试样显微组织观察:a、母材区组织b、热影响区组织c、焊缝区组织五、实验结果及思考1、绘制熔焊接头的宏观形貌示意图(横截面)。
2、绘制熔焊接头各区的金相组织图3、分析各区组织变化情况和原因实验二材料表面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制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材料表面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基本制备方法及原理;2. 掌握超音速火焰喷涂的工艺过程及参数设置;3. 掌握涂层制备设备的操作规程及方法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型材料与工艺实验指导书主撰人:刘宝顺审核人:刘恒丽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二〇一八年三月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本实验课程旨在配合《造型材料与工艺》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现代工业产品涉及的典型常用材料的性质、特点和加工制造工艺方法,在设计中合理有效地选择、使用材料。
通过实验加工制作,切身接触、使用材料,深入了解、体会材料及其加工工艺;通过自主设计、规划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⒉适用专业、年级、课程及课程编号:工业设计,三年级,造型材料与工艺,1742213017⒊先修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⒋实验课时分配⒌实验环境本实验课程需要为每组学生分配不少于1.2平方米的工作台面,且配置公共使用的钳工工作台、砂轮机、台转、小型机床、电锯、电焊机等。
⒍实验总体要求本实验课程在进行有人身安全危险的作业项目时,要求学生佩戴防护镜、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装备。
实验前,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安全须知教育、指导;在操作设备前,应认真学习操作流程和相关安全保护要求。
⒎本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本实验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常用材料的性质及加工制造工艺,难点在于合理、有效地使用相关加工手段和工具,并理解批量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要求。
教学方法上建议指导教师结合实验项目进行相关示范操作及成品展示与评价,指导工艺要点,启发学生灵活地使用工艺方法,掌握操作技巧。
目录实验一金属的成型工艺 (3)实验二金属的加工工艺 (6)实验三塑料特性与成型工艺 (9)实验四木制品制作 (12)实验一金属的成型工艺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掌握铸造工艺的一般流程、特点和要求,体会金属特有的质感和铸造成型的特点,了解模具的基本特征、要求与作用,建立工艺与精度的概念,进而理解金属零件生产制造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制作蜡模和铸造成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鼓励学生改进工艺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内容采用失蜡法铸造金属锡(合金)零件。
需要学生使用石蜡制作原模,然后翻制成石膏模或树脂砂模,并按照工艺要求铸造零件,经过后续修整、加工,最后完成设计的成品。
其中,涉及石蜡、石膏、树脂砂及金属锡的性质、使用等,需要讲解说明,提示学生预习有关知识。
三、实验要求本实验采用学生自主训练为主开放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
实验前,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和工作条件集中进行实验内容、方法、流程的讲解和示范,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
四、实验准备实验前,学生需结合课堂理论讲授的相关金属铸造及机械加工知识进行预习准备,了解、预习所涉及的石蜡、石膏、树脂砂的性质和使用方法,了解锡(包括锡合金)的基本性质,并准备好待制作的产品零件图纸。
实验室准备蜡模、成品样件等供教师讲解、学生参考。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失蜡法金属铸造工艺采用石蜡等易熔化材料制作零件原模,原模表面用石膏或树脂砂等包裹形成铸造模,通过熔去石蜡形成铸造型腔,然后向型腔内浇注熔化的金属,冷却后去除石膏或树脂砂即得到铸件,经修整、后加工,完成零件成品的制作。
本实验的铸造工艺原理属于重力铸造,对于一些具有自由端面特殊类型零件,可采用半敞开式铸模进行铸造。
本实验铸造工艺部分采用手工工艺完成,后续修整、加工,根据具体需要,可采用手工或机加工辅助完成。
六、实验条件本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石蜡,泡沫塑料,石膏,树脂砂,锡(合金)使用的主要工具:手工雕刻刀,手工修整工具(什锦锉,电磨抛光工具),电炉,热风枪,熔锡锅,煮水锅,和石膏器皿使用的主要设备:小型车床、铣床,台钻七、实验步骤1.制作石蜡模型:用石蜡块雕刻或塑胶模翻制石腊模,也可采用泡沫塑料制作原模,学生根据设计需要自主设计、制作。
2.制浇注模:在原模表面包裹石膏或树脂砂,干燥,制成浇注模。
注意选择合理位置留出浇注口和冒口。
3.去除石蜡:可采用热水煮或热风枪加热,熔化石蜡并从石膏模中去除,形成铸造型腔。
若使用泡沫塑料制成的原模,也可以不去除,利用铸造金属的热量使之直接熔解、气化。
4.铸造:将熔化的金属锡从浇口注入,保证连续注入,直到注满型腔并从冒口溢出为止。
冷却后,打开石膏模,取出铸件。
5.修整、后加工:使用工具去除浇口、冒口等多余部分,修整表面缺陷;根据需要,完成后续必要的加工。
八、思考题1.冒口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冒口要开设在型腔的最高点?2.为什么型腔上部比下部容易出现铸造缺陷?如何避免?3.你作的铸件上有什么缺陷?如何改进?4.如何使铸件表面更平滑?怎样保证铸件表面浮雕花纹更清晰、完整?5.铸铁、铜等需高温铸造的材料在铸造工艺上会有那些特殊要求?九、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实验目的,预习与准备的内容,制作的目标与要求(必要时附草图),自己的实验步骤规划等。
2.实验材料与工具: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工具、设备及用途。
3.实验流程:记录、描述实验的主要流程、操作等。
4.结果与分析:分析制作成品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5.体会与感想:说明通过实验获得的体会,自己的感想等。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1.浇注金属锡时,要保证石膏模或树脂模干透。
操作时,要带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
2.操作机床、台钻、砂轮机等设备需要预先熟悉操作规程,了解安全事项,穿戴作业安全防护用具、装备,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3.电炉、熔锡锅、热风枪等高温加热工具、设备需要在指定位置操作台上操作,断电并完全冷却后方可交回。
4.熔蜡锅、和石膏器皿用后注意及时清理。
实验二金属的加工工艺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利用金属板材、线材等制作小器物,学生需结合自己的设计目标,综合使用可行的加工方法和手段完成制作。
通过实际动手实验制作,使学生切身体会、了解、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金属加工工艺的一般流程、特点和适用场合,体会工业化生产与手工制作的差异,建立加工精度、成本与效率等概念,为正确、合理地设计结构及选择材料提供帮助。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工具设备、完成制作,培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利用实验室准备的金属板材、线材、管材等,及学生自己找到的金属材料,结合实验室提供的基本加工设备和工具,自主设计、选材、规划加工工艺,完成一件金属材料为主的小器物制作。
学生需要结合制作目标,合理选择材料,综合使用加工手段,完成制作。
开始制作前,需要指导教师对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工具及主要加工手段进行介绍、说明,并提示学生预习有关知识。
三、实验要求本实验采用学生自主训练为主开放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
实验前,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和工作条件集中进行相关设备、工艺、方法及操作流程的讲解和示范,并在学生制作及操作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
四、实验准备实验制作前,学生需结合课堂理论讲授的相关金属材料及加工知识进行预习准备,了解、预习所使用的金属材料的性质,了解金属加工主要工艺方法,并准备好待制作的产品零件图纸。
实验室可准备一些金属产品样件等供教师讲解、学生参考。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工业化生产金属零件及产品已经形成一套庞大、完整的工艺装备、手段和流程的加工制造体系,包括铸、锻、焊、机加工及加工装配生产线等。
本实验以小金属器物制作为目标对象,主要通过钳工工艺完成,需要时,可使用车、铣等简单工艺辅助完成制作。
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需要,本实验可能涉及金属的手工锻打和焊接、铆接工艺,以及退火、淬火等热处理工艺。
六、实验条件本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金属板材、线材、管材,包括各种常见钢、铜、黄铜、铝等使用的主要工具:通用钳工工具(包括锉刀、錾、锯及电磨头等),台虎钳,砂轮机,角磨机,砧铁,电炉使用的主要设备:小型车床、铣床,台钻、电焊机七、实验步骤本实验由学生自主选题、选择材料和规划工艺路线,完成一件金属小器物的制作。
不同的制作内容可能使用的工艺方法和制作流程会有较大差异,通常涉及到的典型制作工艺罗列如下:1.金属板料切割、下料。
在金属板上划出零件轮廓线,注意留有足够余量;将金属板料采用合适方式固定,如夹在台虎钳上;使用钢锯、铁剪或角磨机等工具沿划线切割。
2.制作金属丝圆圈。
利用一根与待制作圆圈内径大小相同的管子和圆棒料(可以是任何材质)作为芯轴,将金属丝紧密缠绕在芯轴上;用钢锯沿密绕的金属丝螺旋轴向切开;修整切开的金属环。
3.金属板零件整形。
将按照零件轮廓预切好的料坯夹在台钳上,使用锉刀修整形状;使用砂轮机或砂带机修磨零件,达到设计的形状。
4.机械加工。
在小型车床、铣床上,根据需要完成对零件的车削或铣削加工。
5.金属锻打成型。
钢铁、紫铜、铝合金等材料可采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用锤子在砧铁上锻打成型,容易塑性变形的材料也可在常温下锻打成型。
注意不同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同,钢铁热锻打后起到退火作用,需通过热处理工艺恢复硬度。
6.金属的焊接。
使用小型电焊机进行金属零件的焊接。
7.铆接。
在需要铆接处预先制好铆钉孔,然后将合适长度的铆钉放入孔中,将待铆零件放在砧铁上,用锤子敲打铆钉头完成铆接8.制品表面刻花、刻字。
在制品表面绘制图样,使用电磨工具,用合金刻刀头在金属表面手工刻制,或在计算机上绘制图样,输出为适当格式,使用激光雕刻机完成刻制加工。
八、思考题1.工业化批量生产与手工单件制作在加工制造工艺上有哪些不同?2.金属板或金属丝需要平整或调直时,如何保护表面?3.金属锉刀、钢锯条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有哪些特性?4.用什么加工工艺容易保证刀具的刃口坡面平整、美观?手工开刃时你用什么方法?5.结合自己的制作,总结设计图纸的作用。
九、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实验目的,预习与准备的内容,制作的目标与要求(附草图),实验步骤规划等。
2.实验材料与工具:实验使用的主要材料、工具、设备及用途。
3.实验流程:记录、描述实验的主要流程、步骤、操作和结果等。
4.结果与分析:分析制作成品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5.体会与感想:说明通过实验获得的体会,自己的感想等。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1.实验操作时,要带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
2.操作机床、台钻、砂轮机及电焊机等设备需要预先熟悉操作规程,了解安全事项,穿戴作业安全防护用具、装备,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3.制作过程产生的边角废料、金属屑要及时清理。
4.不允许使用对环境、设备、工具有破坏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操作,如喷漆、在非工作台面敲打锤砸及非正常实用工具等。
实验三塑料特性与成型工艺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为常用塑料特性及成型工艺认识、理解的综合性试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掌握常用塑料的基本特点、用途,体会塑料特有的质感,了解塑料成型加工的工艺方法和适用范围,理解工业化生产的方式与特点,了解塑料零件生产制造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