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1. 引言本实验指导书旨在指导学生进行建筑材料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和熟悉常用的建筑材料及其性能测试方法。
本指导书共包含以下几个实验项目:1.试验一:水泥试验2.试验二:混凝土试验3.试验三:砖试验4.试验四:钢筋试验每个试验项目中,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2. 试验一:水泥试验2.1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水泥样品的试验,了解和检测水泥的物理性能,并掌握水泥试验的整体流程和操作方法。
2.2 原理2.2.1 水泥种类的检测:包括测定水泥的标号、颜色、外观、质量以及坍落度等。
2.2.2 水泥强度的检测:包括测定水泥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和抗压强度等。
2.3 仪器设备•水泥试验台•钢尺•试验针•水泥试样2.4 操作步骤1.准备水泥试样,并检查其外观、颜色、标号等信息。
2.使用试验针在水泥试样上进行探测,判断其初凝时间。
3.使用钢尺测量水泥试样的终凝时间。
4.将水泥试样压碎,并使用水泥试验台测定其抗压强度。
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2.5 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分析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和抗压强度的数据,比较不同水泥试样之间的差异,并讨论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3. 试验二:混凝土试验3.1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混凝土样品的试验,了解和检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强度,并掌握混凝土试验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3.2 原理3.2.1 混凝土配合比的检测:包括测定水灰比、砂率、骨料的粒径组成等。
3.2.2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包括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
3.3 仪器设备•水泥试验台•骨料试验台•称重设备•混凝土试样3.4 操作步骤1.准备混凝土试样,并进行标识。
2.将混凝土试样放入压力机中,根据预定的负荷值施加压力。
3.确定混凝土试样的抗压强度。
4.预测混凝土试样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
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3.5 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比较不同混凝土试样之间的强度差异,分析其原因,并讨论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建工10-1、2)

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建工10-1、2)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建工10-1、2)《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指导书适用专业:建筑相关专业实训时间:一周实训地点:建材实验室起草人:林丽娟一、实验实训的目的和意义建筑材料实训是建筑材料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建筑材料检测就是根据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检验和测定的过程。
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物质基础。
材料质量的优劣以及配制是否合理,选用是否适当等等,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本次实训的任务是使初学者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其检验方法。
二、实验实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建筑材料实验时,取样、实验条件、数据处理等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或规范进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代表性、稳定性、正确性和可比性,否则就不能对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和质量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实验实训步骤1、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简称取样)2、按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做好实验记录。
3、将实验数据加以整理,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人员的素质为了使检测的数据科学、的素质和态度:1、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2、必须切实执行工程产品的有关标准、实验方法及有关规定。
3、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不得修改实验原始数据,不得假设实验数据,尊重科学,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科学性负责。
4、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及较强的操作能力。
5、杜绝检测工作中不负责任、敷衍了事、不按有关标准进行实验操作等行为。
五、实验实训内容及要求实验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实验二、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选择适当精度的仪器设备。
要求检测的技术人员具有以下1合理、具有说服力,实验三、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测定水泥的取样:袋装水泥不超过200吨为一批。
袋装水泥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经混合拌匀后取至少12kg。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刘泮森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非独立的实验课,我院教学目标是将本门实验课程打造成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重点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
建筑材料实验是一门与生产密切联系的科学技术。
在工程上检验材料质量、确定设计及施工的依据、改善材料性能、使用新材料及选择代用材料等,都需要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试验。
因此,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能正确评价材料的质量,合理而经济地选择、使用材料,具备一定的建筑材料试验知识和技能是完全必要的。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学习《建筑材料实验》应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原理;受到建筑材料试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并获得处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编写试验报告的初步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同时,通过试验还可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技术要求。
检验材料质量所进行的试验,应根据国家、行业(部)颁布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进行,一般包括如下过程:(1)选取试样。
选取试样应按技术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试样必须有代表性,使从少量试样得出的试验结果,能确切地反映整批材料的质量。
试验前须对试样作检查,并应特别注意那些可能影响试验结果正确性的特征,做好记录。
(2)确定试验方法。
通过试验所测得的材料性能指标,都是按一定试验方法得出的有条件性的指标,试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就不一样。
因此,所确定的试验方法必须能正确地反映材料的真实性能,并且切实可行。
当有国家、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时,应该采用统一规定的标准试验方法。
(3)进行试验操作。
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必须使仪器设备、试件制备、量测技术等严格符合既定试验方法中所作的规定,以保证试验条件的统一,获得准确、具有可比性的试验结果。
由于材料往往不很均匀,所以还必须对几个试件作平行试验,借以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度。
在整个试验操作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出现的各种现象,做好记录,以便分析。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2011年3月目录学生实验规则 (3)第一章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 (4)§1 平均值 (4)§2 误差计算 (5)§3 数值修约规则 (6)§4 可疑数据的取舍 (7)第二章试验操作指导 (8)§1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验指导 (8)§2 水泥试验指导 (8)§3 混疑土用砂、石试验指导 (10)§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指导 (11)§5 建筑砂浆的配合比试验指导 (13)第三章部分建筑材料标准 (16)§1 砌体材料 (16)§2 水泥命名原则 (34)§3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36)§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40)§5 复合硅酸盐水泥 (44)§6 水泥质量分等原则 (47)§7 道路硅酸盐水泥 (49)§8 白色硅酸盐水泥 (52)§9 快硬硅酸盐水泥 (53)§10 无收缩快硬硅酸盐水泥 (54)§11 磷渣硅酸盐水泥 (55)§12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57)编制说明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对原《建筑材料实验》的内容和指导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并编写了这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由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一般方法的介绍,这些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和试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基本方法,学生可以结合建筑材料的实验初步掌握这些方法。
第二部分是试验操作指导,该部分由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组成:一是预习思考题,这些思考题都是与实验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完成,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实验内容和要求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
二是列出实验中的主要注意事项,这些注意事项往往是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或者被忽略的问题及与安全有关的问题,认真注意这些问题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及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doc

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1、建筑材料实验的抽样及处理抽样检验就是通过一个样本来判断总体是否合格。
选取试样是建筑材料检验的第一个环节 ,抽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检验材料的整体结果 ,必须制定出一个抽样方案。
同时通过检验还要制定出判定其指标的验收标准。
这样才能使取样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2、建筑材料实验影响因素 ,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制作条件下或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 ,主要因素有仪器的选择 ,试件尺寸 ,试件的形状 ,表面状态 ,加荷速度 ,温度 ,湿度。
3、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实验报告 ,在取得了原始的实验数据之后 ,为了达到所需要的科学结论 ,常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处理 ,最基本的方法是数学处理方法。
经数据处理后 ,编写或填写实验报告:从而确定实验结果。
但是 ,当我们对同一物理量进行重复测量时 ,经常发现他们的数值并不一样 ,每项实验都有误差 ,随着科技水平及人们认识水平提高 ,误差可控制的比较小 ,但不能完全消除。
为了科学的评价数据资料 ,必须得认识和研究误差 ,才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以消除或减少测量误差;(2)正确处理数据 ,合理计算结果 ,以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数据;(3)正确组织实验 ,合理设计或选用仪器和操作方法 ,以便在经济的条件下取得理想的结果。
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实验一材料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学习掌握材料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材料内部一般均含有一些孔隙 ,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 ,须将材料磨成细粉 ,以排除其内部孔隙 ,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其绝对密实体积。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李氏瓶、天平、温度计、玻璃容器、筛子、烘箱、小勺、漏斗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将试样磨成粉末 ,通过900孔/cm2的筛后 ,再将粉末放入105~110℃烘箱内 ,烘干至恒重。
2、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倒入李氏瓶中 ,使液面达到0~1mL刻度之间 ,记下刻度数 ,将李氏瓶置于水温20℃+2℃的盛水玻璃容器中。
建材实验指导与报告书-(道桥专业)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认知实训(4节课)实验二材料基本物理性能试验(4节课)实验三混凝土集料筛分析试验(4节课)实验四普通混凝土试验(8节课)实验五沥青试验(4节课)实验二 材料基本物理性能试验(4节课)一、目的:1.了解建筑材料材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2.通过对材料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测试,熟悉试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粗集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1.试验用样品和材料:4.75mm 以上的粗集料。
2.试验方法原理和计算公式:网篮法,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a a a w m m m γ=-,集料的吸水率100%f ax am m W m -=⨯。
3.主要试验仪器设备天平、吊篮、溢流水槽、烘箱、温度计、标准筛等。
4.试验步骤:(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20mm ,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完全逸出。
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将天平调零。
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
(3)调节水温在1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
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w m )。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
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
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
再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干状态。
整个过程中不得有集料丢失,且已擦干的集料不得继续在空气中放置,以防止集料干燥。
(5)立即在保持表干状态下,称取集料的表干质量(f m )。
(6)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的烘干质量(a m )。
(7)对同一规格的集料应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

《建筑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水泥物理技术性能检测实验项目一:水泥细度实验一、实验目的检验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由于水泥的许多性质 (凝结时间、收缩性、强度等) 都与水泥的细度有关,因此必须检验水泥的细度,以它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因此必须进行细度测定。
二、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筛:实验筛由圆形筛框和筛网组成(筛网孔边长为80m),水筛架和喷头:水筛架上筛座内径为140 mm。
喷头直径55mm,面上均匀分布90个孔,孔径0.5~0.7mm(水筛架和喷头;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感量0.05g);搪瓷盘、毛刷等。
三、试样准备将用标准取样方法取出的水泥试样,取出约200g通过0.9mm方孔筛,盛在搪瓷盘中待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负压筛析法(GB1345—1991)(1) 筛析实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 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 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水筛法(1) 筛析实验前,检查水中应无泥沙,调整好水压及水压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距离为35~75mm。
(2) 称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洁净淡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再将筛子置于水筛架上,用水压为0.05MPa±0.02MPa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
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倒出清水,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0.1g。
3.干筛法在没有负压筛仪和水筛的情况下,允许用手工干筛法测定。
(1) 称取水泥试样50g倒入符合GB 3350.7要求的干筛内。
(2) 用一只手执筛往复摇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拍打速度每分钟约120次,每40次向同一方向转动60º,使试样均匀分布在筛网上,直至每分钟通过的试样量不超过0.05g 为止。
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指导书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前言本教材是根据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土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大纲编写的,供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建筑工程材料》试验课集中训练使用。
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本科应用性人才的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材料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将试验大纲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进行,使用时注意各自的独立与联系。
本书供教学使用,基本按新规范要求编写,书中若有与现行标准或规范不一致处,除书中注明外,应以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为准。
由于编写时间匆促,并限于编者水平,错误与缺点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2007年10月第1部分建筑工程材料实验须知《建筑工程材料》是一门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技能培训课。
实验课是本课程很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具体材料的性状有进一步的了解,巩固与丰富理论知识;熟悉主要建筑工程材料的技术要求,并具有对常用建筑工程材料进行质量检定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 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教材中有关章节,弄清试验的目的、基本原理,熟悉试验仪器设备和操作要求,写好预习报告。
(2)每个实验小组4人组成,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要求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建立严密的科学工作秩序,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实验对象,详细作好实验记录。
(3)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作好实验报告。
1.2 考核与报告(1)实验前检查预习报告,未完成预习报告不得参加实验。
(2)实验结束后原始测试数据记录交教师检查、签字,无原始数据记录不得离开实验室。
(3)填写实验报告书要求字迹清晰,字体端正,不得潦草或随意涂写,如发现抄袭或擅自将原始数据修改,该项实验报告将不给批改,以零分处理。
1.3 实验内容与要求建筑工程材料试验项目很多,指导书中所编的试验在有限的学时内也不可能全部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水泥物理技术性能检测实验项目一:水泥细度实验一、实验目的检验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
由于水泥的许多性质 (凝结时间、收缩性、强度等) 都与水泥的细度有关,因此必须检验水泥的细度,以它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因此必须进行细度测定。
二、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筛:实验筛由圆形筛框和筛网组成(筛网孔边长为80m),水筛架和喷头:水筛架上筛座内径为140 mm。
喷头直径55mm,面上均匀分布90个孔,孔径0.5~0.7mm(水筛架和喷头;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感量0.05g);搪瓷盘、毛刷等。
三、试样准备将用标准取样方法取出的水泥试样,取出约200g通过0.9mm方孔筛,盛在搪瓷盘中待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负压筛析法(GB1345—1991)(1) 筛析实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 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 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水筛法(1) 筛析实验前,检查水中应无泥沙,调整好水压及水压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距离为35~75mm。
(2) 称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洁净淡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再将筛子置于水筛架上,用水压为0.05MPa±0.02MPa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
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倒出清水,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0.1g。
3.干筛法在没有负压筛仪和水筛的情况下,允许用手工干筛法测定。
(1) 称取水泥试样50g倒入符合GB 3350.7要求的干筛内。
(2) 用一只手执筛往复摇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拍打速度每分钟约120次,每40次向同一方向转动60º,使试样均匀分布在筛网上,直至每分钟通过的试样量不超过0.05g 为止。
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0.1g 。
五、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1.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用下式计算:%100⨯=c s m R F (13—2—1)式中:F —— 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R s —— 水泥筛余的质量(g); m c —— 水泥试样的质量(g)。
负压筛法、水筛法或干筛法均以一次检验测定值作为鉴定结果。
在采用水筛法和干筛法时,如果两者结果发生争议时,以水筛法为准。
按实验方法将检测数据及实验计算结果(精确至0.1%)填入实验报告2—1、2、3中。
实验项目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一、实验目的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都与用水量有关,为了消除实验条件的差异而有利于比较,水泥净浆必须有一个标准的稠度。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以便为进行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实验做好准备。
二、主要仪器设备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的维卡仪,实模:采用圆模;水泥净浆搅拌机;搪瓷盘;小插刀;量水器(最小可读为0.1mL ,精度1%);天平;玻璃板(150mm ×150mm ×5mm)等。
三、试样的准备称取500g 水泥,洁净自来水(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标准法测定:(1) 实验前必须检查维卡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当试杆降至接触玻璃板时,将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等。
(2) 水泥净浆的拌和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在5~10s 内将称好的500g 水泥全部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旋紧定位螺钉,连接好时间控制器,将净浆搅拌机右侧的快→停→慢扭拨到“停”;手动→停→自动拨到“自动”一侧,启动控制器上的按钮,搅拌机将自动低速搅拌120s ,停15s ,接着高速搅拌120s 停机。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标准稠度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松紧螺丝旋钮1~2s后,突然放松,使标准稠度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此时的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2.代用法测定:(1) 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测定。
如有争议,以前者为准。
(2) 实验前必须检查维卡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当试锥接触锥模顶面时,将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等。
(3) 此处介绍不变用水量法。
①先用湿布擦摸水泥浆拌合用具。
将142.5ml拌和用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
②将装有试样的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的搅拌位置,开动机器,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 后停机。
③拌和完毕,立即将净浆一次装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并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测定仪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
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1s~2s,然后突然放松螺丝,让试锥沉入净浆中,到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1.5min内完成。
④记录试锥下沉深度S(mm)。
以锥下沉深度S(mm)=28±2mm为标准稠度净浆。
若试锥下沉深度S(mm)不在此范围内,则根据测得的下深S(mm),按以下经验式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P(%):P =33.4 - 0.185S这个经验公式是由调整水量法的结果总结出来的,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采用调整水量法测定。
五、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1.用标准法测定时,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P= (拌和用水量/水泥质量) × 100%如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做实验,直至达到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时为止。
2.按所用的实验方法,将实验过程记录和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中。
实验项目三: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检验一、实验目的测定水泥加水后至开始凝结(初凝)以及凝结终了(终凝)所用的时间,用以评定水泥性质。
二、要仪器设备测定仪与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所用的测定仪相同,只是将试杆换成试针,试模,湿汽养护箱(养护箱应能将温度控制在20±1℃,湿度大于90%的范围),玻璃板(150mm×150mm×5mm)。
三、试样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将自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刻(t1)记录在实验报告册中。
将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为凝结时刻的起始时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将圆模内侧稍许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当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2.初凝时间的测定:试样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
拧紧定位螺钉1—2s后,突然放松(最初测定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 测定一次。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到达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状态。
将此时刻(t2)记录在实验报告册表中。
3.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实体0.5mm 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到达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终凝状态。
将此时刻(t3)记录在实验报告册中。
4.注意事项: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实完毕须将试针擦拭干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贯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圆模内壁10mm,且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五、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1.计算时刻t1至时刻t2时所用时间,即初凝时间t初 = t2- t1(用min表示)。
2.计算时刻t1至时刻t3时所用时间,即终凝时间t终= t3- t1(用min表示)。
3.将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中。
实验项目四:水泥安定性检验一、实验目的当用含有游离CaO、MgO或SO3较多的水泥拌制混凝土时,会使混凝土出现龟裂、翘曲、甚至崩溃,造成建筑物的漏水,加速腐蚀等危害。
所以必须检验水泥加水拌和后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是否因体积变化而引起膨胀、裂缝或翘曲。
水泥安定性用雷氏夹法(标准法)或试饼法(代用法)检验,有争议时以雷氏夹法为准。
雷氏夹法是观测由两个试针的相对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体积膨胀的程度,即水泥净浆在雷氏夹中沸煮后的膨胀值。
试饼法是观察水泥净浆试饼沸煮后的外形变化来检验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二、主要仪器设备1.雷氏沸腾箱雷氏沸腾箱的内层由不易锈蚀的金属材料制成。
箱内能保证实验用水在30min±5min由室温升到沸腾,并可始终保持沸腾状态3h以上。
整个实验过程无需增添实验水量。
箱体有效容积为410mm×240tmm×310mm,一次可放雷氏夹试样36件或试饼30~40个。
篦板与电热管的距离大于50mm。
箱壁采用保温层以保证箱内各部位温度一致。
2.雷氏夹3.雷氏夹膨胀测定仪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0.5mm。
4.玻璃板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80g的玻璃板两块。
若采用实饼法(代用法)时,一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4mm的玻璃板。
5.水泥净浆搅拌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沸煮:用雷氏夹法(标准法)时,先测量试样指针尖端间的距离,精确到0.5mm,然后将试样放入水中篦板上。
注意指针朝上,试样之间互不交叉,在30±5min内加热实验用水至沸腾,并恒沸3h±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