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短歌行 课件

合集下载

7.1《短歌行》课件(共4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1《短歌行》课件(共4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3句式:整散句、长短句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式的搭配;长短句式的运用。
• 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的运用和结合。
• 5语言风格:豪放--柔婉 直露--含蓄 质朴--华丽 诙谐 富有哲理性 有丰富的意蕴
庄重--
• 简练生动 有地域特色 乡土气息 口语化(质朴自然 )
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 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 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短歌行(其一)
曹操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j衿īn ,悠悠我心。但w为è君i 故,沉吟至今。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自己建功立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贤才择主 搜揽人才
【表现手法】
1.设问,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2.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3.引用。引《子衿》《鹿鸣》的诗句,表达求贤若渴 的心情。 4.比兴(比喻,起兴)。用“朝露”来比喻人生的短 暂。用“明月”比喻贤才。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比喻贤才投主。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自己渴 望多纳贤才。 5.用典。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 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 也属古体诗。“歌”和“行”分开都可以看做是“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课件(1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课件(17张PPT)

二读
思考
曹操有哪些忧? 各自从哪些诗句看出?
《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小雅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三下求贤令: “求贤令”
“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令”
“求逸才令”
合作探究: 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
用典
刘勰《文心雕龙》: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短歌行
— 曹操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课前检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 ,与 其子曹丕、曹植合称 “三曹” ,他们父子是 的建安文学 开创者和组织者。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
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 壮志,具有 “慷慨悲凉” 的独特风格。这种风 格被称为 “建安风骨” 。
三读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 配乐歌唱。
“长歌”“短歌”都是 汉乐府中的曲调名 称,根据 歌词音节长短 进行划分。一般
而言,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
我说曹操
作业: 用楷体抄写《短歌行》
学习目标:
1、品文: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了解诗人表达感情的技巧。
2、品人:品论你眼中的曹操。
一读
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 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 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 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 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拿起 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 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脍炙人口的 《短歌行》。

《短歌行》课件2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课件2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诗歌总赏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一忧 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基调 昂扬
纵酒放歌 心忧天下 貌似颓放 实则进取
得才
尽礼娱宾 欢饮畅谈
不得
反复沉吟 忧思不断
借用典故 表明心志 渴求贤才 成就伟业
佳句回顾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壹 再读诗歌,赏析诗歌
• 第三部分(“明明如月”至“心念旧恩”):“明 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 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 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 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 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壹 再读诗歌,赏析诗歌
曹操
导入

背景知识
壹 背景知识
题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曹操《短歌 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抒写了诗人求贤 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 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什么叫短歌
在《乐府解题》中,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 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壹 再读诗歌,赏析诗歌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现的是天 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 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 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这四句诗信手 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 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壹 再读诗歌,赏析诗歌
• 第四部分(“月明星稀”至结尾):“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 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 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时月近中天,诗人豪 兴大发。

《短歌行》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短歌行》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写作特色
志深而笔长,慷慨而雄壮 1、合理引用和化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将 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呦 呦鹿鸣……鼓瑟吹笙”也是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其 意在表达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 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即“慷慨”)是全诗之脉,全诗写的是诗人未能(即“酒”) 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忧思”。
这几句诗写了什么内容?
把渴求贤才比作姑娘思念情 人,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 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 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 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 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 独特风格。在曹操三父子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 们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风格被称为 “建安风骨”,也称“魏晋风骨”。

宴待贤才,仰慕贤才
贤才择主,天下归心
主题归纳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功 业未成的感慨,表达了求贤若渴的思想 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如何理解《短歌行》中的“忧”?
1、人生苦短之“忧” 2、求贤不得之“忧” 3、功业未成之“忧”
《短歌行》中多处以“何”字抒发人生感 慨或发问,请加以分析。
景 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
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

《短歌行》课件(36张PPT)

《短歌行》课件(36张PPT)

直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 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 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 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 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 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 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 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 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 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揭示根源
学习目标: 1、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 认识曹操。 2、理解分析曹操的“忧”的 内涵,感受曹操积极进取、 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3.掌握比兴、用典的手法。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 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情感解读 第二层:“忧从中来”
4. 这里的“忧”和上一层的“忧”一样吗? 诗人为何而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 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这里 “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5.诗人是否拥有了贤才,诗中哪几句可以看出?
已拥有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
情感解读 第二层:“忧从中来”
• 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代表作是诗歌 《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军事功绩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 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 量。
建安元年( 196年), 迎献帝都许。从此用其名义发 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 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 曹操(155 —220) 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政治措施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 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 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 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短歌行》 (共29张PPT)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短歌行》 (共29张PPT)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yuè),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jué),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zuò),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 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zàn),秬鬯 (chàng)彤弓,卢弓矢千,虎贲(bēn)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 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斧钺(yuè):古代兵器。 谲(jué):诡诈。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卢弓矢千,虎贲(bēn):勇士 武王。
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
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同“宴”(原文中讌为“讠燕”)。 匝(zā):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2]这里是借用 《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 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 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本诗开头便奠定了全诗苍凉慷慨的基调,但是否 是真正的消沉?或是别有深意?
曹操因何而“忧”?杜康好酒能否解曹操之 “忧”?
三次使用“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 枝可依”的问句有何作用?
全诗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着几方面写的?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诗主要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感情和统一天下的 雄心,为什么在诗中的开头要用如此悲凉的语句 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 短暂之意。

7.1《短歌行》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1《短歌行》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活动三:知人论世,重点赏析
• 建安十三年,54岁的曹操“挟天子 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 绍等豪强集团,统一北方,剑指江南, 而当时雄踞江南的主要是孙权和刘备。 孙、刘、曹三方势力,各有所长,各怀 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皆放榜四方,广 纳天下贤才。而四方贤才面对如此局面, 亦在犹豫观望,欲择明主而侍。
研读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引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诗里只有“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曹操自己写的,前面两句是从《诗经》借 来的,后面四句还是从《诗经》借来的。可放在这里却是恰到好处,天衣无缝,为什 么呢? 《诗经·郑风》中有几句是这样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 那青青的衣领啊,久久地萦回在我的心头,虽然我不去找你,你为什么不来给我一点音 信呢?)这充分抒发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与期盼。
曹操便借了前面两句来唱,唱得缠绵细腻,抒发的同样是相思,只不过此相思非彼相 思,曹操相思的不是情人,而是贤人。而且这种相思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已经相思了 很久了,现在依旧浓重如初,甚至更甚。为什么?因为贤才还没有相思到啊!
而后面引用的四句运用比兴的手法,描写出了主宾欢宴的场景。曹操把它放来这里, 其实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求贤的诚意的。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啊,只要你们到我这 里来,我一定极尽礼节地招待你们。”
• 南朝人钟嵘《诗品》虽然将曹操的诗置入下品,但对其评语却很准确,他说: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宋人敖陶孙《诗评》说:“魏武帝如幽燕老 将,气韵沉雄 。”曹操怀匡世之心,忧世不治,南征北讨,与群雄逐鹿,情 怀慷慨,发为诗歌,确如北地老将,气韵沈雄。
活动一:初读课文,字词梳理

jīn sè
譬如 子衿 鼓瑟

《短歌行》课件28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课件28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宴会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
曹操引用相关诗句, 并以鹿鸣起兴,表达 了自己招贤纳士的热 情 ,尊重贤才,礼待贤才。
诗句
典 故 出 处
原典中的情感
本文中的情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里 品典故,明用意部
诗句
典故出处
原典中的情感
本文中的情感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以朝露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 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
1.释字义 2.绘景象 3.点手法 4.明情感 5.析效果(字义+句意+手法+情感+效果)
例题: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两句中“沉吟”字极具表现力, 试作简要分析。
qJ 6
以何写忧——探究手法
学习任务: “用典”是本文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找出文中出 现的典故,探究其背后的情感。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扭 哲
整体感知——诗眼
曹操之忧是( )之忧,诗里说: ……书
yo

u
诵读正音

节奏 押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議,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贤才的渴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月:
把高空中的明月 喻为贤者。 再次表明 对贤才的渴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乌鹊:
说明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 还没有最后选定归宿。
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 赤子之心,表现了诗 周公之典: 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 进取精神。
对酒 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朝露”: 人生短暂
忧愁 借酒浇愁? (忧思)
“苦”:
年华易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君” “嘉宾”
能够辅佐自己建功立 业的贤才
引用古诗,婉转行
曹操
曹操诗中的名句:
铠甲生虮虱,万姓已死亡。白骨露于野,千 里无鸡鸣。 ——曹操《篙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秋风瑟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乐府歌分类:
一歌,如《襄阳歌》; 二行,如《兵车行》; 三歌行, 如《短歌行》、 《燕歌行》; 四引,如《丹青引》; 五曲,如《明妃曲》; 六吟,如《梁甫吟》; 七辞,如《明妃辞》; 八篇,如《白马篇》; 九唱,如《气出唱》, 十调,如《清平调》; 十一怨, 如《长门怨》; 十二叹, 如《梦妃叹》。
思路整理:
时感 光叹 易人 逝生 短 暂 ,
抒 求 贤 若 渴 之 情 壮表 志达 :自 统己 一的 天难 下心
艺 术 特 色
政治理想与抒情艺术 的完美统一 善用典故与比喻 庄重典雅,感情充沛
作业:
1、背诵全诗
2、翻译全诗在作业本上。
3、预习《归园田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