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论文

合集下载

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微生物检查是药品或食品安全性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而对微生物检查方法的验证是一项极其冗繁、复杂的工作,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之一。

本文结合日常工作的实际,对微生物检查方法的验证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能够对微生物检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提高药品或食品中的微生物检出率,保证人民的食品药品安全和品质。

【关键词】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影响因素所谓的药品是能够对人类疾病起到预防、诊断以及治疗功能的物质,其能够对人类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以使人类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但是药品都具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相关功能以及用料、用法。

药品具有对人类各种疾病的治疗效能,是患者解除病痛和康复的重要保证,因此药品的安全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作为药品检查中的重要项目微生物检查自然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微生物对药品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指微生物体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便可能会对患者的机体带来感染、过敏甚至中毒等病症,给患者生命带来威胁。

微生物检查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现对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内容概括如下:1 微生物检查方法验证的难题1.1 微生物的不稳定状态微生物一种只有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才进行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而当环境不适宜则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休眠,因此,不同环境和时间下的检测极可能会显示不同的检查结果[1]。

尤其对一些混于抑菌药品中的微生物,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菌药品的抑制而未被杀死,当随药品进入人体后,条件若适宜就可重新生长繁殖,从未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

而有些抑菌药物还会对待检测菌种的检查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实验条件下漏检的实例发生,最终进入患者体内,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1.2 微生物的不确定性微生物对药品的污染是一种不确定事件,造成污染的程序多种多样,包括制药环境、设备、运输、包装等多个环节,无法预测药品的污染路径和来源,同时由于药品的数量基数大,而多采取抽样式检查,对于微生物污染这个随机变量而言增加了检测难度。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对策-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对策-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对策-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加强,也更加重视微生物检验当中的质量控制,要求确保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绝对有效和及时[1].基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时刻观察卫生检验发展动态,提高微生物检验准确性。

只有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为患者病情诊断和后期治疗奠定基础。

当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在当前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当中,检验准确性还不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临床标本收集方法不正确。

如果对临床标本收集不合理或者保存不合理,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就会变得不准确。

因此,必须帮助患者做好标本收集前准备工作,做好临床标本收集和保存工作,由医疗机构专门人员负责该环节。

在进行临床标本收集的时候,要保证标本采样的科学合理性、要防止标本被环境等外界因素污染,避免标本当中的微生物细菌繁殖速度过快,保证标本运输安全性[2].另一方面是微生物检验操作人员技术不足。

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率检验工作是比较复杂的,想要保证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规范操作,必须不断拓展检验人员的知识面,要选择那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微生物检验,要完善微生物检验质量安全体系,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

另外,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掌握临床标本检验的方法,掌握标本分离和微生物培养的方法,注意选择最佳的标本取样和标本检验时间,医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最终为医学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提高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3].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对策加强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要想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必须做好 3 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这3个方面分别是落实计量认证工作、落实微生物检验有效分析工作以及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临床微生物检验_开设临床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

临床微生物检验_开设临床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

临床微生物检验_开设临床微生物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教学改革实验是自然科学得以发展的筑路师,而对学生来说是他们目前掌握知识的拐杖。

实验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1]。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这门课是医学院校培养检验人才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生物学特性都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说明。

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个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临床微生物学理论课内容繁杂、零碎,不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而目前实验课的内容多为分散孤立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每次操作的实验都是临床完整鉴定细菌操作实验中的一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且实验结果均是已知的,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方式的培养。

加上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变化,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体系中,对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明确要求。

为了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许多医学院校从诸多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检验人才,进一步提升我院在区内外培养检验人才方面的知名度笔者与教研室同事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部分改革尝试,安排学生在完成部分验证性实验、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后,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临床应变的能力。

1 调整实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这门实验教学课,大部分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大纲,开展一章一节的验证性实验,每节课所使用的菌株在课前都是已知的,每个实验的结果也都是已知的。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加深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确实有较大效果,但也慢慢发现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强调的是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但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应变的能力、综合实验的技能、设计实验的潜质等方面的培养。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系列示教视频制作应用论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系列示教视频制作应用论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系列示教视频制作应用的体会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教学;系列示教视频短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系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更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我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来的不足,制作了一套供学生实验时学习和实习时参考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收到良好的成效。

1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一样,一般是先通过任课教师对以下内容的讲解,如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的观察、实验注意事项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接下来由学生操作,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通过多次实验课程的综合,使学生学会微生物从分离、培养、观察、测定到菌种选育、分类鉴定的全过程。

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在目前教学形式下成在的不足和我们的改进方法大家都知道,由于微生物生长缓慢,一般需要24—48小时,实验慢长,教师的示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示教实验的全过程,这就给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了难度。

我们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摄像、摄影的结合,制作了一系列示教视频短片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方法,提前预知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与学生实验所得结果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内容、主要特色和解决的问题3.1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的制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图片和图象资料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三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性认识,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巩固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

医学微生物学临床的医学论文

医学微生物学临床的医学论文

医学微生物学临床的医学论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是学好医学微生物学的动力源泉。

在对教学工作的不断探索和改革中我们发现,首次的绪论课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关系到学生对教师及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通过绪论课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绪论课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人体自身肠道中的微生物与机体组织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耐药性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这一问题?曾经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逐渐揭开谜底。

这样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可以较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开启微生物知识的大门。

近年来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量的新闻报道使学生对这些病原微生物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将这些内容加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原来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使理论知识找到实际落脚点。

比如20XX年8月,美国鸡蛋因受沙门氏菌污染从而导致至少1300人受到沙门氏菌的感染。

20XX年,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豆芽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从而造成22人因生食豆芽死亡,2200人住院治疗。

此外,还有近来流行的H7N9病毒、埃博拉病毒等。

我们通过这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引入,讲解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使学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灵活多样,结合临床,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认知对象、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把课上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因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

如对于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一章节内容,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各种细菌的形态、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在细菌各论部分,选取部分教学单元由学生自主教学。

微生物检测作文

微生物检测作文

The Importance of Microbial TestingMicrobial testing is a crucial aspect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cluding healthcare, food process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t involves the identification, enume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organisms such as bacteria, fungi, viruses, and parasites. The aim of microbial testing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quality, and hygiene of products, environments, and individuals.In healthcare settings, microbial testing is essential for diagnosing infections and monitoring the spread of diseases. By identifying the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causing an infection, doctors can prescribe effective antibiotics and other therapeutic measures. Additionally, microbial testing helps hospitals and other healthcare facilities to maintain a sterile environment, reducing the risk of infections.In the food industry, microbial testing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food safety. Foods can become contaminated with harmful microorganisms during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portation. By detecting these microorganisms, food processors can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food poisoning and other illnesses caused by contaminated food.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lso relies on microbial testing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water, soil, and air. Microorganisms can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pollution, toxins, and other harmful substances. By monitoring microbial levels, environmental agencies can identify pollution sources and take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tect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In conclusion, microbial testing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ensuring the safety, quality, and hygiene of our daily lives. It helps us to diagnose infections, monitor food safet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rom pollution. With the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icrobial testing will continue to evolve and improve, providing better insights into the microbial world and its impact on our lives.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微生物检测在多个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医疗保健、食品加工和环境监测。

浅析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应用策略

浅析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应用策略

浅析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应用策略摘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细菌学检验为例,重点探讨了微生物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微生物检验;细菌临床微生物是临床医疗工作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当代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充分利用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和技术,从而不断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结果,应用简便的基本操作,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结合先进、快速的鉴定技术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发展的趋势。

1重视硬件建设细菌检验从粗放的手工劳动,发展到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在亚州首次发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的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微生物室,借助一流的设备检测出SARS病毒,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细菌生化、病毒检测、病原体确认、染色体排序等,均能通过高科技手段检测。

2重视细菌检测的基础工作细菌学检测靠自配试剂越来越不适应工作需要,应运而生的各种商品试剂让检验工作者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因此,试剂应加强鉴别和选择,避免在这个环节上影响正常工作。

3做好细菌检测的前期工作细菌检测的准确与否、客观与否,包括很多环节,如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涂片、接种、增菌、生化反应、药敏等环节。

这些环节涉及到患者、临床医生、护士、送检者、检验人员等,不难看出,样本采集是第一关,采集的时间是否恰当、是否正确,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在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等一系列问题都十分重要。

这些工作如不做好,细菌检验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甚至误导临床用药。

4注意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在细菌学检验工作中,涉及到血、尿、痰、脓、分泌物等的采集,其中下呼吸道标本是临床送检率最多的标本。

那么在留取痰标本前,临床医生首先应在用抗生素前或者停药24h后,叮嘱患者最好留取早上用清水漱口2~3次后,深部咳痰采集的第2口痰,用无菌容器封装,及时送微生物室检验。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现状与思考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现状与思考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现状与思考【摘要】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现行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和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临床微生物检验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自动化趋势提高了检验效率,但微生物耐药性仍然是一个挑战。

在临床解读方面,还有待加强。

未来发展应着眼于提升质量和效率,促进与个体化医疗的结合,为临床微生物检验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基因检测技术,快速诊断技术,自动化趋势,微生物耐药性检测,临床解读,发展方向,质量,效率,个体化医疗结合。

1. 引言1.1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并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更是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病原体对不同的抗生素可能具有不同的药敏性,只有通过微生物检验,医生才能选取最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除了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微生物检验在肠道菌群调节、免疫功能评估、癌症筛查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更好地了解机体内微生物的构成及变化,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和依据,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并最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现行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局限性1. 时间消耗: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果,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2. 检测灵敏度: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微生物的检测灵敏度有限,有些微生物可能无法被检测出来,导致漏诊或误诊的风险。

3. 多样性诊断能力: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通常只能检测到一部分微生物种类,对于某些复杂的微生物感染可能无法进行准确的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临床微生物检验
摘要新时期,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如何顺应形势的发展,积极帮助临床做好感染性疾病的救治工作已显得十分迫切。

提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一定要进行正确采集标本。

本文首先阐述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则,其次,分析了标本采集质量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

同时,就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采集质量
一、前言
在临床医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

由于新感染病的出现、耐药菌的涌现、常见感染病原谱的变迁和易感人群的不断增加,使得感染性疾病并没有象人类曾经所预料的那样随着抗感染化疗时代的到来而逐一销声匿迹。

相反,近年来感染性疾病又重新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

新时期,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如何顺应形势的发展,积极帮助临床做好感染性疾病的救治工作已显得十分迫切。

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则
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二、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应低于70%。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它杂菌污染。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细菌室。

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或伤口拭子,宜插
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细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三、标本采集质量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
标本采集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患者自行采集和医生采集。

提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一定要进行正确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感染而产生误检,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检验诊断
(一)血标本的采集:对于寒战患者和间歇性发热患者,尤其是间歇性菌血症患者,应该在其体温寒战期或上升期进行采集血液。

采集的血量儿童一般采集1~5ml,成人一般采集8~10ml。

为了有效地提高其血液培养的阳性率,采集血标本时应该掌握好其采集血的频率、部位、容量、时间等因素,另外,还应该在24h内,从患者不同的身体部位采集2~3份血样。

(二)脓标本的采集:应该将脓标本的采集置于用抗生素之前,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无细菌生长的情况发生。

因脓标本分为两种,分别是外源性和内源性,采集外源性的脓标本时,选定脓标本采集部位的时候应该选择深部的脓肿部位。

采集标本完之后,马上就送到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细菌中途死亡的问题。

而相对于采集外源性的脓标本而言,采集内源性的脓标本更加困难,需要在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病理切片。

(三)痰标本的采集:应该患者需要不断地进食,那么自然患者口腔内的菌群会随着摄入变质的食物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所以在
痰标本的采集时,务必要嘱咐患者避免使用牙膏,用干净清水漱口来清洁口腔,避免出现杂菌导致误检的情况发生。

在采集痰标本之后,应该马上用无菌器皿封装,快速送往微生物室进行检验。

对咳嗽乏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抵达气管腔内吸引痰液。

用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感染。

痰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室温下担搁数小时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呈过度生长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

(四)尿标本的采集:为避免尿标本的采集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应该要嘱咐患者认真清洗尿道口和外阴,在睡前少饮水,最好为晨尿中的中段尿。

因尿内含有大量有利于细菌生长的营养成分,所以应该尽快送检,控制在采集尿标本之后的一小时之内,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误检。

(五)其他标本采集: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时,务必要清楚厌氧培养适合于哪些标本;对于采集大便标本而言,应该将性状与颜色都较为特殊的部分直接放入无菌容器内。

四、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心得体会
(一)积极向临床医师和护士宣传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概念。

比如血培养技术改进原理,特别在提高阳性率、缩短培养结果报告时间等方面的优越性;真菌显色培养基在念珠菌快速培养和菌种鉴定中的价值;快速细菌鉴定和药敏测试仪。

临床医师只有在正确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意义后,才会积极应用于临床
工作实践,即增加了标本的送检率。

同时,还应该指导临床开展微生物标本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采样与运送方法。

微生物检验项目的选择、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标本的检验质量,是我们能否准确及时的将检验结果反馈给临床的重要保证。

(二)及时更新和评估检验方法、操作规程,提高检验质量。

微生物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学科。

近几十年来,感染的病原谱和耐药性发生许多变化,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在
不断创新和完善之中,因此定期更新和评估检验方法十分重要。

(三)协助临床正确阅读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报告单。

近年来,不少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医院感染的病原谱和药敏谱发生很大变化。

以往罕见的微生物频频出现在检验报告单上,药敏试验的方法、受试品种、结果解释也又不少改变。

临床医师对利用临床微生物检验资料发生了空前的困惑。

微生物室应积极与临床沟通,帮助解决临床医师在判读微生物检验和药敏结果报告单时的困难。

指出正常菌群、污染菌和感染菌的鉴别与判断;检验报告为少见菌或罕见菌的意义;细菌培养阴性时的可能原因;药敏试验结果判读标准和局限性等。

参考文献:
[1]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3-126
[2]李秀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4,(08):120-125
[3]刘爱芬.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04):121-124
[4]毕春霞,闰志勇,王斌.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技术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4):369-371
[5]吕治林,闻怡笑.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3,1(30):58-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