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1)

第二章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答: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
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2)复习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机械加工方法1-1 特种加工在成形工艺方面与切削加工有什么不同?答:1加工是不受工件的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机械性能的制约故可加工超硬脆材料和精密微细的零件。
2加工时主要用电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热能等出去多余材料而不是靠机械能切除多余材料。
3加工机理不同于一般金属切削加工不产生宏观切削不产生强烈的弹、塑性变形故可获得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其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热影响度等也远比一般金属切削加工小。
4加工能量易于控制和转换故加工范围光、适应性强。
1-2 简述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的表面形成原理和应用范围。
答:1电火花加工放电过程极为短促具有爆炸性。
爆炸力把熔化和企划的金属抛离电极表面被液体介质迅速冷却凝固继而从两极间被冲走。
每次电火花放电后是工件表面形成一个凹坑。
在进给机构的控制下工具电极的不断进给脉冲放电将不断进行下去无数个点蚀小坑将重叠在工件上。
最终工作电极的形状相当精确的“复印”在工件上。
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极性和脉冲的长短放点持续时间的长短控制加工过程。
适应性强任何硬度、软韧材料及难切削加工加工的材料只要能导电都可以加工如淬火钢和硬质合金等电火花加工中材料去出是靠放电时的电热作用实现的材料可加工行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及热学特性不受工件的材料硬度限制。
2电解加工将电镀材料做阳极接电源正极工件作阴极放入电解液并接通直流电源后作为阳极的电镀材料就会逐渐的溶解儿附着到作为阴极的工件上形成镀层。
并由电解液将其溶解物迅速冲走从而达到尺寸加工目的。
应用范围管可加工任何高硬度、高强度。
高韧性的难加工金属材料并能意见单的进给运动一次加工出形状复杂的型面或行腔如锻模、叶片3激光加工通过光学系统将激光聚焦成一个高能晾凉的小光斑再次高温下任何坚硬的材料都将瞬间几句熔化和蒸发并产生强烈的冲击波是融化的物质爆炸式的喷射去处。
激光束的功率很高几乎对任何难度加工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皋熔点材料、内热合金及陶瓷、宝石、金刚石等脆硬材料都可以加工也可以加工异型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熊良山课后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熊良山课后题答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熊良山课后题答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1.1 机械制造工艺概述1. 机械制造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和技术手段,将加工原料转变成为一定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零件、构件、组件或装配体。
2. 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的核心,其重要性体现在:• 提高机械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 降低机械制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2 机床与工具1. 机床是机械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生产设备,其生产能力和精度直接影响机械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2. 工具是机床切削、成形和检测的辅助手段。
常见的工具有车刀、铣刀、钻头、插板和测量工具等。
1.3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1. 金属材料的分类是按照其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来划分的。
2.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机械性能的方法。
3. 机械制造中常见的成形工艺包括:• 锻造• 模压• 拉伸• 拉拔4. 机械制造中常见的切削工艺包括:• 车削• 铣削• 钻削• 切割5. 机械制造中常见的连接工艺包括:• 焊接• 铆接• 螺纹连接6. 机械制造中常见的检测工艺包括:• 外观检测• 尺寸检测• 材料分析第二章切削加工2.1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1. 切削加工是指通过把工件加工到所需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2. 切削加工的优点包括:• 可以加工出高精度的工件。
• 可以加工出各种形状的工件。
3. 切削加工的缺点包括:• 加工效率低。
• 切削工具寿命短。
2.2 切削加工工艺1. 车削是指工件沿着旋转轴线进行切削加工的工艺。
2. 铣削是指通过刀具的旋转及行进运动和工件的进给运动,在工件表面上切出所需形状和精度的工艺。
3. 钻削是指把钻头沿着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进给运动并向工件上进行压力,形成孔洞的加工工艺。
4. 切割是指通过刀具对工件进行分离或切割的加工工艺,常见的切割工艺有切割、割、切槽和开槽等。
2.3 切削加工中的切削力与功率1. 切削力是指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矢量在切削面上的分量,是切削加工中最基本的工艺参数之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 p 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 答案 第一章

1-3 车削加工都能成形哪些表面?
答:各种回转表面和平面。如:切端面、内外圆柱
面、内外圆锥面、台阶面、成形表面(车螺纹 滚花)、
内外螺纹面、花纹面。
1-4 镗削与车削有哪些不同?
答:1)主运动不同。车削:工件旋转为主运动,而
镗削的主运动是镗刀随镗杆的一起运动,而工件不动
(在用镗床镗孔的前提下) 2)进给运动不同 车削:刀具纵向进给为进给运动。 而镗削的进给运动为工件纵向进给。 3)加工精度一般情况:车削高于镗削
状“复印”在工件上,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
波加工;激光加工则由激光非接触加工。
1-2简述电解加工,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 波加工的表面成形原理和应用范围。(1)
答:(1)电解加工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产生阳极溶解
的电化学原理,利用一定形状的负极工具,正极工具;
两极之间保持狭小间隙,流过有一定压力的电解液,随 着工具的不断进给,工件不断溶解,电解产物被电解液 带走,工具型面的形状就被“复制”到工件上,形成加 工表面。 适用:型孔、行腔、复杂表面、小直径深孔、膛线以及 去毛刺、刻印等。
第一章 机械加工方法 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制作:陈喜 编辑:杜奕
1-1特种加工成形工艺方向与切削加工有什么不同?
答:(1)切削加工是一种切削运动,一条母线沿一条 导线做一定规律的运动形成轨迹从而形成零件表面。有
三要素:母线、导线、一定规律的运动。
(2)特种加工的成形工艺可以为将工具的轮廓形
1-5简述滚切斜齿轮时的四条传动链?
1 2 uv 3 4 5 6 15 14 uy 13 7 ux 8 B12 B22 9 10 uf B11
机械制造技术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课后答案【篇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ss=txt>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p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1. 什么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指应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变形,制造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机械零件、机械装配件和机械产品的一门技术。
2.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加工、装配、调试等工艺方法,制造出合格的机械零部件和机械产品。
3.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哪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数控加工等数字化技术,提高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 精密化: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满足高精度产品的需求。
- 智能化:引入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机械设备的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控制。
- 绿色化: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 系统化:实现机械制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什么是机械零件?机械零件是指机械装配中的独立零部件,是构成机械装配的基本元素。
机械零件可以分为标准件、普通件和特殊件。
5. 机械零件的分类有哪些?机械零件可以按照用途、结构和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传动零件、支撑零件、密封零件、连接零件等。
按照结构可以分为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套类零件、筒类零件等。
按照加工工艺可以分为常规加工零件、特殊加工零件、模具加工零件等。
6. 什么是机械装配件?机械装配件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机械零件组成,通过装配与其他部件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机械设备的一种零部件。
7. 机械装配件的分类有哪些?机械装配件可以按照装配方式、功能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按照装配方式可以分为插装件、螺纹连接件、焊接件等。
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传动件、转动件、固定件等。
按照结构特点可以分为标准件、非标准件、专用件等。
8. 什么是机械产品?机械产品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机械装配件组成,通过装配和调试后,能够满足特定功能要求的一种产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教学文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 p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1-5 试为某车床厂丝杠生产线确定生产类型,生产条件如下:加工零件:卧式车床丝杠(长为1617mm ,直径为40mm ,丝杠精度等级为8级,材料为Y40Mn );年产量:5000台车床;备品率:5%;废品率: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P3、4
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场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统称工厂的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技术人员根据产品数量、设备条件和工人素质等情况把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用以指导生产,这个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1-2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P4-6
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eg:粗磨零件后对其进行表面淬火,后有精磨零件,分别为三个对立的工序。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后,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工程。
eg:在一次安装中进行车端面、倒角属于2个工位。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eg:先车大外圆,后车小外圆属于不同工步。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若分几次切削,则切削一次,称为一次走刀。
eg:粗车外圆分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P5、P10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占有某一正确位置,保持工件定位位置不变区别:安装时工艺过程的一部分,可由装夹次数衡量。
装夹是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
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详见表1-4 P8
1-6 什么是工件的定位、夹紧?试举例说明。
P12
定位: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使工件在该工序所加工表面能达到规定的尺寸与形位公差要求,在开动机床进行加工之前,必须使工件在夹紧之前就相对于机床占有某一正确的位置,此过程称为定位。
夹紧:工件在定位之后还不一定能承受外力的作业,为了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总能保持其正确位置,还必须把它夹紧,此过程称为夹紧。
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之和称为装夹误差
1-7 什么是工件的欠定位、过定位?试举例说明。
P13
欠定位:按照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被限制的定位现象
过定位:几个定位原件重复限制工件某一自由度的定位现象
1-8 试举例说明什么是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详见书P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