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自动换刀装置
数控加工系统的自动换刀装置

第二节数控加工系统的自动换刀装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数控机床向着工件在一台机床上经一次装夹可完成多道工序或全部工序加工的方向发展,从而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加工中心机床和车削中心机床。
这类机床为了完成不同工序的加工工艺,需使用多种刀具,因此必须有自动换刀装置。
自动换刀装置应满足换刀时间短、刀具重复定位精度高、刀具储存量足够、结构紧凑及安全可靠等要求。
各类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的结构取决于机床的类型、工艺范围、使用刀种类和数目。
目前数控机床使用的自动换刀装置主要有转塔式自动换刀和刀库式自动换刀二种。
一、转塔式自动换刀装置转塔式自动换刀装置又分回转刀架式和转塔头式二种,回转刀架式用于各种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机床。
转塔头式多用于数控钻、镗、铣床。
(一)回转刀架换刀回转刀架换刀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
在回转刀架各刀座安装或夹持各种不同用途的刀具,通过回转刀架的转位实现换刀。
回转刀架可在回转轴径向和轴向安装刀具。
在数控车床上,回转刀架和其上的刀具布置大致有:(1)一个回转刀架,外圆类、内孔类刀具混合放置,如图6-10所示。
(2)两个回转刀架,分别布置外圆和内孔类刀具。
如图6-11所示,上刀架的回转轴与主轴平行,用于装外圆类刀具;下刀架的回转轴与主轴垂直,用于装内孔类刀具。
图6-11 带有两个回转刀架的数图6-12 双排回转刀架外形图控车床(3)一个回转刀架,外圆类、内孔类刀具分别布置在刀架的一侧面,如图6-12所示。
回转刀架的回转轴与主轴倾斜,每个刀位上可装两把刀具,用于加工外圆和内孔。
回转刀架的工位数最多可达20余个,但最常用的是8、10、12和16工位4种。
工位数越多,刀间夹角越小,非加工位置刀具与工件相碰而产生的干涉可能性越大;在刀架布刀时要给予考虑,避免发生干涉现象。
回转刀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粗加工时切削抗力和减小刀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位移变形,提高加工精度。
回转刀架还要选择可靠的定位方案和定位结构,以保证回转刀架在每次转位之后具有高的重复定位精度。
第4章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2 刀库
统计了15000种工件,按成组技术分析,各种加工刀具所必需 的刀具数的结果是:4把刀的容量就可以完成95%左右的铣削 工艺,10把孔加工刀具可完成70%的钻削工艺,因此,14把刀 的容量就可完成70~以上的工件钻削工艺。如果从完成工件的
全部加工所需的刀具数目统计,所得结果是80%的工件完成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机械手
2. 刀库夹爪 刀库夹爪既起着刀套作用,又起着手爪的作用。如图4-19 所示为刀库夹爪图。
4.3.4 机械手结构原理
如图4-20所示,机械手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下。 机械手有两对抓刀爪,分别由液压缸1驱动其动作。当液压 缸推动机械手抓刀爪外伸时,抓刀爪上的销轴3在支架上的 导向槽2向滑动,使抓刀绕销4摆动,抓刀爪合拢抓住刀具; 当液压缸间缩时,支架2上的导向槽迫使抓刀爪张开,放松 刀具。由于抓刀动作由机械机构实现,且能自锁,因此工作 安全可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机械手
4.3.5 机械手的驱动机构
如图4-21所示为机械手的驱动机构。汽缸1通过杆6带动机械 手臂升降。当机械手在上边位置时,液压缸4通过齿条2、齿 轮3、传动盘5、杆6带动机械手臂回转;当机械手在下边位置 时,汔缸7通过齿条9、齿轮8、传动盘5和杆6,带动手臂回转。 如图4-22所示为机械手臂和手爪结构图。手臂的两端各有一 手爪。刀具被带弹簧1的活动销4紧靠着固定爪5。锁紧销2被 弹簧3弹起,使活动销4被锁位,不能后退,这就保证了在机 械手运动过程中,手爪中的刀具不会被甩出。当手臂在上方 位置从裙位置转过750时锁昆锁2被挡块压下,活动锁4就可以 活动,使得机械手可以抓住主轴和刀套中的刀具。
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设计

第六章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第一节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数控机床为了能在工件一次装夹中完成多种甚至所有加工工序,以缩短辅助时间和减少多次安装工件所引起的误差,必须带有自动换刀装置。
数控车床上的回转刀架就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所不同的是在多工序数控机床出现之后,逐步发展和完善了各类回转刀具的自动换刀装置,扩大了换刀数量,从而能实现更为复杂的换刀操作。
在自动换刀数控机床上,对自动换刀装置的基本要求是:换刀时间短,刀具重复定位精度高,有足够的刀具存储量,刀库占地面积小及安全可靠等。
各类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的结构取决于机床的形式、工艺范围及其刀具的种类和数量。
其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转刀架换刀回转刀架是一种最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常用于数控车床。
可以设计成四方刀架、六角刀架或圆盘式轴向装刀刀架等多种形式。
回转刀架上分别安装着四把、六把或更多的刀具,并按数控装置的指令换刀。
回转刀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粗加工时的切削抗力。
由于车削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刀尖位置,对于数控车床来说,加工过程中刀具位置不进行人工调整,因此更有必要选择可靠的定位方案和合理的定位结构,以保证回转刀架在每次转位之后,具有尽可能高的重复定位精度(一般为0.001~0.005mm)。
一般情况下,回转刀架的换刀动作包括刀架抬起、刀架转位及刀架压紧141等。
回转刀架按其工作原理分为若干类型,如图6-1所示。
图6-1a)所示为螺母升降转位刀架,电动机经弹簧安全离合器到蜗轮副带动螺母旋转,螺母举起刀架使上齿盘与下齿盘分离,随即带动刀架旋转到位,然后给系统发信号螺母反转锁紧。
转位刀架刀架内装信号盘上齿盘销钉端齿盘定位开电动机合下齿盘销钉n螺母弹簧安全离合器蜗轮副(a)(b)刀架凸轮凸轮拔爪棘爪上齿盘下齿盘电动机液压缸棘轮摆动阀芯(c)(e)(d)回转刀架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图6-1图6-1b)所示为利用十字槽轮来转位及锁紧刀架(还要加定位销),销钉每转一周,刀架便转1/4转(也可设计成六工位等)。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

02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 的结构与设计
刀库设计
刀库容量
根据数控机床的加工需求, 合理设计刀库容量,确保 能够存放足够数量的刀具。
刀具存放方式
采用合适的刀具存放方式, 如刀具架、刀具套等,以 便于刀具的存取和管理。
刀库布局
根据数控机床的整体布局 和加工要求,合理布置刀 库的位置和方向,以提高 换刀效率和加工精度。
例如,在发动机缸体的加工中,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刀具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数控机床 自动换刀装置可以在加工过程中自动识别需要更换的刀具,并快速、准确地完成换刀操作,保证了加 工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应用案例二:航空航天业
航空航天业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要求极高,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在航空 航天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飞机机身和机翼的制造中,需要使用大型 五轴数控机床进行加工,而大型五轴数控机床的换刀时间较长,影响了加工效率 。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换刀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同时, 由于航空航天业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精确性 和稳定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为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应用案例三:模具制造业
模具制造业是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重要应用领域 之一。在模具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刀 具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数控机床自动换 刀装置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模具的加工效率和精度 。
分类与比较
按换刀方式分类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可分为机械手换刀和机器人换刀两种 方式。机械手换刀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换 刀速度较慢;机器人换刀方式具有换刀速度快、精度高等优 点,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按刀库类型分类
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可分为固定刀库和旋转刀库两种类型 。固定刀库具有容量大、换刀速度快等优点,但结构复杂、 成本较高;旋转刀库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容量 较小、换刀速度较慢。
第2章自动换刀装置

➢ 这类换刀装置应用最广泛。
刀库装在机床的工作台上 ,这种换刀装置,直接利 用机床本身及刀库的运动 进行换刀。当某一刀具加 工完毕从工件退出后,即 开始进行自动换刀 。
现在的中小型加工中心,刀 库不是装在工作台上,而是 装在立柱上的一个托架上。 采用刀库在托架的导轨上平 行于X方向运动与主轴的上 下运动实现换刀。
2.为什么需要自动换刀装置:
• 缩短非切削时间,提高生产率,可使非切削时间减少到20
%~30%;
• “工序集中”,扩大数控机床工艺范围,减少设备占地面积; • 提高加工精度;
– 数控机床对ATC要求:
• 换刀时间尽可能短; • 刀具重复定位精度高; • 刀具储存量足够; • 结构紧凑,便于制造、维修、调整; • 布局应合理,使机床总布局美观大方; • 较好的刚性,避免冲击、振动及噪声,运转安全可靠; • 防屑、防尘装置。
第2章第三节 数控机床的自动 换刀装置
内容提要
本节将讨论数控机床的自动刀具交换装置的形 式、刀库的类型、刀具系统及选刀方式,最后将介 绍一个自动刀具交换装置的实例。
一、概述
1.什么是自动换刀装置:
• 储备一定数量的刀具并完成刀具的自动交换功能的装置 • ATC:Automatic Tool Changer
当刀库的容量大、刀具较重或机床总体布局等原因, 刀库也可作为一个独立部件,装在机床之外
刀库远离主轴,常常要 附加运输装置,来完成 刀库与主轴之间刀具的 运输。
•为了缩短换刀时间,可采用带刀库的双
主轴或多主轴换刀系统
三、刀 库
• 1、刀库的形式
(1)盘式刀库
自动换刀装置

为完成对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而设置的存储及更换 刀具的装置称为自动换刀装置(Automatic Tool Changer, ATC)。 自动换刀装置应当满足的基本要求为:
刀具换刀时间短且换刀可靠。 刀具重复定位精度高。 足够的刀具储存量。 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维修、调整。 布局合理,机床总布局美观大方。
编码识别装置
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的原理
非接触式磁性识别原理图
光导纤维刀具识别原理图
刀座编码方式
对每个刀座都进行编码,刀具也编号,并将刀具放到与 其号码相符的刀座中,换刀时刀库旋转,使各个刀座依次经 过识刀器,直至找到规定的刀座,刀库停止旋转。
如图所示为圆盘形刀库的刀 座编码装置。在圆盘的圆周上均 匀分布若干个刀座,其外侧边缘 上装有相应的刀座识别装置2。 刀座编码的识别原理与刀具编码 完全相同.
(6)主轴箱及主轴带着刀具上升;
(7)机床工作台快速向左返回,将刀库 从主轴下面移开,同时将工件移至主轴 数控立式镗铣床
下面,使主轴上的刀具对准工件的加工
面。
四、刀具交换装置
1、利用刀库与机床主轴的相对运动实现刀具交换
这种自动换刀装置只有一个刀库, 不需要其他装置,结构极为简单,然而 换刀过程却较为复杂。 另外,由于刀库置于工作台上,因 而减少了工作台的有效使用面积。这种 换刀装置多用于小型低价位的加工中心。
转塔头主轴通常只适应于工序较少,精度要求 不太高的机床,如数控钻床、铣床等。
一、自动换刀装置的型式——转塔头式换刀装置
优点: 省去了自动松、夹、装刀、卸刀以及刀具搬运等一系 列的复杂操作,从而缩短了换刀时间(仅为2s左右), 并提高了换刀的可靠性。
缺点: 由于空间位置的限制,使主轴部件结构不能设计得十 分坚实,因而影响了主轴系统的刚度。为了保证主轴的 刚度,必须限制主轴数目,否则将使结构尺寸大大增加。
自动换刀装置

5.2 刀架换刀
• 一、排刀式刀架
图5-6 排刀式刀架布置图
17
图5-7 快换台板
18
二、经济型数控车床方刀架
• 经济型数控车床方刀架是在普通车床四方刀架 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自动换刀装置,其功能和 普通四方刀架一样,有四个刀位,能装夹4把 不同功能的刀具,方刀架回转时,刀具交换一 个刀位,但方刀架的回转和刀位号的选择是由 加工程序指令控制。换刀时方刀架的动作顺序 是:刀架抬起、刀架转位、刀架定位和夹紧刀 架。为完成上述动作要求,要有相应的机构来 实现,下面就以WZD4型刀架为例说明其具体结 构,
9
三、识别装置
• 刀具(刀座)识别装置是自动换刀系统 中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 1.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 2.非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10
1.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图5-3 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1-刀柄 2-识别装置 3-触针 4-编码环
11
2.非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
• 非接触式刀具识别装置没有机械直接接 触,因而无磨损、无噪声、寿命长、反 应速度快,适应于高速、换刀频繁的工 作场合。常用的有磁性识别和光电识别。
各种类型的自动换刀 数控机床。尤其是对 使用回转类刀具的数 控镗、铣床类立式、
卧式加工中心机床。
用机械手配 合刀库进行 换刀
刀库只有选刀运动,
机械手进行换刀运 动,刀库容量大
要根据工艺范围和机 床特点,确定刀库容 量和自动换刀装置类 型。
4
二、刀具的选择 自动选刀:按数控装置的刀具选择指令, 从刀库中将所需要的刀具转换到取刀位置, 称为自动选刀。
• (1)刀架抬起 • (2)刀架转位 • (3)刀架压紧 • (4)转位液压缸复位
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自动换刀装置相关知识

6.4.1自动换刀装置的分类
无机械手的换刀装置一般把刀库放在主轴箱可以运动到的位置 ,即整个刀库或刀库的某一刀位能移动到主轴箱可以到达的位置 。刀库中刀具的存放方向一般与主轴箱的装刀方向一致。换刀时 通过主轴和刀库的相对运动执行换刀动作,利用主轴取走或放回 刀具。
无机械手换刀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换刀的可靠 性也较高。其缺点是由于结构所限刀库的容量不大,且换刀时间 较长(一般需要10~20s)。因此,多为中、小型加工中心采用。
6.4.1自动换刀装置的分类
转塔主轴头换刀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省去了自动松夹、卸刀装刀、夹紧 以及刀具搬运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明显地减少了换刀时间,提高了 换刀的可靠性;
转塔主轴头换刀方式的缺点是: 但是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和空间位置 的限制,主轴的数目不可能很多。 因此,转塔主轴头换刀通常只适用 于工序较少、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数 控机床,例如数控铣床。
6.4.1自动换刀装置的分类
(4)刀架压紧 刀架精确定位 后,电动机1继续反转,夹紧刀 架,当两端面齿增加到一定夹 紧力时,电动机停止转动,从 而完成一次换刀过程。
6.4.1自动换刀装置的分类
2.转塔式自动换刀装置 在带有旋转刀具的数控机床中,更换主轴 头换刀是一种简单的换刀方式,主轴头通 常有卧式和立式两种,而且常用转塔的转 位来更换主轴头以实现自动换刀,各个主 轴头上预先装有各工序加工所需要的旋转 刀具,当收到换刀指令时,各主轴头依次 转到加工位置,并接通主运动使相应的主 轴带动刀具旋转,而其他处于不加工位置 上的主轴都与主运动脱开。
6.4.1自动换刀装置的分类
在加工中心上,由于刀具被安装于主轴上,换刀必须在主轴 和刀库之间进行,为此,必须设计专门的自动换刀装置和刀 库,其刀具的交换方式通常可以分为无机械手换刀和带机械 手换刀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设计一、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功能、类型和应满足的要求(一) 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功能机床上的刀架是安放刀具的重要部件,许多刀架还直接参与切削工作,如卧式车床上的四方刀架、转塔车床的转塔刀架、回轮式转塔车床的回轮刀架、自动车床的转塔刀架和天平刀架等。
这些刀架既安放刀具,而且还直接参与切削,承受极大的切削力,所以它往往成为工艺系统中的较薄弱环节。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机床的刀架也有了许多变化,特别是数控车床上采用电(液)换位的自动刀架,有的还使用两个回转刀盘。
加工中心则进一步采用了刀库和换刀机械手,实现了大容量存储刀具静自动交换刀具的功能,这种刀库安放刀具的数量从几十把到上百把,自动交换刀具的时间从十几秒减少到几秒甚至零点几秒。
这种刀库和换刀机械手组成的自动换刀装置,就成为加工中心的主要特征。
(二) 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的类型按照安装刀具的数目可分为单刀架和多刀架。
例如自动车床上的前、后刀架和天平刀架。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方刀架、转塔刀架、回轮式刀架等;按驱动刀架转位的动力可分为手动转位刀架和自动(电动和液动)转位刀架。
自动换刀装置的刀库和换刀机械手,驱动都是采用电气或液压自动实现。
目前自动换刀装置主要用在加工中心和车削中心上,但在数控磨床上自动更换砂轮,电加工机床上自动更换电极,以及数控冲床上自动更换模具等,也日渐增多。
数控车床的自动换刀装置主要采用回转刀盘,刀盘上安装8~12把刀。
有的数控车床采用两个刀盘,实行四坐标控制,少数数控车床也具有刀库形式的自动换刀装置。
图3—122a是一个刀架上的回转盘,刀具与主轴中心平行安装,回转刀盘既有回转运动又有纵向进给运动(S纵)和横向进给运动(S横)。
固3—122b为刀盘中心线相对于主轴中心线倾斜的回转刀盘,刀盘上有6~8个刀位,每个刀位上可装两把刀具,分别加工外圆和内孔。
图3—122c装有两个刀盘的数控车床,刀盘1的回转中心与主轴中心线平线,用于加工外圆l刀盘2的回转中心线与主轴中心线垂直,用以加工内表面。
图3—122d 安装有刀库的数控车床,刀库可以是回转式或链式,通过机械手交换刀具。
图3—122e是带鼓轮式刀库的车削中心,图中3为回转刀盘,上面装有多把刀具,4是鼓轮式刀库,其上可装6~8把刀,5是机械手,可将刀库中的刀具换到刀具转轴6上去,6可由电动机驱动回转进行铣削加工,7为回转头,可交换采用回转刀盘3和刀具转轴6,轮翻进行加工。
(三) 机床刀架自动换万装置应满足的要求1) 满足工艺过程所提出的要求。
机床依靠刀具和工件间相对运动形成工件表面,而工件的表面形状和表面位置的不同,要求刀架和刀库上能够布置足够多的刀具,而且能够方便而正确地加工各工件表面,为了实现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完成多工序加工,所以要求刀架、刀库可以方便地转位。
2) 在刀架、刀库上要能牢固地安装刀具,在刀架上安装刀具时还应能精确地调整刀具的位置,采用自动交换刀具时,应能保证刀具变换前后都能处于正确位置。
以保证刀具和工件问准确的相对位置。
刀架的运动精度将直接反映到被加工工件的几何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上,为此,刀架的运动轨迹必须准确,运动应平稳,刀架运转的终点到位应准确。
而且这种精度保持性要好,以便长期保持刀具的正确位置。
3) 刀架、刀库、换刀机械手都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由于刀具的类型、尺寸各异,重量相差很大,刀具在自动转换过程中方向变换较复杂,而且有些刀架还直接承受切削力。
考虑到采用新型刀具材料和先进的切削用量,所以刀架刀库和换刀机械手都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使切削过程和换刀过程平稳。
4) 可靠性高。
由于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在机床工作过程中,使用次数很多,而且使用频率也高,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它的可靠性。
5) 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是为了提高机床自动化而出现的,因而它的换刀时间应尽可能缩短,以利于提高生产率。
目前自动换刀装置的换刀时间统计见表3-18,而且还在进一步缩短。
6) 操作方便和安全。
刀架是工人经常操作的机床部件之一,因此它的操作是否方便和安全,往往是评价刀架设计好坏的指标。
刀架上应便于工人装刀和调刀,切屑流出方向不能朝向工人,而且操作调整刀架的手柄(或手轱)要省力,应尽量设置在便于操作的地方。
二、机床刀架及其转位、定位机构设计(一) 机床上的刀架刀架是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夹持切削用的刀具,因此其结构直接影响机床的切削性能和切削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刀架的结构与性能体现了机床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
图3-125是卧式车床的四方刀架,当逆时针转动手柄1通过销子2带动轴套3、4和端面凸轮5回转,抬起定位销7继续逆时针转动手柄1,由销子8带动四方刀架转位。
转位后靠弹簧10将钢球9压在刀架坐的圆锥孔内,实现方刀架粗定位,然后,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1,端面凸轮被复位,定位销7在弹簧6的作用下,重新插入另一定位孔内完成精定位,继续转动手柄1,则依靠螺纹夹紧刀架。
为了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人们经常采用自动上、下料,自动装卸工件,自动交换刀具等措施。
卧式车床刀架只能装四把刀,加上尾架也最多装五把刀。
而有些零件加工表面很多,需要更多的刀具才能完成。
因而出现了将尾架去掉,在此位置上安装能纵向移动的多工位转塔刀具,这样在转塔上可装六把刀具,加上前刀架、后刀架,这样就可使刀具增加到10把以上,形成转塔车床,这样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就可以加工完更多的表面(图3—126)只不过这种转塔刀架的转位换刀一般由液压来完成的。
图3—127是半自动转塔车床的转塔刀架装配图,转塔刀架鞍座1在进给油缸活塞2的驱动下沿床身三角形导轨和平导轨作纵向进给运动。
转位时鞍座退回床身尾部,松夹油缸的下腔进高压油,活塞12带动刀架体5抬起,端面齿盘7、8脱离啮合,同时端面齿形离合器10结合。
转位时由油缸活塞14上的齿条,带动转位齿轮9,离合器10、轴I、刀架体5转位。
调整活塞杆14上的档块位置(图中未显示)可以控制刀架体正确地转过60°或120°。
转位后由弹簧销6粗定位,最后松夹油缸上腔通压力油、刀架体随即被压下,端面齿盘在新的位置啮合,完成精定位,重复定位精度较高。
这时当上腔通以20kg/cm2。
压力油时,将产生6.5t夹紧力,足够满足切削工作的需要。
刀架上可以安装六组刀具、顺序转位,依次参加切削,也可间隔安装三组刀具进行切削实现三工步或六工步两种半自动循环。
刀架转位的同时,通过轴1下端的齿艳传动轴V上的齿轮,再经一对锥齿轮传动六角花轴11(总传动比为1:1),六角花轴11六个面上的挡块,可分别控制相应的六组刀具纵向进给韵极限位置。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床,它的刀架一般都采用自动(电气或液压)转位方式。
图3—128所示为一般经济型数控车床采用的自动转位刀架,转位时,微电机通过齿轮,蜗杆蜗轮带动丝杠转动,使丝杠螺母连同方刀架一起上升,使端面齿脱离啮合。
当螺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粗定位销插人斜面槽,粗定位开关发信号,停转、控制系统将该位置的编码与所需刀具编码加以比较,如相同,则选定此位,控制系统指令电动机反转,由于斜面销的棘轮作用,方刀架只能下降而不能转动。
使端面齿轮啮合(即精定位)。
当方刀架下降到底后,电动机仍继续回转,使方刀架被压紧。
当压紧力(弹簧力)到达预定值(一般为切削力的两倍)时,压力开关发出停机信号,整个过程结束。
(二) 机床刀架的转位机构设计从前面介绍的几种刀架结构看,卧式车床采用手柄进行双向自动分度旋转转轴、端面凸轮、销子带动方刀架转位;转塔车床转塔刀架则采用油缸活塞齿条、齿轮、转动刀架体转位;电动机驱动转位机构。
.1.液压(或气动)驱动的活塞齿条齿轮转位机构这种由液动机驱动的转位机构调速范围大、缓冲制动容易,转位速度可调,运动平稳,结构尺寸较小,制造容易,因而应用较广泛,而转位角度大小可由活塞杆上的限位档块(图3—127)来调整。
也有采用气动的,气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速度可调,但运动不平稳,有冲击,结构尺寸大,驱动力小。
故一般多用在非金属切削的自动化机械和自动线的转位机构中。
2.圆柱凸轮步进式转位机构这种转位机构依靠凸轮轮廓强制刀架作转位运动,运动规律完全取决于凸轮轮廓形状,如图3一132所示。
圆桂凸轮是在圆周面上加工出一条两端有头的凸起轮廓,从动回转盘(相当于刀架体)端面有多个柱销,销子数量与工位数相等。
当圆柱凸轮按固定的旋转方向运动时,B销先进人凸轮轮廓的曲线段,速时凸轮开始驱动回转盘转位,与此同时A销与凸轮轮廓脱离,当凸轮转过180。
时转位动作终止。
B销接触的凸轮轮廓由曲线段过渡到直线段,同时与B销相邻的C销开始与凸轮的直线轮廓的另一侧面接触。
此时即使凸轮继续旋转,回转盘也不会转动,在此间歇阶段B销和C 销同时与凸轮直线轮廓两侧接触,限制了回转盘的转动,此时刀架即处于预定位状态,至此全部分度(转位)动作完成。
由于凸轮是一个两端开口的非闭合曲线轮廓,所以当凸轮正反转时均可带动刀盘作正反两个方向的旋转。
这种转位机构转位速度高、精度较低,运动特性可以自由设计选取但制造较困难、成本较高,结构尺寸较大。
这种转位机构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中的逻辑电路或PC程序来自动选择回转方向。
以缩短转位辅助时间。
3.伺服电动驱动的刀架转位现代技术的发展,可以采用直线(或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蜗杆、蜗轮(消除间隙)实现刀架转位,转位的速度和角位移均可通过半闭环反馈进行精确控制加以实现,如图3-133所示。
(三) 定位机构设计目前在刀架的定位机构中多采用锥销定位和端面齿盘定位。
由于圆柱销和斜面销定位时容易出现间隙,圆锥销定位精度较高,它进人定位孔时一般靠弹簧力或液压力、气动力,圆锥销磨损后仍可以消除间隙,以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
1.端齿盘定位端齿盘定位由两个齿形相同的端面齿盘相啮合而成(图3-134),由于啮合时各个齿的误差相互抵偿,起着误差均化的作用,定位精度高。
齿盘的齿形角一般有2 等于90°和60°两种。
齿盘的齿数z的选择应根据所要求的分度数以及齿盘外径D的大小来确定。
齿形半角a和齿数z与齿顶半角⊄的关系一般齿盘外径均在100~800mm之间。
且参数z、齿形角α,外径D,定位基准孔径d,重合厚度均已标准化。
2.端齿盘定位的特点(1) 定位精度高由于端齿盘定位齿数多,且沿圆周均布,向心多齿结构,经过研齿的齿盘其分度精度一般可达士3”左右,最高可达0.4”以上,一对齿盘啮合时具有自动定心作用。
所以中心轴的回转精度、间隙及磨损对定心精度几乎没有影响,对中心轴的精度要求低,装置容易。
(2) 重复定位精度好由于多齿啮合相当于上下齿盘齿的反复磨合对研,越磨合精度越高,重复定位精度也越好。
(3) 定位刚性好,承载能力大两齿盘多齿啮合。
由于齿盘齿部强度高,并且一般齿数啮合率不少于90%,齿面啮合长度不少于60%,故定位刚性好,承载能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