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ppt课件

阅读本文,我们能感受到文中情节结 构的跌宕曲折。
阅读本文,我们能感受到文中精妙无 比的景物点染。
心声
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要求 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遭到老师的拒绝,后在意外 情况下终于如愿以偿。故事揭示了家庭生活和义 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小说 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 情节叙述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给人以心灵的 震撼。
青春誓言 我微笑、乐观、自信、坚强; 我轻松、积极、不卑、不亢; 我健康、豁达、心胸宽广; 我将百折不挠,去实现理想; 我要不断超越,走向明天,走向辉煌!
步入青春,自我独立,个性逐步形成。为 了让自己青春的脚步迈得雄健有力,给自 己写个青春的座右铭吧!
古往今来,有许多智者和哲人,以他们的 洞察力和智慧,总结出许多人生的警言名 句,你可以把它们摘录下时警醒自己。
全文具有如下美点: 出色的环境渲染 细腻的心理刻画 逼真的细节描写 平实的语言风格
我的叔叔于勒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写一个普通小 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充分描述了菲利普 夫妇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 的态度,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 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阅读本文,我们能感受到文中丰富深 刻的主题内蕴。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
单元学习目标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 环境三要素。
2.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 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注意培养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 意图,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分析、体会、品味 小说,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技法指导】 怎样才能把少年时代的生活写得精彩呢? 你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剪辑生活中的片断 2.选取片断中的重点 3.注意重点中的细节 4.把握细节中的情感
阅读本文,我们能感受到文中精妙无 比的景物点染。
心声
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要求 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遭到老师的拒绝,后在意外 情况下终于如愿以偿。故事揭示了家庭生活和义 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小说 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 情节叙述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给人以心灵的 震撼。
青春誓言 我微笑、乐观、自信、坚强; 我轻松、积极、不卑、不亢; 我健康、豁达、心胸宽广; 我将百折不挠,去实现理想; 我要不断超越,走向明天,走向辉煌!
步入青春,自我独立,个性逐步形成。为 了让自己青春的脚步迈得雄健有力,给自 己写个青春的座右铭吧!
古往今来,有许多智者和哲人,以他们的 洞察力和智慧,总结出许多人生的警言名 句,你可以把它们摘录下时警醒自己。
全文具有如下美点: 出色的环境渲染 细腻的心理刻画 逼真的细节描写 平实的语言风格
我的叔叔于勒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写一个普通小 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充分描述了菲利普 夫妇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 的态度,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 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阅读本文,我们能感受到文中丰富深 刻的主题内蕴。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
单元学习目标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 环境三要素。
2.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 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注意培养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 意图,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分析、体会、品味 小说,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技法指导】 怎样才能把少年时代的生活写得精彩呢? 你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剪辑生活中的片断 2.选取片断中的重点 3.注意重点中的细节 4.把握细节中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复习课件(共41张PPT)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三┃ 典型例析
例2 改错型 病句修改。 下面两个句子都出自中学语文教材,都有问题。请你选择一 个句子作答。(两个句子都选的,只评阅前一句) (1)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 壁”。 有老师认为应该改为:“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 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你的看法呢? (2)他的眼神即使到美国治好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 深一脚浅一脚。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二┃ 典型例析 答题指导 推荐语要在把握作品整体或局部内容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思
想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技巧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启迪 等角度出发,以较准确的、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述,激发人们的阅 读兴趣,尽可能地起到宣传推荐的效果。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二┃ 典型例析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二┃ 典型例析
┃典型例析┃
例1 选取下列名著中的一部,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主 人公的评价。
《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 情 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 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三┃ 典型例析
这个句子应该做点修改表达的意思才能清楚。请写出你修改 后的句子。
[答案] (1)原文加了“的”字后,使“漂白了的四壁”变成 了偏正短语,与“大开光明之路”动宾短语不一致,并且这个偏 正短语不能作主语“它”的谓语。“漂白了四壁”是动宾短语, 能作主语“它”的谓语,即“它大开……它漂白……”。(2)“即 使”改为“虽然”,“治好后”改为“治疗过”,“也”改为 “但”。
第专题复习三┃ 典型例析
例2 改错型 病句修改。 下面两个句子都出自中学语文教材,都有问题。请你选择一 个句子作答。(两个句子都选的,只评阅前一句) (1)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 壁”。 有老师认为应该改为:“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 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你的看法呢? (2)他的眼神即使到美国治好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 深一脚浅一脚。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二┃ 典型例析 答题指导 推荐语要在把握作品整体或局部内容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思
想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技巧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启迪 等角度出发,以较准确的、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述,激发人们的阅 读兴趣,尽可能地起到宣传推荐的效果。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二┃ 典型例析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二┃ 典型例析
┃典型例析┃
例1 选取下列名著中的一部,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主 人公的评价。
《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 情 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 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新课标(RJ)
第专题复习三┃ 典型例析
这个句子应该做点修改表达的意思才能清楚。请写出你修改 后的句子。
[答案] (1)原文加了“的”字后,使“漂白了的四壁”变成 了偏正短语,与“大开光明之路”动宾短语不一致,并且这个偏 正短语不能作主语“它”的谓语。“漂白了四壁”是动宾短语, 能作主语“它”的谓语,即“它大开……它漂白……”。(2)“即 使”改为“虽然”,“治好后”改为“治疗过”,“也”改为 “但”。
【最新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复习课(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 人回味无穷。﹎﹎,﹎﹎,﹎﹎,﹎﹎。
①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
②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③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
事
④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不仅仅是
镜头前的美食
答案:④①③②
复习检测(二)
雪地烤红薯(2011南京中考题)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 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 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
当堂训练
后顺序概述“我”和“他” 之间的故事。 2.“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 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 析。 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 析。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4、(2014兰州)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 入文中横线处,使文段语意连贯。
复习指导(二)
内容:本单元课文 方法:自学、对学、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时间:15分钟 要求:划出文章中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
用
要点归纳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 的空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渲染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烘托人物形象 5.表现人物性格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
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
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
①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
②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③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
事
④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不仅仅是
镜头前的美食
答案:④①③②
复习检测(二)
雪地烤红薯(2011南京中考题)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 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 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
当堂训练
后顺序概述“我”和“他” 之间的故事。 2.“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 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 析。 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 析。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4、(2014兰州)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 入文中横线处,使文段语意连贯。
复习指导(二)
内容:本单元课文 方法:自学、对学、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时间:15分钟 要求:划出文章中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
用
要点归纳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 的空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渲染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烘托人物形象 5.表现人物性格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
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
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专题课件全套

) B
A.囫囵
B.踝骨
不屑置辨
芒刺在背
过眼烟云
万恶不赦
C.童瑶
D.羡慕
隐姓埋名
浩瀚无边
囫囵吞枣
宜然自得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A.赫然
B.醋粟
遮天蔽日
山崩地裂
固执已见
难以质信
C.虬须
D.智叟
乐此不疲
无精打彩
万籁俱寂
睡眼惺忪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伸长脖子等着被杀害。( 引颈受戮 )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儿。采,兴致 。 (3)无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比喻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 (4)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蝼 蚁(ló u) 断壁残垣 (yuá n) . . B.绯 红(fēi) 隐匿 (lì ) 吹毛求疵 (cī) . . . C.戏谑 (xuè ) 荇 藻(xì nɡ) 奄 奄一息(yān) . . . D.咀嚼 (jué ) 干瘪 (bǐ) 海市蜃 楼(shè n) . .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荫 庇(yīn) .
)
鼋鼍 ( yuán )( tuó ) 鲋 鱼( fù .. . 文梓 ( zǐ ) 楩 楠( pián ) . . 豫 章( yù ) 文轩 ( xuān ) . .
)
守圉 ( yù ) 畎 亩( quǎn ) 亲戚畔 之( pàn ) 傅说 ( yuè ) . . . . 曾 益( zēnɡ ) 夫 环而攻之( fú ) 箪 ( dān ) 蹴 ( cù ) . . . . 法家拂 士( bì ) 羹 ( ɡēnɡ ) . . 弗 ( fú ) 死亦我所恶 ( wù ) . . 相 梁( xiànɡ ) 鹓 ( yuān ) . . 醴 泉( lǐ . ) 鸱 ( chī . ) 濠 梁( háo ) . 鱼( tiáo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第四单元 复习课
复习目标
• 1、通过复习议论文的相关常识 ,能识记基础知识 • 2、通过复习重要作家作品,能学会记忆作者的方法 • 3、通过复习重点字词成语,能掌握易错点
复习指导 一
• 学生结合下面的知识梳理,掌握议论文相关常识。
知识梳理一:议论文的特点及三要素
• (一)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 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 1.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 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 2.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3.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其主要建树在哲学
方面。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
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随
笔》的主要内容是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
4、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
• 6、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 7、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 8、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 9、孜zī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10、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第14课生字词
• 1.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世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课指不作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 • 2.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 3.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 4.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世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课指不作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 • 5.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6.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 7.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 •
复习目标
• 1、通过复习议论文的相关常识 ,能识记基础知识 • 2、通过复习重要作家作品,能学会记忆作者的方法 • 3、通过复习重点字词成语,能掌握易错点
复习指导 一
• 学生结合下面的知识梳理,掌握议论文相关常识。
知识梳理一:议论文的特点及三要素
• (一)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 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 1.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 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 2.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3.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其主要建树在哲学
方面。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
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随
笔》的主要内容是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
4、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
• 6、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 7、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 8、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 9、孜zī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10、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第14课生字词
• 1.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世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课指不作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 • 2.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 3.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 4.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世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课指不作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 • 5.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6.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 7.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 •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课件 专题四 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

【解析】“等候客人说‘久违’”表述错误。“久违”一般对很久没有见面的 人说,表示客气的说法。而等候客人一般说“恭候”。
二、名著阅读 (一)《儒林外史》 1.下面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 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喜 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C.王冕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正面形象,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为 同情劳动人民、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D.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他原是穷秀才,为人老实,受人欺侮,中举后能同情百姓,为民请命。
(二)选择题 8.(2022·河池)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用“拙 见”,请教他人时常用“赐教”。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C.说、记、铭、表、序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其中“表”是臣子给皇帝的奏章, 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京剧的代表剧目 主要有《霸王别姬》《天仙配》《牛郎和织女》等。 【解析】《天仙配》《牛郎织女》都是黄梅戏剧目。
语文 九下 人教版 专题四 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
一、文学、文化常识 (一)填空题 1.《海燕》是__苏__联_____(国别)作家___高__尔__基____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 曲”《__春__天__的__旋__律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__海__燕__之__歌_____》。作者的主要作品 有自传体小说《__童__年_____》《___在__人__间______》《___我__的__大__学_____》等。 2.《孔乙己》选自《___呐__喊___》,作者___鲁__迅____是我国伟大的 ___文__学__家__、__思__想__家__、__革__命__家_____,著有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狂__人__日__记__》, 代表作有散文集《__朝__花__夕__拾____》,散文诗集《_野__草___》,杂文集《__坟____》 《___热__风_____》《___且__介__亭__杂__文_____》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共38张PPT)

2、《变色龙》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 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 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 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 愚昧的社会病苦。
3、《溜索》
本文通过描写滇西马帮飞渡峡谷的 故事,表现了马帮相互信任、团结协作 的团队精神,赞美了他们勇敢接受人生 的挑战、乐观面对人生风雨的处世态度。
身强力壮,样样在行
“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 “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
媳 “小妇祖的宗眼儿睛!!””语言
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
口苦心甜,溺爱孙儿
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
口……一阵风冲下河坡……手戳着他
们的鼻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
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
灵 顽 皮
屈又憋闷
一丈青原是《水浒传》 中扈三娘的绰号。她是 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 强,一双刀神出鬼没, 更有用绳套的绝技,阵
一丈青大娘 前用绳套捉人十分厉害
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 不平。方圆二三十里,找不出能够招架几 个回合的敌手,是个英雄豪杰。因而得此 雅号。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 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 外貌
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中华经典诗文是个bān lán多姿的世界,是前人留下的瑰宝。让我 们徜徉其中,反复品味,直至得其jīng suǐ。
答案;斑、斓、精、髓
要点归纳
• ①根据形声字特点,记住字的音形。 • ②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乱用繁体字。 • ③尽量多用字典,养成好习惯。 • ④避免受到不规范的广告语的误导; • ⑤在语境中认读汉字,理解记忆; • ⑥强化练字,坚持在作业中练字。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PPT 人教版 (共77张PPT)

“生物入侵者”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 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举例子、列数字
中 考 链 接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 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 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 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 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 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 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 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 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选自(故宫博物 院》)——2010年荆州 ①语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②语段突出说明了大殿里的“龙”,说说这样 写的用意。
ráo
妖娆
hán
成吉思汗
qiǎng bǎo
襁
褓
pǔ
田圃
强聒不舍
xiè dú
亵渎
pián
骈进
wù
心无旁骛
承蜩 佝偻
gōu lóu
tiáo
yè
扶掖
ruì záo
枘 凿
阴晦
huì
猹
chá
五行
xí ng
xùn
潮汛
è
chī
愕然 嗤笑
sè
瑟索
深黛 惘然
dài wǎng
zì suī
范例:“心”与“必”
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
会成为必然。
示例1:“人”与“大”:
人懂得了约束自己,也就真 正长大了。
:“人”与“大”:
人能够承担重任,就变 得伟大了。
示例2;“上”与“下”:追求
的方向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生 境界的高低。 示例3:“玉”与“主”:都有 王者风范,只是机遇不同,存于 内心则为玉,施展出来则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ōngjǐng( 憧憬 )
chányú( 朦 lónɡ(
单于 ) 胧)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1
上册 第一单元 ┃ 基础积累
3.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惟余:只剩。 秦皇:指秦始皇嬴政。 射雕:比喻善射。
B.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宋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
) 喑.哑( yīn
)
) 襁.褓.( qiǎngbǎo )
) 颤.抖( chàn )
) 沉浸.(
jìn )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0
上册 第一单元 ┃ 基础积累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代天 jiāo(
骄)
润如油 gāo( 膏 )
成吉思 hán( 汗 )
qī(
栖
)息
xuānrǎng( 喧嚷 )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呵,有一只鹰 曾卓 呵,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中 有一只鹰在飞翔 它飞得那么高呵 白云紧贴着它的翅膀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7
上册 第一单元 ┃ 阅读理解
呵,俯望着闪光的彩色的大地 鹰在高空中自由地盘旋 它的健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 就有着多么辽阔的蓝天
字里行间都透着阳刚气。 (3)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________
了。 A.探访 犹疑 解除 B.探询 疑惑 解除 C.探询 犹疑 解决 D.探访 疑惑 解决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3
上册 第一单元 ┃ 基础积累
5.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C.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D.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解析] 正确的应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 远方/飘来
PPT学习交流
5
专题测试卷一 字词 专题测试卷二 文学常识 专题测试卷三 名句默写 专题测试卷四 名著导读 专题测试卷五 病句修改 专题测试卷六 口语交际 专题测试卷七 综合性学习 专题测试卷八 信息提取与概括 专题测试卷九 仿写 专题测试卷十 句子连贯
PPT学习交流
6
专题测试卷十一 专题测试卷十二 专题测试卷十三 专题测试卷十 四 专题测试卷十五
3
专题复习五 专题复习六 专题复习七 专题复习八
试卷讲评
上册 第一、二单元过关测试卷 上册 第三单元过关测试卷 上册 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 上册 第五单元过关测试卷 上册 第六单元过关测试卷
PPT学习交流
4
下册 第一、二单元过关测试卷 下册 第三、四单元过关测试卷 下册 第五单元过关测试卷 下册 第六单元过关测试卷 阶段综合测试卷一(月考一) 阶段综合测试卷二(月考二) 阶段综合测试卷三(期末一) 阶段综合测试卷四(月考三) 阶段综合测试卷五(月考四) 阶段综合测试卷六(期末二) 阶段综合测试卷七(期末三)
4.学会仿写和续写。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9
上册 第一单元 ┃ 基础积累
┃基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莽.莽( 折.腰( 田圃.( 留滞.( 蓑.衣( 静谧.( 微漾.(
mǎng zhé
pǔ zhì suō mì yànɡ
)
妖娆.( ráo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风骚.(
sāo )
) 禁锢.(
gù
C.妖娆:娇艳美好。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弯弓:拉弓。
D.风骚:原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里的《离骚》。 须:等到。 俱:都。
[解析]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2
上册 第一单元 ┃ 基础积累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1)雨说,我来了,我来______四月的大地。 (2)刚接到作品时我有一些________,因为作者是男性,
语文
九年级上、下册合订
新课标(RJ)
PPT学习交流
1
章节复习
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一 单元复习二 单元复习三 单元复习四 单元复习五 单元复习六
PPT学习交流
2
单元复习七 单元复习八 单元复习九 单元复习十 单元复习十一 单元复习十二
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一 专题复习二 专题复习三 专题复习四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5
上册 第一单元 ┃ 基础积累
7.文学常识填空。 (1)《沁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词_____,沁园春是_词__牌__名_
,雪是题__目____。作者毛泽东,字润__之____,笔名子任。中国人民 的伟大__领__袖______,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 ________思__想家、_____军__事_家、________家,诗人,书法家。
(2)《雨说》选自《_郑__愁__予__诗__的__自__选__Ⅰ_》,作者是 __郑__愁__予____,台湾__诗__人______。
(3)《星星变奏曲》选自《____上__海__文__学____》,作者是 ___江__河_____。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6
上册 第一单元 ┃ 阅读理解
标点符号 文言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PPT学习交流
7
单元复习一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8
上册 第一单元 ┃ 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理解它 们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 涵的深刻性。
3.体会诗歌的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诗 歌的主旨。
呵,鹰,蓝天的骑士 你也有你的歌么 更高更高地飞吧,鹰 生命的歌要唱得更响,更响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8
上册 第一单元 ┃ 阅读理解
呵,有一只鹰在高飞 怀着真正的鹰的心 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狂风暴雨 有时驮负着阳光白云 8.诗中的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在构思立意上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4
上册 第一单元 ┃ 基础积累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偶 )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对偶、夸张 )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对偶、比喻 ) (4)欲与天公试比高。( 拟人 )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语文·新课标(RJ)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