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东煤矿矿井瓦斯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瓦斯防治技术路线

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瓦斯防治技术路线

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瓦斯防治技术路线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就比如说煤矿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错的。

目前我们国家煤矿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煤矿在挖掘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事故。

尤其是煤矿瓦斯事故会多发,并且从长时间的研究中,发现此类灾害事故有很多的因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管理以及技术等三方面的因素。

对于煤矿瓦斯事故的研究,需要深入到事故本身,必须要从两方面加强其管理,需要强化管理以及监督事项。

煤矿瓦斯地质的特征决定了瓦斯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根据煤矿瓦斯地质特征进行防治,加强技术水平。

随着这些年我们国家生产线以及科研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其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以及法律法规制定的非常严格。

必须要加强经济管理制约、安全法则法规、建立安全监督体系等,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管理监督,这样也能取得一个比较良好的效果,不过,这些也需要一个改善的过程。

不管是技术还是监督管理。

或者是装备等方面,这几年也有一定的进步,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煤矿瓦斯地质特征瓦斯防治技术路线引言煤矿事业在我国中的发展也是非常不错的,不过煤矿瓦斯事故时有发生。

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区域,都有煤矿事业,煤矿事业的发展都在不断完善中。

不过,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多的地质灾害问题,这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煤炭在开发的时候,其在还事项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加强煤炭开采事故的防治,显得非常的重要。

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而且也能够加强我国煤炭事业的长远发展。

根据煤矿瓦斯地址的特征研究出相应的技术防止路线刻不容缓。

在煤矿开采中,有很多的事故,就比如说山体滑坡、沟壑、矿井突水等这样的问题,当发生这些地质灾害的时候,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还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害。

当前在我们国家,其煤矿在不断的发展中,对于灾害事项的处理是越来越完善的。

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就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瓦斯防治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分析。

矿井瓦斯概况

矿井瓦斯概况

矿井瓦斯概况1、煤层瓦斯赋存瓦斯的赋存情况:本矿区可采煤层(16、17、18)均为高瓦斯高变质煤,同煤层的瓦斯含量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瓦斯含量逐渐增大。

在平面上,沿煤层走向呈现不均衡性。

A5~A2勘探线之间瓦斯含量较高,A5勘探线以南次之,A2勘探线以北瓦斯含量偏低。

由于井田内煤层受地质条件的影响,瓦斯含量较高,且该煤系地层煤质机械强度低,透气性差,游离态和吸附态的瓦斯一般不容易释放。

在采掘过程中,游离态和吸附态的瓦斯会在瞬间释放,大量瓦斯涌入工作面造成瓦斯超限事故。

16煤层平均可采厚为2.88m,瓦斯含量为12.16—18.28m3/t,平均含量为15.62m3/t(不含残存瓦斯含量);2009年4月24日,在11608运顺19号钻场往前1米处迎头右帮取样实际测定的16煤瓦斯含量Q为16.3963m3/t(不含残存瓦斯含量)。

17煤层平均可采厚度1.2m,(局部有尖灭现象,局部可采),瓦斯平均含量为14.68m3/t(不含残存瓦斯含量);2010年2月28日,在11704运顺迎头距开门点29.35米处取煤样测得的17煤的瓦斯含量Q为4.2502m3/t(不含残存瓦斯含量,上部保护层16煤已开采)。

18煤层平均可采厚度3.18m,瓦斯含量为6.20—24.35m3/t(不含残存瓦斯含量),平均含量为16.41m3/t;2009年10月4日,在二采区二中车场反石门揭煤前取样化验,测得18煤Q值为17.9673 m3/t(不含残存瓦斯含量)。

2、突出危险性鉴定国家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煤科分院对M16、M17、M18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2006年11月)结论如下:①对16煤层鉴定结论:在目前采掘范围内不能认定16煤层为突出煤层,但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当瓦斯压力一旦达到或超过0.74MPa时,16煤层即可确认为突出煤层,重庆煤科院测定的16煤最大瓦斯压力为0.52MPa,我矿在11609外轨顺掘进时测得16煤的最大瓦斯压力为0.9MPa,故16煤为突出煤层。

煤矿井下灾害发生前预兆(瓦斯涌出预兆、顶板冒顶前预兆、冲击地压灾害、硫化氢涌出预兆)

煤矿井下灾害发生前预兆(瓦斯涌出预兆、顶板冒顶前预兆、冲击地压灾害、硫化氢涌出预兆)

煤矿井下灾害发生前预兆一、瓦斯涌出预兆瓦斯涌出前,一般都有预兆:1.煤层结构变化、层理紊乱、煤层变软、变暗、变干燥、易粉碎;煤层倾角变大,厚度变化大;煤层出现断层、裂隙带发育、波状起伏、煤岩严重破坏等。

2.工作面矿山压力增大、掉渣、片帮、煤壁外鼓等。

3.瓦斯涌出量增大或忽大忽小。

4.煤层中有煤炮声,岩缝、煤墙顶板等裂隙中发出丝丝的响声或蝉鸣般的尖叫声。

5.若巷道有水,则有气泡从中冒出。

二、自然发火之前的预兆煤炭在自燃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分析,判断煤炭的自燃发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预兆特征有:1.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巷道中出现雾气或巷壁“挂汗”。

2.风流中出现火灾气味,如煤油味,松香味,臭味等。

3.从煤炭自燃地点流出的水和空气较正常的温度高;煤壁温度高于正常温度。

4.当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时,人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如头痛,头晕,精神疲乏。

5.已封闭采空区一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高并呈数量级变化,CO浓度相对增大,O2浓度相对降低,且采空区气体发现C2H4,即可判定采空区自燃。

三、顶板冒顶前预兆(一)采煤工作面冒顶的预兆1.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老顶断裂发出闷响。

2.掉碴;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现象增加,随后就会出现顶板掉渣现象,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就越大。

3.煤体压酥,片帮煤增多;冒顶前煤壁所受的压力增加,煤壁变得松软,片帮煤增多。

4.顶板裂隙增多,裂缝变大。

5.顶板出现离层突然增大或者离层值变化较大。

6.漏顶;架前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出现漏顶;漏顶如不及时处理,顶板围岩会继续冒落,造成冒顶。

7.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8.顶板淋水明显增加。

9.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大面积明显增大,安全阀开启,支架高度明显下降。

(二)采煤工作面容易发生冒顶的地点1.开切眼附近;在这个区域顶板上部硬岩基本顶三边都受煤柱支撑不容易下沉,为下部软岩层直接顶的下沉离层创造条件。

2.地质构造带(断层、褶曲)附近;在这些地点顶板下部直接顶岩层破断后易形成大块岩体并下滑。

青东煤矿层滑构造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毕业论文

青东煤矿层滑构造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青东煤矿层滑构造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THE EFFECT FORM INTERLAYER GLIDING STRUCTURE TO THE STABILITY OF COAL SEAMIN QINGDONG COAL MINE学院(部):地球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地质09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授2013年 6 月10 日摘要层间滑动构造是指由层间滑动派生出来的层内揉皱和层内断层,它是发育在煤系地层中的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

层滑构造在煤层及其顶底板中滑动现象极为普遍,是导致煤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青东煤矿82煤层的层间滑动构造普遍发育,严重影响矿井的生产安全建设。

本文通过分析青东煤矿82煤的层滑构造表现形式,来分析该构造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青东煤矿,层滑构造,煤层稳定性ABSTRACTThe interlayer gliding structure, which was scrunch and faults in seams derived from interlayer gliding, was a special tectonic in coal measure strata. It is very common for sliding phenomenon in coal seam and its roof and floor. However, it’s became the main factor for unstable coal seam, for it wildly developing in the 82 coal seam in Qingdong coal mine, and, i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By means of the pattern of manifestation of interlayer gliding structure in 82 coal seam of Qingdong coal mine,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effect from this structure to the stability of coal seam.KEY WORDS:Qingdong Coal Mine; Interlayer Gliding Structure;The stability of coal seam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前言.. (1)1.1层滑构造简述 (1)1.2层滑构造的研究内容 (1)1.3 层滑构造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1.4 层滑构造研究现状 (2)2 区域地质概况 (3)2.1 区域地层 (3)2.2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3)3井田地质概况 (7)3.1井田自然地理 (7)3.2矿井概况 (7)3.3井田地层特征 (8)3.4井田煤层特征 (11)3.5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12)3.6矿井地质构造分布特征 (12)4层间滑动构造及其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 (14)4.1概述 (14)4.2 82煤层层滑构造表现形式 (14)4.3 煤层稳定性的内容 (21)4.4层滑构造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 (22)5结论 (24)参考文献谢辞1前言1.1层滑构造简述层间滑动构造(简称层滑构造)是指由层间滑动派生出来的层内揉皱和层内断层,它是发育在煤系地层中的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

青东矿井82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优化设计

青东矿井82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优化设计
( fi ei n eerhIstt f olId sy ee2 0 4 ,C ia He s na dR sac tueo a n ut ,H fi 3 0 1 hn ) eD g ni C r
Ab ta t T e mie s f t r d cin wa e t ce y t emie g s D et h ub rtd n e h o 7、 8 e l f sr c : h n aey p o u t sr s td b n a . u ot e o t u s a g ri t e N . o i r h n 2s a l lo
能力为 1 8 M/ 。井 田总体构造形态 为走 向北 西 一近东 西 , . 0 ta
局部略有转折 ,向北东 、北 倾斜 的单斜 ,井 田构 造复 杂程
度 为 中等 偏 复 杂 。
矿井主要开采煤层为 7 煤层 ,平均总厚度 为 64 m。 、8 .9
煤 层 倾 角 一般 为 1。 2 。 局 部 为 5 ~ 。 。煤层 顶 底 板 为泥

2 1 第 9期 0 1年
青东矿井 8 2采 区巷 道 布 置 方 案 优 化 设 计
严 求 应
(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 究院 ,安徽 合 肥 20 4 ) 3 0 1

要 :矿 井 瓦斯 制 约着煤 矿 的安 全 生产 , 由于青 东矿 井 7 煤层 具 有 突 出危 险性 ,本 着 、8
安 全 生产 ,缩短 工期 的原 则 ,文 章针 对 8 2采 区地 质 特征 ,结合 淮北矿 区 生产 经验 ,提 出 了两种
8 2采 区巷 道布 置方案 ,并 成功 的进行 了方案优化 选择 。 关键 词 :煤 与 瓦斯 突出 ;采 区设计 ;巷 道布 置 ;方案 比选 中图分类 号 :T 8 2 D 2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7 0 5 ( 0 1 0 -0 40 6 1— 9 9 2 1 ) 90 0 -3

青藏东缘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矿压协同防治

青藏东缘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矿压协同防治

青藏东缘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矿压协同防治祝俊奇【摘要】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带某煤矿为例,根据其同时存在冲击矿压、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基于冲击矿压、瓦斯突出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分析两者共同特征,提出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共同作用下的开采防治措施,运用松动爆破,合理选择开拓和开采方法,煤层注水,加强支护等方法防治冲击矿压,以及运用抽采瓦斯,预测预报与开采解放层等方法防治特定地质条件下的煤与瓦斯突出。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and pressure bump of a coal mine of Longmen-shan zone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the autho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wo common characteris-tics by theoretical study and field practice and proposes the mining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pressure bumpby loose blasting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exploration ,mining method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and support reinforcement and for preventing coal and gas outburst under specif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by gasdrainage ,fore-cast and mining solutions layer .【期刊名称】《江西煤炭科技》【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4-6)【关键词】冲击矿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防治;冲击防治;松动爆破【作者】祝俊奇【作者单位】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康泰公司,四川成都61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3青藏高原东缘习惯上称龙门山地区,四川龙门山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附近区域地质构造变形强烈,地应力较大。

浅谈青东煤矿的环境地质情况及其影响预测评价(王伟,等)

浅谈青东煤矿的环境地质情况及其影响预测评价(王伟,等)

浅谈青东煤矿的环境地质情况及其影响预测评价王卫黄儒林(淮北矿业(集团)勘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北 235047)[摘要]通过青东煤矿环境地质现状的的分析,预测该矿将来采掘活动可能引起的地质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突水等,综合分析,青东煤矿煤层开采后地质环境质量属不良。

[关键字]青东煤矿;环境地质现状;影响预测1 前言矿井未来的采掘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及地质影响。

主要有地表沉降与塌陷地质灾害、矿井排水和生活污水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煤矸石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粉尘(TSP)、噪声、矿井突水、瓦斯突出、煤尘爆炸、热害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现就青东煤矿环境与地质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未来的状况。

2 环境地质现状2.1 地质灾害本矿位于淮北平原,矿井范围内地形平坦,基岩封闭完好,不存在发生各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由于开采导致产生地质灾害的几率不大。

矿井目前只是巷道掘进还没有进行工作面回采,因此,目前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不明显。

2.2 矿井建设以来采掘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1)矿区土地资源现状矿山开采活动将改变原来的土地用途,对土地资源有一定影响。

由于煤炭资源尚未开采,目前没有形成地面沉降和塌陷,矿井附近农业作物和其它植物正常生长,说明矿井建设还没有对周边土壤及植被资源环境造成影响。

(2)矿区水资源现状新生界松散层第一、二含水层(组)地下水是本矿供水水源,同时也是附近农民生活饮用和农业生产灌溉的水源。

由于矿井大量排放水导致水位下降。

通过对其水质化验,发现矿区水质质量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一、二类标准。

(3)废弃物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对矿区附近煤矸石进行检测,煤矸石中的有害物质远低于规定标准,符合相关要求。

矿区附近排放的废弃物中有害元素较多。

对于生活垃圾,将采用封闭式的垃圾车外运,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集中无害化处理,未对环境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本矿附近没有大型工业及影响地质环境的污染源,地表水质稍有污染,地下水质良好,声环境、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青东煤矿地温异常成因研究

青东煤矿地温异常成因研究

青东煤矿地温异常成因研究摘要:基于地质学和热力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青东煤矿现今地温场的控制因素。

在大地区域地质背景下,地质构造、地下水活动、松散层、岩浆岩、煤层等对地温场都不同程度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青东煤矿地温异常主要分布在81采区,此处异常主要是由于F11深部导水,将地下深处的热水输送至浅部,首先是较厚煤层和浅部较厚断层带的阻热作用使地热上传受阻,大量异常热被储存在主采煤层以下,再就是地下深处传来的热水参与水平向径流,并在沿途加热围岩,使之产生异常。

关键词:地热、地温异常、地下水、构造1 研究背景随着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以及我国煤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在开采煤炭方面遇到多种多样的地质问题[1]。

矿井向深部延伸,地温问题尤为突出。

矿井高温异常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包括井田内的断裂构造、褶皱构造、新地层厚度、岩浆侵入及地下水活动等方面。

淮北煤田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资源供应地,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高温热害问题愈发突出[2]。

青东煤矿位于临涣镇西南4km处的李小庙至大刘家一带,在矿井中南部相邻的四采区和81采区内,104轨道大巷9#钻场实测水温36.9℃,2#钻场实测水温达39.9℃,6#钻场水温达40℃。

利用水温反算地温梯度超过正常值2.5℃/hm和3.1℃/hm,在水平向呈现地温差异大,垂向上地温异常的现象,而四采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为地下水活动潜在的良好通道。

研究青东煤矿温度场特征及地温异常产生的原因、形成机制,尤其是地温异常与地质构造等问题,对合理、有效、经济地进行矿井热害治理与地热资源开发具有的现实意义。

2青东煤矿地温基础资料和热参数测试分析2.1 水质化验通过对81采区、四采区地热水与三采区灰岩水进行取样,从常规水化学、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及14C测定地下水年龄分析得出:2.1.1常规水化学:三采区太灰水样分布集中,水化学相似程度高,地下水径流环境相对稳定,而地温异常的四采区内水样阳离子之间差距较大,四采区内太灰沉积受构造影响明显,且四采区内长期大量排水,使得地下水水化学场不断发生变化,地下水径流条件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e Engineering 矿山工程, 2018, 6(1), 16-24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journal/mehttps:///10.12677/me.2018.61003Ga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f Qing Dong Coal MineLiang Xue1, Duoxi Yao1, Ziming Li2, Hao Zhang1, Ningning Zhu11Schoo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2Qing Dong Coal Mine of Huaibei Mining Group Co., Ltd., Suixi AnhuiReceived: Jan. 2nd, 2018; accepted: Jan. 16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AbstractTo avoid gas accident caused by local gas accumulation in Qing Dong coal mine, this paper showed that there was some local enrichment in certain section of the minefield by means of Langmuir Equation conversion, which was based on gas content corresponding to each measuring point, ac-cording to more than 200 data of the actual gas pressure measured under the shaft in the mine-field. The content of gas was measured during whole area exploration stage through desorption,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gas content of the 7, 8 and 10 coal seam was lower than that of 8 m3/t. In the light of the coal mine gas emission in the 7, 8, and 10 coal seam in recent months, the amount of gas emission of the 7 coal and 8 coal was large, and the gas emission of the 10 coal seam was small. The absolute gas emission was less than 40 m3/min, so it is known that this mine is a low gas mine.KeywordsQing Dong Coal Mine, Gas Pressure, Desorption Method, Langmuir Equation, Gas Content, GasEmission青东煤矿矿井瓦斯地质特征薛凉1,姚多喜1,李子明2,张好1,朱宁宁11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淮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青东煤矿,安徽濉溪收稿日期:2018年1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摘要为预防青东煤矿的局部瓦斯积聚造成瓦斯事故,本文根据二百多处本矿区在井下实际测得瓦斯压力数据,薛凉等通过朗格谬尔方程换算,根据各测点对应的瓦斯含量,得出井田内部分区段存在局部富集现象。

同时在全区勘探阶段通过解吸法对瓦斯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区内7、8、10主采煤层瓦斯含量较低,均在8 m3/t以下。

根据近几个月来本矿井7、8、和10主采煤层的井下瓦斯涌出量情况,7煤和8煤具有较大的瓦斯涌出量,10煤层瓦斯涌出量较少,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40 m3/min,可知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关键词青东煤矿,瓦斯压力,解吸法,朗格谬尔方程,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煤炭是我国现阶段使用的主要能源,在一次性能源中约占70%,并且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瓦斯灾害[1]。

我国较为系统地开展瓦斯地质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进入80年代得到较大发展。

著名安全专家杨力生教授提出治理瓦斯必须走瓦斯地质的道路,并首创了瓦斯地质学科,为瓦斯涌出预测提供了新思路[2] [3]。

张玉贵等人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构造对煤体的动力学特征及煤岩学特征的影响[4]。

张子敏(1998, 2005)从板块构造运动学说入手,分析地质构造演化历史,研究构造演化对瓦斯的生储盖条件的影响,有效的预测了矿区、矿井、采区、釆面的瓦斯情况[5]。

随着煤矿开采地质条件的越趋复杂性以及开采深度向纵向深度发展的趋势,矿井瓦斯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煤与瓦斯突出现象造成人员伤亡、井巷破坏现象将更加严峻[6]。

煤矿瓦斯灾害在矿井自然灾害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对矿井瓦斯地质的研究迫在眉睫。

青东煤矿是近年来新建的矿井,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矿井地质构造条件相对比较复杂,矿区内发育有大中型断裂构造,且互相交叉彼此切割;纵横穿插有小断层,次级褶曲相对较发育,煤层起伏变化较大并伴有煤层变薄尖灭。

本文在前人对青东煤矿瓦斯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将二百多处井下实测的瓦斯压力数据进行换算,发现井田内部分区段瓦斯含量存在局部富集现象,在矿井开采过程中要给予高度重视。

2. 矿井位置及范围青东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李小庙至大刘家一带,行政区划属濉溪县,井田东距宿州市、北东距淮北市均为45 km [7]。

矿井东以大刘家断层为界,西止F9断层,南以石炭系太原组顶界灰岩露头线为界,北至F19断层和3-2煤层−1200 m水平投影线,东西长约13 Km,南北宽约3.5~6.5 Km [8],矿区面积54.1394 km2。

矿井构造纲要图见图1。

3. 煤层区内地层中的二叠系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主要的含煤地层,主要的含煤地层的平均总厚度为880.8 m [9]。

自上而下含1、2、3、4、5、6、7、8、10、11计十个煤(层)组,含煤7~18层,煤层平均总厚度为17.19 m,含煤系数1.95%。

其中3-2、7、8-1、8-2、10煤层等五层煤为可采煤层,各可采煤层具体特征见表1,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12.41 m,占全部煤层总厚度的72.19%,7、8-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10],平均厚6.53 m,占可采煤层厚度的53%。

其它不可采煤层不稳定,煤层起伏变化薛凉等Figure 1. Structure outline map of mining area图1. 研究区构造纲要图Table 1. Status of main recoverable coal seam表1. 主要可采煤层赋存状况煤层厚度平均厚度稳定性顶底板岩性3-2煤层0~3.01 1.39 不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个别点见有细砂岩或中砂岩。

7煤层0~5.12 1.75 较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均以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仅个别点见有细砂岩或中砂岩。

8-1煤层 1.09~5.57 2.83 较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均以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仅个别点为细砂岩。

8-2煤层0.64~13.48 4.78 较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均以泥岩为主,次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个别顶板见有细砂岩。

10煤层0~5.59 1.66 不稳定煤层10煤层顶板以砂岩为主,次为粉砂岩泥岩。

较大,常尖灭或相变为炭质泥岩。

4. 矿井瓦斯压力表2、表3为井下实测的瓦斯压力数据,从表中可见7煤实测瓦斯压力为0.08~1.70 MPa;平均值为0.54;8煤瓦斯压力为0.01~1.51 MPa,均值为0.50 MPa;10煤层实测瓦斯压力为0.12~0.26 MPa,均值为0.13 MPa。

5. 矿井瓦斯含量5.1. 地勘阶段瓦斯含量测试结果全区勘探阶段共采取瓦斯样品109个,样点105个,其中合格样品89个,合格样点85个。

可采煤层中合格瓦斯样品101个,合格样点97个;其它煤层合格样品5个;合格样点3个。

测试方法为解吸法,资料的取舍原则为剔除不合格样品后每个样点取其最大值。

在地勘阶段,由于薛凉等Table 2. Summary of the measured data of gas pressure and the results of gas content calculation in the 7 coal seam表2. 7煤层井下实测瓦斯压力数据及瓦斯含量计算结果汇总表区域钻孔位置煤层标高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区域钻孔位置煤层标高瓦斯压力瓦斯含量82采区728腰巷1# −529.5 0.12 2.62 82采区728机巷22#钻场−554 0.26 5.12 82采区728腰巷2# −537.5 0.28 5.44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5#钻场−490 0.7 10.57 82采区728腰巷3# −522.5 0.23 4.63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7#钻场−479 0.63 9.88 82采区728腰巷4# −528.2 0.26 5.12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9#钻场−470 0.63 9.88 82采区728腰巷5# −518.3 0.19 3.94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11#钻场−463 0.67 10.28 82采区728腰巷6# −515.2 0.14 3.01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13#钻场−491 0.69 10.47 82采区728腰巷7# −508.5 0.21 4.29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15#钻场−488 0.76 11.12 82采区728腰巷8# −517 0.12 2.62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19#钻场−479 0.69 10.47 82采区728腰巷9# −514 0.15 3.2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20#钻场−499 0.75 11.03 82采区728腰巷10# −515 0.09 2.01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23#钻场−447 0.71 10.66 82采区728腰巷11# −513 0.11 2.42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24#钻场−506 0.73 10.85 82采区728腰巷12# −514 0.08 1.8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钻场−540 0.71 10.66 82采区728钻场−585 0.56 9.13 83采区3#瓦斯抽排巷2#钻场−550 0.42 7.45 82采区728机巷1#钻场−595 0.85 11.89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3#钻场−541 0.65 10.08 82采区728机巷3#钻场−587.8 0.55 9.02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5#钻场−536 0.68 10.37 82采区728机巷5#钻场−582.5 0.52 8.68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7#钻场−530 0.51 8.56 82采区728机巷7#钻场−577.2 0.48 8.2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9#钻场−527 0.64 9.98 82采区728机巷9#钻场−574.3 0.45 7.83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1#钻场−534 0.27 5.28 82采区728机巷11#钻场−557.5 0.39 7.05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3#钻场−515 0.72 10.75 82采区728机巷13#钻场−566 0.51 8.56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5#钻场−522 0.76 11.12 82采区728机巷14#钻场−561 0.43 7.58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7#钻场−505 0.62 9.77 82采区728机巷15#钻场−554.5 0.37 6.77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9#钻场−503 0.68 10.37 82采区728机巷16#钻场−559 0.41 7.32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21#钻场−504 0.69 10.47 82采区728机巷18#钻场−556.5 0.31 5.9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23#钻场−510 0.68 10.37 82采区728机巷20#钻场−555 0.29 5.6 84采区3#瓦斯抽排巷25#钻场−513 0.63 9.88 82采区82轨道上山−576 0.9 12.29 工业广场东翼回风石门−565 1.7 16.82 井底车场副井井筒−618 1.2 14.33 井底车场西翼轨道大巷−585 1 13.03 井底车场副井清理斜巷−620 1 13.03 工业广场东翼胶带机斜巷−551 0.2 4.11薛凉等Table 3. Summary of the measured data of gas pressure and the results of gas content calculation in the 8 and 10 coal seam 表3. 8和10煤层井下实测瓦斯压力数据及瓦斯含量计算结果汇总表区域钻孔位置煤层标高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区域钻孔位置煤层标高瓦斯压力瓦斯含量82采区13回风揭煤测压1# −564 0.41 7.84 82采区728机巷3#钻场−615.3 0.65 10.78 82采区13回风揭煤测压2# −561 0.5 9.04 82采区728机巷5#钻场−610 1.2 15.27 82采区13回风揭煤测压3# −559 0.26 5.5 82采区728机巷7#钻场−605 0.66 10.89 81采区814,2#钻场1# −560 0.01 0.26 82采区728机巷9#钻场−601 0.64 10.67 81采区814,3#钻场1# −547 0.25 5.33 82采区728机巷11#钻场−571.5 0.47 8.66 81采区814,11#钻场1# −517.5 0.15 3.44 82采区728机巷14#钻场−596.5 0.52 9.29 81采区814,7#钻场1# −550.5 0.05 1.24 82采区728机巷15#钻场−578.5 0.53 9.42 81采区814,8#钻场1# −526 0.01 0.26 82采区728机巷16#钻场−584.5 0.56 9.77 81采区814,9#钻场4# −544 0.01 0.26 82采区728机巷18#钻场−581.5 0.39 7.56 81采区814,测压孔1 −562.5 0.2 4.42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4#钻场−518 0.79 12.16 81采区814,测压孔2 −559 0.05 1.24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6#钻场−508 0.81 12.34 81采区814,测压孔3 −565.5 0.1 2.39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8#钻场−499 0.79 12.16 81采区814,测压孔4 −564 0.08 1.94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10#钻场−465 0.87 12.87 81采区814底抽巷揭煤孔1# −569 0.01 0.26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12#钻场−483 0.85 12.69 81采区814底抽巷揭煤孔2# −558 0.12 2.82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14#钻场−491 0.79 12.16 81采区814底抽巷揭煤孔3# −556 0.01 0.26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18#钻场−503 0.8 12.25 82采区814风巷1# −536.5 0.28 5.84 83采区2#瓦斯抽排巷21#钻场−502 0.68 11.09 82采区814风巷2# −540 0.36 7.11 82采区2#瓦斯抽排巷22#钻场−506 0.75 11.79 82采区814风巷3# −542 0.2 4.42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4#钻场−565 1.1 14.62 82采区814风巷下口1# −530 0.28 5.84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6#钻场−565 0.9 13.12 82采区814风巷下口2# −539 0.48 8.79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8#钻场−550 0.7 11.3 82采区824机巷1# −505 0.54 9.54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0#钻场−541 0.52 9.29 82采区824机巷2# −506 0.19 4.23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2#钻场−532 0.85 12.69 82采区824风巷1# −548 0.85 12.69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4#钻场−515 0.4 7.7 82采区824风巷2# −546.3 0.78 12.07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6#钻场−517 0.69 11.2 82采区824风巷3# −540.5 0.01 0.26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18#钻场−523 0.72 11.5 82采区82边界上山1# −558 0.2 4.42 83采区3#瓦斯抽排巷20#钻场−503 0.5 9.04 82采区82边界上山2# −559 0.01 0.26 82采区3#瓦斯抽排巷22#钻场−543 0.85 12.69 82采区82边界4#钻场1# −557 0.61 10.35 83采区3#瓦斯抽排巷24#钻场−532 0.81 12.34 82采区82边界4#钻场2# −556 0.36 7.11 85采区3#瓦斯抽排巷26#钻场−535 0.69 11.2 82采区728联巷1# −551 0.32 6.5 86采区3#瓦斯抽排巷28#钻场−559 0.79 12.16 82采区728联巷2# −547 0.22 4.79 井底车场东翼轨道石门−585 0.65 10.78 82采区728联巷3# −545 0.19 4.23 82采区82采区四中车场−615 0.4 7.7 82采区82轨道上山−606 0.62 10.46 工业广场东翼胶带机斜巷−565 0.25 5.33 82采区82轨道上山−612 1 13.9 104采区104轨道石门1#(10煤) −591.6 0.12 2.1 工业广场东翼回风石门−565 1.51 17 104采区104轨道石门2#(10煤) −593.5 0.26 4.09 82采区728钻场−585 0.64 10.67 104采区1044风巷(10煤) −547 0.01 1.19 104采区1044机巷1#(10煤) −576.2 0.11 2.06 104采区1044机巷2#(10煤) −565 0.01 2.19薛凉等采取样品质量、操作失误和测定方法缺陷等原因,地勘煤层瓦斯含量测值并不全部真实可靠,在利用他们时,必须进行包括去伪存真、测值校正等内容在内的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分析原则如下:1) 集气法瓦斯含量测值需要乘1.2的系数进行校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