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山区现状共50页文档
贵州丘陵山区蔬菜种植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贵州丘陵山区蔬菜种植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贵州位于中国西南,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湿润,土地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在贵州丘陵山区,蔬菜种植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受限于地形复杂和气候条件,蔬菜种植业机械化生产一直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贵州丘陵山区的实际情况,分析蔬菜种植业机械化生产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蔬菜种植业机械化生产现状1. 土地形状复杂:贵州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块不规则、起伏较大,难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 农业劳动力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日益普遍,导致农田劳动力短缺,难以保证传统的人工耕作。
3. 技术水平不高:蔬菜种植业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耕作模式,缺乏机械化生产所需的高技术支持。
以上种种问题使得贵州丘陵山区的蔬菜种植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蔬菜种植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二、发展对策1. 推广适应山地的农业机械针对贵州丘陵山区的地形特点,需要发展适应山地的农业机械设备,如小型拖拉机、插秧机、喷雾器等,以适应地形的不规则和起伏较大情况。
还可以探索开发一些具有山地特色的农机产品,提高机械化生产的适用性。
2. 强化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针对贵州丘陵山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需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工作,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技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可通过出台政策扶持山地蔬菜种植业机械化的发展,如提供农机购置补贴、发放耕地扶持奖补等,鼓励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推动山地蔬菜种植业机械化生产。
4. 加强科技技术研发加强对山地蔬菜种植业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研发,开发适应山地蔬菜种植的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和工具,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适用性和效率。
贵州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贵州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地貌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高程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
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贵州省发展现状

贵州省发展现状贵州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内陆省份,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以下是贵州省发展的一些现状:一、经济发展:贵州省以农业为基础,兼有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贵州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贵州省发展了一批工业重点项目,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现代化煤炭和电力、非金属矿采选业等。
服务业方面,贵州省加强对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等行业的支持,培育出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和文化产业园区。
旅游业也成为贵州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黔东南、黔南等地的自然风景和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二、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区域交通状况。
省内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地区间的联系和贵州与其他省份的交流。
此外,贵州省还推动了信息化建设,提升了互联网和通信的覆盖范围。
三、生态保护:贵州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实施条块结合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设。
同时,贵州省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
四、教育和科技:贵州省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了人才培养和科技水平。
贵州省建立了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教学环境。
此外,贵州省还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际的合作交流,推进教育和科技资源的共享。
综上所述,贵州省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以及教育和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然而,也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克服面临的挑战,推动贵州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山丘陵的省份。
近年来,贵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贵州经济发展的一些现状:
一、产业结构优化
贵州经济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工业和服务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旅游和金融等新兴产业在贵州得到了积极推进和扶持,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二、扶贫工作取得突破
贵州作为中国的贫困省份之一,扶贫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措施,贵州省积极攻克脱贫攻坚的难题,很多贫困地区已经摆脱了贫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投资环境改善
贵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贵州地理环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大力推动。
贵州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贵州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产业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未来,贵州将继续聚焦创新驱动,加强区域合作,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贵州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贵州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贵州黔西南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地起伏,是户外运动的绝佳场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兴起,山地户外运动在黔西南州越来越受欢迎。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等,因此有必要研究当前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以推动其健康发展。
一、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现状1.1 运动项目多样化黔西南州地势险峻,适宜开展登山、徒步、攀岩、骑行、溯溪等户外运动项目。
各种运动项目的丰富性吸引了大量运动爱好者前来体验。
1.2 潜在市场广阔黔西南州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是户外运动的理想场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和休闲娱乐需求增加,户外运动市场潜力巨大。
1.3 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目前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人才匮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阻碍了其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2.1 设施不完善黔西南州登山、徒步、攀岩等项目所需的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如登山路径不清晰、标识不明确、安全设施不足等,给户外运动爱好者带来安全隐患。
2.2 管理不规范目前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的管理存在一定混乱,缺少专业的管理团队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一些不法分子乘机从事违法活动。
2.3 安全隐患较大山地户外运动属于高风险项目,缺乏规范的安全管理和紧急救援能力,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将带来严重后果。
2.4 人才短缺开展山地户外运动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如登山导游、救援人员、体能训练师等,但目前黔西南州缺乏相关人才支持,制约了运动项目的发展。
三、对策研究3.1 完善设施建设要推动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健康发展,必须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包括修建清晰标识的登山路径、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出行条件等,提升运动体验,降低安全风险。
3.2 加强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的户外运动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运动活动方案、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救援预案,加强对运动项目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活动,维护运动环境的良好秩序。
贵州发展现状

一、贵州省概况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地貌的显著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这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
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全省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人口约3474万。
贵州河网密度高,自然落差大,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可开发量为1683万千瓦。
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全省潜在资源量2400余亿吨,保有资源储量逾500亿吨,列全国第五位,是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被誉为“江南煤海”。
贵州省交通便利,铁路以贵阳为中心,黔桂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湘黔铁路四条铁路干线贯穿贵州,营运里程达1468公里。
贵州公路通车里程达3万余公里,省内有5条国道线和30条省线干线,基本形成以贵阳为中心、沟通贵州各市县的公路网。
到“十二五”末,贵州将建成45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民用航空已开通贵阳至香港以及贵阳至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重庆、昆明、桂林、厦门、西安、海口、长沙、武汉等26余个城市的航线。
二、贵州省产业发展现状工业是贵州经济的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能源、优势原材料、烟酒等支柱产业为支撑,以特色食品、民族制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工业体系。
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市区联网,“西电东送”格局基本形成,能源工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8.6%;全省电力装机容量1324万千瓦,外送能力达到400万千瓦,五年新增装机容量824万千瓦,是建国以来前51年总和的1.7倍;原煤产量和发电量分别为1.06亿吨和786.78亿千瓦时。
结合贵州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举例说明引种。

结合贵州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举例说明引种。
明清两代,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与汉族人口大量移入,“中原式”农业生产技术在贵州广为传播,农业生产面貌起了显著变化。
在种植业方面,不但扩大了水稻种植,而且引种了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在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玉米的引种和推广,对于山区开发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贵州是典型的“山国”,在全省17.6128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山地占87%,丘陵占10%,平地(包括山间盆地及河谷阶地)仅占3%。
贵州又是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区,碳酸岩石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
贵州土地资源的情况是:山多地少,土多田少,旱地多而水田少,而且土层簿,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水利灌溉差,耕作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
明代以前,贵州“不患无地而患无人”,耕作技术落后,土地利用率低。
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深广旷土弥望,田家所耕,百之一尔”。
当时开垦的地方,大都是“水泉冬夏常注之地”,农田主要集中在“坝子”,而缺乏水源的山区,或盛行“刀耕火种”农业,或“共弃而不顾”,有大量荒地存在。
广大山区,粮食作物以杂粮为主,有小米、红碑、荞子、豆类、大麦、小麦、燕麦等,总谓之“麦获”。
包汝辑《南中纪行》说:“罗鬼禾谷,燕状如麦,外皆糠,内有芥一粒,色黄可食。
群苗以此为面,每人制一羊皮袋,盛装数升,途中遇饥辄就山润调食,谓之香面。
燕麦在罗鬼遍地有之,利赖盛多。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说:“乌撒,风气刚劲而多寒,故梗稻难植,人所资以生者,惟苦养、大麦而已。
”可见,黔西北地区,主要以种植苦养、大麦、燕麦为主。
其他山区也大抵如此。
陈鼎《黔游记》说:“贵西苗九种,……居高山大等中,不产稻,唯食苦养杂粮。
”由于贵州宜种水稻的地方不多,广大山区所种的杂粮又多为低产作物,因而在客观上限制着经济发展,不可能养活较多的人口。
明未清初,玉米传入贵州,逐渐成为山区主粮,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玉米即玉蜀黍,俗称包谷。
它原产美洲,歌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始传往欧洲、亚洲各国,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明代嘉靖年间。
贵州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贵州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贵州黔西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黔西南州具有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如徒步、登山、攀岩、山地自行车等。
由于种种原因,黔西南州的山地户外运动发展尚不够完善,本文将就该地区山地户外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黔西南州的山地户外运动发展。
一、贵州黔西南州山地户外运动现状分析1. 自然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黔西南州地处丘陵山地区,地势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
该地区还拥有众多的山地徒步、攀岩、登山等户外活动的最佳场所。
由于开发利用不足,这些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很多地方仍然处于未开发状态,吸引力不足。
2. 缺乏专业化的运动场地和设施当前,黔西南州的山地户外运动发展尚不完善,市场上缺乏专业化的运动场地和设施。
登山爱好者和攀岩爱好者在进行这些运动时,经常面临场地选择困难,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这限制了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和推广。
3. 缺乏相关人才和专业团队山地户外运动需要有相关的专业人才和团队才能进行有效的运营和管理。
当前黔西南州的山地户外运动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和团队的支持,这使得山地户外运动的规模和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1. 加大对山地户外运动资源的开发力度为了推动黔西南州的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山地户外运动资源的开发力度。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户外运动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提高其吸引力和利用价值。
也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确保运动活动的可持续性。
为了提升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水平,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适时建设和完善专业化的运动场地和设施。
这包括徒步道、攀岩场所、登山基地、山地自行车道等。
这样可以提高山地户外运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加强人才培训和团队建设为了提高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水平,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培训和团队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贵州的山区现状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