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
出口外销货物的会计账务处理分录

出口外销货物的会计账务处理分录
1、销售货物时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之后到了月末计算出“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计算出“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月末计算出“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企业出口的货物在办理退税后,如果发生退货或退关,需要补交已经退回的税款,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即可。
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本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各行业企业所从事的不同活动而有所区别,如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产品销售收入”;交通运输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交通运输收入”;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商品销售收入”;建筑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工程结算收入”;房地产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房地产经营收入”;其他行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经营收入”。
企业在填报主营业务收入时,一般根据企业会计“损益表”中有关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上年累计数填写。
【老会计经验】外贸企业出口退回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老会计经验】外贸企业出口退回消费税的会计处理免征消费税的出口应税消费品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应税消费品或通过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按规定直接予以免税的,可不计算应缴消费税。
2.通过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时,如按规定实行先税后退方法的,按下列方法进行会计处理:(1)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应在计算消费税时,按应缴消费税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
实际缴纳消费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应税消费品出口收到外贸企业退回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发生退关、退货而补缴已退的消费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将应税消费品出口后,收到税务部门退回生产企业缴纳的消费税,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将此项税金退还生产企业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发生退关、退货而补缴已退的消费税,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生产企业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收到生产企业退还的税款,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2)企业将应税消费品销售给外贸企业,由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的,其缴纳的消费税应按本规定第二条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应在应税消费品报关出口后申请出口退税时,借记应收出口退税科目,贷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
实际收到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回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出口退税科目。
发生退关或退货而补缴已退的消费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绝不可能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一种各个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所以建议要全面地补充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不仅局限于本职工作;坚持一天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

出口退(免)税计算解析与会计分录(附8个案例)案例一某工业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内销和外销,征税率16%,出口退税率为13%,2019年2月上期期末留抵税额20万,国内采购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100万元,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6万元;内销货物不含税价80万元,外销货物销售额120万元(不考虑汇兑损益)。
计算应退税额。
解析: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五条规定,增值税免抵退税计算为: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3、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4、当期应纳税额<0时,且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一当期应退税额5、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6、当期应纳税额>0时,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计算过程:1、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6%-13%)=3.6(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60002、当期应纳税额=12.8-(16 -3.6)-20=-19.6(万元)3、当期免抵退税额=120×13%=15.6(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9.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4、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15.6(万元)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156000贷: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60005、当期免抵税额=06、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19.6-15.6=4(万元)案例二某生产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2019年5月份外购货物260000元验收入库,出口离岸价为300000元人民币。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处理实例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1. 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贷:银行存款58500002. 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3. 产品内销时,分录为:借:银行存款351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4. 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17%-15%)=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800005. 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90000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6. 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90000贷:银行存款90000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4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和出口退税会计分录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和出口退税会计分录借:应收出口退税或应收账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300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6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这要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面的三级明细科目来确定借贷,属于借方科目的记借方,反之属于贷方科目的记贷方。
一、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面的三级明细科目的借方科目:1.“进项税额”,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费”,核算企业当月缴纳本月增值税额。
3.“减免税款”,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
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应免抵税额的计算确定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取得国税机关《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后进行免抵和退税的会计处理。
即按批准数进行会计处理。
按《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批准的免抵税额。
借记本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第二种是出口企业进行退税申报时,按退税申报数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的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5.“转出未交增值税”,核算企业月终转出应缴未缴的增值税。
月末企业“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出现贷方余额时,根据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面的三级明细科目的贷方科目:1.“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一般贸易

会计处理
借:商品采购 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00 贷:银行存款 3510000 入库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3000000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3000000 贷:商品采购——出口商品采购 贷:商品采购——出口商品采购 3000000
会计处理
调整出口商品成本 调整金额结转成本= 600000-450000) 调整金额结转成本=(600000-450000)× (17%-13%)=6000元 17%-13%)=6000元 借:商品销售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出口商品销售成本 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转出) 6000
会计处理
商品出口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贷:出口商品销售收入 结转成本 借:出口销售成本 贷:库存出口商品
520000 520000 435000 435000
会计处理
申请出口退税 20000×13%=2600元 20000×13%=2600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 2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 税) 2600 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2600 贷:应收出口退税 2600
会计处理
计算应收出口退税额 出口退税额=3000000×13%=390000元 出口退税额=3000000×13%=390000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 390000 贷:应交税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90000 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390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 390000
会计处理
收到出口货款 借:银行存款 3600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 贷:商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3600000 结转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出口商品销售成本 300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00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

某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香烟,计销售收入为5000元,适用消费税税率45%,计算应缴纳的消费税225000元。则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时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
应收账款725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5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255000生产企业实际交纳消费税时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依上例,受托外贸企业收到税务部门退回企业的消费税255000元,退还给该生产企业。外贸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生产企业采用委税款应由外贸企业退还给生产企业。
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在计算消费税时,按应交消费税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外贸企业退回税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发生退关、退货、补交已退的消费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⑧乳胶手套×1000=361100(元)⑨分散蓝43589.75元
本月应退消费税的出口货物有轮胎和汽油,其计税依据为元和1000升。
(2)确定退税率物增值税退税率除薄荷油为6%、轮胎工缴费为14%外,其余均为9%,轮胎消费税退税率为10%,汽油消费税单位退税额为0.2元/升。
(3)计算应退税额
本月出口货物应退税额为:
一、出口退税的计算
(一)计税依据和退税率
准确地计算出口退税,必须正确地确定计税依据和适用退税率。
1.计税依据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指计算应退税额的计税金额或计税数量。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产品购进金额。如果出口货物一次购进一票出口,可以直接从专用发票上取得;如果一次购进多票出口或多次购进、多票出口,不能具体到哪一票业务时,可以用同一产品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实际出口数量计算得出。如果出口货物是委托加工产品,其退税计税依据为用于委托加工的原材料购进金额和支付的加工费金额。
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

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
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是指在企业进行出口销售时,为记录该笔交易所产生的经济业务和财务影响,需要进行的会计分录操作。
一般来说,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出口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出口销售收入。
2. 出口退税: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出口退税收入。
3. 贸易应付款:借:贸易应付款,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4. 运费、保险费等费用:借:运费、保险费等费用,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需要注意的是,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存在汇率变动、关税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同时,在进行出口销售货物会计分录操作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税法和财务制度,确保记录的账务信息准确、完整和合法。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
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
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搜索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相应在会计账务处理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二、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
举例:复兴公司是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10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500万元,所有发票已经按规定期限在1月份进行了认证,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
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假设2009年12月留抵税款10万元,增值税税率17%,出口产品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第一种情况,应纳税额为正数的情况。
1. 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银行存款5850000
2. 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24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4000000
3. 产品内销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4. 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17%-15%)=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5. 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90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90000
6. 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90000
贷:银行存款90000
第二种情况,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4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 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4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14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7. 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460000
贷:应收补贴款460000
第三种情况,期末留底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494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5.6.7步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494+5-2400×(17%-15%)〕=-400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 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0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36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360=0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36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7. 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3600000
贷:应收补贴款36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