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生物膜之间的关系

生物膜的概念细胞就像一台复杂而精巧的生命机器,各个部件虽然作用不同,但是衔接得非常巧妙,因而整台机器能够灵活运转。
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就是这台“机器”中一些功能相关的“部件”,它们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
生物膜之间的联系(一)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相连,内质网腔与内、外两层核膜之间的腔相通,外层核膜上附着有大量的核糖体(如图)。
内质网与核膜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在有的细胞中,还可以看到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
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线粒体是内质网执行功能时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站”,在合成旺盛的细胞里,内质网总是与线粒体紧密相依,代谢越旺盛相依程度越紧密,有的细胞的内质网膜甚至与线粒体的外膜相连。
虽然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通,但是当附着有核糖体颗粒的内质网膜(粗面内质网)连接到高尔基体膜上时,内质网膜常常失去核糖体,变成光滑的、无颗粒的膜,生物学上称之为光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膜极为相似。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细胞进化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是由内质网转变而来的。
高尔基体膜在厚度和化学组成上介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
在活细胞中,这三种膜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内质网膜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具有膜的小泡(具膜小泡),小泡离开内质网,移动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小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高尔基体膜又可以突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高尔基体,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细胞膜也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
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具膜小泡对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它们的化学组成也大致相同。
内膜系统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内膜系统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是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可根据在细胞中的位置分为质膜和内膜系统。
而内膜系统指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或发生上相关联,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各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是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中间还与许多细胞器膜相连,其内质网腔还与内外两层核膜之间的腔相连,从而使细胞结构之间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此外,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细胞膜,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膜融合是细胞融合(如植物细胞杂交,高等生物的受精过程)的关键,也与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密切相关,通过膜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在独立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同时,又能有效的协调工作,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例如分泌蛋白的形成。
另外,从形态上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双层膜,其起源一般是内共生,外膜和内膜上有不同的酶,比如线粒体的内膜通透性很差,上面有大量质子泵和细胞色素,辅酶Q等,是将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大量能量,通过氧化磷酸化而偶联到ATP上,而叶绿体也同样是在内膜上,将搜集的光能用来裂解水,再用得到的质子梯度将能量固定,失去膜结构,这两个细胞器的功能就无从发挥。
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单层膜,内质网分为粗面和滑面,通常认为粗面内质网因为附着核糖体,是制造蛋白质的主要位置,事实上,核糖体之所以要附着在内质网上,是因为合成的蛋白质是膜蛋白,需要根据穿膜系列在内质网上固定并修饰,修饰的主要场所就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包括糖基化,甲基化等等。
而高尔基体也负责合成蛋白质的转运,蛋白质上有各种定位序列,就是在高尔基体里被分选到不同的膜上小体,从而转运到细胞的不同位置,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也是在这里形成包被小体,运送到膜上的。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2-2 细胞器【含答案】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2-2 细胞器【考情分析】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3.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通过对各种细胞器进行比较和分析,能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归纳。
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核心素养分析】生命观念: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科学思维:对各种细胞器进行比较和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归纳;科学探究: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质的组成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前者为代谢提供场所、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态、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项目线粒体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增大膜面积方式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堆叠形成基粒生理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光合作用的场所,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酶的种类和分布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主要分布于内膜和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相同点①均具有双层膜;②都含有少量D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③都能产生A TP,与能量转换有关(2)其他细胞器的功能分析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消化车间”“酶仓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溶酶体胞的病毒或病菌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重点突破】(1)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能独立地进行基因表达合成部分蛋白质,但其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
因此二者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有两类: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等);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
金版教程高考总复习生物(经典版)复习讲义必修1第二单元第6讲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纲明细]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3.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将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P44—方框)(√)2.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少。
(P45—思考)(×)3.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
(P45—正文)(×)4.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P46—正文)(√)5.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硅尘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P46—相关信息)(√)6.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P47—小字)(√)7.健那绿染液是将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P47—实验)(×)8.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P46—正文)(√)9.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都具有流动镶嵌模型,且含有C、H、O、N、P元素。
(P49—正文)(√)10.根据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制成小球,让小球包裹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和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P49—相关信息)(√)11.透析型人工肾替代病变的肾脏行使功能,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血液透析膜就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膜材料。
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时,血液透析膜能够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让干净的血液返回病人体内。
(P50—与生活联系)(√)(2018·全国卷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 D解析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的水解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核膜上存在核孔,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D错误。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二单元 第5讲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第5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一、考纲要求: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3.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二、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4.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一)知识梳理:1.细胞质的组成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前者为代谢提供场所、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态、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项目线粒体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增大膜面积方式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堆叠形成基粒生理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光合作用的场所,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酶的种类和分布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内膜和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相同点①均具有双层膜;②都含有少量D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③都能产生ATP,与能量转换有关(2)其他细胞器的功能分析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溶酶体“消化车间”、“酶仓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知识拓展(1)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能独立地进行基因表达合成部分蛋白质,但其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
因此二者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有两类: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等);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
生物膜

生物膜介绍:本文介绍了什么是生物膜以及它们在阻碍伤口愈合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探讨了可能的干预方法,旨在清除或减少生物膜,并预防其在伤口再次形成。
什么是生物膜:生物膜是一种微生物群落复合体,由细菌和真菌组成。
微生物能合成并分泌一种保护性基质,通过它将生物膜牢固的附着在活体或非活体表面。
生物膜是一种动态的异种群落复合体,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它们可能由单一种群细菌或真菌组成,大多数情况下,由多种群组成,比如包含多种多样的菌群。
基本上,可将生物膜描述成细菌隐藏在一层厚厚的黏滑的保护层中,保护层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
生物膜保护层可保护微生物免受来自外界的危害。
生物膜与伤口有什么联系?一直以来都认为生物膜可在医疗器械表面形成,例如导尿管、气管插管、鼓膜通气管、骨科与胸部植入物、角膜接触镜、子宫内避孕器( IUDs )以及缝合线。
它们是导致潜在的细菌感染和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如牙周炎、囊性纤维化、慢性痤疮以及骨髓炎。
生物膜还常见于伤口,并在某种程度上会延迟伤口愈合进程。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慢性伤口与急性伤口的活组织检查发现, 60% 的慢性伤口含有生物膜结构,而急性伤口只有 6% 含有生物膜结构。
据报道,生物膜是导致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那么极有可能几乎所有的慢性伤口上至少有部分创面含有生物膜菌群。
生物膜是如何形成的?阶段一:可逆的表面粘附微生物通常被认为处于孤立的自由漂浮状态(如浮游型)。
然而,在自然条件下,大部分微生物倾向于粘附在物体表面上,并最终形成生物膜。
最初的粘附是可逆的。
阶段二:永久性表面粘附随着细菌的繁殖,它们粘附的更加牢固(定植)高生存能力。
这通常是一种被称为细菌群感效应(结果。
,发生变异,改变基因表达模式以提Quorum sensing)的细菌通讯的阶段三:黏滑保护性基质/生物膜一旦牢固地附着在表面上,细菌开始分泌一种包围基质,即细胞外聚合物(EPS)。
这是一种保护性基质或称为“黏质物”。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通关讲练:2.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DNA,那么线粒体和叶绿 体能否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又能否控制生物的性状?
提示: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能发生复制、转录和翻译
(有核糖体)过程,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 性状。
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1.生物膜的组成
细胞膜:单层膜 核膜:双层膜,具核孔 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核膜 细胞器膜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
(2)并非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根尖分生区 细胞没有的细胞器:叶绿体、中心体、液泡。有叶绿体和
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3)蛔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 吸。 (4)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 等植物细胞。
(5)蓝藻等原核生物虽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仍能进
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A.无法继续合成 C.可能被加工成熟
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 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
[自主尝试]
选____。 D
[解题指导]
关键点 ①
信息解读
P肽段位于分泌蛋白新生肽链上,其功能是引导
新生肽链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以进行初步加工
②
P肽段缺失,可导致新生肽链不能进入内质网,
即不能进一步加工,也就不能分泌到细胞外
[常见失分探因] (1)没有弄清图中P肽段与分泌蛋白之间的关系,P肽
段功能缺失,新生多肽链不能进入内质网,只是影响多肽
的加工和运输,并不影响其合成。 (2)对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物膜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不清楚。 (3)此类问题还常因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 涉及的结构而失误。在回答时,应注意辨析题目要求的是 “细胞器”“具膜细胞器”还是“细胞结构”。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3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新人教版

第3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易错提醒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内而不是生物体内的全部膜结构,所以口腔黏膜、胃黏膜等不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原核生物和病毒等无生物膜系统。
(2)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①在成分上的联系②在结构上的联系a.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大都具有流动性。
b.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如图所示:③在功能上的联系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生物膜系统各部分之间协调配合如图所示:思考延伸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及膜面积变化图示图甲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过程中膜面积的变化;图乙表示放射性颗粒在不同结构出现的先后顺序;图丙表示不同细胞器中放射性强度的变化。
据图分析,图甲中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图乙中1、2所指代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图丙中a、b、c所代表的细胞器分别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考向一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1.(2022·天津红桥高三一模)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蛋白质的合成,这就是信号肽假说(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B.核糖体的“游离态”与“附着态”是相对的C.信号肽需借助DP和SRP的识别结合才能转移至内质网膜上D.若在合成新生肽阶段切除信号序列,则不能合成结构正确的分泌蛋白答案 A解析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A错误。
2.蛋白质分选是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可以大体分为两条途径。
一是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肽链合成,然后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及细胞核或成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的成分,称为翻译后转运;二是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引导,边合成边转入内质网中,再经一系列加工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即共翻译转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完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图示
[思考](1)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通过了几层生物膜?
提示:0层。
因为分泌蛋白是通过囊泡转移到细胞膜,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的,没有跨过生物膜。
(2)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通过囊泡来完成,在此过程中,相关生物膜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内质网膜变小,高尔基体膜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基本保持稳定,细胞膜变大。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组成: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
(2)填写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各种生物膜在化学组成上的联系
(1)相似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种类上基本相同,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2)差异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这与不同的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3.各种生物膜功能上的联系(如蛋白质的合成、分泌)
(1)细胞核:进行基因的转录,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
(2)核糖体:通过翻译将氨基酸合成为多肽。
(3)内质网:对多肽进行初步加工(如折叠、糖基化等),形成较成熟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方式运送至高尔基体。
(4)高尔基体:将较成熟的蛋白质再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并以囊泡的方式运输到细胞膜与之融合。
(5)细胞膜:胞吐作用,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成为分泌蛋白。
(6)线粒体:为各项过程提供能量。
角度一以分泌蛋白为知识联系点,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b、c和d依次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具膜小泡和细胞膜
B.物质X的加工和分泌过程说明生物膜在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
C.图中a、b、c和d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D.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a、b、c、d结构,抑制e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a、b、c、d、e代表的细胞结构依次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A错误;核糖体无膜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在行使功能时,由囊泡运输物质,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C错误;真核细胞一般都具有a、b、c、d结构,D错误。
2.(2014·山东高考)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解析:选B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中,不需要通过囊泡运输。
蛋白质类激素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由囊泡运输至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没有生物膜的细胞器之间不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囊泡运输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也需要消耗能量。
3. (2013·江苏高考)如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________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________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__________具有疏水性和________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________。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________存在。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④口腔上皮细胞
解析:(1)蛋白质只有通过核膜上的核孔才能进入细胞核。
据图可知,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选择性。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而蛋白质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液泡和叶绿体。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核仁存在。
(5)线粒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分布多,而①脂肪细胞、②淋巴细胞、③心肌细胞和④口腔上皮细胞中,心肌细胞的代谢最旺盛,因此人体缺硒时最易受损的是心肌细胞。
答案:(1)核孔选择(2)磷脂双分子层膜转运蛋白(3)叶绿体和液泡(4)分裂间期核仁(5)③
角度二以膜面积变化的模型图示为信息载体,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及特点
4.(2015·巴中模拟)如图1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图2是该细胞在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一定不含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用标号)____________。
(3)此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4)该细胞在抗体分泌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将会发生改变,由此可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请再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在图2中根据“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画出抗体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
解析:(1)淋巴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即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一定不含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为分泌蛋白,其合成到
分泌出细胞的过程,依次需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3)动物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可提供能量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例子很多,如变形虫的变形、细胞分裂和细胞融合等。
(5)抗体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脱落囊泡到达高尔基体上与之融合,再从高尔基体上脱落囊泡到达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
答案:(1)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2)蛋白质③→④→⑦→②→⑦→①(3)③⑥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白细胞吞噬细菌、细胞分裂、细胞融合(或原生质体融合)、质壁分离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5)如图
分泌蛋白的相关图示解读
图示一:分泌蛋白的加工与运输过程图示
(1)两图都是分泌蛋白运输加工过程图示,其中A图是细胞的局部,B图则是完整细胞。
A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表示核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B图中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分泌蛋白和线粒体。
(2)B图中⑦代表分泌蛋白,常考的有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和血浆蛋白等,常考的不属于分泌蛋白的有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和呼吸酶等。
(3)B图中⑦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该过程研究手段——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H标记亮氨酸,最先出现在A图中②或B图中①,然后依次出现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结构上。
也可用以下曲线图表示:
图示二: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膜面积变化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