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流建筑物截流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第01节 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

第01节 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

水利水电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水流控制(又称施工导流),广义上说可以概括为采取“导、截、拦、蓄、泄”等工程措施来解决施工和水流蓄泄之间的矛盾,避免水流对水工建筑物施工的不利影响,把河水流量全部或部分地导向下游或拦蓄起来,以保证干地施工和施工期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一节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视频1视频2视频3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上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维护基坑,并将河水引向预定的泄水通道往下游宣泄.这就是施工导流。

施工导流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分段围堰法导流、全段围堰法导流、淹没基坑法导流.一、分段围堰法导流分段围堰法亦称分期围堰法,就是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

图1—1所示为两期导流的例子。

所谓分段,就是在空间上用围堰将建筑物分为若干施工段进行施工。

所谓分期,就是在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

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时,纵向围堰位置的确定,也就是河床束窄程度的选择是关键问题之一。

河床束窄程度可用以下面积束窄度(K)表示:式中A2-围堰和基坑所占的过水面积,m2;A1-原河床的过水面积,m2;国内外一些工程K值的取用范围约在40%~70%之间。

在确定纵向围堰的位置或选择河床的束窄程度时,应重视下列问题:充分利用河心洲、小岛等有利地形条件;纵向围堰尽可能与导墙、隔墙等永久建筑物相结合;束窄河床流速要考虑施工通航、筏运、围堰和河床防冲等的要求,不能超过允许流速;各段主体工程的工程量、施工强度要比较均衡;便于布置后期导流泄水建筑物,不致使后期围堰过高或截流落差过大。

分段围堰法导流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施工期较长的工程,尤其在通航河流和冰凌严重的河流上.分段围堰法导流,前期都利用束窄的原河道导流,后期要通过事先修建的泄水道导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底孔导流2.坝体缺口导流3.束窄河床导流上述三种后期导流方式,一般只适用于混凝土坝,特别是重力式混凝土坝。

施工导截流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导截流质量控制要点
总体要求:初期导流阶段标准可低一些,中后 期标准应逐步提高;当要求工程提前发挥效益 时,相应导流阶段的设计标准应高一些;对特 别重要的工程或者下游有重要工矿交通设施或 城市时,导流标准可适当提高。
29
我国所采用的导流标准:按SL303-2004《水利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将导流建筑物 划分为Ⅲ~Ⅴ级,查表选取即可; 导流设计洪水标准的确定,实际上就是要在经 济性、技术性与风险大小之间加以抉择。

立堵法(单戗、双戗或多戗)
截流方法 平堵法(浮桥或栈桥)

截流日期及 截流时间的确定 设计流量 截流抛投材料
34
立堵法
立堵法截流是将截流 材料,从龙口一端想另 一端或从两端向中间抛 投进占,逐渐束窄龙口。 直至全部拦断。
截流材料通常用自卸 汽车在进占戗堤端部直 接卸料入水,或先在堤 头卸料,再用推土机推 入水中。
少工程量。
49
2、堰顶高程的确定 横向围堰堰顶高程:
Hd hd ha (z)
Hd——上游或下游围堰的顶部高程 hd——围堰挡水的静水位 ha——波浪高度 δ——围堰的安全超高 z——上下游水位差
50
围堰之二 围堰的结构

土石围堰
土石围堰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地基适应性 强,造价低,施工简便,设计应优先选用。
30
31
几种典型情况下的划分原则
1、基坑内施工工程量(包括基础处理等)较小, 主体建筑物可在河道截流后的一个枯水期内抢修 至拦洪高程以上时,即可选择在枯水期运用的围 堰,导流设计流量则选择该枯水时段的某一频率 的洪水流量;
2、基坑内施工工程量(包括基础处理等)较大, 主体建筑物不能在河道截流后的一个枯水期内抢 修至拦洪高程以上时,对于土石坝等枢纽,若未 完建坝体不允许溢流,基坑不允许过水,导流时 段应以全年为标准;

第五节 截流工程——工程施工课件PPT

第五节 截流工程——工程施工课件PPT
Q1 —分流建筑物的泄流量,m3/s; Q2 —龙口泄流量,可按宽顶堰计算,m3/s。
截流水力计算可采用图解法和电算法。
黄景忠
黄景忠
五、截流材料和备料量
1.截流材料尺寸 在截流中,合理选择截流材料的尺寸或重量,对
于截流的成败和截流费用的节省具有重大意义。截 流材料的尺寸或重量取决于龙口的流速。
黄景忠
整个截流过程包括戗堤的进占、龙口范围的加 固、合龙和闭气等工作。截流以后,再对戗堤进行 加高培厚,直至达到围堰设计要求。
黄景忠
截流在施工导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截流 不能按时完成,就会延误整个河床部分建筑物的开 工日期;如果截流失败,失去了以水文年计算的良 好截流时机,则可能拖延工期达一年,在通航河流 上甚至严重影响航运。所以在施工导流中,常把截 流看作一个关键性问题,它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一个 控制项目。
黄景忠
长江葛洲坝工程于1981年元月仅用35.6h时间, 在4720m3/s流量下胜利截流,为在大江大河上进行 截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1997年11月三峡工程 大江截流和2002年11月三峡工程三期导流明渠截流 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截流工程的实践已经处于世界 先进水平。
黄景忠
一、截流的基本方法 河道截流有立堵法、平堵法、立平堵法、平立堵 法、下闸截流以及定向爆破截流等多种方法 但基本方法为立堵法和平堵法两种。
黄景忠
立平堵 为了充分发挥平堵水力条件较好的优点, 降低架桥的费用,工程中可采用先立堵、后架桥 平堵的方式。前苏联布拉茨克水电站,在截流流 量3600m3/s、最大落差3.5m的条件下,采用先 立堵进占,缩窄龙口至100m,然后利用管柱栈 桥全面平堵合龙。
平立堵 对于软基河床,单纯立堵易造成河床冲 刷,往往采用先平抛护底,再立堵合龙的方案。 此时,平抛多利用驳船进行。青铜峡、丹江口、 大化及葛洲坝等工程均采用此方式。

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

施工导流方式与泄水建筑物
二、全段围堰法导流(一次拦断河床)
1、基本概念 2、适用条件 工程实例 3、导流泄水方式与布置
李晓伟
第一节 施工导流的基本方式
一、分段围堰法导流(分期导流) 1. 概念 亦称分期围堰法: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维
护、施工的方法 分段、分期:二段二期
李晓伟
分段围堰法导流(二段二期)
施工水流控制
Construction Diversion
第一章 施工水流控制
在河流上修建水工建筑物,施工期间往往与通航 、筏运、渔业、灌溉或水电站运行等水资源综合利用的 要求发生矛盾。
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为了使水工建筑 物能在干地上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河 水引向预定的泄水通道往下游宣泄,这就是施工导流。
李晓伟
4、导流泄水方式与布置 明槽(渠)导流
进、出口布置 有利于水流衔接,进出口方向与河道主流方向的夹角宜小于300 进出口的位置取决于基坑大小、施工要求,并距上下游围堰堰脚 有适当的安全距离,土石围堰无保护取30~50m,有保护的土石围 堰和混凝土围堰取10~20m 尽量避免滑坡、崩塌体及高边坡 进口高程按截流设计选择,出口高程一般由下游消能控制,在满 足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抬高进出口高程
明槽(渠)导流:前期导流 泄流能力强 施工期通航 开挖量大,保护范围广 存在冲刷、淤积问题 一般存在封堵后快速施工的要求
底孔导流:中后期导流 坝体缺口导流
李晓伟
明渠导流
在第一期围堰的围护下先修建导流明槽,河水 由缩窄的河床宣泄,导流明槽河床侧的边墙常用作 第二期的纵向围堰;第二期施工时,河水由导流明 槽下泄。
1. 明槽的糙率; 2. 明槽的出口消能; 3. 导流明槽应尽可能与永久建筑物相结合。

第九章施工导流与截流教案

第九章施工导流与截流教案

第九章施工导流与截流概述:水工建筑物一般修建在河床上,为创造干地施工条件,必须解决施工期水流的控制问题。

1.水利工程施工的三个里程碑:导流建筑物完建;拦洪蓄水;第一台机组发电。

2.导流:避免河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创干地施工条件,修建围堰围护基坑,将河床中水流按预定方式加以控制,全部或部分导向下游。

3.导流的任务(1)划分导流时段,确定导流标准和设计流量;(2)选择导流方案及导流建筑物的型式;(3)进行导流建筑物的布置、构造、尺寸拟定;(4)进行导流建筑物的修建、拆除封堵等。

第一节导流一、导流的基本方法(一)全段围堰法导流(河床外导流)1.概念: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修建一道拦河围堰,使上游来水经过预先修建的临时或永久泄水建筑物下泄,主体工程在排干的基坑中施工。

2.适用: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面不大、水深流急或覆盖层深厚难于修建纵向围堰的工程。

3.优点:工作面大,可利用永久泄水建筑物导流,节约投资。

4.导流建筑物的型式(1)隧洞导流1)适用:山区河流,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山岩坚实。

2)缺点:造价高,工期长,施工复杂,隧洞断面不可能很大,泄流能力有限(2000-2500m3/s),所以,汛期一般须另寻出路。

3)优点:与主体工程施工干扰小。

宜尽量与永久建筑物连接。

4)布置要求a.避免洞线穿过断层、破碎带以及较大的冲沟,无法避免时应大交角穿过。

b.洞顶岩石厚度至少应大于洞径的2-3倍(保证隧洞结构稳定)。

c.洞线尽量为直线,如有弯曲,进出口直线段应大于10倍洞径或洞宽,转弯半径应大于5倍洞径或洞宽,且转角宜大于600。

d.隧洞进出口与河道主流的交角不超300,同时进出口与上下游围堰之间应有适当距离,一般大于50m。

e.隧洞进出口高程应适当,尽量满足施工和运行的需要。

(2)明渠导流1)适用:岸坡平缓,有宽广滩地的平原河道。

尽量利用老河道或裁弯取直,可节约造价。

2)特点:导流流量大(10000m3/s),施工方便,利于机械化,利于通航和过木。

项目1任务3截流工程全解

项目1任务3截流工程全解
项目一 施工水流控制
主讲: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任务3 截流工程
一、截流工程 截断原河床水流,把河水引向导流泄水建筑物
下泄的工作,就是截流。
3
二、截流的方式 截流方式可归纳为戗堤法截流和无戗堤法
截流两种。戗堤法主要有平堵、立堵及混合截 流;无戗堤法有建闸截流、水力冲填法、定向 爆破截流、浮运结构截流等。
(3)混合堵 混合堵是采用立堵与平堵相结合的方法,有立平
堵和平立堵两种。 立平堵。为了充分发挥平堵水力条件较好的优点,
降低架桥的费用,工程中可采用先立堵、后架桥平堵 的方式。
平立堵。对于软基河床,单纯立堵易造成河床冲 刷,往往采用先平抛护底,再立堵合龙的方案。此时, 平抛多利用驳船进行。
2020/2/28
A.抛投块料 B.水力冲填 C.定向爆破 D.建闸 2.下列截流方法中,属于无戗堤法的是( D )截流。
A.平堵 B.立堵 C.混合堵 D.定向爆破 3.土坝截流施工中,改善龙口水力条件的措施包括(BCDE )。
A.定向爆破 B.双戗截流 C.三戗截流 D.宽戗截流 E.平抛垫底
谢 谢 大 家!
在龙口下游平行于戗堤轴 线设置一排拦石坎来保证 抛投料的稳定,防止抛投 料的流失。
加大截流施工强度
可加快施工速度,减少龙口的流量和落差,起
要 措
增加施工设备投入

改进施工方法
【练习】 1.在岩石坚硬、岸坡陡峻、交通不便的峡谷地区建坝,其截流方式优先 采用(C)。



确保泄水建筑物上下游引渠开

挖和上下游围堰拆除的质量




在永久泄水建筑物泄流能力不足时,可以专门

截流方式

截流方式

截流工程:是指在导流泄水建筑物接近完工时,即以进占方式自两岸或一岸建筑戗堤形成龙口,并将龙口防护起来,待导流泄水建筑物完工以后,在有利时机,以最短时间将龙口堵住,截断河流。

截流的基本方法有抛投块料截流、爆破截流、下闸截流,其他还有木笼、钢板桩、草土、杩槎堰、水力冲填法截流等方法。

选择截流方法应充分分析水力学参数、施工条件和难度、抛投物数量和性质,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平堵:平堵是先在龙口建造浮桥或栈桥,由自卸汽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运来抛投料,沿龙口前沿投抛。

先下小料,随着流速增加,逐渐抛投大块料,使堆筑戗堤均匀地在水下上升,直至高出水面,截断河床。

戗堤-就是水利水电工程截流施工中,采用进占方式向流水中抛投混凝土预制块、就地取材的填筑料形成的横跨江河的透水堰体。

由于戗堤具有机械化强度高、取材便利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贯通江河两岸,形成有利的施工通道,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围堰施工一般都是在戗堤的基础上进行的。

戗堤在合龙时,由于龙口单宽流量大、流速高,场地狭窄,因此戗堤端部在合龙时易被冲刷毁坏,合龙前需对戗堤端部进行防冲加固处理。

合龙后戗堤迎水面需要采取防渗措施封堵渗漏通道,以便进行下一步围堰工程施工。

其中土石围堰是以戗堤为基础,继续培土加宽、加高,设置粘土芯墙,处理坝脚、坝踵后形成的。

戗堤按照进占方式的不同分为:采用立堵进占由一端向另一端进占的单戗堤;和从上、下游同时立堵进占的双戗堤、多戗堤;还有采用平堵方式均匀布料一次形成拦断江河的全断面戗堤等型式。

图为都江堰外江截流一般说来,平堵比立堵法的单宽流量为小,最大流速也小,水流条件较好,可以减小对龙口基床的冲刷。

所以特别适用于易冲刷的地基上截流。

由于平堵架设浮桥及栈桥,对机械化施工有利,因而投抛强度大,容易截流施工;但在深水高速的情况下,架设浮桥,建造栈桥比较困难。

(2)立堵:立堵是用自卸汽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运来抛投料,以端进法抛投(从龙口两端或一端下料)进占戗堤,直至截断河床。

截流工程施工技术

截流工程施工技术

第三章截流工程施工技术第一节截流工程质量标准一、截流工程施工概述截流工程(图3-1)是指在泄水建筑物接近完工时,即以进占方式自两岸或一岸建筑戗堤(作为围堰的一部分)形成龙口,并将龙口防护起来,待曳水建筑物完工以后,在有利时机,全力以最短时间将龙口堵住,截断河流。

接着在围堰迎水面投抛防渗材料闭气,水即全部经泄水道下泄。

与闭气同时,为使围堰能挡住当时可能出现的洪水,必须立即加高培厚围堰,使之迅速达到相应设计水位的高程以上。

截流工程是整个水利枢纽施工的关键,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如失败了,就可能使进度推迟一年。

截流工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河道流量、泄水条件;龙口的落差、流速、地形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方法、施工设备等因素。

因此事先必须经过充分的分析研究,采取适当措施,才能保证截流施工中争取主动,顺利完成截流任务。

河道截流工程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在黄河防汛、海塘工程和灌溉工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利用捆厢帚、柴石枕、柴土枕、杩杈、排桩填帚截流,不仅施工方便速度快,而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解放后,我国水利建设发展很快,江淮平原和黄河流域的不少截流堵口、导流堰工程多是采用这些传统方法完成的。

此外,还广泛采用了高度机械化投块料截流的方法。

最早研究有关流水中石块运动的是杜布阿特(Dubaut 1786 )。

1885 年艾里( Airy )证明,水流将砂粒沿河底推动的输移能力为水流流速6 次方的函数,享利( Henry )曾进行立方体的冲动实验,证实了艾里的论断。

1896 年胡克(Hooker )又通过球体试块证实艾里的理论。

自1932 年到1936 年伊兹巴什(Isbach )在这基础上发展了流水中抛石筑坝的理论,提出了水流中抛石的稳定系数;1949 年又对平堵截流提出了有指导意义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大多以平堵完成截流。

投抛料由普通的块石发展到使用20—30t 重的混凝土四面体、六面体、导形体和构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流工程:是指在导流泄水建筑物接近完工时,即以进占方式自两岸或一岸建筑戗堤形成龙口,并将龙口防护起来,待导流泄水建筑物完工以后,在有利时机,以最短时间将龙口堵住,截断河流。

截流的基本方法有抛投块料截流、爆破截流、下闸截流,其他还有木笼、钢板桩、草土、杩槎堰、水力冲填法截流等方法。

选择截流方法应充分分析水力学参数、施工条件和难度、抛投物数量和性质,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平堵:平堵是先在龙口建造浮桥或栈桥,由自卸汽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运来抛投料,沿龙口前沿投抛。

先下小料,随着流速增加,逐渐抛投大块料,使堆筑戗堤均匀地在水下上升,直至高出水面,截断河床。

戗堤-就是水利水电工程截流施工中,采用进占方式向流
水中抛投混凝土预制块、就地取材的填筑料形成的横跨江河的透水堰体。

由于戗堤具有机械化强度高、取材便利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贯通江河两岸,形成有利的施工通道,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围堰施工一般都是在戗堤的基础上进行的。

戗堤在合龙时,由于龙口单宽流量大、流速高,场地狭窄,因此戗堤端部在合龙时易被冲刷毁坏,合龙前需对戗堤端部进行防冲加固处理。

合龙后戗堤迎水面需要采取防渗措施封堵渗漏通道,以便进行下一步围堰工程施工。

其中土石围堰是以戗堤为基础,继续培土加宽、加高,设置粘土芯墙,处理坝脚、坝踵后形成的。

戗堤按照进占方式的不同分为:采用立堵进占由一端向另一端进占的单戗堤;和从上、下游同时立堵进占的双戗堤、多戗堤;还有采用平堵方式均匀布料一次形成拦断江河的全断面戗堤等型式。

图为都江堰外江截流
一般说来,平堵比立堵法的单宽流量为小,最大流速也小,水流条件较好,可以减小对龙口基床的冲刷。

所以特别适用于易冲刷的地基上截流。

由于平堵架设浮桥及栈桥,对机械化施工有利,因而投抛强度大,容易截流施工;但在深水高速的情况下,架设浮桥,建造栈桥比较困难。

(2)立堵:立堵是用自卸汽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运来抛投料,以端进法抛投(从龙口两端或一端下料)进占戗堤,直至截
断河床。

(a)是双向进占(b)是单向进占
三峡截流采取“双戗双向(下游单向)立堵截流”的施工方法
这组图为02年三峡大坝导流明渠截流
立堵在截流过程中所发生的最大流速,单宽流量都较大,加以所生成的楔形水流和下游形成的立轴漩涡,对龙口及龙口下游河床将产生严重冲刷,因此不适用于地质不好的河道上截流,否则需要对河床作妥善防护。

立堵法无需架设浮桥或栈桥,简化了截流准备工作,因而赢得了时间,节约了投资,在许多水利工程(岩质河床)广泛应用。

(3)混合堵混合堵是采用立堵与平堵相结合的方法。

有先平堵后立堵和先立堵后平堵两种。

用得比较多的是首先从龙口两端下料,保护戗堤头部,同时进行护底工程并抬高龙口底槛高程到一定高度,最后用立堵
平抛垫底钢筋石笼
平抛垫底
立堵截流
2.爆破截流在坝址处于峡谷地区、岩石坚硬、岸坡陡峻、交通不便或缺乏运输设备时,可采用定向爆破截流。

在合龙时,为了瞬间抛入龙口大量材料封闭龙口,除了用定向爆破岩石外,还可在河床上预先浇筑巨大的混凝土块体,将其支撑体用爆破法炸断,使块体落入水中,将龙口封闭。

举例:我国三门峡神门岛泄水道的合龙就曾利用此法抛投`45.6m^3`大型混凝土块。

原苏联的哥洛夫电站瞬时抛投`750m^3`的混凝土墙。

刚果的构达枢纽,曾考虑爆破重达2.8万t混凝土块。

尺寸为45m×21.5m×18m形状与岩石河床断面相适应。

总结:应当指出,采用爆破截流,虽然可以利用瞬时的巨大抛投强度截断水流,但因瞬间抛投强度很大,材料入水时会产生很大的挤压波,巨大的波浪可能使已修好的戗堤遭到破坏。

并会造成下游河道瞬时断流,除此外。

定向爆破岩石时,还需校核个别飞
石距离,空气冲击波和地震的安全影响距离。

3.下闸截流在泄水道中预先修建闸墩,最后采用下闸的方式截断水流。

人工泄水道的截流,常在泄水道中预先修建闸墩,最后采用下闸截流.天然河道中,有条件时也可设截流闸,最后下闸截流,三门峡鬼门河泄流道就曾采用这种方式,下闸时最大落差达7.08m,历时30余小时;神门岛泄水道也曾考虑下闸截流,但闸墩在汛期被冲倒,后来改为管柱拦石栅截流.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截流合龙方法,如木笼,钢板桩,草土,杩槎堰截流,埽工截流,水力冲填法截流等.
综上所述,截流方式虽多,但通常多采用立堵,平堵或综合截流方式,截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影响截流方式选择的条件,拟定几种可行的截流方式,通过水文气象条件,地形地质条件,综合利用条件,设备供应条件,经济指标等全面分析.进行技术比较,从中选定最优方案.
最后举例:三峡大坝截流方式
首先说布局,按惯例面朝水流下游,左手为左岸,右手为右岸。

三峡枢纽建成后,枢纽从左至右依次会是:
永久船闸 | 临时船闸 | 左侧发电坝段 | 中部泄水坝段 | 右侧发电坝段
"我们分别给他们取代号A、B、C、D、E,建成前叫a、b、c、d、e。

我们分别给他们取代号A、B、C、D、E,建成前叫a、b、c、d、e。

========我是进入正题的的分割线==========
开工之前,原始地貌如下图所示,在江心偏右的地方有个小岛:
接下来我们开始修三峡啦~
第一步(1992~1997年):以小岛为据点,把右侧围起来,围起来之后在内部修建一个渠。

同时在左侧修a永久船闸和b临时船闸。

此时的状态称“一期截流”,1997年电视直播的就是这个过程。

此时江水基本如常,航运如常。

这一过程见下图:
一期工程从1993年初开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岛,围护住其右侧后河,筑起土石围堰深挖基坑,并修建导流明渠。

在此期间,大江继续过流,同时在左侧岸边修建临时船闸。

1997年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达到预定目标。

第二步(1998~2003年):B临时船闸已经建好,船都从B过。

右侧的渠形成,围堰拆掉,使江水可以通过。

此时以左岸和渠为据点,把长江主河道截断,称“二期截流”。

上下都截断后,把中间水抽干,挖开修建c左岸发电坝段和d中间泄水坝段。

二期工程从大江截流后的1998年开始,在大江河段浇筑土石围堰,开工建设泄洪坝段、左岸大坝、左岸电厂和永久船闸。

在这一阶段,水流通过导流明渠下泄,船舶可从导流明渠或者临时船闸通过。

到2002年中,左岸大坝上下游的围堰先后被打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挡水。

2002年11月6日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标志着三峡全线截流,江水只能通过泄洪坝段下泄。

2003年6月1日起,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闸开始通航。

7月10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到当年11月,首批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标志着三峡二期工程结束。

第三步:当C左岸发电坝段和D中间泄水坝段都修好后,再把主河道的围堰拆掉,再把右岸围起来。

最后一步(2004~2009年):右岸围起来之后,称“三期截流”。

此时在围堰内
修e右岸发电坝段。

修好后将围堰拆除,长江截流任务达成!
兴建中的三期工程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导流明渠截流后就开始了,首先是抢修加高一期时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围堰,并在其保护下修建右岸大坝、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电源电站,同时继续安装左岸电站,将临时船闸改建为泄沙通道。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主体部分完工。

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
最后我们通过Google地图看一下三峡枢纽工程现在的样子吧!
那么就有同学问了三峡围堰爆破后,围堰碎片如何处理?围堰爆
破后,将有超过18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瞬间向上游水域倾倒.那么,倾倒到上游水域后该如何处理呢?任其沉至江底吗?
这个问题问的好
答:这次爆破采用两端炸碎,中间倾倒的方式.除了堰体与左岸连接的一小部分炸碎外,绝大部分都是整块倾倒。

整块倾倒是倒向残存的还有110米高的三期围堰堰外,只有极少数的碎石会冲到堰内坝前。

爆破土石方不会影响大坝进水口进水和电厂发电。

另外,此次爆破不是将堰体全部拆除,而是只拆除其110米高程以上部分,110米高程以下部分还将永留水中。

这样,这些倾倒的堰块就会整体倒入堰外,受围堰阻挡的堰块和碎石根本不会到大坝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