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第一章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一)气温
• 贵州在全国的温度带划分中属于亚热带范围。
• 冬温较高,夏温较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10℃-20℃之间。
(五)南盘江水系
• 南盘江是珠江干流西江的上游,发源 于云南沾益县马雄山,流经滇黔桂交界处 的三江口后,成为黔桂省区界河,与北盘 江汇合后称为红水河。
• 干流在贵州境内长263公里,流域面 积7651平方公里,流经兴义、安龙、册享、 兴仁、普安、盘县6县市,水量和水力资 源都很丰富。已建成天生桥一、二级大中 型水电站。
中部:苗岭,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 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 公山,海拔2178米,原始森林茂密,世界十大森 林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秃杉、红豆杉等20多种国 家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 种基因库”。
(三)地貌区域差异
• 1.东部山地丘陵区。
• 范围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地势东高西低,除梵净山、 雷公山外,海拔大都在800米以下。宜发展农业,但部分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
• 三个多雨区之间就是少雨带,威宁、赫章、毕节年降 水量在800-900毫米,其中赫章最少。
(三)日照
• 贵州年日照时数多在800-1600小时之间。
• 日照西部多、东部少。西部的威宁、盘县 大多数时候阳光普照;而北部遵义、务川 一带整月不见太阳直射光却是常事。
• 一年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多,春季次之,冬 季最少。
(七)红水河水系
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

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泛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
由于人文地理的有关内容将在本书有关章节叙述,因此,本章着重叙述贵州的自然地理,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人文地理只介绍行政区划。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全省总面积为17.62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
东西距离595千米,南北距离509千米。
2006年,全省辖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省会为贵阳市。
2 第 一 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地貌也叫“地形”,是地表(包括陆地和海底表面)各种形态和形态组合的总称。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喀斯特即岩溶。
“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前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地,因为那里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类似地貌的地方。
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阶梯在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等地以西,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从大方、织金、普安一线向东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三穗县、锦屏县、榕江县等地以及南部荔波县、罗甸县的北界这一线的中间广大地区,海拔800~1500米;第三级阶梯从沿河到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下。
贵州地势起伏较大。
从面上看,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两地海拔相差1625米。
从点上看,最高点在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黎平县水口河出省处,海拔只有148米,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相差达到2753米。
贵州省省情

第一章贵州基本省情第一节贵州概况贵州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2012年末常住人口348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很大的省份。
一、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春秋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的黔中地区,秦朝曾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公元前28年—前25年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最后确立,宋朝开宝年间“贵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建立,使贵州成为当时全国13个行省之一。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四川统属遵义府改隶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今叙永)划归四川,广西永丰州(后改为贞丰)、荔波,湖广平溪(今玉屏)、天柱划归贵州,大体形成了今天贵州的地域范围。
贵州文化灿烂,早在夜郎、秦汉时期,有舍人著《尔雅注》三卷,尹珍开“南域之学”传播中原文化。
明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开设“龙场九驿”,稳定西南政局。
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谪居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成就“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
戊戌维新运动中,贵州96名应试举人参加了“公车上书”,占全部上书人数的六分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涌现出了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等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是大后方、西南大通道,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什么叫省情?
省情是指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 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 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 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国酒茅台 壮美秀丽的黄果树大瀑布
多民族元素 遵义会议旧址
生态植被 自然环境
宜人气候
耕作条件
河流水系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 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 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贵州地势西 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 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 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 一。铝土矿保有储量达 4.18亿吨,居第2位。集 中分布在贵阳、清镇、修 文、遵义一线,以清镇、 修文最多,占全省铝土矿 储量的74%。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从古夜郎到贵州
“观音洞文化” 为代表的 史前文化
古夜郎 的兴起
郡县制 的建立
牂牁的 发展
名称及区 划的由来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贵州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 候温和,利于各种生物繁衍,也适 宜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天然溶洞, 提供良好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 源,提供丰富食物;碳酸盐出露, 利于打制石器;所以,贵州高原是 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 的发源地之一。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贵州省情介绍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4.南部山地河谷区。
范围包括苗岭中段以南的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海 拔1200-1500米,南部红水河一带海拔300-400米。宜发 展亚热带作物和林木业。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
范围包括普安以南,望谟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地势 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北部海拔1500-2000米,南部南 盘江、北盘江河谷地带海拔400米,西部海拔1400-1800 米,东部海拔800米以下。该区宜发展农、林、牧业, 南部河谷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和经济林木。
(七)红水河水系
• 南、北盘江汇合后称为红水河, 自西向东流进广西。
• 贵州境内流域面积1.60万平方公 里,涉及贵阳市和望谟、罗甸、惠水、 长顺、平塘、独山、都匀、紫云、安 顺、贵定、平坝11个市县。河水呈红 色而得名。水量和水力资源丰富。已 建成岩滩、恶滩、大化、龙滩等大中 型水电站。
(八)都柳江水系
• 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占贵州总 面积的38.6%;其次是石灰土,占贵州总面积的 24.4%;最少的是水稻土。紫色土主要分布于北 部赤水、习水一带其他地方只有零星分布。
• 贵州土壤具有类型多样、地域性较强、宜林地 多、可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喀斯特土地面 积大、生态脆弱的特点。
• (一)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 地广、耕地少:山地面积10.87万平方 公里。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 的省份。
中部:苗岭,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 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 公山,海拔2178米,原始森林茂密,世界十大森 林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秃杉、红豆杉等20多种国 家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 种基因库”。
(三)地貌区域差异
• 1.东部山地丘陵区。
• 范围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地势东高西低,除梵净山、 雷公山外,海拔大都在800米以下。宜发展农业,但部分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0°C; 降水量。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 ,湿润; 日照。地处冷暖空气交锋地带,阴雨多、日 照少。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看一看:
贵州的水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议一议:
一、贵州省内最大的河流是哪个?黄果树 瀑布属于哪个水系? 二、贵州有几大水系?分别是什么?
最高点赫章县 的韭菜坪(海 拔2901米)
耕作条件 最高地区威宁 (海拔2166米) 最低地区 玉屏(海 拔541米)
最低点在 黎平县水 口河出省 处(海拔 148米)
山地丘陵地貌
中山峡谷地貌
山原丘陵盆地地貌
山地河谷地貌
山原丘陵地貌
山原山地地貌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金刚石、锰矿 B 锰矿、重晶石、光学水晶 C 汞矿、锑矿 D 化肥用砂岩、砖瓦用砂岩
A
4.贵州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中药材产区之 一,贵州五大名药是( )
珠子杉、冬虫夏草、鸡枞、天麻、半夏 B 天麻、石斛、桔梗、五倍子、半夏 C 天麻、杜仲、黄连、吴茱萸、石斛 D 天麻、杜仲、黄连、何首乌、厚朴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 讲一讲: 最少的是水稻土。
石漠化:地表基岩 大面积裸露或砾石 堆积的土地退化现 象。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 面积最大、程度最 深、危害最重的省 份。
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 不足。
地面: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
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瀑 布、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等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以及石钟 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 莲花盆、卷曲石等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讲一讲: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 区。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大方、织金、普安以西;平均海拔1500米 以上, 第二级:大方、织金、普安以东至沿河、思南、江 口、三穗、锦屏、榕江、荔波、罗甸一线之间,海拔 800——1500米 第三级: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 荔波、罗甸一线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平均海拔800米以 下。
贵州省情
绪论
看一看:
张超《我在贵州等你》
绪论
议一议: 你爱贵州吗? 你如何去爱它?
“了解是爱的前提。”
“精神分析社会学”的
奠基人之一,国际知名 的美籍德国犹太人本主 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 理学家弗洛姆 《爱的艺术》
“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 家乡开始的。”
“穷山恶水出刁民” 纠正偏见、宣传贵州——了解、认识、欣赏贵州 学习贵州省情的目的和意义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讲一讲:
八大水系
牛栏江 横江
乌江
赤水河 綦江
沅江
南盘江 北盘 江 ▲ 苗 ▲ 岭 ▲
红水 河
都柳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看一看:
专家解读地表“石漠化”形成原因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议一议: 什么是土地石漠化? 贵州存在 “石漠化”现象吗?
A
5.贵州有哪些美誉(
天然博物馆 B 岩溶博物馆 C 公园省 D 自然公园
A
)
6.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 珠”的是( )
织金 B 韭菜坪 C 百里杜鹃 D 威宁草海
A
第三节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指国家为了政治和行政管 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 来实施行政管理。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人类周围的各种自 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 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看一看:
小百科喀斯特地貌
议一议:
一、岩溶作用在贵州地面和地下 的表现分别都有哪些? 二、什么是地貌?贵州的主要地 貌类型是什么?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一)地貌特征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讲一讲:(二)地貌类型
地貌:地形 贵州的主要地貌类型:高原山地、丘陵(
92.5%)和盆地(7.5%)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三)地貌区域差异
海拔:200——3000 东部山地丘陵区;北部中山峡谷区;
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南部山地河谷 区;西南部山原丘陵区;西北部山原 山地区。
看一看:
贵州的水能及矿产资源
议一议: 贵州在哪些自然资源方面 占有优势?
练一练:
1.贵州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874.5万千 瓦,居全国第( )位。
A
3 B 4 C 5 D 6
2.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哪个省份?
云南 B 四川 C 广西 D 贵州
A
3.贵州哪些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
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第二节 组合态势良好的自然资源
煤水结合、 水火电互济, 能源资源 优势突出 矿产资源 组合态势良好、 开发前景广阔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
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
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
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 如土地、矿藏、气候、水利、生物、海洋等资源。
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组合态势良好的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从地理角度——贵州是伟大祖国怀抱 中的一块宝地,位于大西南的东南前沿, 是一个多 民族平等、 互助、和 谐,充满 发展潜力 的内陆山 区省份。
贵州省在全国的位置
贵州省地图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 24°37'~29°13'之间。 全省总面积为17.62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东西距离595 千米,南北距离509千米。 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
一、建省前的区划沿革
牂牁
矩州(贵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属湖广、四川、云南
二、建省至解放时的行政区划
明代-布政使司
1935年,国民党政府直接统治贵州。
三、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1949年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 政府成立。
现有9个地级行政单位(6个地级市、 3个自治州),分别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