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_新课标_人教版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赖清萍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上一节课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基础上,已经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有了初步的认识,结合初中化学所学的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的研究,以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与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书写一般的离子方程式”为主要教学目的。
这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并由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对离子反应条件实质有感性的认识。
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启发归纳和小结,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基础上,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前一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电解质和是离的初步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1、向盛有2ml硫本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钾溶液;2、向盛有2ml硫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氯化钡溶液;3、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4、向盛有2ml氢氧化钠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5、向盛有2ml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等5个实验引导学生来归纳总结分析这些实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教材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学习,虽然有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分析的能力还不强。
并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强,乐于机械的接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3篇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3篇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1氯气●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氯离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
教学用具第一课时:投影仪、氯气制取装置一套、集气瓶、大烧杯、蓝色石蕊试纸、水、有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集满氯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尖嘴弯管、制氯气的装置一套、铜丝、镁条、锌粒、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知道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本章,我们来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们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
[板书]第四章卤素[讲解]在卤素形成的单质中,最主要的是18世纪70年代的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的氯气。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它的一些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氯气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投影]已知氯气是一种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它能溶于水,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并能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请根据以上信息利用下列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仪器:烧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橡皮管、玻璃片、集气瓶、烧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精选3篇)1. 题目: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方法。
3) 能够分析并解答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写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离子方程的概念和写法。
2)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的变化。
教学过程: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的简单介绍。
2) 导入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的概念和写法。
3) 通过实例讲解离子方程的写法。
4) 学生练习写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
5) 拓展练习和解析。
6) 小结。
2. 题目: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教学目标: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方法。
3) 能够分析并解答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2)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的变化。
教学过程: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原理的简单介绍。
2) 导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的概念和写法。
3) 通过实例讲解离子方程的写法。
4) 学生练习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
5) 拓展练习和解析。
6) 小结。
3. 题目: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教学目标:1) 了解沉淀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方法。
3) 能够分析并解答与沉淀反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沉淀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写出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沉淀反应中的离子交换。
2) 了解沉淀反应中离子的变化。
教学过程:1) 沉淀反应的概念和原理的简单介绍。
2) 导入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的概念和写法。
3) 通过实例讲解离子方程的写法。
4) 学生练习写出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
5) 拓展练习和解析。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课教案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离子概念,并询问他们对离子反应的了解程度。
2. 提出问题:在化学实验中,为什么会产生气泡、沉淀或颜色变化等现象?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说明离子反应的重要性。
2. 讲解离子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包括离子的符号表示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起草。
三、示例分析(10分钟)
1. 给出一个简单的离子反应题目,让学生尝试书写反应式。
2. 分析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找出错误,并指导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尝试解答。
2. 课堂上进行批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组织学生专项练习,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五、应用拓展(10分钟)
1. 分组讨论化学实验中的离子反应现象,并设计实验方案。
2. 在班级中展示并解释各组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离子反应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并预习下一堂课内容。
七、课后反思
1. 整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授课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做好下一堂课的准备。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2离子反应教案2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思路】本节内容处于必修一的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时学生对化学课程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已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用语,而本节课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化学用语,所以必须牢牢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主去建构新概念。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离子方程式作为化学用具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要求既要把知识处理得很细致,又要把比较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讲解得通俗易懂、有趣味性。
离子方程式是在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需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挖掘学科知识内涵和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设计如下:1. 通过课前练习、知识回顾的方法导入,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的过渡,能积极自主地利用已学知识大胆去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主构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根据“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探究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以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实验现象,带着问题去分析讨论离子反应的实质。
3. 通过抢答竞赛形式,让学生最快最准确地找出离子方程式的错误书写,最终评出“找茬小能手”,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基于上述教学思路所构建的教学流程图如下:二、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离子反应的定义及实质【展示交流】分组展示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实验1:现象:无明显现象。
②实验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学习的离子反应是不是也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呢?够灵活地运用。
俗话说“打铁要趁热”,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我们来找茬”的小比赛,对刚学习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考察。
活动三一起来找茬[过渡]同学们在比赛中都积极参与,表现非常不错,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学习,并且能够基本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能举一反三,希望大家在课后也要继续加油。
我们学习了离子方程式,但是你们能说出它说表示的意义吗?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现在来观察实验2-2的现象。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其次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学问,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肯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娴熟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需驾驭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学问方面:1、驾驭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实力方面:1、培育学生利用试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
2、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实力。
3、培育学生运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探讨方法。
思想教化方面:培育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更规律。
相识到事物变更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别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实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二、教法方面本课依教材特点,接受螺旋式进展,按部就班,探究式、问题探讨式教学。
详细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学问的获得,必需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按部就班。
假如学生对新学问课缺乏必要的学问基础,就难以理解新学问。
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及培育目标。
我将这部分学问的学习接受探究式教学,由试验复习旧学问,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驾驭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其次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
可接受问题探讨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与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事实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确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离子反应 (教案)

【指导】让学生用图 表准确、真实地记录 实验现象。
【点评】认真聆听各 小组汇报结果,对的 给予表扬,错的给予 纠正。 【指导】让学生书写 正确的方程式
【讲解】对同学们的 汇报给予肯定或指出 不足。 【提问】根据叠加结 果,你能尝试给离子 方程式下定义吗? 【追问】离子方程式 的书写步骤是?
教会学生科学探究 “发现问题——提出 假设——实验验证” 的研究方法。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单元/课题/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条件
任课教师
教学主题 教学对象
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 课型
技能课
写
高一学生
教学时间
40min
教材内在逻辑:离子反应的概念 →实验 2—1 →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离子方程式的书 写→实验 2—2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实验 2—3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前后逻辑:
【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处于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的内容 ,这时高一新生才接触高 中化学不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和操作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要求既要把知识处理得很细致,又要把比较枯燥的技能讲解得很有趣味性。离子反应主要依 据是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且上一节课的学习已充 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需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挖掘学科知识内涵 和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设计如下:
都很准确。离子反应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我在
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离子方程式那么惹人喜爱,那么什么样的反应可以书写离子方程式呢?接下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
3. 能够运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推导。
二、教学内容:
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离子反应的规律;
3.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重点:
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难点:
1. 离子反应反应的规律;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推导。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 利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化学反应,观察离子反应过程;
3.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2. 讲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3. 示范如何推导离子反应方程式;
4.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离子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来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
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水平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水平德育目标培养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模式引导——掌握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