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1个博士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
它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
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它包括五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它是在资本主义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当时工人运动和社会实践经验而形成的科学理论。
它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多,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它的代表人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比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主要著作有:《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恩格斯晚年的著作和通信等。
这些论著集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以及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涵盖了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历史理论等各个领域。
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新的科技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当时的社会实践又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一个半世纪以来,经历了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再到制度形态的转变,也经历了从部分地区向全世界传播发展的过程,在世界上形成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流派。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和人们思想都发生了深刻影响。
教育部2005年64号文件

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暂设置于“法学”门类内,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二、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分别归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
三、调整增设后的相关学科及代码见附件。
四、自颁布之日起,学位授权审核、研究生培养及其他相关工作按照调整后目录进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附件一:调整增设后的相关学科及代码(见下页)附加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简介(见下页)附件一:调整增设后的相关学科及代码附加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
它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历史过程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历史过程和主要经验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走过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体系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深入研究和揭明自身的规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有一支政治上强、业务精、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认真总结和提炼这些经验,对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主要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是2005年底,根据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决定,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2005]64号文件宣布建立的。
从广义上,从学科建设的内容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几年它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历史过程和主要经验谈些认识。
一我们党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马克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新中国一成立,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理论基础,确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无论形势怎样变化,我们党都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伴随这一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走过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体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新时期社会实践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广阔的要求,理论上也形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成果。
为适应社会需要,1984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决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生等各种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
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世纪新阶段,由于国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面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机遇;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世纪新阶段,由于国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机遇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自诞生以来就以其严密的理论体系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尽管经历了世界历史的风云变幻,但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
1.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央一贯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
近年来,中央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2004年初,中央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经费投入也空前增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党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确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并于 2005 年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的二级学科。
经过几年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学科学位点大幅增加,学科建设覆盖广推进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增设之后,2006年初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2 次会议批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分别增加 21 个和210多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别增加 94 个和 840 多个。
经过几年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又分别增加了 10多个和近 80 个。
在不到 10 年的时间内,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了部分高校、党校与社会科学研究系统,具有发展速度快、新增数量多、覆盖院校广、学科队伍大的特点,不仅有力推进了学科化与科学化进程,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2.围绕我国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与教育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立以来,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教育、“六个为什么”的研究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与推广等。
这些研究与教育,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为更好地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宣部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三贴近”原则,每年编写、出版发行《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及时对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新思想,既为推进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博士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的要求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科专业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国外马克思主义5.思想政治教育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脱产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2、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成绩优良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
(具体事宜详见吉林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有关规定)。
没有提出延期报告或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工作者,均按结业处理。
3、博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1、公共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40学时,2学分外国语第一外国语(英、日、俄、德、法等)学时:120学时(基础外语90学时,专业外语30学时)。
学分:4学分(基础外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2、专业基础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五、文献阅读本专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要求研究生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历史文献、经济学文献3部,新生学后的第一学年完成,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 硕士博士直博 研究生课程体系总体框架.doc

课程名称
基本内容与建设途径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基本内容:
本课程是马克思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二级学科通开课。采用阅读、研讨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前沿问题。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两个版块。第一版块为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综述和比较研究,下设三个专题,包括:“中国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追溯”;“欧美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英、美、俄)”;“东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韩、日、新加坡)”。第二版块为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研究,下设5个专题,包括:“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双重合奏”;“认同与承认:当代中国公民资格问题审视”;“西方德育理论述评”;“启蒙的历史陈迹与现实变奏”;“学术道德与知识分子的使命”。
建设途径:
第一,教师课堂专题授课与学生研讨结合;第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考核;第三,重视引导学生紧跟本领域的学术进展;特别侧重于政治学重大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第四,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调研活动。
道德与心理专题
基本内容:
本课程是马克思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部分通过专题讲座重点讲授心理咨询理论与自我调适技巧、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实务、心理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分要求
公共基础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
英语
3
专业课程
一级学科通开课程
西方哲学
2
中国哲学
2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2
二级学科必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2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9247.2020.06.029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段秋枫1,李 军2(1.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2.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设立以来发展较快,学科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也不断提升,但学科人才培养还存在生源质量结构性缺陷㊁学科发展不均衡㊁培养质量把关不严㊁政治素质提升重视不够等问题㊂高校应把提升培养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保障,把提升政治素质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继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科人才培养质量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20)06-0090-03O n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M a r x i s t T h e o r y D i s c i pl i n e T a l e n t s i n t h eN e wE r a D U A N Q i u f e n g 1,L I J u n 2(1.G r a d u a t e S c h o o l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j i n g 210094,J i a n gs u ,C h i n a ;2.S c h o o l o f P u b l i cA f f a i r s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j i n g 210094,J i a n gs u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M a r x i s t t h e o r y d i s c i p l i n e h a s d e v e l o p e d r a p i d l y s i n c e i t s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T h e s c a l e a n d q u a l i t y of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a r e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i m p r o v i ng ,b u t th e r e a r e s ti l l s o m e p r o b l e m s ,s u c h a s s t r u c t u r a l d e f e c t s i n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s t u d e n t s ,u n -b a l a n c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d i s c i p l i n e ,l a x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o f c u l t i v a t i o n ,a n d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a t t e n t i o n t o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po l i t i -c a l q u a l i t y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h o u l d t a k e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r a i n i n g q u a l i t ya s t h eb a s i s o f t a l e n tc u l t i v a t i o n a nd t h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f t e a c h e r s a s t h eg u a r a n t e e o fhi g h -q u a l i t y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p u t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p o l i t i c a l q u a l i t y i n t h e c o r e p o s i t i o n o f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a k e t h e e n h a n c e m e n t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a s t h e p r i m a r y t a s k o f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c o n t i n u e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s y s t e mo fM a r x i s t t h e o r y ,s o a s t o c o n s t a n t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f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M a r x i s t ;d i s c i pl i n e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召开了有关会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切实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㊂同时,从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清现状㊁厘清问题㊁创新方法㊁提升质量,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㊂一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效(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受到普遍重视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在理论创新㊁人才培养㊁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㊁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出席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㊂中宣部㊁教育部陆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并及时开展学科建设情况督查工作,不断推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㊂各学科点所属单位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㊁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学校层面基本都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分管校领导兼任院领导或者联系人,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学科发展专项问题,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学科建设工作,在学科发展规划㊁人员配置㊁政策配套㊁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保障㊂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多年建设,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态势整体良好,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强化,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部分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试点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学科对思政课的支撑作用得到了强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㊂(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学科点数量大幅度增加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初具规模, 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㊁硕士点73个,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3个㊁硕士点453个 [1]㊂据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课题组统计,到2018年年底,全国高校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347家,其中一级学科博士点单位76家,一级学科硕士点单位202家[2]3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8收稿日期:2020-07-12基金项目:江苏省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S J A 0031);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30919013226) 作者简介:段秋枫(1982),女,江苏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㊂李 军(1976),男,江苏仪征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㊂09第37卷第6期2020年12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 .37,N o.6D e c e m b e r ,2020年3月发布了上一年度审核增列的博士㊁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32所已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新增为一级学科博士点,5所高校直接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44所已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新增为一级学科硕士点,20所高校直接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2]17㊂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㊂根据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课题组统计,2018年全国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共计1059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70人,硕士研究生9029人,从数量上来看,在社会科学领域名列前茅㊂在培养大量学科人才的同时,研究生培养质量也逐步提升,包括通过改革招生方式,生源质量有所改善;通过制度建设和督查督办,各单位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全国范围各层次学术活动非常活跃,为研究生学术探索提供了诸多良机㊂在新的形势下,全国上下普遍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政工作,各行各业积极引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学科人才培养吸引力不断提升㊂二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反思和优化调整㊂(一)生源质量存在结构性缺陷随着招生点的增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质量下降问题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学科基础扎实的高质量生源占比较少,生源学科背景日趋复杂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课题组调研发现,参加调研的二级学科博士点招生单位生源中,大学毕业于985高校的占2.28%,毕业于211高校的占9.11%,毕业于其他本科院校的占88.23%,毕业于高职高专的占0.38%;二级学科硕士点实际招收硕士研究生中,大学毕业于985高校的占1.27%,毕业于211高校的占2.38%,毕业于其他本科院校的占92.87%,毕业于高职高专的占3.48%[2]301㊂从统计数据看,一级学科点招生情况同样严峻㊂生源质量的结构性缺陷,必将影响学科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㊂(二)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平台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科人才培养质量㊂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问题依然不少㊂一是全国范围来看二级学科点发展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数量较多,师资较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数量较少,师资较弱㊂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学科点布局较多,师资力量较强,西部地区学科点较少,特别是一级学科点不足,师资队伍力量较弱且流失情况时有发生㊂三是高水平师资总体偏少,正高职称和博士生导师数量不足,不足以支撑学科点的发展壮大,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国家级教学名师数量较少㊂四是高水平科研成果不足,学科研究成果数量较多,也取得了一些理论上的创新成果,但标志性的高水平成果还是不多㊂(三)培养质量把关不严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问题㊂一是课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㊂课堂教学虽然不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关键环节,但其基础性作用毋庸置疑,科学的课程设置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㊂总体来看,学科课程体系较好,但少部分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㊂二是研究方向还需进一步规范㊂部分学生甚至导师对学科研究方向把握不够准确,学术研究的内容和选题偏离了二级学科的方向,不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长远发展㊂三是培养环节管理不到位,由于导师任务重㊁学生多以及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学院和导师对学生培养管理不到位,少部分学生的学术研究质量一般㊁层次较低㊁学术创新能力不强,甚至个别学校对研究生的论文开题㊁中期检查㊁预答辩㊁外审和正式答辩等步骤管理松散,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㊂(四)政治素质提升重视不够在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就明确提出了学科人才培养的标准,即德智体全面发展㊁政治素质高㊁理论方向正确㊁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㊁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一个有特殊地位和使命的学科,其人才培养不仅有明确的专业素质要求,还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方面有较高要求㊂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还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㊂但在培养实践中,不少学校对政治素质和学术涵养要求不均衡,重学术而轻实践,重业务能力而轻政治素质㊂三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诸多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㊂当前学科建设进入到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补足短板,提升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㊂(一)把提升培养质量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基础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㊂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学位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学科人才培养的定位,立足于政治素质过硬㊁理论水平较高的目标,全面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㊂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㊁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只有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成为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㊁宣传者和实践者,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㊂因此,学科人才培养一定要 在马言马㊁在马信马㊁在马用马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真学㊁真信㊁真用 ㊂二是完善培养方案,打牢专业基础㊂要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规范性,包括培养方案的稳定性㊁人才培养标准的统一性㊁研究方向的明确性等,进一步明晰二级学科界限,从制度层面保证人才培养稳步发展㊂鼓励条件比较充分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通过制定贯通本硕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整体性课程套餐和无缝对接的培养体系,积极主动培养选拔学科优秀拔尖人才,为学科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保障㊂安排和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原原本本读经典原著,练就过硬的 看家本领 ,克服急躁㊁功利㊁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㊂要19段秋枫,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做好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优化,不断完善提升㊂三是改革招生方式,提升生源质量㊂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版)“提出,积极鼓励和支持 有条件的高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今后要继续推动部分学科实力㊁导师队伍㊁科研能力都比较强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提前招生㊁强基计划等方式招收优质本科生,进一步提升学科高质量生源的数量,解决学科人才培养长期存在的 倒三角 结构性问题㊂同时在全国范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㊁中共党史㊁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以评促建,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输送高质量生源,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㊂(二)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保障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㊂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把关的第一责任人㊂研究生深受导师影响,导师的学术水平㊁视野总体上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高度,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㊂一是规范标准,把好入口关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的遴选工作要比一般学科标准更高,这个标准不仅包含学术水平和学术方向,也包括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只有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导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科人才㊂二是落实导师负责制,把好培养质量关㊂从提升学科人才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角度出发,要采取合理措施,夯实责任,落实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㊂要明确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导师的权力和责任,重点要规范研究生学术方向和研究选题,注意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等等㊂要引导导师把刚性责任与柔性情感㊁学术研究与思政工作紧密结合,力争教学相长㊁共同提升㊂三是完善教师发展激励机制㊂要创新学科人才质量的科学评价办法,保证正确的评价导向和合理的评价标准,科学评价教师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潜心学术,安心育人㊂要加大学科教师培训㊁访学㊁实践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学科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㊂要加大学科平台发展力度,设立学科专项课题和重大课题,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平台和交流机会㊂要设立学科各层次专项人才工程,丰富人才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为广大教师专心职业发展提供保障㊂(三)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性质㊁主要任务㊁设置目的以及培养标准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性,创新能力强是这个特殊性的重要内容㊂学科人才培养更强调运用基本理论分析㊁解决问题的能力㊂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这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有效经验和光荣传统㊂理论创新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必须引导学生聚焦当代中国以及 中国特色 ,鼓励学生善于从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出发,努力阐述清楚扎根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文化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㊂要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中国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出发,分析中国独有的基本国情,阐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㊂(四)把提升政治素质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的人才既要成为学科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也要成为保证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主力军㊂双重任务决定了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理论性㊁实践性㊁政治性相统一,必须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服务,必须把提升政治素质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地位㊂马克思主义学院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㊁政策,全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㊂教师要善于利用和依托各种各类革命题材和红色资源,用红色文化铸魂,用革命精神育人,推动理论联系实际,把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提升理论业务素质紧密结合㊂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抽象与总结,也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既要打牢理论知识基础,也要培养对实际问题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读原著㊁读经典的同时,更要深入指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㊁立场与方法分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批驳荒谬说法和观点,通过脚踏实地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全面提升综合素质㊂参考文献:[1]梅荣政.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回顾[J].思想理论教育,2008(19):32-35.[2]艾四林,吴潜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18)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责任编辑文双全)29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1个博士点单位代码单位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区10001 北大(马院) 教育部北京市
10002 人大(马院)教育部北京市
10003 清华大学(马院)教育部北京市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哲与社学院)教育部北京市10055 南开大学(马教院)教育部天津市10183 吉林大学(马院)教育部吉林省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马院)教育部吉林省10246 复旦大学(社科部)教育部上海市10269 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教育部上海市10284 南京大学(思政院教研部) 教育部江苏省10319 南京师范大学(公管院) 江苏省江苏省10335 浙江大学(思政教系)教育部浙江省10422 山东大学教育部山东省
10486 武汉大学(政管院) 教育部湖北省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院)教育部湖北省
10558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部广东省10574 华南师范大学(政行院)广东省广东省10698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院)教育部陕西省
页脚内容1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政经院)教育部陕西省(325)80000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校北京市
90021 南京政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江苏省
全国各省市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名单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马基理、科社(412)
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理
页脚内容2
山西省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23)
辽宁省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09)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514)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26)
黑龙江省黑龙江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上海市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12)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上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12—316)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915、112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909、1127)
页脚内容3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12多)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25—329)
安徽省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423)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14-419)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11-316)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21——427)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526)河南省郑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6、401)
湖北省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414)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5)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湖南省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16)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16)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6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18)
页脚内容4
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12)
广西壮自治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07)
四川省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23-403)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月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26)
甘肃省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疆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21)
科研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页脚内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