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火蚁防控的几点思考
防治红火蚁的有效措施

防治红火蚁的有效措施大家好啊!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如何防治红火蚁这个麻烦事。
红火蚁可是个顽固的小家伙,一旦来了就跟黏在你身上一样,难赶啊!但是,有啥办法呢?就让小编来给你们支支招吧!1. 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红火蚁的出现。
就像俗话说的“害蚁先除巢”嘛!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发现有红火蚁的巢穴,要马上用开水烫死,不能手软哦!不然它们就会趁虚而入,搬家到别的地方去了。
1.1 另外,还要不给红火蚁留下喜欢的环境。
它们可不挑食,只要地方潮湿,温度适宜,就跟着来了。
所以,要常常清洁卫生,保持居家环境干燥通风,不要留下食物残渣和垃圾。
1.2 还有一点,不要让红火蚁有可乘之机。
就像老话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要把缝隙都填上,把窗户、门缝都封严,不给它们溜达的机会。
这样它们就无从下手,无从入侵了。
2. 其次,要采取一些物理防治措施。
比如,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粉末,比如玉米粉、食盐、石灰粉等,撒在红火蚁经常出没的地方。
它们走过去就会粘住,然后就没机会再回头了。
2.1 另外,还可以用一些专门的药剂,比如传说中的“灭蚁神药”啊!这些药剂可以灭杀红火蚁,而且对人体影响较小。
不过用的时候要小心,注意环保哦!2.2 还有一招,就是用薄荷、香蕉皮等散发特殊气味的东西,红火蚁就会被吓跑,不敢靠近了。
这算是个比较自然的方法,不错哦!3. 最后,要注重持续监测和预防。
要像“细水长流”一样,不能松懈!时不时检查一下家里有没有红火蚁的踪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红火蚁远离我们,我们的生活才能“水调歌头”。
3.1 平时也要多和邻居们交流交流,互相传授防治红火蚁的经验,共同抵制这些小害虫。
团结一心就是赢家嘛!大家一起努力,红火蚁就休想在我们这里“安家”了!3.2 总而言之,防治红火蚁虽然有点麻烦,但只要我们有心,采取正确的措施,相信大家很快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过上和谐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把红火蚁变成“过眼云烟”,让它们消失得无影无踪!加油!。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红火蚁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蚂蚁,其分布范围较广,对人类和动植物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近年来,红火蚁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加剧的趋势,成为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从红火蚁疫情的特点分析、发生原因和防控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1. 蔓延迅速:红火蚁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繁殖速度极快,一旦某一地区出现红火蚁疫情,很快就会蔓延到周边地区,甚至形成大面积的爆发。
2. 对人畜造成危害:红火蚁具有侵略性,一旦受到惊扰,会进行攻击,对人畜造成刺痛和灼伤,甚至危及生命。
3. 破坏农林业生产:红火蚁主要以地面的种子、幼虫、蚁蜜等为食,它们疯狂掠食,对农作物和森林植被造成破坏。
4. 难以根除:红火蚁巢穴深藏地下,很难被发现和根除,因此一旦疫情爆发,防控难度大,难以迅速有效控制。
二、红火蚁疫情发生原因1. 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开发的增加,原本适宜红火蚁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这导致了红火蚁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从而迫使它们向人类聚居区域进攻。
2. 生物入侵: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外来物种。
由于人类的交通运输和贸易活动,红火蚁被带入了其他地区,导致其在这些地区大量繁殖,形成了疫情。
3. 卫生条件恶化:一些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垃圾、废弃物等长时间堆积,成为红火蚁的温床。
红火蚁在这些地方繁殖,很容易引发疫情。
4. 缺乏有效防控措施:由于红火蚁的狡猾和隐蔽,许多地方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当红火蚁疫情发生时,往往束手无策,导致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三、红火蚁疫情防控对策1. 增强监测力度:通过增加专业监测人员和设备,加强对红火蚁的监测力度,及早发现和提前预警疫情的爆发。
2.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红火蚁的认知,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3. 加强防控技术研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红火蚁防控技术的研究,寻求新的、更有效的防控手段。
4.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红火蚁的生存条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概述红火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入侵性昆虫,其蚁后数量庞大,攻击性强,对人畜造成威胁。
为了防止红火蚁的传播和控制其种群数量,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红火蚁的特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小型蚂蚁,身体呈红褐色,身长约2-6毫米。
其具有独特的蚁后数量控制机制,即多蚁后制度,使得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三、红火蚁的生活习性1. 红火蚁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草坪、花园、公园等。
2. 红火蚁以昆虫、蚂蚁蜜露、植物种子等为食物来源。
3. 红火蚁的蚁后数量庞大,具有攻击性,一旦受到威胁,会迅速发起攻击,并在攻击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蚁酸。
四、红火蚁的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红火蚁防控意识。
可以通过媒体、社区宣传、网络等渠道,向公众传达红火蚁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2. 建立红火蚁监测体系,定期检查可能受到红火蚁侵袭的区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加强入境物品的检疫工作,特别是对来自红火蚁疫区的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和处理。
4.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及时清除可能成为红火蚁栖息地的草坪、花园等地的垃圾和杂草。
5. 鼓励居民在家庭花园中种植对红火蚁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如薄荷、马齿苋等。
五、红火蚁的控制措施1. 机械控制:使用专业的红火蚁灭蚁工具,如灭蚁剂、灭蚁粉等,对红火蚁巢穴进行喷洒或撒布,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2. 生物控制:引入红火蚁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蚁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红火蚁的种群数量。
3. 化学控制: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对红火蚁进行喷洒或撒布,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杀虫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物理控制:通过热水、高温蒸汽等物理手段对红火蚁巢穴进行处理,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六、红火蚁的处理方法1. 当发现红火蚁巢穴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红火蚁的进一步扩散。
红火蚁集中防控工作总结

红火蚁集中防控工作总结
红火蚁是一种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其快速繁殖和攻击性使得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针对红火蚁的集中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效果。
首先,针对红火蚁的集中防控工作主要包括宣传教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个方面。
通过宣传教育,人们对红火蚁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防治意识和能力。
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杀虫剂对红火蚁进行喷洒,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数量。
生物防治则是通过引入天敌或者利用其他生物手段来控制红火蚁的数量,减少其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其次,针对红火蚁的集中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宣传教育方面,人们的防治意识得到了提高,对红火蚁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化学防治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喷洒,红火蚁的数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生物防治方面,一些天敌的引入和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红火蚁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针对红火蚁的集中防控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其次是化学防治中需要注意科学合理的使用杀虫剂,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生物防治方面需要不断探索和引入更多的天敌,提高其在红火蚁防治中的效果。
总的来说,红火蚁的集中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可以更好地控制红火蚁的数量,减少其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标题: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引言概述:红火蚁是一种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具有危害的昆虫,其螫针毒性强,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为了避免红火蚁危害,预防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介绍红火蚁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措施。
一、预防红火蚁的方法1.1 保持环境清洁红火蚁喜欢在潮湿、杂草丛生的环境中筑巢,因此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红火蚁的有效方法之一。
定期修剪草坪、清理垃圾、堆积物等,可以减少红火蚁的生存空间。
1.2 封堵入口红火蚁常在墙缝、门缝等隐蔽的地方进出,因此封堵入口也是预防红火蚁的有效措施。
使用密封胶、防蚁胶条等材料封堵可能的入口,阻止红火蚁的进入。
1.3 定期清理室内室内也是红火蚁的潜在藏身之地,定期清理室内,保持干净整洁,可以减少红火蚁的滋生和扩散。
二、控制红火蚁的方法2.1 使用灭蚁剂对于已经出现红火蚁的情况,可以使用专门的灭蚁剂进行控制。
选择合适的灭蚁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可以有效消灭红火蚁。
2.2 进行灭巢红火蚁是社会性昆虫,通常会在地下筑巢,因此进行灭巢是控制红火蚁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热水浇灌、灭巢药剂等方式进行灭巢,彻底清除红火蚁的巢穴。
2.3 使用粘虫板在室内或者室外设置粘虫板,可以吸引并捕捉红火蚁。
粘虫板是一种无毒的控制方法,可以帮助减少红火蚁的数量。
三、定期检查3.1 定期巡查定期巡查周围环境和室内,发现红火蚁的踪迹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红火蚁扩散。
3.2 密切关注天气红火蚁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在潮湿多雨的季节需要加强预防措施,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3.3 寻找隐蔽处红火蚁常隐藏在墙缝、地缝等隐蔽处,定期检查这些地方,及时发现并清除红火蚁。
四、注意安全4.1 避免直接接触红火蚁的螫针毒性强,避免直接接触红火蚁,以免引发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后果。
4.2 注意防护在进行红火蚁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时,要注意穿戴长袖长裤、手套等防护用具,保护自己的安全。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是一种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其侵袭范围广泛,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与控制红火蚁的角度出发,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了解红火蚁的生活习性1.1 红火蚁的生活环境:红火蚁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
1.2 红火蚁的繁殖方式:红火蚁繁殖速度快,一只蚁后每年可产卵数十万只。
1.3 红火蚁的食性:红火蚁以植物汁液、昆虫等为食,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二、预防红火蚁的侵袭2.1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理院落、田地等周围的杂草和垃圾,减少红火蚁的栖息地。
2.2 封堵入侵途径:检查房屋、围墙等建筑结构,及时修补裂缝,阻止红火蚁的入侵。
2.3 种植防火蚁植物:在庭院周围种植一些对红火蚁有驱避作用的植物,如薄荷、马鞭草等。
三、化学防治红火蚁3.1 使用杀虫剂:选择对红火蚁有特效的杀虫剂,喷洒在红火蚁活动的区域,如土壤和植被上。
3.2 定期喷洒预防:定期对可能受到红火蚁侵袭的地区进行喷洒,防止红火蚁的滋生。
3.3 寻找专业公司: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寻找专业的灭蚁公司进行防治,确保效果。
四、生物防治红火蚁4.1 引入天敌:引入对红火蚁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蚁狮、蚁榛等,控制红火蚁的数量。
4.2 利用植物:种植一些对红火蚁有驱避作用的植物,如茶树、洋葱等,减少红火蚁的侵袭。
4.3 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平衡,增加红火蚁的天敌数量,减少红火蚁的繁殖。
五、监测红火蚁的情况5.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庭院、田地等可能受到红火蚁侵袭的地方,及时发现问题。
5.2 观察红火蚁的活动:观察红火蚁的活动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5.3 建立档案:建立红火蚁防治的档案,记录每次防治的情况和效果,为下一次防治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预防与控制红火蚁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了解其生活习性、采取预防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监测情况等。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红火蚁的侵袭,保护农作物和人类健康。
红火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红火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红火蚁(Red Imported Fire Ant)是一种有害的蚂蚁种类,其工作和活动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以下是一些红火蚁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
问题:
* 侵害农业:红火蚁可能对农作物和农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产损失。
* 威胁生态系统:这些蚂蚁可侵害当地生态系统,对其他昆虫和小型动物造成威胁。
* 人畜叮咬:红火蚁的叮咬可能导致人和动物过敏反应,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 破坏基础设施:在某些情况下,红火蚁的巢穴可能破坏建筑物、电缆、电子设备等基础设施。
建议:
* 生物控制:探索使用天敌或天敌种植物来控制红火蚁的数量,以维持生态平衡。
* 化学控制:使用环保和合法的杀虫剂进行灭蚁,确保产品对环境和非目标物种无害。
*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教育人们如何预防和处理蚂蚁叮咬,以及危害防控方法。
* 入境检疫:加强入境检疫工作,防止红火蚁扩散到新地区。
* 科研和监测:进行持续的科研工作,监测红火蚁的活动和扩散情况,以制定更有效的控制策略。
*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参与红火蚁控制工作,通过集体努力减少蚂蚁的繁殖和传播。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应对红火蚁工作所带来的问题,减轻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红火蚁是一种寄生性昆虫,主要繁殖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近年来,红火蚁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加剧,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本文将对红火蚁疫情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红火蚁疫情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一、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1.快速扩散:红火蚁疫情具有快速扩散的特点,一旦侵入某一地区,很快便会扩散到周边地区。
红火蚁繁殖力强,趁机扩散的能力强。
2.侵害范围广:红火蚁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对农作物、果树等农作物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会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
3.危害性强:红火蚁对于人和动物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叮咬后会出现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更是危险。
4.难以根除:红火蚁对于化学除虫剂有一定的抗性,传统的灭蚁方法往往难以根治。
二、红火蚁疫情发生原因1.环境因素:红火蚁主要生长繁殖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市和农村地区是红火蚁疫情的主要发生地。
2.物种侵入:人类的不规范行为,如运输生鲜水果、花卉等植物可能会带入红火蚁,使其侵入新的领地。
3.交通工具:现代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已成为红火蚁跨越地域的重要原因。
4.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导致生态失衡,为红火蚁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机会。
三、红火蚁疫情防控行动1.建立监测网络:加强对红火蚁疫情的监测,及早发现新的疫情传播点。
2.环境治理:加大对生境治理的投入,通过环境改造等措施减少红火蚁的生存环境。
3.警示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广播、网络等多种途径,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疫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4.科学防控: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采用灭蚁剂、捕杀工具等方式,对红火蚁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5.加强国际合作:红火蚁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应对,共同研究防治方案。
1.加强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红火蚁疫情的防控责任和处置程序。
2.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开发高效、低毒的灭蚁剂,提高防治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红火蚁防控的几点思考叶建春,陈军,曹春梅,吴玉东,刘维文,尹奇勋(广西钦州市植保植检站)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危害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和旅游贸易的检疫性有害生物,2005年1月,农业部将红火蚁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
据此,各地都出台了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近年来,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园林绿化的草皮、苗木、花卉等苗木市场异常活跃,省内和省间调运绿化产品频繁,红火蚁随这些调运活动传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和升级,这种变化也使得我们的疫情防控思路要从应急防治向源头阻截、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转变,从而控制红火蚁疫情的扩散。
1 红火蚁的传播方式和疫情形势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对农业、林业能够造成重大危害。
红火蚁的传播与扩散主要通过人为传播和自然扩散2种方式。
自然扩散主要是生殖蚁飞行或随洪水流动扩散,也可随搬巢而作短距离移动;人为传播可通过3种途径:第1,随被污染的草皮、苗木、花卉、土壤、堆肥、园艺设备、包装货柜、运输工具等传播;第2,受蚁巢污染的进口培养土(如蛭石、泥炭土、珍珠岩);第3,货箱夹层或货柜的底部夹层会带含有蚁后的蚁巢。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园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园林绿化建设需从苗圃、草场、土壤肥沃的地方调运草皮、苗木、花卉等材料,带土植物调动频繁。
若调运过程中携带红火蚁,则极易使疫情扩散。
因此,当前国内局部发生植物检疫疫情呈扩散蔓延之势,红火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2 导致红火蚁发生扩散的风险因素2.1 针对园林绿化产业,未建立全面的疫情网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意识逐步增强,园林绿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各地城市建设步伐迅速加快,苗木需求量急速增大,园林绿化企业数量迅速膨胀。
少数经营者对检疫意识薄弱,出现不检疫填报、代填、补开《产地检疫合格证申请表》现象。
园林绿化企业经营范围广,涉及品种多,既有林业植检部门所监管的灌木、乔木等苗木,又包括农业植检部门所负责检疫的草木花卉种苗。
在植检执法过程中对象多、任务重,监测、检测手段有限,涉及农业、林业的两个检疫执法部门,而缺少其他部门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一些强制封锁隔离处置得不到有效执行,使得疫情不能及时有效控制。
另外,出于当地产业保护的考虑,植物检疫信息网络平台关于园林绿化企业的产地检疫信息较少或通报疫情发生情况信息滞后,使部分红火蚁疫情源头摸不清楚,再加上每年财政对红火蚁普查经费支撑力度有限,除一些较大发生面积的疫情外,其它零碎发生点不能一一普查到,这种情况下构建的疫情分布图谱,会导致红火蚁疫情防控丁作存在盲点,极大地影响了红火蚁的监测、预防和防治工作。
2.2 调运日趋频繁,防疫形势复杂一是沿海农产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是蔬菜、水果、观赏植物等园艺产品进口及国外引种的主要地区,疫情来源复杂;二是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园林绿化面积的逐步扩大,一些负责绿化的单位从疫区调运草皮、苗木、花卉,且调入后其栽种位置和实际作用都不向当地农林检疫部门申报,一旦传人疫情,就无法进行有效跟踪控制。
三是道路交通发达,民营物流公司增多,物流量大,若个别物流公司在承运和收寄未经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苗木、草皮繁殖材料携带红火蚁,可能将红火蚁传人周边地区;四是一些已经发生了红火蚁疫情的苗木场在检疫部门限制生产的情况下继续繁育种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疫情封锁隔离效果尽失。
2.3 未补充相关单位责任,缺少多部门合作机制长期以来,红火蚁的普查、防控、培训工作都由植保植检部门来承担,新近发生的疫情是由国内局部疫区向周边扩散蔓延,发生的疫情主要集中在苗木场、园林绿化带和旅游风景区,属于林业局、市政局和旅游局分管,但有些地方预案没有增补相应分管单位的职责,与红火蚁疫情属地管理责任制原则不相符。
在红火蚁疫情处置过程中由于缺少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植保植检部门缺少财政、公安、辖区单位部门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进行疫情封锁隔离时,往往得不到强制执行。
2.4 植检方式方法不适应,工作条件跟不上主要表现在重视前期的审批发证、忽视后期的管理服务,重视产地检疫、忽视市场监管,尤其是监测省际之间的园林绿化企业的商业调运,重视园林绿化产业保护、忽视与外地及时共享疫情信息,联手开展协防,这些都不适应当前红火蚁疫情控制的需要。
另外,每年投入红火蚁普查和防治经费不足,特别是在红火蚁繁殖为害期,铲除疫情资金不足,致使红火蚁疫情进一步扩散。
3 红火蚁的防控策略随着红火蚁局部扩散蔓延的风险不断增加和升级,各级农林部门要不断加强植物疫情监测和封锁控制能力建设,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对已发生红火蚁的地区要努力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引起政府重视,及时开展红火蚁普查工作,构建全面疫情网络,加强疫情监测,共享疫情动态。
与此同时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及时补充完善红火蚁应急管预案,更加突出属地管理责任制,强化有关部门的职责。
各级植检系统工作方向要从应急防治转向源头阻截、综合治理转变。
实施检疫监管切断红火蚁疫情传人的途径,堵住人为传播的渠道;发现疫情的区域要快速强制性采取封锁隔离措施,防止红火蚁向周边地区扩散;抓住防治适期,逐步根除疫情。
达到发现疫情于新传人之际,扑灭新疫情于始发之时,将疫情控制在局部区域的阻截效果,具体措施如下:3.1 构建疫情网络,加强疫情监测每年4--9月份,各级农业、林业部门应集中技术力量,安排一定资金,对本地区的疫情进行1次普查,汇总红火蚁疫情分布资料,构建的疫情分布图谱,针对园林绿化、苗圃、草场等红火蚁疫情发生高风险区域设置疫情监测点;同时,根据每年疫情普查的结果,经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勘测,自治区农业厅核实,划定发生点、发生区、疫区、受威胁区,进行重点监测,建设严密的疫情监测网络,绘制疫区图,作为全年开展检疫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依据;农林业检疫部门要对发生疫情的地区重点监测,全面及时地把握疫情动态,在红火蚁防控工作中做到有地放矢。
3.2 更加突出属地管理,强化行政推动要进一步完善预案,更加突出属地管理原则和业主责任原则,增加相应的辖区管理单位职能,特别是园林系统,它隶属于市政局,应引入其相应责任;与从事苗圃经营企业签订“谁经营,谁防治”责任状;要求园林绿化、从事苗圃经营企事业等相关责任人定期参加植检系统关于红火蚁的培训,了解红火蚁的危害,并掌握科学的普查、防控、监测知识。
一旦发现红火蚁疫情,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立即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各级主管单位快速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努力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依靠行政的力量,推进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3.3 植检系统联手监管,引入强制处置措施植物检疫工作的重点是产地检疫,体现了对疫情源头阻截、综合治理理念。
各地内检和外检,林业检疫站和植保植检站联手加强检疫工作,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及时沟通信息,通报各管辖区内的疫情发生情况,共享疫情监测数据,做好源头信息的情报工作,对于外省市调人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检疫措施。
一是随时关注其他地区疫情动态,不从外省疫区引进种子苗木、草皮、花卉、农产品,防止外地疫情传人;二是掌握大宗苗木、草皮、花卉调运活动情况,对调入的苗木、草皮、花卉必须具备农林部门的检疫证书;三是绿化植物调入后的栽种位置和实际作用都必须向当地农林植检部门申报备案,以掌握外省植物调入后市场流向,万一发生疫情,就可及时追踪监控;四是外省植物调入不向农林检疫部门申报,一旦被发现,农林检疫部门将对植物实行罚款和补检;五是监督当地园林绿化企业做好红火蚁监测记录,强制其定期汇总录入疫情监测信息表,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从源头做好阻截工作。
对于从事园林绿化和园林绿化产品调运活动的单位应主动知会当地相关植物检疫部门,苗木繁育的地点必须建立在非疫区,由植物检疫机构发放《种苗基地合格证》后才能繁育种苗;物流企业单位在承运和收寄植物类种子、苗木和繁殖材料时,需凭植物检疫机构签发的有效期内的植物检疫证书才给予办理承运和收寄手续;农林植物的种子、草皮、苗木、花卉以及应施检疫植物产品调运中,发现有红火蚁,应予扣留,并进行除害处理,经检验合格后,发给检验证书或除害处理合格证明,无法进行除害处理的,应就地销毁或加工、改变用途,因除害处理所需经费或销毁、改变用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货主承担。
若在植物检疫机构执法和处置的过程中,违反上述规定的应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作出相应处罚,违章调运染疫种苗和繁殖材料,造成红火蚁疫情扩散和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赔偿经济损失,并追究其法律责任,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4 科技攻关新技术,加大培训力度除了做好红火蚁源头防控工作,各部门还应在科技部门牵头下启动红火蚁疫情防控技术科技攻关项目,给予立项优先和经费保障。
通过项目实施掌握红火蚁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重点防治区域,筛选防治红火蚁的高效低成本药剂,创新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推广应用到实际的红火蚁防治工作中。
以项目带动技术创新,以新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每年3~4月份由当地植检部门牵头,组织红火蚁发生区的辖区责任单位、园林绿化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举办红火蚁普查防控培训班,传授红火蚁普查知识和推广新的防治技术。
3.5 发现疫情将启动治蚁预案,对发生区进行封锁隔离一旦发现红火蚁,辖区内的责任单位将迅速开展“监测调查”、“标本鉴定”、“疫区图绘制”、“疫情报告汇报”以及“及时扑灭”等工作,治理红火蚁疫情。
与此同时,要做好强制的封锁隔离:一是对于发生红火蚁疫情的地区,确定需封锁隔离的重点植物、植物产品及应检物品,将检疫隔离要求告知相关生产、经营、运输单位或个人;二是各辖区责任单位应在疫区边缘撒施1m 宽石灰带阻止红火蚁扩散,并设立警戒线和标志牌,禁止无关人员和牲畜进入,防止咬伤事件发生,对红火蚁发生区周围进行彻底清理并喷施药剂灭蚁;三是在进出疫区的疫情封锁检查卡和流动检查监控组,进行24h全天候值班监控,禁止疫情发生区的苗木、花卉、农产品以及垃圾土、建筑余泥、堆肥等可能夹带藏匿红火蚁的物品外运,对外运的物品进行灭蚁处理后方可放行。
3.6 稳步进行疫情防除,逐步根除疫情发生区各辖区责任单位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抓住红火蚁觅食和婚飞活动期的有利时机,开展一次疫情普查监测及防控行动,对发生区大规模面上投放毒饵基础上,继续对蚁巢以点状饱和投饵方式开展防控。
并结合监测和群众举报发现的零星分布的蚁巢,采取“发现一巢、投药一巢、监测一巢”的方法,连续多次投放毒饵,以达到逐步控制、根除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