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
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鉴定方法研究

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鉴定方法研究引言: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一直是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生物活性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在食品营养研究和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鉴定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成为了食品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鉴定方法研究,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鉴定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一、质谱法质谱法是目前鉴定食品中生物活性肽常用的方法之一。
质谱法可以通过测量肽的质荷比来确定其分子量。
通过质谱法的鉴定,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成分,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二、色谱法色谱法也是鉴定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方法之一。
色谱法可以通过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进而得到纯净的肽物质,以便进一步进行鉴定和功能研究。
常用的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等,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三、酶法酶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鉴定方法,通过在特定条件下,使用适当的酶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肽分解为较小的肽或氨基酸。
常用的酶包括胰蛋白酶、蛋白酶K等。
酶法鉴定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但对样品的处理和酶选择要求较高。
四、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指通过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与结合来鉴定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
例如,可以利用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方法。
免疫学方法的优点是高度特异,可以检测特定肽的存在,但需要制备特异性抗体,制备成本较高。
五、生物活性测定法生物活性测定法是通过生物学活性来鉴定食品中的生物活性肽。
例如,可以使用细胞实验来检测肽对细胞的生长、分化等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动物试验来评估肽对机体的生理效应。
生物活性测定法的优点是直接反映肽的生物功能,但需要相对复杂的实验体系和数据分析。
六、综合方法针对食品中生物活性肽的鉴定,综合多种方法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结合质谱法和色谱法进行分析,或者结合酶法和免疫学方法进行鉴定。
利用生物活性肽改善化妆品的抗衰老效果

利用生物活性肽改善化妆品的抗衰老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抗衰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化妆品行业为此推出了众多的抗衰老产品,其中利用生物活性肽的化妆品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生物活性肽是一种功能性多肽,具有改善皮肤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生物活性肽在抗衰老化妆品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有效性和优势。
一、生物活性肽的定义生物活性肽是指具有生物活性的短链肽。
它们可以调节细胞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相关研究表明,生物活性肽能够在皮肤层发挥调节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皮肤质量、逆转衰老的作用。
二、生物活性肽在抗衰老化妆品中的应用1. 促进胶原蛋白生成:胶原蛋白是皮肤中最为丰富的蛋白质,其缺失会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增多。
生物活性肽能够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使皮肤更加紧致、富有弹性。
2. 抗氧化作用:氧化是引起皮肤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物活性肽具有抗氧化能力,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从而保护皮肤免受氧化损伤。
3. 修复受损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细胞受到紫外线、污染物等因素的损害。
生物活性肽可以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改善皮肤质量。
4. 刺激胶原蛋白降解酶的逆转:年龄增长也会导致胶原蛋白降解酶的活性增强,从而加速皮肤的衰老过程。
生物活性肽能够抑制胶原蛋白降解酶,减缓胶原蛋白的流失,从而延缓皮肤的衰老现象。
三、生物活性肽化妆品的有效性和优势1. 提升抗衰老效果:生物活性肽能够在皮肤表层透过细胞膜进入深层皮肤,从而发挥更显著的抗衰老效果。
2. 安全性高:与某些化学成分相比,生物活性肽具有较低的刺激性,不易引起皮肤过敏或刺激,适用于各种肤质。
3. 易于吸收:生物活性肽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良好的渗透性,能够迅速被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皮肤细胞。
4. 辅助成分互补:生物活性肽可与其他抗衰老成分相结合,如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共同发挥抗衰老的协同效果。
总结:利用生物活性肽改善化妆品的抗衰老效果是当前化妆品科技的一项重要突破。
其通过促进胶原蛋白生成、抗氧化、修复受损细胞以及抑制胶原蛋白降解酶等途径,改善皮肤质量,延缓衰老过程。
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肽是一种在生物体内能够发挥生物学作用的短链肽分子。
它们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免疫调节、胃肠道吸收促进、血管扩张、抗菌和抗炎等。
生物活性肽的来源很广泛,包括哺乳动物乳汁、植物和动物的蛋白质等。
其中,乳汁中的生物活性肽是最为研究和应用的。
乳汁中的生物活性肽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酸性和碱性生物活性肽。
酸性生物活性肽是指pH在4.0以下的肽,主要由αs1-酪蛋白和β-酪蛋白水解而成。
碱性生物活性肽是指pH在8.0以上的肽,主要由κ-酪蛋白水解而成。
这些肽分子含有20个氨基酸以内的短链肽段,并且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
生物活性肽的生物学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生物活性肽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来自于其氨基酸序列中的特定肽键或肽段。
不同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不同,因此它们的生物学活性也不同。
生物活性肽的生物学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调节作用。
生物活性肽对免疫细胞具有调节作用,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力。
2、促进胃肠道吸收。
生物活性肽具有刺激肠道吸收的作用,可以增加肠道上皮细胞的脂质内转运和异位转运,提高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率。
3、血管扩张作用。
生物活性肽对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可以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
4、抗菌和抗炎作用。
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生物活性肽在医学、保健和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生物活性肽可以制成保健品,用于调节免疫功能和促进营养素吸收;也可以用于制备抗菌和抗炎药物;还可以用于制备美容护肤品,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
总的来说,生物活性肽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活性分子,对促进生物医学和保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深入探讨其生物学机制,拓展其应用领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活性肽

免疫活性肽是继从牛乳提取物中发现阿片样肽后第2片肽类中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等对免疫系统有重要的 调节作用。
抗氧化肽
抗氧化肽不仅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而且对紫外线引起的线粒体的损伤和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具 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抗氧化肽的作用机理还包括给抗氧化酶提供氢、螯合金属离子等。
呈味肽
呈味肽包括甜味肽、酸味肽、咸味肽和苦味肽等,这些肽类添加到食品中能够明显改变食品原有的口感。同 时这些肽类如咸味肽,由于可作为无钠调味剂,能为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所利用,所以可作为保健食品的基 料。
表面活性肽
从酪蛋白、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和面筋蛋白水解物中获得的多肽,如一酪蛋白多肽段:α-S1-CN(1-23)、 β-CN(193-209)和β-CN(1-25),它们在食品中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有很好的稳定性和乳化能力,从而改 善了酪蛋白的功能性质。此外,对蛋白质进行适度水解,还可以提高其起泡性。
营养肽
针对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有问题的病人,配方食品中的多肽或蛋白质水解物已经逐渐取代氨基酸作为氮源使 用,并且已经证明二肽或三肽的消化吸收率较氨基酸高 。
生产方法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直接提取法、人工合成法和蛋白质降解法三种 。
直接提取法就是利用各种分离纯化技术,直接从自然界生物体中提取出各种生物活性肽。由于这些生物活性 肽是生物体本身所含有的,并且在生物体中含量很低,如果要把这些活性肽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获得较高纯度的 产物,成本很高。
分类
生理活性肽
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存在。如植物、微生物、昆虫和脊椎动物 在微生物感染时迅速合成而得,也可采用基因克隆技术生产,如乳链菌肽(Nisin)即具有很强杀菌作用。
生物活性肽的显著功效

生物活性肽的显著功效肽在生物体内作为载体和运输工具,将人们平常所食的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充分发挥其功能。
肽在生物体内作为神经递质,传递信息;肽具有极强的活性和多样性,可全面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增强人体生理活性。
肽不仅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可防治血栓、高血脂、高血压,延缓衰老,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钙、铁、锌、硒、镁、铜等多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的吸收。
有些小肽具有原食品蛋白质或其组成氨基酸所没有的重要的生理功能。
生物活性肽中有些分子量较小的小肽,与氨基酸运输功能相比,生物活性肽中的小肽具有吸收快速、低耗和不饱和的特点。
科学界和医学界可利用其特点为一些特殊状况下的人群补充营养,如处于术后伤口愈合期、康复期、身体复原期的患者;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食欲不振者;长期服用化学药物、中药,消化系统受损害而引起的肠胃功能失调者;运动量大、体力劳动强度大须及时补充氮源,又不能增加肠胃功能负担者;消化系统因疾患障碍不能进食者;消化器官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消化吸收功能开始衰退的老人。
生物活性肽中的小肽对人体中的乳酸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这对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1. 免疫活性肽,具有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2. 神经肽可起到镇痛及调节人体情绪、呼吸、脉搏、体温的作用,与普通镇痛剂不同的是,它经过消化器官进入人体后无任何副作用。
3. 降血压肽,它是通过抑制ACE的活性来实现降压功能,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4. 具有多种其他功能的活性肽,包括“降脂肽”、“减肥肽”、“抗血栓肽”、“抗氧化肽”、“抗衰老肽”、“抗动脉硬化肽”、“酪蛋白磷酸肽(CPPS)”、“降糖肽(促胰酶肽)”、“激素肽(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白蛋白胰岛素增长肽”、“抗菌肽”、“抗癌肽(肿瘤细胞坏死因子、环已肽、环肽)”和“抗艾滋病肽”等,都可利用其功能防治“现代病”。
生物活性肽生理作用及功能研究

b o o i a c i e p l p p i e . tp a e e y i p ra tr l n b o o i a c i i i l g c la tv o y e td s I l y d a v r m o t n o e i i l g c la t t r l t d t v y, e a e o mo e u a e o n t n, i n l r n d ci n,c l d fe e t t n, n o e e i a d S n ed . h s l c lrr c g i o sg a a s u t i t o e l if r n i i a o o t g n ss n O ma y f l s T e e i
S HAN u — io , Ch n q a ZHAO n — a CHUI YU — u Ho g y n , , Li Li y n
( . a y i l dc eC . t .Dain1 6 3 , hn ; 1 S n i ma An Me i n o L d , l 0 6 C ia i a 1
b c mee p o tt n h t p t s c sp p i ed u s f n t n l o d a d t e n e d a dt e . e o x l i i o o s u h a e t r g ,u ci a o d i v sa d f e d i v s ao s d o f i i Ke r s b o ci ep p i e ; o y e t e p o en y wo d : i a t e t v d p lp p i ; r ti d
摘 要: 生物活性肽是指具生物活性的 多肽 , 自 在 然界存在大量生物活性 多肽 , 对生物活动起 着非 常重要作 用, 涉及到分子识别、 信号转导、 细胞分化及个体发育等很 多领域。这些具有生物学功能 肽小到仅 有 2个氨基酸双肽, 大到复杂长链或环状 多肽, 常经糖苷化、 酸化或酰化衍生 , 磷 在细胞 生理及代谢功能调 节上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短肽发现 已成为多肽类 药物及功能性食品和饲料添
化妆品中的生物活性肽研究与应用

化妆品中的生物活性肽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美丽的追求,化妆品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众所周知,人体的皮肤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器官,我们在使用化妆品时需要特别谨慎。
这就需要化妆品企业加强研究,选取对皮肤友好且具有独特功效的成分。
生物活性肽便是其中一种备受关注的成分。
本文将对化妆品中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生物活性肽的概念和特性生物活性肽是指在生物体内具有一定特定功能的活性肽,它们起着传递、调控多种生物活动的作用。
相较于一般的多肽,生物活性肽具有更为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它们能够通过作用于皮肤细胞,实现多种功效,例如抗氧化、皮肤保湿、皮肤修复等。
二、生物活性肽的来源生物活性肽可以从不同的生物体中获取。
常见的来源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
动物来源的生物活性肽,如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等,能够有效地改善皮肤弹性和紧致度。
植物来源的生物活性肽,如芦荟肽和大豆肽等,则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滋养皮肤,减少氧化损伤。
此外,许多微生物也含有生物活性肽,如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菌肽,能够有效提高皮肤免疫力。
三、生物活性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1. 皮肤保湿干燥是许多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里。
而生物活性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正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该类肽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水分保持,并增强皮肤细胞间的连接,从而减少水分的流失。
一些具有良好保湿效果的生物活性肽,如玻尿酸和透明质酸等,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保湿型化妆品中。
2. 皮肤修复皮肤受损是因为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皮肤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一些生物活性肽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速创伤愈合,减少色素沉着。
例如,胜肽-4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肌肤质地,减少细纹和皱纹的出现。
3. 抗氧化空气污染和紫外线辐射等外界环境会导致皮肤产生氧化损伤。
而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护皮肤免受氧化损伤。
生物活性肽具有出色的抗氧化性能,如维生素C肽和谷胱甘肽等。
研究生物活性肽在皮肤抗衰老中的效果

研究生物活性肽在皮肤抗衰老中的效果生物活性肽在皮肤抗衰老中的效果研究生物活性肽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因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安全性,近年来在皮肤抗衰老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肽类物质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皮肤细胞的代谢和修复过程,从而延缓皮肤衰老,改善皮肤质量。
本文将探讨生物活性肽在皮肤抗衰老中的作用机制、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生物活性肽的定义与分类生物活性肽是指一类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短链肽,通常由2至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些肽类物质在生物体内通过特定的酶解途径从蛋白质中释放出来,或通过基因工程、化学合成等方法制备。
根据其来源和功能,生物活性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海洋肽、从植物中提取的植物肽、以及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发酵肽等。
2. 生物活性肽在皮肤抗衰老中的作用机制生物活性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皮肤细胞的生理活动,从而发挥抗衰老作用。
这些作用机制主要包括:2.1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是维持皮肤弹性和结构的重要成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中胶原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皮肤松弛和皱纹的形成。
生物活性肽能够刺激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从而增加皮肤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提高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2.2 抗氧化作用自由基是导致皮肤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活性肽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皮肤中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皮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3 抗炎作用炎症反应会导致皮肤细胞损伤和胶原蛋白降解,加速皮肤衰老。
生物活性肽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保护皮肤细胞。
2.4 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和分化生物活性肽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皮肤细胞的数量,提高皮肤的再生能力。
这对于修复受损皮肤、减少疤痕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5 调节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屏障功能对于维持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生物活性肽能够调节皮肤屏障功能,增强皮肤的保湿能力,减少水分流失,从而改善皮肤干燥和粗糙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小组二〇一九年三月目录一、任务来源 (1)二、目的和意义 (1)三、标准制定依据和原则 (2)四、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3)五、主要工作过程 (4)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5)七、标准属性的建议 (5)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5)《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本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8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8〕41号),项目编号“XXXXX”。
本项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定于2019年完成。
本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组成。
二、目的和意义生物活性肽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小分子肽,一般由2-20个氨基酸组成。
这些肽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结构多样。
活性肽可以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泌获得,也可以利用各种生物蛋白水解得到,或通过化学法或DNA重组技术合成。
活性肽的结构多样,大小介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相对于氨基酸,多肽的营养价值更高,活性更强,相对于蛋白质,多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活性肽除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抗氧化性、抗菌性、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调节免疫力等,这些功能的活性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化妆品工业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抗氧化肽(Antioxidative peptides)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具有抑制或延缓脂质氧化,清除自由基侵害的作用。
抗氧化肽具有安全性高、来源丰富、生理功效明显和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已经越来越成为食品与医药工业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目前已经报道的具有抗氧化性的多肽成千上万种,其中有些已经通过工业化生产并进入国际市场。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由生物体经诱导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作用。
从1975年发现第一个小分子抗菌肽(天蚕素)以来,短短四十来年的时间已报道的抗菌肽数目多达四千多种。
抗菌肽分子小、性质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已经被用于多个工业领域,而且多个产品已经被批准使用,其中乳酸链球菌素被批准用于食品防腐剂,短杆菌肽S、多粘菌素B和林蛙抗菌肽可用于制造皮肤软膏,那西肽在欧盟和日本被批准用于饲用抗生素,这些产品国内外已经实现了规模生产。
抗肿瘤肽(Anticancer peptides)是一类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多肽,研究发现这类多肽可从动植物、微生物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及化学合成方法获得,可以根据不同肿瘤细胞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的多肽。
降血压肽(Antihypertensive peptides),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由于其降血压效果明显且对正常血压无影响、无副作用等优点,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目前已经从不同动植物材料、乳蛋白和鱼类中开发了ACE 抑制肽,如大豆、玉米、小麦、酪蛋白等。
降血糖肽(Hypoglycemic peptides),目前已经从燕麦、豇豆、黑豆、苦瓜、牡蛎、牛羊乳中开发了多种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多肽产品,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有艾塞那肽、依西奈肽Exendin-4等。
免疫调节肽(Immunoregulatory peptides)具有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外界感染的能力。
当前研究较多的免疫活性肽主要包括乳蛋白肽、水生生物蛋白肽以及大豆肽等,这些免疫活性肽的发现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本活性肽在应用前首先要进行功效评价,然而,由于其来源广泛、结构多样、差异较大,致使其评价方法众多。
虽然多肽性能评价方法很多,但是缺乏统一的功效评价标准和规范,导致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产品之间或应用机构之间缺乏可比性或参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多肽产业的发展,亦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因此,为了适应我国多肽产业的需要,亟需建立和完善多肽的功效评价方法和体系管理规范,并制定相关的标准,以保证活性多肽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标准制定依据和原则(一)标准制定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标准中关于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的制定与编写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经过充分的行业调查,并结合企业的技术和经验,同时通过专家座谈等方式开展的。
本标准科学先进、过程周密严谨,符合当前生物活性肽产业的发展水平,符合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的要求,标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操作性和及时性。
2、协调性原则本在标准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生物活性肽产品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
(二)标准编制参考的依据1、标准编写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有关要求。
2、标准编写内容参考的相关标准,包括:GB/T 4889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的估计与检验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WS 233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GB 14925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4789.1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8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HG/T 3935 哺乳类动物细胞培养基GB/T 35823 实验动物动物实验通用要求GB/T 31190 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WS/T 249 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3、法律、法规及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四、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活性肽功效术语与定义、功效评价的范围、功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功效评价的实验室要求、功效评价的操作、生物安全及管理。
1 术语与定义包括多肽、生物活性肽、抗氧化、抗菌、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免疫调节功效。
2 功效评价的范围本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抗氧化功效、抗菌功效、抗肿瘤功效、降血压功效、降血糖功效、免疫调节功效。
3 功效评价的基本原则3.1 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进行评价。
3.2 评价机构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项目相适应的基本实验条件与人员,保障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
3.3 科学、公正开展功效评价工作,不得伪造、变造检验报告或者数据、结果,并接受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4 功效评价的的实验室要求4.1 实验人员4.2 实验环境4.3 实验设备4.4 实验用品5 功效评价的操作5.1 评价方法的选择5.2 实验材料的准备5.3 功效的测定5.4 功效测定结果与报告6 生物安全与管理6.1 管理人员与制度6.2 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6.3 实验用品的安全处理五、主要工作过程1、组成标准起草小组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参与,共同组成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会议研究讨论了对生物活性肽的行业现状,产品市场的现状,产品功效的评价方法,以及相关国家政策和标准。
会议上明确了标准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依据单位参与的人员的专业、技能、人数将任务合理分配。
2、开展相关调研情况为了更好地制定本标准,根据标准制定工作的需求,项目组对活性肽产品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我国在生物产品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存在空白,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同厂家的产品无法进行对比,无法对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有效监管。
3、标准起草完善过程依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等标准编制要求,对《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标准开展了研制工作,本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完成了《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国家标准(草案)。
2016年7月,标准编制任务下达,组成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共同参与的标准工作小组,并在北京召开了论证会,制定了标准编写大纲的草稿、任务分工和时间表。
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标准起草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标准项目进行了预研。
工作小组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及规范、文献等资料,掌握了相关标准的现状、发展趋势。
2016年12月,工作小组在北京召开了标准草案研讨会,初步建立了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的草案内容与标准建议书的编写。
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工作小组根据分工进行了标准的编写,并多次讨论,完成了标准草案国家标准的编写。
2017年4月提交了项目建议书以及国家标准草案,进行申报立项。
2017年月日国标委综合〔2018〕号文《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8年第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立项,项目编号为“”。
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继续不断完善标准草案,并着手编写编制说明书。
2018年10月组织开展《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研讨会,讨论并解决标准研制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标准书写规范、研制进度等。
2018年11月至12月针对研讨会上意见措施,完善标准草案。
2019年1月征求了专家意见,起草组按照专家意见对标准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9年2月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进一步修改。
2019年3月提交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本标准的实施不涉及对现行标准的废止情况。
七、标准属性的建议本标准属于基础管理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批准发布。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为了贯彻实施本国家标准,建议开展本国家标准应用技术的培训工作。
《生物活性肽功效评价总则》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小组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