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瓶充装过程的安全要求标准版本

合集下载

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filling station of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cylinder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的职责和必备的安全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以上简称钢瓶)、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以下简称汽车罐车)、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以下简称铁路罐车)的充装站。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 5842-1996 液化石油气钢瓶GB 8334-87 液化石油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 15380-94 小容积液化石油气钢瓶GB 50028-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57-94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257-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235-82 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金属管道篇)。

3.充装站的职责3.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负责全站液化石油气的接收、贮存、钢瓶倒残液及残液处理、充装钢瓶及罐车、新瓶抽真空、运瓶汽车装卸等工作。

保证生产运行的安全和充装质量。

3.2 负责全站钢瓶、罐车、压力容器、设备、管道和设施的维护、日常保养、零件及附件的更换工作;向主管部门提出外修报告、按规定向钢瓶检测站送检钢瓶。

保证站内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负责进站钢瓶和罐车装、卸前检查,出站钢瓶和罐车装、卸后检验。

保证安全供应。

3.4 负责全站的安全管理、消防和事故紧急处理及上报。

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一、前言为确保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的安全进行,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的人员,凡涉及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的要求。

二、职责和权限1. 充装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2. 充装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液化石油气充装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原理,并具备相关技术知识。

3. 充装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充装程序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更改或省略任何环节。

4. 充装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防滑鞋等。

三、安全防护措施1. 充装操作现场必须清洁整齐,杂物必须及时清除,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

2. 充装操作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包括危险物品的性质和防护措施。

3. 充装操作现场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并保持器材的完好有效。

4. 充装操作现场必须设立专人负责安全管理,监督充装作业的进行。

四、充装操作流程1. 检查液化石油气充装设备及容器的完好性,并进行相关记录。

2. 加装适当的安全阀,确保液化石油气充装设备的安全性能。

3. 将液化石油气从储罐中输送至充装设备,确保输送管道的畅通。

4. 定期检查充装设备的压力和温度,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5. 充装作业结束后,及时关闭相关设备,清理现场,并进行相关记录。

五、医疗急救措施1. 如果充装作业中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应立即远离泄漏源,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2. 如果充装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启动火灾报警器,并进行灭火处理。

3. 发现人员中毒、中暑等情况时,应立即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及时提供急救。

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 发生突发事件时,首先应确保人员安全,并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 确定事件的性质和范围,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 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七、后勤保障1. 保持充装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MGTC-QP-02-2013气瓶充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版次02/2013编制:审核:批准:×××有限公司液化气站2013 年1 月19 日颁布2013 年1 月19 日实施目录10.1 残液处理操作规程10.2 气瓶充装前后检查操作规程10.3 液化石油气充装操作规程10.4 设备操作规程10.5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装卸操作规程10.6 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第一节瓶内残液(残气)处理操作规程1、目的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残液(残气)对周围的影响,杜绝盲目充装带来的隐患,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气站液化石油气充装气瓶瓶内残液(残气)的处理。

3液化石油气瓶内残气的处理3.1准备工作3.1.1检查残液罐的液位、压力及有关管路阀门的开关位臵。

气相系统:开通残液罐气相出口至压缩机进口管路的阀门,开通压缩机出口至另一储罐气相进口管路的阀门。

残液系统:开通倒残液装臵至残液罐残液进口管路的阀门。

3.1.2通知设备操作员启动液化石油气压缩机,当残液罐压力比储罐压力低0.2MPa后, 停压缩机。

3.1.3关闭残液罐气相出口至压缩机进口管路的阀门,关闭压缩机出口至已升压的储罐气相进口管路的阀门。

3.2气瓶倒残液3.2.1开启已升压的储罐气相出口阀及倒残液装臵气相总阀。

3.2.2将待倒残液气瓶角阀与倒残接嘴连接,开启气瓶角阀和倒残液装臵气相管支路阀,给气瓶升压。

3.2.3当进气响声很小时,关气相管支路阀,轻轻将气瓶倒臵,开残液管支路阀,使瓶内残液在压力差作用下,流入残液罐。

3.2.4待瓶内残液倒尽后,关残液管支路阀,正立气瓶,然后瞬间打开气相管支路阀吹扫角阀后立即关闭。

3.2.5关闭气瓶角阀。

卸下倒残接嘴,移出气瓶。

3.3结束3.3.1关闭倒残液装臵残液总阀和残液罐残液进口阀。

3.3.2关闭倒残液装臵气相总阀和已升压的储罐气相出口阀。

3.3.3填写残液处理记录表。

4.注意事项4.1必须闭路回收瓶内残液,严禁乱倒。

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生产环境,规范操作步骤,有效防控安全风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包括液化石油气接收、存储、车辆充装等环节。

第三条充装作业人员必须认真遵守本规程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第四条充装作业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操作培训,获得岗位资格后方可参与充装作业。

第五条充装作业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确保作业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六条充装站点应设立专门的安全部门,负责充装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第七条安全部门应制定并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充装作业前的准备工作、车辆充装作业管理、应急救援措施等。

第八条充装作业人员应熟悉并掌握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防范事故发生。

第九条充装站点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条充装站点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充装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充装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十一条充装作业前,必须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输送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无泄漏现象。

第十二条充装作业前,应详细核对充装车辆的技术状况和安全设备的完好情况,确保车辆满足充装要求。

第十三条充装作业前,应对充装站点进行环境检测,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第十四条充装作业前,应制定充装计划,明确充装流程和操作要求。

第四章车辆充装作业管理第十五条车辆充装应遵循“安全先行、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科学技术服务”的原则。

第十六条车辆充装前,应详细核对车辆和充装设备的安全状态,确保充装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或其他安全事故。

第十七条车辆充装时,应按照规定的充装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禁止违章操作和超出规定范围的操作。

第十八条车辆充装过程中,充装人员应保持警觉状态,随时注意监控充装设备和车辆的运行情况。

《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

《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

《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27550-201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缩气体(亦称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液化气体(包括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站、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的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压缩气体(亦称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液化气体(包括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站、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

本标准不适用于车用气瓶和焊接绝热气瓶充装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GB 7723 固定式电子衡GB 15383 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GB 16912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30 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1 乙炔站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77 氢气站设计规范GB 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G/T 20675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JB/T 8856-2001 溶解乙炔设备3 充装站的职责3.1 负责气瓶的充装、储运、管理和气瓶使用前办理气瓶使用登记证。

3.2 向气体使用者提供气瓶,并对气瓶的安全负责,在所充装的气瓶上粘贴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警示标签。

3.3 负责向充装作业人员及气瓶和气体的使用用户讲解气瓶和气体的知识及应急处理措施、宣传安全使用知识及危险性警示要求。

3.4 负责气瓶在充装前和充装后的检查、填写充装记录和每只气瓶的收发记录,并对气瓶的充装安全负责。

《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27550-2011

《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27550-2011

《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27550-201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缩气体(亦称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液化气体(包括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站、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的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压缩气体(亦称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液化气体(包括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站、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

本标准不适用于车用气瓶和焊接绝热气瓶充装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GB 7723 固定式电子衡GB 15383 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GB 16912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30 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1 乙炔站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77 氢气站设计规范GB 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G/T 20675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JB/T 8856-2001 溶解乙炔设备3 充装站的职责3.1 负责气瓶的充装、储运、管理和气瓶使用前办理气瓶使用登记证。

3.2 向气体使用者提供气瓶,并对气瓶的安全负责,在所充装的气瓶上粘贴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警示标签。

3.3 负责向充装作业人员及气瓶和气体的使用用户讲解气瓶和气体的知识及应急处理措施、宣传安全使用知识及危险性警示要求。

3.4 负责气瓶在充装前和充装后的检查、填写充装记录和每只气瓶的收发记录,并对气瓶的充装安全负责。

《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27550-2011

《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27550-2011

《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27550-201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缩气体(亦称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液化气体(包括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站、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的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压缩气体(亦称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液化气体(包括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站、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以下简称充装站)。

本标准不适用于车用气瓶和焊接绝热气瓶充装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GB 7723 固定式电子衡GB 15383 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GB 16912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30 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1 乙炔站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77 氢气站设计规范GB 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G/T 20675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JB/T 8856-2001 溶解乙炔设备3 充装站的职责3.1 负责气瓶的充装、储运、管理和气瓶使用前办理气瓶使用登记证。

3.2 向气体使用者提供气瓶,并对气瓶的安全负责,在所充装的气瓶上粘贴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警示标签。

3.3 负责向充装作业人员及气瓶和气体的使用用户讲解气瓶和气体的知识及应急处理措施、宣传安全使用知识及危险性警示要求。

3.4 负责气瓶在充装前和充装后的检查、填写充装记录和每只气瓶的收发记录,并对气瓶的充装安全负责。

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液化石油气充装作业的安全管理,确保充装作业的顺利进行,维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对液化石油气进行充装作业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人员,包括充装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三章安全操作规范1. 充装场所的选择1.1 选择平整、通风良好的地点进行充装操作,避免在封闭空间进行充装作业。

1.2 确保充装场所距离火源、高温区域等危险物品的安全距离。

1.3 充装场所应有足够的排放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

2. 设备检查2.1 在进行充装作业前,需对充装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2.2 检查充装设备的阀门、管道等部件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有泄漏应及时处理。

2.3 检查压力表、温度计等传感器的准确性,确保充装参数的准确性。

3. 充装作业流程3.1 接受气瓶时,需检查气瓶检修情况,确定气瓶是否适合充装使用。

3.2 检查气瓶阀门的开关情况,确保气瓶处于关闭状态。

3.3 进行充装作业前,需将气瓶连接至充装设备,注意连接的紧固情况。

3.4 充装时,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能随意调整充装参数。

3.5 充装完成后,需对气瓶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充装无误。

4. 安全防护4.1 充装作业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

4.2 禁止在充装作业现场吸烟、使用明火等行为。

4.3 充装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物品,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

第四章应急处理1. 发生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停止充装作业,迅速撤离附近人员,并通知应急救援人员。

2. 发生气瓶爆炸等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工作。

3. 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应迅速通知消防部门进行扑救。

第五章管理制度1. 对充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定期对充装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建立安全档案,记录每次充装作业的相关信息,以便追溯和查找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1071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液化石油气瓶充装过程的安全要求标准版本
液化石油气瓶充装过程的安全要求
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液化石油气充装应在敞开或半敝开式建筑物内进行,罐瓶间要通风良好,并设局部排风设施,不得设有通往灌装区外的地沟。

(一)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安全要求
液化石油气钢瓶一般有10kg、15kg、50kg装三种。

居民家庭多采用10kg、15kg装小瓶,企事业单位多采用50kg大瓶。

液化石油气钢瓶要符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的有关规定。

液化石油气钢瓶设计压力一般为1.6MPa。

如果盛装以丙烷为主要成分的液化石油气,则设计压力
必须提高。

钢瓶材料应保证能在-40~60℃范围内安全使用。

(二)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安全要求
(1)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前必须对气瓶进行认真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充装。

①漆色、字样与所装气体的规定要求不符合的,或漆色、字样脱落不易识别气瓶种类的;
②气瓶没有合格证的;
③角阀、减压阀不良的;
④气瓶底座、提手护栏歪斜松动的;
⑤气瓶标记不全或钢印标记不能识别的;
⑥瓶体有裂缝和鼓泡的;
⑦超过检验期限的。

(2)必须按规定的充装系数充装,严禁超装。

(3)钢瓶宜采用自动灌装量的台秤,台秤的布置
间距,应根据安全充装和操作方便等因素确定。

(4)已充装的气瓶不得进行修理,应放空后再修理。

(5)堆放的气瓶应有防止滚动跌落的设施,搬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不得碰撞。

(6)灌瓶时应有消除静电的设施,灌瓶间地面宜铺设防止碰撞起火花的软质材料。

(7)灌瓶间和泵房内应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或备有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每天定时检测室内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