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泵传动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往复泵传动课程设计

往复泵传动课程设计

往复泵传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往复泵传动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及其在各类工业中的应用;掌握往复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传动系统及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往复泵传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1.了解往复泵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

2.掌握往复泵的性能参数和传动系统。

3.熟悉往复泵在各类工业中的应用。

4.能够分析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5.能够计算往复泵的性能参数。

6.能够诊断和解决往复泵传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往复泵传动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往复泵传动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性能参数、工作原理、传动系统及维护方法。

1.往复泵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

2.往复泵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

3.往复泵的传动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4.往复泵在各类工业中的应用。

5.往复泵的维护方法及其故障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往复泵传动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性能参数等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往复泵传动的基本概念。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往复泵传动在工业中的应用及维护方法。

3.实验法:学生进行往复泵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传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往复泵传动技术》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以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往复泵传动原理动画演示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往复泵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身体验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传动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直动式液压往复泵毕业设计说明书

直动式液压往复泵毕业设计说明书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直动式液压往复泵设计摘要:该毕业设计是对直动式液压往复泵的设计。

往复泵借助于活塞(柱塞)在液缸工作腔内的往复运动,使工作腔容积产生周期性变化来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的装置。

此种泵的流量只取决于工作腔容积变化值及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次数(频率),而在理论上与排出压力无关。

液压往复泵以有压液体作为动力源,具有效率高、吸入性好、输送介质广泛等优点,在石油钻井、油田注化学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在石油钻机上广泛使用的是机动往复泵,这种往复泵体积大、重量大、维护难度高、流量不均度高,不再能满足现代生产要求。

本次设计是通过对已知数据的分析以及参考相关资料完成的,该液压往复泵系三缸单作用泵,主要由动力端的液压缸和往复泵液力端部分组成。

通过对其泵筒、泵阀等零部件及整机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完成了本次的设计任务。

关键词:液压往复泵;泵阀;柱塞;设计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The Design of Hydraulically-actuated Reciprocating PumpAbstract:This graduation project is to the hydraulically-actuated reciprocating pump design. The reciprocating pump is draws support the piston/plunger in fluid cylinder work cavity reciprocal motion, causes the work cavity volume to have the periodic variation toachieve the transportation liquid the goal. It is the equipment transforms the mechanical energy as the fluid pressure energy. This kind pumps the current capacity is only decided by the work cavity volume change value and in the unit time change number of times, and in theoreticall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delivery pressure. Hydraulic reciprocating pump is driven by variable pumps and pressure liquid. In oil drilling, oil field injection of chemical agents hydraulically-actuated reciprocating pump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However, the conventional single-acting piston triplex reciprocating pump too bulky, difficult to maintain, and has a high flow inequality. It has less function to be used for curre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This design through completes to the known data analysis aswell as the reference correlation data, this hydraulically-actuated reciprocating pump is the three-cylinder single-acting pump, mainly partially is composed by the fluid body and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hrough its pump tube, valve and other parts and complete machine for specific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has completed this design task.Key word: Hydraulically-actuated reciprocating pump;Pump valve;Plunger;design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言往复泵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双作用大排量柱塞式往复高压泵的设计和应用

双作用大排量柱塞式往复高压泵的设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敏.发电机轴电压的测量与防治[J].安徽电力,2016(1):6-9. [2] 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 张芸.秦一厂发电机轴电压测量规程、维修规程[Z],2020.
〔编辑 毕来金〕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 翼7(上) 骳髇髝
如图 2 所示,双作用往复高压泵主要包括液力端、油缸、 驱 动 装 置 及 其 附 件 、电 器 控 制 柜 、阀 组 等 ,液 压 驱 动 装 置 主 要 包括齿轮油泵、手动变量泵、油箱、压力表、电液换向阀、滤油 器等,动力端油缸的动力主要由液压站提供[7]。液力端活塞由动 力端活塞往复运动实现升压注入,自动控制时自动实现往复运 动,手动控制能够实现单向动作。只要改变泵的冲次,即可调节 升压泵的流量。调节手动变量泵输送的液压油量,实现无级调节 升压泵排量。当黏度降解率约3%,容积效率跃90%,排出压力为 16 MPa。
图 3 液力端结构
表面压注的柱塞使用新型高强度工程塑料。柱塞骨架为 1Cr18Ni9Ti,保证注层与芯体的结合力,注层厚度平均为 2 mm,前 端压注新型高强度增强塑料,避免注层的脱落。注层材料自修复、 自润滑、耐磨性能良好,防腐防垢能力显著,可以提升使用寿命。 2.3.2 动力端与控制系统
普通柱塞泵由电机直接带动,噪声高,振动大,泵换向冲击 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液压驱动代替电机驱动,如图 4 所示, 为动力端结构。动力端油缸的动力来自液压站,液力端活塞由动 力端油缸活塞往复运动带动[9]。柱塞能够及时准确地换向,可以 解决噪音高、振动大、结构变形严重等问题,同时提升系统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在泵的出口,匹配缓冲补偿装置。改进系统换 向阀,并增加泵的刚度,改善泵的工作状况。过去 8 MPa 的压 力波动幅值,下降到 0.7 MPa;1.2 m3/h 的流量波动幅值,下降 到 0.4 m3/h。大幅度降低泵换向时的噪声与振动。

三直线电机往复泵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三直线电机往复泵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三直线电机往复泵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往复泵是一种利用柱塞(活塞)在泵缸内做往复运动来改变工作室的容积而输送介质的泵,具有排出压力高、单排量较小的特点。

效率高、排出压力高等优点,使往复泵在石油矿场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在高压下输送高粘度、大密度和高含砂量的液体。

如用于向井底输送和循环钻井液的钻井泵,用于向井底注入高压水泥浆固化井壁的固井泵,用于向井底注入含大量固体颗粒的液体或酸碱液体制造油层人工裂缝而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的压裂泵,用于在井内抽汲原油的抽油泵等等。

随着石油工业对往复泵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复泵向着输出压力高、流量大、制造和维修方便、流量压力脉动小、体积和重量小等方向发展。

1总体设计直线电机的监测控制装置由上位机、RS-232/ RS-485隔离转换器、A/D转换控制电路、变频器控制系统、位移检测装置、流量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等部分组成,如所示。

直线电机运行过程的模糊调节控制计算由上位机系统完成,同时,上位机肩负着显示、记录和提供操作界面的任务。

RS-232/RS-485隔离转换器的功能是实现串行通信数据格式转换。

各个传感器用于采集运行中信号,直观的显示系统运行情况。

位移检测装置、流量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将实时检测到的直线电机位移量、流量值、压力值通过A/D模块ADAM-4017,送给上位机系统。

变频器控制系统用于直线电机的控制。

A/D转换控制电路将RS- 232串行接口从各传感器送入的信号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由于RS-232/RS-485隔离转换器的存在,程序可以实现从上位机直接向变频器输出信号,进行变频器参数设置,电机运行控制等。

位移检测装置、流量检测装置和压力检测装置构成整个信号输入系统,采集整个系统的实时信号。

本系统具备同时控制单台、两台或三台直线电机的功能。

可以通过上位机的程序选择确定采取单泵工作方式、两泵同时运行或三泵同时运行。

单作用直线电机三缸往复泵工作原理如图如所示。

主要由直线电机、缸套、活塞-电机次级组件(简称活塞组件)、排出阀、吸入阀、底座、传感器、上位机等部分组成,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活塞组件在缸套中作直线往复运动,利用传感器采集每个电机位移信号、流量信号、压力信号,采集信号到的信号通过A/D模块,送入上位机进行处理,上位机中运行监测控制软件,采用模糊控―),男,江西进贤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主界面功能选择功能执行N主程序流程图制算法,其结果以ModBus传输协议形式给变频器发送指令,控制每个直线电机按一定的运动规律运动,并保证各个电机具有规定的相位差,实现运动速度和电机之间相位差的协调控制。

高压往复泵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及其受力分析

高压往复泵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及其受力分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压往复泵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及其受力分析
以高压往复泵齿轮传动系统为分析对象,考虑柱塞运动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结合VB 编程技术对采用人字齿轮传动装置的曲轴和电机轴结构及其驱动柱塞运动的曲柄滑块机构进行了准确的受力分析与强度校核. 完成了分析计算软件系统,并进行了样机各传动部件的强度校验。

引言
往复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流体输送设备,在石油开发、水利水电、矿山
开采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往复泵利用工作腔容积的周期性变化输送高压流体,通常由动力端与液力端两部分组成;液力端把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而动力端则将原动机的能量传给液力端。

动力端主要由曲柄、连杆和十字头等部件组成,其实质相当于多个曲柄滑块机构,十字头即为滑块. 曲轴是往复泵中的关键部件,其几何形状复杂,工作中承受着强烈的交变载荷,应力集中现象严重,极易发生疲劳破坏,在高压情况下,往复泵中采用正偏置结构的曲柄滑块机构可减小十字头与导板的正压力和摩擦力,从而延长两者的寿命; 而动力端的曲柄滑块机构中各杆件尺寸的不同组合将直接影响往复泵的动力性能。

因此,结合本文具体的高压往复泵传动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1、传动系统受力分析
1. 1、传动方案
该高压往复泵传动系统主要由输入轴1、曲柄轴2、连杆3 和柱塞4 等几部分组成,如为了获得需要的流体流量控制方案,通过合理的选择输入轴1 和曲柄轴2 上的两对斜齿轮传动的传动比来控制曲柄轴的转动速度,这两对斜。

五柱塞往复泵正文

五柱塞往复泵正文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五柱塞往复泵设计DESIGN OF FIVE PLUNGER RECIPROCATING PUMP学院(部):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设09-9学生姓名:张晓晓指导教师:朱增宝教授2013 年6 月7 日五柱塞往复泵设计摘要该毕业设计是对五柱塞往复泵的设计。

往复泵借助于柱塞在液缸体工作腔内的往复运动,使工作腔容积产生周期性变化来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的装置。

此种泵的流量值取决于工作腔容积变化值及在单位时内的变化次数,而在理论上与排除压力无关。

柱塞往复泵具有效率高,吸入性好,输送介质广泛等优点。

在石油开采等方面是不可替代的。

本次设计主要通过对一直数据的分析以及参考相关资料完成的。

该往复泵是五柱塞的往复泵,主要由动力端和传动端组成。

通过对曲轴,液缸体,连杆等零部件及整机进行具体分析和计算,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

关键词:五柱塞往复泵,尺寸计算,强度校核,Solid Works绘图DESIGN OF FIVE PLUNGER RECIPROCATING PUMP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about five plunger reciprocating pump design. Reciprocating pump with plunger in the reciprocating movement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work chamber, make produce periodic working volume chang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veying liquid, it is to convert mechanical energy into pressure device. This kind of pump flow value depends on the working chamber volume change and the change in the units, and in theor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ut of pressure. Plunger reciprocating pump with high efficiency, good aspiration, medium widely, etc. In oil exploitation, etc,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This design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has been completed and reference related information. The reciprocating pump is five plunger reciprocating pump, is mainly composed of power side and drive side. Through to the crankshaft, hydraulic cylinder, and the connecting rod and other components for specific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completed the design task.KEYWORDS: five plunger reciprocating pump, size calculation, strength check, Solid Works drawing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1绪论 (1)1.1往复泵的特点 (1)1.2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2)1.3往复泵的分类 (2)1.3.1 按泵的液力端特点 (2)1.3.2按传动端的结构特点分 (2)1.3.3按泵的驱动方式或配带的原动机分 (3)1.3.4按泵的排除压力分 (3)1.3.5按泵的每分钟往复次数分 (3)1.4往复泵整体结构设计 (3)1.5液力端结构选型 (3)1.6传动端结构形式的选择 (4)2 往复泵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6)2.1往复泵容积效率Η的选择 (6)2.2柱塞平均速度U M的选择 (6)2.3行程长度S的选取以及柱塞直径的确定 (6)2.4程径比Ψ=S/D的选择 (7)2.5吸入和排出管内径D1,D2的选取 (7)2.7原动机的选择 (7)3 液力端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8)3.1液缸体的设计和计算 (8)3.2泵阀的计算 (10)3.2.1传统往复泵阀的理论和计算 (10)3.3柱塞及其密封装置 (13)3.3.1柱塞结构型式的选择 (14)3.3.2柱塞密封 (14)4传动端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5)4.1机体 (15)4.2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 (15)4.2.1曲轴的结构特点和选择 (17)4.2.2典型曲轴结构 (17)4.2.2.1曲拐布置或曲柄错角选定 (17)4.2.2.2曲轴支承和轴承选择 (17)4.2.2.3轴颈 (17)4.2.2.4曲柄 (18)4.4.4.5过度圆角 (18)4.2.2.6油孔 (18)4.2.2.7轴端 (18)4.2.2.8轴封 (18)4.3.4曲轴的强度校核 (22)4.4曲轴材料及技术要求 (24)4.5机加工要求 (24)4.6连杆及其轴瓦 (24)4.6.1连杆主要尺寸确定 (24)4.6.2连杆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26)4.7十字头 (26)5 SOLIDWORKS出图 (29)5.1零件图和装配图 (29)5.2工程图 (43)结论 (45)参考文献 (46)致谢 (47)1绪论往复泵是一种发展较早的动力机械之一,往复泵包括活塞泵和柱塞泵.它适用于输送流量较小、压力较高的各种介质.如低粘度、腐蚀性、易燃、易爆、剧毒等各种液体.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良好的运行性能.因此,直到目前仍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

钻井往复泵原理与设计

钻井往复泵原理与设计

钻井往复泵原理与设计钻井是指在地下进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和开采过程,而钻井往复泵则是钻井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它起到了将液体压入井孔,提供足够压力以推动钻头旋转和冲洗井孔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钻井往复泵的原理与设计。

钻井往复泵的原理主要基于往复运动和压力传递。

它由泵体、泵缸和活塞组成。

当活塞下行时,泵缸内的液体被吸入,当活塞上行时,液体被压缩并从泵缸排出。

这种往复运动可以产生高压力,使液体能够顺利地流入井孔。

钻井往复泵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泵体的材料选择,通常会选择耐腐蚀、耐高压的材料,以确保泵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的稳定性。

其次是泵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泵的密封性、耐磨性和易于拆卸维修等方面。

同时,泵的尺寸和重量也需要适当控制,以方便在钻井作业中的携带和使用。

钻井往复泵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钻井作业通常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泵需要具备良好的抗腐蚀和抗磨损性能,以延长使用寿命。

其次,钻井往复泵需要能够在高压力下稳定工作,以确保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此外,由于钻井作业的特殊性,泵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动化控制功能,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钻井往复泵在钻井作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往复运动和压力传递,它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力和流量,推动钻头旋转和冲洗井孔。

在设计和选材上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泵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工作。

虽然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钻井往复泵能够为钻井作业提供可靠的支持,推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工作。

三直线电机往复泵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三直线电机往复泵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三直线 电机往复泵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Res ear h on cont ols s em i arm ot - i en t i e eci ocatn c r y t oflne ordrv rpl x r pr i g PU M P
张恒 云
ZHANG n —u He g y n
1 总体设计
直 线 电机 的监 测控 制 装 置 由上 位 机 、RS2 2 一3 /
R -8 S4 5隔 离转 换 器 、A D 转 换控 制 电路 、变 频 器 / 控 制 系 统 、位 移 检 测 装 置 、流 量 检 测 装 置 、压 力
检 测 装 置 等 部 分 组 成 ,如 图 1 示 。直 线 电机 运 所 行 过 程 的 模 糊 调 节 控 制 计 算 由上 位 机 系统 完 成 , 同时 ,上 位 机 肩 负 着 显 示 、记 录 和提 供 操 作 界 面
体 或 酸 碱 液体 制 造 油层 人 工 裂 缝 而提 高 原 油 产量 和 采 收 率 的压 裂 泵 ,用 于 在 井 内抽 汲 原 油 的抽 油
单 作 用 直 线 电机 三 缸 往 复 泵 工 作 原 理 如 图 如 图 1
所 示 。主 要 由直 线 电机 、缸 套 、活塞 . 电机 次级组
用 于 直 线 电机 的 控 制 。AD 转 换 控 制 电路 将 RS / 一
图期:2 1-1-1 00 0 5 作者简介:张恒云 (9 1 17 一),男 ,江西进贤人,讲师 ,研 究方 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 。 [ 8 第3 卷 41 3 第1 期 2 21 — 2下 ) 00 1(
的 任务 。RS2 2 S4 5隔 离转 换 器 的功能 是 实现 一3 一8
串行通 信数 据 格 式 转 换 。各 个 传 感 器 用 于采 集 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机械****班级序号**学生姓名***2012 —2013 学年第2 学期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原始数据:二、往复泵传动方案设计:(1)齿轮设计采用压力角为20°的直齿圆柱齿轮,根据相关资料查得:齿轮的最小齿数不得小于17,否则会发生根切,且直齿圆柱齿轮的传动比一般在3-6,最大不会超过8(2)齿轮传动的基本简图:(3)传动比的具体分配方案:依题意有:n1=1300r/min,n4=115r/minI14=(-1)mZ2Z3Z4/Z1Z2Z3=Z4/Z1=n1/n4=1300/115=260/23因为传动比大于8,所以应采取如图分级传动,在此,取齿轮1的齿数为23,则齿轮4的齿数为260,具体传动比分配如下:I12=Z2/Z1=5=n1/n2→Z2=115,n2=260r/min2和3在同一根轴上,则有:n3=n2=260r/minI34=Z4/Z3==n3/n=2.261→Z3=115,n4=115r/min综上所述:传动比的分配方案为,I12=5,I34=2.261 三、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使用到VB)如图所示:点B运动到B1、B2位置是曲柄滑块机构运动的两极限位置,当点B运动到B3位置(B3在A点正下方),压力角α取最大值。

由几何关系有:Sin(αmax)=( L AB+e)/ L BC(L AB+ L BC)2-e2={[( L BC - L AB)2-e2]1/2+s}2整理得:L BC=( L AB+e)/ sin(αmax)L BC=[(4S2L AB2-4S2e2- S4)/(16L AB2-4S2)]1/2VB程序编写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Const PI = 3.141592e = 20s = 305a = 56Text1 = Val(Text2) * Sin(a * PI / 180) - eText2 = Sqr((4 * s * s * Val(Text1) * Val(Text1) - 4 *s * s * e * e - s * s * s * s) / (16 * Val(Text1) *Val(Text1) - 4 * s * s))End Sub截图所以Lab =108.62mm,Lbc=155.14mm四、往复泵的运动分析:整个曲柄滑块机构在任意θ角处的运动简图如下:(P 为速度瞬心)0由图可知:d=((L-R)2-e2)1/2=42.00mm, ω1=2πN/60=12.04, ω1·L AB=ω2·L BP,则:ω2=Rcosθ·ω1/Lcosβ(1)位置分析:有几何关系有:x=Rcosθ+Lcosβ+d其中,Rsinθ+e=Lsinβ故:sinβ= (Rsinθ+e)/L , cosβ=[1-(Rsinθ+e)2/L2]1/2因此,x=Rcosθ+L[1-(Rsinθ+e)2/L2]1/2+d(2)速度分析:V=dx/dt=-Rsinθ·ω1-Lsinβ·ω2=-Rsinθ·ω1- Lsinβ·Rcosθ·ω1/Lcosβ=-Rsinθ·ω1-((Rsinθ+e)·Rcosθ·ω1/L)/[1-(Rsinθ+e)2/L2]1/2(3)加速度分析;a=dv/dt=-Rω12cosθ-L(cosβω22+sinβ·λ)λ=Rω1·(-sinθcosβω1+ sinβcosθω2)/(L·cos2β) ·{-sinθ[1-(Rsinθ+e)2/L2]1/2ω1+[(Rsinθ+e)/L] =Rω1cosθω}/{ L·[1-(Rsinθ+e)2/L2]}2因此,a=-Rω12cosθ-L(cosβω22+sinβ·Rω1·{-sinθ[1-(Rsinθ+e)2/L2]1/2ω1+[(Rsinθ+e)/L] cosθω2}/{ L·[1-(Rsinθ+e)2/L2]})(4)表格数据如下:(5)运动线图a.位移图(横坐标为θ,纵坐标为S/dm):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y!Scale (-8, 4)-(8, -4)Line (-8, 0)-(8, 0)Line (0, 4)-(0, -4)CurrentX = 6.2: CurrentY = -0.2: Print "X/rad" CurrentY = 3.9: CurrentX = 0.2: Print "Y/dm"For x = 0 To 6.283 Step 0.0001y = 1.0862 * Cos(x) + 1.5514 * Sqr(1 - (1.0862 * Sin(x) + 0.2) * (1.0862 * Sin(x) + 0.2) / (1.5514 * 1.5514)) + 0.42PSet (x, y)Next xEnd Sub截图:b.速度图(横坐标为θ,纵坐标为V(单位:dm/s)) 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y!, n!, m!Scale (-8, 15)-(8, -15)Line (-8, 0)-(8, 0)Line (0, 15)-(0, -15)CurrentX = 6.2: CurrentY = 0.2: Print "X/rad" CurrentY = 15: CurrentX = 0.2: Print "Y dm/s" For x = 0 To 6.283 Step 0.0001n = (1.0862 * Sin(x) + 0.2) / 1.5514m = 1.0862 * Cos(x) * 12.04 / (1.0862 * Sqr(1 - n * n))y = (-1.0862) * Sin(x) * 12.04 - 1.0862 * n * m PSet (x, y)Next xEnd Sub截图c.加速度图(横坐标为θ,纵坐标为a(单位:m/s2)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y!, n!, m!, w!Scale (-8, 20)-(8, -20)Line (-8, 0)-(8, 0)Line (0, 20)-(0, -20)CurrentX = 6.2: CurrentY = 0.2: Print "X/rad" CurrentY = 20: CurrentX = 0.2: Print "Y m/s2"For x = 0 To 6.283 Step 0.0001n = (0.10862 * Sin(x) + 0.02) / 0.10862m = 0.10862 * Cos(x) * 12.04 / (0.10862 * Sqr(1 - n * n))w = 0.10862 * 12.04 * ((-Sin(x)) * Sqr(1 - n * n) * 12.04 + n * Cos(x) * m) / (0.10862 * (1 - n * n))y = (-0.10862) * 12.04 * 12.04 * Cos(x) - 0.10862 * (Sqr(1 - n * n) * m * m + n * w)PSet (x, y)Next xEnd Sub截图五、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分析:六、附件a.位移计算编程及截图: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PI * Val(Text1) / 180Text2 = Val(108.6 * Cos(m) + 155.1 * Sqr(1 - (108.6 * Sin(m) + 20) * (108.6 * Sin(m) + 20) / (155.1 * 155.1))) + 42#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Text1 = ""Text2 = ""End Sub截图b.速度计算及截图: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PI * Val(Text1) / 180Text2 = (-108.6) * Sin(m) * 12.04 - ((108.6 * Sin(m)+ 20) * 108.6 * Cos(m) * 12.04 / 155.1) / Sqr(1 - (108.6 * Sin(m) + 20) * (108.6 * Sin(m) + 20) / (155.1 * 155.1))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Text1 = ""Text2 = ""End Sub截屏c.加速度计算及截图: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Val(Text6) * PI / 180Text1 = Val((108.7 * Sin(m) + 18) / 154.6)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Val(Text6) * PI / 180Text2 = Val(Sqr(1 - Val(Text1) * Val(Text1)))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Val(Text6) * PI / 180Text3 = 108.6 * Cos(m) * 12.04 / (155.1 * Val(Text2))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Val(Text6) * PI / 180Text4 = 108.6 * 12.04 * ((-Sin(m)) * Val(Text2) * 12.04 + Val(Text1) * Cos(m) * Val(Text3)) / (155.1 * Val(Text2) * Val(Text2))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Const PI = 3.14159Dim m!m = Val(Text6) * PI / 180Text5 = (-108.6) * 12.04 * 12.04 * Cos(m) - 155.1 * (Val(Text2) * Val(Text3) * Val(Text3) + Val(Text1) * Val(Text4))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6_Click()Text1 = ""Text2 = ""Text3 = ""Text4 = "'"Text5 = ""Text6 = ""End Sub截屏七、主要参考文献《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VB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八、对课程设计的总结:忽略此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