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和谐之美
论语文教学中的和谐美

关 键 词 : 文教 学 和 谐 美 语 和谐 是 一 种 美 , 是 一 种 境 界 。和谐 的语 文课 堂 是 师 生 互 更 动 、 灵对话 的课堂 ; 充满生命 活力’ 展 的课堂 ; 主动 、 心 是 、 发 是 互 动 、 动 的课 堂 ; 语 言 与 精 神 同 构 共 筑 的课 堂 ; 对 话 与 生 是 是 体 验 呼 应 的 课 堂 。 语 文 教 学 中 , 师应 努 力 创 设 这 样 一 个 和 在 教
.
l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和 谐 美
陈 鹏
( 州 市 惠 济 区第 五 初 级 中学 , 南 郑 州 郑 河 400 5 0 0)
论
摘 要 : 无 处 不在 。 谐 是 一 种 美 。 文 教 师 应 从 日常 美 和 语 教 学 中体 现 和 谐 之 美 , 学 生 收 获 和 谐 之 乐 , 课 堂展 现 出一 让 让
求 , 宽 每 个 学 生 的知 识 面 , 大 他 们 的 阅 读 量 , 发 他 们 思 拓 扩 激 考 问 题 的 热 情 , 而 使 课 堂 达 到 教 学 内 容 丰 富 多 彩 、 味 盎 从 趣 景 抒 情 , 现 了 漂? 异 乡 的 落 魄感 受 。 表 白 第 二 组 学 生 提 出 : 衣带 渐 宽 终 不 悔 ,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 “ 为 是 千 古 流 传 的名 句 , 说 它 好 在 哪 里 ? 说 解 答 :衣 带 渐 宽 终 不 悔 ,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 本 词 的 画 龙 “ 为 是 点 睛 之 笔 。 语 道 破 春 愁 难 遣 . 春 愁 憔 悴 无 悔 的 隐 秘 : 了 一 为 为 她 的坚 贞 情 爱 , 亦 值 得 憔 悴 、 损 , 生命 相 托 。语 直 情 切 , , 之 以情 。坚 持 以 爱 和 尊 重 为 教育 原 则 , 晓 动 建 立 和 谐 的 师生 关 系 . 放 弃 任 何 一 位 学 生 , 师 生 关 系 理解 为 不 将 愉 快 的合 作 . 生 在 率 真 、 诚 、 尊 的 环 境 里 一 起 学 习 , 能 师 坦 互 才 达 到 最 佳 的 学 习 效 果 教 师 在 尊 重 学 生 人 格 的 同 时 , 要 尊 重 学 生 不 同 的思 维 更 模 式 , 新 、 异 思 维 技 巧 。 对 一 篇 文 章 , 生 可 以 有 不 同 的 求 求 学 见解 、 同 的 思 考 , 生 一 起 谈 观 点 , 认 识 , 感 情 , 起 沉 不 师 论 说 一 浸 在 作 品 的情 感 中 , 悲 欢 , 离合 。 在 和 谐 的 课堂 气 氛 中 , 同 同 师生 一 起 学 习 , 起 去 发 现 和 探 求 , 样 才 会 有 创 新 。 因 此 , 一 这 建 立 平 等 的 师 生 关 系 . 尊 重 学 生 的 表 现 , 是 师 生 关 系 和 是 也 谐 美 的 前 提 二 、 计 和 谐 的 教 学 内容— — 丰 富 设 我 认 为 . 学 内 容 的 丰 富 , 但 有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教 不 兴 趣 , 且 有 利 于培 养 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养 , 高 语 文 综 合 能 力 。 而 提 为 此 , 具 体 的语 文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 师 应 重 视 课 堂 教 学 在 教 内容 的 丰 富 性 ,尽 可 能 地 满 足 不 同层 次 的 学 生 对 知识 的 渴
追求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追求语文课堂的和谐美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一个时代理应有一个时代的教育特征。
新课改的目标是追求语文教学的和谐美。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打造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
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实现师生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伦情怀的熏陶,从而进入到“人化情境”中去,与作者、老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沟通,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具体词句进行阅读、讨论、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和谐美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和谐美一、和谐教育和谐课堂是“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 即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感知、富有人情化的课堂环境, 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沟通无碍、轻松活泼的和谐的互动交流场景。
和谐课堂下既能充分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能达到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追求和谐的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
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 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
和谐使每一位学生深受美的熏陶。
教育家于漪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 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
”的确, 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其中有着语言美、结构美、情节美、意境美、思想美……阅读教学过程中, 首先教师自身要善于发现美, 在此基础上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感悟美。
多彩的语言, 丰厚的人文, 绵延的情思, 深邃的哲理, 使我们的学生启心智, 长见识。
5.和谐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和谐的阅读教学课堂中, 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观点, 尊重学生的创造; 教师默默地站在学生的身边期待、鼓励着学生的成长发展。
“你的想法太奇妙了!”“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这些都是老师对学生的呼唤与肯定, 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 你是成功的!”三、追求和谐的途径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必须是:1.平等对话。
在以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中, 教师为了使同学们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往往习惯于运用“讲授法”,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字词句等基础知识, 会不由分说地替学生安排各种练习, 逼着学生去完成。
“和谐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和谐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要学生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教参上说:“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
”我的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很阴险、狡猾。
”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道,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二、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
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
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浅议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浅议语文课堂的和谐美和谐是一种教学关系、生活关系。
实践证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孩子成长的沃土”,是语文课堂美之所在。
一、和谐易于激发兴趣和热情,促进情感交融,彰显美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劳动,劳动过程中愉悦与否、劳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能否创设一个能实现价值的、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
显而易见,这种和谐的环境因素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师生关系这一因素的和谐。
支持课堂的应该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双向的学习默契,“而非单向的教师权威”,其中师爱的渗透又是教学和谐及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鲁迅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教学中,师生是渐趋平等的伙伴关系。
教师陪着学生成长,陪着学生缘文会友。
在这统一的过程里感情是和谐教学的催化剂。
授教者如果能声情并茂、披文入情、融情于课,使课堂形成一个特定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教学氛围,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又运用平和、传神的言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再寻觅最能体现主题的优美画面,引领学生沉浸到优美的情境之中,走近作者,走进文中的主人公,实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在老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位和谐一统中再现美。
一滴水能够辉映太阳的光辉。
莫怀戚一曲真、善、美的颂歌《散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诗化的语言,诗中有画。
清新、流畅、自然与人浑然天成的画面告诉我们:正是在古朴的“尊老爱幼”的美的主宰维系下有了这样和和美美的家庭,才有了民族、国家以至世界的和谐与和平。
课堂上通过角色的动情诵读引起心灵的共鸣,经过对“正因为如此”的玩味领受作者的诚恳与孝心;运用对画面的直观感受切入到人物的人性分析,采用观照讨论的方式,读懂人物面对“分歧”时的心理,揭示家庭和美的原则、珍爱生命的本质——孝道、伦理的火炬。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美论文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美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教改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教学比起以前的“灌、填、喂”的填鸭式教学,在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上有很大进步。
并逐步转型成“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策划者,学生是学习的探究者,体验者”的思维定式。
尤其是我校去年实施:“杜郎口高效课堂”模式以来,师生的面貌焕然一新,课堂气氛异常浓烈,学生的积极性大有提高。
“10+35”这种教学模式已基本定格。
尽管如此,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仍然不多,我想是我们的绝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离开了对学生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语文课就犹如一幅陈旧的黑白图片,暗淡而模糊。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追求美的过程,创设和谐美的环境,让学生和谐,轻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学习的美,并在“教师——文本——学习”的互动中,让它闪耀着美丽的光辉。
一、师生关系的平等对话形成和谐美在学校,应构建平等的对话平台,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师生之间都可以敞开心痱,,无拘无束的互动和交流,彼此接纳与分享,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正如弗里在《被压制的教育学》一书中所说,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在没有特权式的讨论。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要求,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
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我们现在实行的“杜郎口10+35”就更能体现这种高效课题。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更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让语文课堂尽显和谐之美

摒 弃 了 旧 的教 育 观 念 , 以一 种 开 放 的 心 态 面 对 学 生 , 生 师
都 为 教 学 活 动本 身 所 吸 引 , 同 创造 平 等 对 话 、 流 的情 共 交
境 。在 这 种 情 境 下 , 生 会 自主 学 习 , 且 每 个 人 的 潜 能 学 并
都 能 得 到 充 分 发 挥 , 个 人 的 个 性 也 得 到充 分 张 扬 。 教 每 师 只是 在 关 键 处 组 织 一 下 、 导 一 下 , 生 已不 再 是 学 习 引 学 的容 器 , 是 学 习 的真 正 主 人 。 而
2 赏识 的 心 态 .
的 尝 试 在 等 着 他 , 怎 能 不 极 大 地 激 起 他 们 的 兴 趣 呢? 这
2 学 习主 动 权 还 给 学 生 . 把 按常规 , 我们 不 习 惯 把 事 情 交 给 学 生 做 , 为 怕 乱 得 因 无 法 收 拾 而 “ 费 时 间 ” 其 实 , 语 文 学 习 中 , 生 是 真 浪 。 在 学
学 生先 摘 录 以下一 些 动词 :跨避 、 “ 踮 起 、 、 、 找 、 找 ” 学 生 写 钻 挤 寻 再 让
一
段 话 , 可 能 用 上 这 些 词 语 。 学 尽
看 。通 过 群体 的 力量 解决 问题 , 获 取 知 识 , 样 的 课 是 每 一 位 语 文 教 这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和谐美

重 。 果 师 生 不是 平 等 的 朋友 式 的 关 系 , 如
那么 心 理 距离 必 然会 拉 大 .而 心灵 上 得
不到 沟 通 .将 会极 大 地 阻 碍学 生 的 学 习
发 展 、 格建 立 。 人 当师 生 阃 的关 系 满足 了平 等 、 尊 、 互 合 作 的条 件 时 .学 生 的 自尊 心 才 能被 激 发 。 学 生的 情 感 需要 得 到满 足 , 学 习 当 在 中 能感 到 自身 的 价 值得 以 发挥 时 .才 会
识 面 . 养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趣 . 发 学 生对 培 激
问题 的 多 样性 和 深 入 性 思 考 .以 期达 到
课 堂教 学 内 容 丰富 多 彩 、趣 味 盎 然 的和 谐 境 界 举一 个 最 简 单 的例 子 。 教授 朱 如 自清 的 《 》 学 生 被 《 》 优 美 的 语 言 春 , 春 里 和 作 者 饱含 激 情 、乐观 向上 的感 情 所 感 染 .此 时 可 以不 失 时机 地 引 入 古今 中 外 有 关 描 写春 天 的 诗 文 孟浩 然 的 “ 眠 不 春 觉 晓 。 处 闻 啼 鸟 。 来风 雨 声 . 落 知 处 夜 花
是 有 悖新 课 标 精神 的
合作 学 习作 为新 课标 下 一 个 新 型 的 学 习方 式 .在பைடு நூலகம் 式 上 有别 于 传 统 教学 的
一
课 堂教 学 内 容 的单 一 性 、 单性 , 简 只
个最 明 显 的特 征就 是 它有 力 地挑 战 了 自主 、 作 的机 会 , 合 目的是 培 养学 生 的 团
丽 . 风 花 草 香 。 融 飞燕 子 。 暖 睡 鸳 春 泥 沙 鸯 ”突 出 春 的 “ ” 朱熹 的 “ 日寻 芳 泗 . 暖 。 胜 水 滨 ,无边 光 景 一 时新 。等 闲 识得 东 风 面 . 紫 干 红 总 是 春 ”这 些 诗 文 大 大 丰 万 。 富 了 教 学 内容 。 课 堂教 学 容 量 增加 . 使 同 时 也让 学 生 感 性地 认 识 到 .春 天 历来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的和谐之美
发表时间:2012-09-10T16:49:40.04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晓宁[导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河北省广宗县塘疃学区常阜村小学王晓宁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关键词〕和谐方法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1 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2 学习方式的和谐美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
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
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之后同学们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并简单地说理由;第四步进行排演课本剧的试验阶段。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了。
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
3 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
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
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
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
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
4 学习内容的和谐美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
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了老师许多发展的空间。
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
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
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