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研究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验证指标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须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要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指标。
表1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随着药物研究的发展,中国药典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和有效。
近日,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发布,并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具体来说,对于药品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做出了以下调整。
首先,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明确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系统适用性等方面。
而2024年版则进一步细化了这些要求,对各个要素提出了更加具体和严格的规定,以更好地保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2024年版将分析方法验证分为全面验证和局部验证两个级别。
全面验证适用于所有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对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全面的评价。
而局部验证则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一些特殊分析方法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2024年版还对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进行了规范,包括实验设计、样品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
同时,在验证过程中要求采用合适的参考品和对照品,以增加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另外,2024年版还对分析方法验证的报告内容和格式进行了统一规定。
验证报告应包括验证目的、验证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验证结果等内容,并且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撰写和填报。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结果评价和审核,并确保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靠性。
总之,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中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旨在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调整将有助于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这也为我国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依据,推动我国药物行业的健康发展。
药物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药物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药物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是保证药品质量与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合理的药物质量标准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还能为药品相关的研发、生产和检验提供明确的指导。
本文将从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意义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药品的稳定性、一致性和治疗效果。
药物质量标准涉及到药品的质、量、效、安全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药物质量标准可以确保药品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生物等效性一致,从而保障患者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使用的药品具备相同的治疗效果。
药物质量标准的研究还可以为药品相关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指导。
研发新药时,合理的质量标准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定药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和检测方法,促进新药的研发进程。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药物质量标准可以用作生产监控和质量控制的依据,确保药品具备一致的质量。
二、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方法与步骤药物质量标准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方法和步骤:1. 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和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的药物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为制定新的药物质量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现场调查:实地调查药品生产企业,了解其生产过程、设备和技术水平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收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获取药品的基本质量数据。
3. 数据分析: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比对不同样品的数据,确定药物质量标准的范围和限制。
4. 试验验证:通过临床试验或动物试验等方式,验证药物质量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确保标准能够真实反映药物的质量特征,并具备治疗效果的保证。
5. 国内外比对:将制定的药物质量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寻求共性和差异性,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标准。
6. 审定和发布:经过内部审定和相关专家的评审,最终确定并发布药物质量标准。
发布后,要不断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修订和更新标准,确保其与时俱进。
三、药物质量标准研究中的挑战与应对在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挑战:1. 多样性问题:不同类型的药品具备不同的特性和质量要求,因此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需要考虑到这些多样性。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

专属性
?含量测定和限量检查
色谱法和其他分析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 以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除去含待测成 分药材或不含待测成分的模拟复方)试验 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标明相关成分在图 中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或质谱检测 进行验证
28
专属性
1: 238 nm, 8 nm ? ? ? ? ? \? 5-Rep2
12.4253
0.8752
含量 (mg/g)
0.06213 0.06189 0.06256 0.06160 0.06392 0.06384 0.06223 0.06447 0.06370 0.06226 0.06340 0.06356 0.06667 0.06899 0.06685 0.06487 0.06822 0.07044
颗
粒 1.2500 中
0.0781 0.0778 0.0782 0.0770 0.0805
补 1.2594
0.0804
骨
脂
5.0054
0.3115 0.3227
素
5.0066
测
0.3189 0.3117
定
5.0144
︱
重 12.4628 复
性 12.6454
3
0.3179 0.3187 0.8309 0.8598 0.8453 0.8203 0.8477
鉴别
检查
定量
限度
含量测定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③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耐用性 范围
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②
-
+
-
+
-
+
-
+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中药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处方、工艺等变更或改变原分析方法时,也需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检查和含量测定,以及其他需控制成分(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中药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检测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应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度验证1.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做加样回收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
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入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的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C-A)/ B ×100%A: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加入对照品量C:实测值2.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用6~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设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分别制备2~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
应报告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果和回收率(%)计算值,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或可信限。
二、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有

体内药分作业J药剂0901 3091158012 钱晨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专属性1、体内:必须证明所测定的物质是原形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源性物质和相应的代谢物不得干扰样品的测定。
对于色谱法至少要提供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色谱图记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
对于复方制剂应特别加强专属性研究,以排除可能的干扰。
2、体外: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专属性。
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A、鉴别反应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区分。
不含被测物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负反应。
B、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标明诸成分在图谱中的位置,色谱中的分离应符合要求。
二、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1、体内:根据所测定物质的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方法获得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围为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实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必须用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的生物介质,线性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浓度,不允许将线性范围外推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
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
标准曲线上各浓度点的实测值与标示值的偏差(bias)在可接受范围内时,可判定标准曲线合格。
回归值系将各浓度点的响应值代人标准曲线计算所得的浓度值;标示值系指制备标准曲线时,各相应浓度点的配制浓度,标准曲线上各浓度点偏差的可接受范围一般规定为:最低浓度点的偏差在±20%以内,在其余各浓度点的偏差在±15%以内。
只有合格的标准曲线才能用于临床待测样品的浓度计算。
当线性范围较宽时,推荐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 square method)进行同归计算2、体外:线性是只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生物样品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方法的研究

生物样品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方法的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样品被用于科研和临床诊疗。
但是,在进行分析和检测之前,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讨论生物样品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方法的研究。
一、质量控制生物样品的质量控制是指在采集、保存、加工和运输样品的过程中,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样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生物样品的常见质量问题包括样品污染、溶液浓度误差、pH值不稳定、样品保存不良、样品含量不足等。
1.采集样品时:(1)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不同的生物样品对采集容器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应选择无毒、无细菌和无菌的容器,并且采用适当的标识方式。
(2)采集前检查:在采集样品之前,必须先检查容器是否损坏或污染,并且卫生手段是否足够。
(3)采集时注意体积和采集方法:不同的生物样品对采集方法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采集体积和采集方法。
2.样品保存时:(1)温度控制:不同的生物样品对保存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应根据生物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保存温度。
(2)防止自然腐烂:应选用适当的防腐剂,或进行冷冻保藏,以防止生物样品的自然腐烂。
(3)样品分类保存:不同的生物样品需要进行不同的分类保存,以避免相互污染或混淆。
二、标准化方法生物样品的标准化是指通过外部标准物质来比对、校正和规定生物样品的性质和含量,以保证分析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生物样品的标准化方法包括内标法、外标法和加标法等。
1.内标法:内标法是将具有明确结构和特定质量的物质加入生物样品中,作为参照物来校正分析结果。
通常使用的内标物质包括同位素标记物质、荧光标记物质等。
2.外标法:外标法是通过将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加入生物样品中,比较加标前和加标后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来校正生物样品的分析结果。
3.加标法:加标法是将已知浓度的物质直接加入生物样品中,通过比较加标前和加标后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来测定生物样品中该物质的含量。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药品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验证则是确保这些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这是因为,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依赖于科学的分析方法,只有通过验证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此,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是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其次,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主要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线性范围、稳定性等方面的验证。
其中,方法的准确性是指分析方法对于目标物质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灵敏度则是指分析方法对于目标物质浓度变化的反应能力。
另外,线性范围是指分析方法对于目标物质浓度变化的线性范围,而稳定性则是指分析方法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能。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验证,可以全面评估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再次,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方法主要包括对照法、回收率法、精密度法、特异性验证等。
其中,对照法是通过与已有的标准方法进行对照,评估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回收率法则是通过向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目标物质,再进行测定和计算回收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精密度法是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评估方法的精密度;特异性验证则是通过与其他成分的干扰实验,评估方法的特异性。
通过这些方法的验证,可以全面评估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最后,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意义在于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药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因此,在进行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验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验证,才能确保药品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为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11
(二)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 原料药的质量研究应在确证化学结构或组份的基 础上进行。原料药的一般研究项目包括性状、鉴 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几个方面。
➢ 1、性状 1.1 外观、色泽、臭、味、结晶性、引湿性等 1.2 溶解度 :水及常用溶剂(与该药物溶解特性密
切相关的、配制制剂、制备溶液或精制操作所需 用的溶剂等)中的溶解度。 1.3 熔点 1.4 旋光度或比旋度 1.5 吸收系数 1.6 其他 :相对密度、凝点、馏程、折光率等。
精选ppt
3
二、质量标准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基本过程
➢ 1、确定质量研究的内容; ➢ 2、进行方法学研究; ➢ 3、确定质量标准的项目及限度; ➢ 4、制订及修订质量标准; 以上过程密切相关,相互支持。
精选ppt
4
(一)质量研究内容的确定
➢ 1、研制药物的特性 原料药一般考虑其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等; 制剂应考虑不同剂型的特点、临床用法, 复方制剂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 辅料对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如眼 用制剂中的防腐剂、注射剂中的抗氧剂或 稳定剂等)。
单一光学活性的药物应检查其光学异构体,如对映体杂质检 查。 ➢ 3.9 其他 :聚合物药物应检查平均分子量;抗生素类药物或 供注射用的原料药(无菌粉末直接分装),必要时检查异常 毒性、细菌内毒素或热原、降压物质、无菌等。
精选ppt
14
➢ 3.4 晶型 :晶型不同,其物理性质会有不同,并可能对生物 利用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通常采用熔点、红外吸收光谱、 粉末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方法。
➢ 3.5 粒度 :用于制备固体制剂或混悬剂的难溶性原料药 ➢ 3.6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溶液的酸碱度 :制备注射剂用的
原料药。 ➢ 3.7 干燥失重和水分 :常规的检查项目 ➢ 3.8 异构体 :具有顺、反异构现象的原料药应检查其异构体。
精选ppt
9
(四)质量标准的制订
➢ 根据已确定的质量标准的项目和限度,参照现行版《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范用语及格式,制订出合理、可行 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一般应包括药品名称(通用名、汉 语拼音名、英文名),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化 学名(对原料药),含量限度,性状,理化性质(原料 药),鉴别,检查(原料药的纯度检查项目,与剂型相关 的质量检查项目等),含量(效价)测定,类别,规格 (制剂),贮藏,制剂(原料药),有效期等项内容。各 项目应有相应的起草说明。
精选ppt
13
➢ 3、检查 ➢ 3.1 一般杂质 :一般杂质包括氯化物、硫酸盐、
重金属、砷盐、炽灼残渣等。根据各项试验的反 应灵敏度配制不同浓度系列的对照液,考察多批 数据,确定所含杂质的范围。 ➢ 3.2 有关物质 :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起始 原料、中间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以及贮藏 过程中的降解产物等。 ➢ 3.3 残留溶剂:某些有机溶剂具有致癌、致突变、 有害健康、以及危害环境等特性,且残留溶剂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制等后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故应对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在药物中的残 留量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可参阅《化学药物杂质 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 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生产用试行质量标准、生产用正式 质量标准。
➢ 不断地改进或优化方法,使项目设置更科学、合理,方法 更成熟、稳定,操作更简便、快捷,结果更准确、可靠。
精选ppt
10
三、药物的质量研究
➢ (一)质量研究用样品和对照品 药物质量研究一般需采用试制的多批样品 进行,其工艺和质量应稳定。临床前的质 量研究工作可采用有一定规模制备的样品 (至少三批)进行。新的对照品应当进行 相应的结构确证和质量研究工作,并制订 质量标准。
精选ppt
12
➢ 2、鉴别 采用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 的方法。 2.1 化学反应法 :选择官能团专属的化学反应进 行鉴别。包括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盐类的离子 反应等。 2.2 色谱法 :可采用GC法、HPLC法的保留时间 及TLC法的比移值(Rf)和显色等进行鉴别。 2.3 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IR)和紫外-可见 吸收光谱法(UV)。
参考药物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应考虑在贮 藏过程中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和直接接触 药品的包装材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精选ppt
7
(二)方法学研究
➢ 方法学研究包括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验证 ➢ 通常要根据选定的研究项目及试验目的选择试验
方法。一般要有方法选择的依据,包括文献依据、 理论依据及试验依据。常规项目通常可采用药典 收载的方法。鉴别项应重点考察方法的专属性; 检查项重点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和准确性; 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通常要采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方法的优劣,择 优选择。 ➢ 选择的试验方法应经过方法的验证。
精选ppt
5
➢ 2、制备工艺对药物质量的影响 原料药通常考虑在制备过程中所用的起始 原料及试剂、制备中间体及副反应产物, 以及有机溶剂等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 制剂通常考虑所用辅料、不同工艺的影响, 以及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等。同时还应考 虑生产规模的不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精选ppt
6
➢ 3、药物的稳定性
精选ppt
8
(三)质量标准项目及限度的确定
➢ 质量标准的项目及限度应在充分的质量研究基础 上,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确定,以达到控制产品 质量的目的。质量标准中既要设置通用性项目, 又要设置针对产品自身特点的项目,能灵敏地反 映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
➢ 质量标准中限度的确定通常基于安全性、有效性 的考虑。对一般杂质,可参照现行版《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典》的常规要求确定其限度,也可参考 其他国家的药典。对特殊杂质,则需有限度确定 的试验或文献的依据。
药品质量标准 分析方法研究
2009年2月
精选ppt
1
基本内容
➢ 一、概述 ➢ 二、质量标准建立的基本过程 ➢ 三、药物的质量研究 ➢ 四、分析方法验证
精选ppt
2
一、概述
➢ 药物的质量研究是质量标准制订的基础, 是药物研发的主要内容之一。
➢ 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需对其质量进行系统、 深入的研究,制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 质量标准,并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控制 药物的质量,保证其在有效期内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