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教学环节师生互动效果简析一、导入6、平时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你喜欢这项运动?二、认识1、从你喜欢的运动说说运动可以为我锻炼的作们带来什么好处呢?用7、我们知道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那么体育运动从哪些方面是我们变得更加强健呢?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8、阅读课本11页了解不同运动对人体的锻炼效果9、在做广播操的时候,每一节动作对我们身体的哪一关节和肌肉有作用?10、学生讨论,说明11、为了是肌肉和骨骼能保持正常的工作,我们需要多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呢?12、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质和钙?13、在运动中如何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第二单元养蚕课题探究过程和方法:·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观察蚕卵和蚁蚕;·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教学目标·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掌握养蚕的方法。

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1课时1、我们来养蚕教学环节一、导入出示丝绸。

师生互动效果简析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抽丝吗?”板书课题二、自主1、出示蚕卵。

学习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宝宝出生前,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呢?”(1)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2)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3)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
2.知道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重量占人体的40%。
3.初步懂得人体运动的肌体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外表静止的物体其内部也在运动。
教学重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学准备
人的肌肉的挂图,带有肌腱或青蛙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牵动骨骼运动的活动投影片。
授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8.谈话并设疑: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活动: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9.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10.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耳朵,感觉到了什么?
(2)耳朵中含有软骨。
(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除了耳朵的软骨外,我们的鼻尖、膝盖等处还有软骨。
13.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师备课参考(2021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师备课参考(2021新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备课参考第一单元冷和热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人类生存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幻的自然界中。

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热作为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生活的第一次实践,从而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对热的利用。

因此,了解、研究有关冷和热的知识,对于学生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冷和热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普遍对其较为关注,并有探究的欲望,如根据天气的冷热学生会增减衣服,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等。

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这一认知需求,教材结合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充分利用实验、数据、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温度、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等科学概念,以掌握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也为小学高年级学习热传递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典型实验活动,这些活动新颖丰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技能,以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此外,在小学阶段,学生要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实验、分析、讨论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课题过程和方法: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作用;科学知识: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教学目标懂得人的骨骼是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知道手骨27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

1、骨骼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互动效果简析一、导入1、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时鱼的什么吗?二、建立1、在于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骨骼概念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2、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3、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体里面的骨头是哪个部分的?有多少呢?4、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5、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吗?6、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_光片来看见骨骼,通过书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人的手多少块骨头组成?三、认识1、在人的身体当中有206块骨头,这骨骼作用些骨头都是一模一样的吗?2、这些骨头的外形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你知道这些骨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吗?学生上台来制模型举例说。

四、认识1、很多动物和人是一样的,身体里面骨的构造也具有骨骼,你们在平时吃一些肉类的时候注意观察过吗?说说看。

2、出示一块鸡腿骨,你们见过这样的这样的动物骨头吗?你能猜到这是动物那个部分的吗?这种骨头在动物的身体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3、你们知道骨头的里面是什么吗?猜猜看。

4、学生解剖观察5、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6、你能给同学们来讲解一下吗?7、通过阅读课本第4页的知识,你发现有些骨头还有什么作用?课题过程和方法: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关节的位置;能够在固定关节的情况下发现关节的活动方式和一些作用;科学知识:教学目标知道人体上一些关节的位置;了解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知道可以用模型来表示关节。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第一单、元《骨骼》一.骨骼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耍作用;教学重难点: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牛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全册教案

(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全册教案

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骨骼【教学目标】1.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通过拼图,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通过观察图片能够推测骨骼作用。

2.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知道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构成;认识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认识骨的结构与特征。

3.学生很愿意学习相关人体骨骼的内容;能够尊重科学事实进行汇报交流;通过本次学习能善待自己骨骼。

【教学重点】认识骨骼概念。

【教学难点】将零散的骨骼概念建立完整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骨骼模型。

学生材料:骨骼拼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提问导入1.请看图片,这是世界第一高楼,阿联酋的迪拜塔(图),高828米,160层啊,老师想问问大家,是什么东西在帮着它支撑而屹立不倒呢?2.学生回答。

3.(看图)对,是钢筋帮着它支撑。

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深入探究,了解骨骼(一)建立骨骼概念1.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你这么善于观察,观察观察我,这么大个,130多斤,站这,你说说是什么在支撑着我站着不倒呢?2.学生回答3.对,是骨头。

我们身体的骨头在哪呢?怎么能看到?4.学生回答5.透过肌肉通过透视原来我们就是一副骨架。

(图)摸摸你们自己的身体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6.学生触摸。

7.你有吗?你有吗?大家都有吗?嗯原来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副骨架,组成了我们人体的支架,我们把这副骨架称为骨骼!(板书)(二)从作用、成分、个数、组成部分来认识骨骼1.关于这副骨骼你们都想知道点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整理问题类别,分别是:组成部分、名称、个数、作用、成分。

3.解决这些问题都有哪些好方法?那我们现在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呢?好现在带着你们的问题去找答案吧。

4.学生开始搜索有用信息。

5.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都找到答案了吗?请同学们说说看。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板书。

6.同学们刚才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自己检索信息,看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7.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画概念图。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1.冷热与温度XXXXXX【课标落实】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立场: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给与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合作,举行多人合作的探究研究;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气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想到人类对产品精益求精以适应自己不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开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研究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6.3.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